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民俗作文

關於民俗作文彙總十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民俗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民俗作文彙總十篇

民俗作文 篇1

嘿,你們好啊!你們有過民俗風情主題研究的活動嗎?我跟你們說啊,我們班這段時間一直在弄呢。你們想知道我的感想嗎?呵呵,我就不告訴你。算了,我還是跟你說一說吧。

透過這一次的綜合實際活動,我收穫了很多的東西。比如說我知道了陶藝的歷史、哪裏的陶藝最有名、陶藝該如何做,以及陶藝有哪些名人。這一些知識,我想我哪怕老了,任然會記憶猶新。再比如說我更加清楚的瞭解到了團結是什麼,就像課文《手指》告訴我們的一樣,一根手指再強大,再厲害,也不如五根手指團結在一起更強大,更厲害,並且無人能敵,無所不能。

但是我也覺得我們處處是漏洞,一點都不完美。爲什麼呢?我們總是有着這事那事,壓根就沒有爲集體着想,只想着自己,一直知道了最後,我們纔像油鍋裏的螞蟻一樣,着急起來了。好不容易湊到了一個人的家中,但老天卻故意爲難我們,將他家的電腦給弄壞了。沒辦法,最後就到了我家。

到了我家之後,我們錄了一遍,結果被一個同學給刪了,於是我們就又得重新找個時間弄。我們就都責怪那個同學,其實我們也有錯誤,要是我們的電腦技術好一點,就可以將剛纔錄的視頻給找出來的。

所以到了最後,我們是在學校弄完的,也就是昨天。我們給董老師看了一下,董老師說可以,我們懸着的心就落了下來。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各讓一步,我相信,我們的PPT會寫的更好。哎呀,不跟你說了,我得要去修改一下PPT了,再見!

民俗作文 篇2

壽誕喪葬

福建重視給長輩祝壽,寫民俗的作文。福州傳統是男慶九,女慶十。比如男人六十大壽,必須提到五十九歲那一年做,因爲“九”與“久”諧音,象徵着長壽。此外,在正壽前一天,必須先做“鑲壽”。即在壽誕前一天,把小輩們送來的壽燭在祖先靈前全部點燃,三碗壽麪分別插三朵紙花,族內小輩對過壽者叩拜,然後落座喝酒賞樂。小輩如果有錢,可請儒道設堂唸經,替過壽者向北鬥星求福壽,稱“拜斗”。

福州喪葬習俗十分繁瑣和奢侈。當逝者彌留之際,親人必須將其牀上蚊帳拆卸掉據說是爲了讓死後的靈魂好出竅;逝者斷氣後,必須爲死者更衣,並在大門口“貼白”放炮。然後派人四處報喪,再準備好裝滿土沙的大腳桶,將素燭點燃後插在桶內,將其放置逝者牀前地上,彷彿爲死者奔赴黃泉路上照明。逝者臉上需蓋上白紙,以示陰陽有別。

信仰禁忌

福建民間普遍存在着對樹木山石的崇拜。凡是較爲古老的樹木,都被看作爲有靈氣的神木。如楓神、榕神、樟神、鬆公等。其中榕樹作爲吉神化身而更受信仰。無論城鎮鄉村,大凡在濃廕庇日的著名古榕下,都會有人在樹下敬香,祈求平安。

福州的生活禁忌可謂無處不在。主人請吃飯是,往往將飯盛得山般高,客人儘可以表示吃不了這麼多,將飯往主人飯碗裏撥,但千萬不要猶豫不決,更不要順手將筷子插在飯碗上,這樣極不吉利。因爲福州在供奉靈堂棺頭時,有一碗裝得爆滿的“喪食”,上面直插一雙筷子。赴結婚宴席時,不能將盤碗重疊,否則就意味着重婚,中學生作文《寫民俗的作文》。說話禁忌更多,“要碗飯”應稱“來碗飯”,以避要飯之意。

飲食與飲茶

在我國京、魯、閩、粵、蘇、皖、川、湘八大菜系中,閩菜別具一格。

福州菜是閩菜的主要代表,有着獨特的風味。福州菜餚用料和調味均以地方材料爲主,操作注重刀工、火候,色、香、味、形俱佳,烹調上擅長炒、熘、煨、燉、蒸、爆諸法,其主要特點是:(一)善用糖。福州人煮菜,喜用糖調味,偏於甜、酸、淡,與川菜、湘菜多用辣椒形成不同的風格。用糖可以去腥,用醋是酸能爽口,適合福州炎熱氣候口味;淡是爲了儲存原味和鮮味。(二)常用糟。紅糟是福建特產,福州菜餚有炮糟、淡糟、醉糟等十餘種用糟法。此外,在調味品中也有用蝦油。(三)多湯菜。福州菜善於以湯保味,有“百湯百味”之說。湯是閩菜的精髓。福州菜花色品種有20xx種以上,其“佛跳牆”、“淡糟炒竹蟶”等都是名揚海外的名菜。

福建雨量充沛,多紅黃土壤,具有種植茶葉的優越條件。綠茶、烏龍茶、紅茶、花茶、白茶和緊壓茶是我國六大茶類,除主要爲少數民族飲用的緊壓茶外,其他五大茶類福建都有大量生產,且幾乎每縣都產茶,與浙、湘、皖、川並列爲我國五大產茶區,其中一些珍品,如安溪“鐵觀音”、武夷山“大紅袍”、福鼎“白毫銀針”等聞名遐邇。福建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南唐時閩北已有“北苑御茶園”,飲茶風俗爲全國最盛之地,已成“家不可一日無茶”,

希望你滿意哦

民俗作文 篇3

一彎新月升起了,淡淡的月光,繁星滿天,忽明忽暗,夜風吹在臉上涼涼的。傳來一股清香,那香,誘人,往東邊一瞧,是柚子樹傳來的香味,那香,在空氣中醞釀着,帶些青草味,聞後使人頭腦醒目。

每逢年三十,便是這香味最濃之時,而這,也是因爲那民俗。

每每年三十晚,我們家總要用柚子葉水沖涼,而它,也是有講究的。

1、必用自家種的柚子葉八片;

2、必須自己在外擺鍋架鐵燒水;

3、燒火必用荔枝柴;

4、荔枝柴必須自己上山拾回來。

想到這,忽然記起來,荔枝柴還沒有上山拾,可現在已到傍晚,天色已晚,但憑爸爸的一句話:這柴,必須去拾,就算再黑也不可以壞了民俗。於是我就跟爸爸上山拾柴了。

剛入山,那黑漆漆的一片,讓我提心吊膽,再加上山上還有許多蟲子,爸爸讓我在這等,可我擔心爸爸,便隨爸爸一起上山了,雖然我知道爸爸可以保護我,但心還是亂如麻,背冒一身冷汗。吱咔呀!嚇死我了,不過還算有驚無險,是一個樹枝。

很快,我們便走到了山裏頭,這裏面的樹葉密密麻麻的,連月光都射不進來,這時,我才感覺到了原來眼前還有一束光,那是手電筒發出來的,這一束光,照亮了黑暗,猶如照亮了整片樹林,溫暖着我的心。很快,我們便拾夠了荔枝柴,便馬上趕回了家。

而那一身冷汗,也隨着火焰的燃燒而消失。

在家裏,媽媽摘下八片柚子葉,而柚子葉:長爲愛心形,一片葉子有兩個愛心。而八片葉子,寓意爲:大吉大利,心心相印。

由於晚上的荔枝柴有點溼,所以要用火熱一下後,便可以使用了,那荔枝柴燒出的縷縷炊煙,緩升上空,而那炊煙,承載的是祖祖代代們的愛。

很快,柚子葉,已從青而泛黃,水也開了。月光,繁星,爲祖先們尋找回家的路。

打了水,回到洗手間裏,滿是油子葉的清香,沐浴着,迎來新的一年,獲得成長,不再爲過去而煩惱,只爲現在的幸福而驕傲。

一輪新月是一艘小船,承載着我們大大小小的愛,還有傳承(無論什麼困難,都不得已阻撓。)

淡淡的月光,在繁星的襯托下,更加耀眼,夜風是暖的,而這樣的習俗,定會得到傳承,永不遺失。

民俗作文 篇4

我國幅員遼闊,有着各種各樣的民風民俗,如長陽的巴山舞,蒙古族的賽馬……但我最感興趣的要數北京的了。

想必去過北京的.人肯定都吃過北京烤鴨吧!“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北京烤鴨有“天下第一美食”之稱,又有外國人的“到北京,兩件事,遊長城,吃烤鴨”之說,可見北京烤鴨是舉世聞名的。吃烤鴨的最佳去處是王井府的“全聚德烤鴨店。”這家店創於130年前。北京城還有一個大店子,便是位於崇文門外的便宜坊。便宜坊開業於1885年,比全聚德還早9年。全聚德烤鴨店以掛爐烤鴨聞名,便宜坊以燜爐烤鴨聞名。儘管兩者風味大不一樣,但是都在“烤”字上下功夫,所以被叫做北京烤鴨。

北京還有一個風俗,那便是滿漢全席。夏天的北海公園裏,35價中外遊者身着皇、後、妃和朝臣的服裝,依次進入彷膳飯莊。他們是這家御膳館成立70年來的第五批品嚐滿漢全席的客人。重禮儀,講排場的皇家氣氛在身邊繚繞。擺上桌面的共有130道,客人們分三個晚宴和一個午宴才能吃完。滿漢全席最多可以達到134道熱菜和34道冷葷,分六次才能吃完。滿漢全席取材之廣泛可謂是登峯造極。具體包括“山八珍”、“水八珍”、“陸八珍”三種。“山八珍”是熊掌、猴頭、罕達堪、飛龍、虎腎、麋鹿、人蔘等;“陸八珍”爲什蟆、駝峯、口蘑、玉皇蘑、鳳爪蘑、玉米珍、沙豐雞、松雞等;“海八珍”即鯊魚翅、刺蔘、鮮貝、紫鮑、烏魚蛋、鱉肚、魚皮等。從材料上來看,不僅廣泛,而且珍貴,其中許多在今天已經成爲保護動物,永遠也吃不到了。滿漢全席無疑是中華民族文化,在世界上可謂是獨一無二的了。當然,除了滿漢全席之外,仿膳也是宮廷菜餚。

春節是中國的頭等重要的節日。被稱爲“中國人的聖誕節”,一般在每年的公曆一、二月份左右。如同聖誕節一樣熱鬧。在北京,商店張燈結綵,延長營業時間,供應大量年貨。最具代表性的是彩燈和各種食品。1993年,爲了保障安全,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頒佈了禁放煙花爆竹的法規,使放爆竹這一傳統習俗成爲歷史。

我真想去一次北京,去吃吃那裏的北京烤鴨,在那裏過一個快樂的新年。

民俗作文 篇5

瑤族人民饒有風趣的民俗有“掛袋子”。客人到了瑤族的人的人家中,只要把隨身帶的包或袋子往堂屋的正柱上一掛,主人就知道客人要留下來用餐,都不用事先說明,主人自然會把客人留下了就餐,如果不懂這個規矩,老把包或袋子放在身邊,主人就認爲你還要去別的地方,吃飯往往落空。

在達山瑤中,去別人家吃飯,主人家會敬客人三杯酒名曰:“一碗疏,二碗親,三碗見真心”。

客人一般到主人家做客時,主人家就會把金黃厚實的臘肉爲上品,吃飯時主人會把大塊大塊的臘肉往客人的碗裏夾。

瑤族普遍禁食狗肉,貓肉,蛙肉。凡是生產過的婦女頭幾天是不能吃豬油的。

到瑤族人家做客,吃飯時桌位也很講究,一般是老人與客人坐頭幾位,一些瑤族人還會把雞冠給客人,老人給客人敬酒,其實是一種尊貴。

瑤族人的民風民俗還有很多,大家可以走一走,看一看,瑤族人天性好客會熱情接待你的。

民俗作文 篇6

晉江,我的第二故鄉,素有“泉南佛國”“海濱鄒魯”的美譽。晉江有很多傳統民俗,比如嗦囉嗹、抓鴨子等都讓人沉迷其中,流連忘返。

就拿普渡來說吧。普渡是泉州沿海地區的一種民俗文化活動。聽爸爸講,它是融合農曆七月十五的道教中元節和佛教的盂蘭盆會而形成的民俗節日,而晉江的普渡尤其盛名。

每年農曆七月,到處張燈結綵,燈火通明,很多人擺開酒席、大宴賓客。輪到哪個地方舉辦普渡,那個地方必定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煙花璀璨,鞭炮轟鳴。馬路兩邊經常停滿了車輛,而流水席上盡是生猛海鮮、八珍玉食。晉江人又特別熱情好客,往往是觥籌交錯、杯盤狼藉後才能結束。

然而,聽爸爸講,以前每一年的普渡,不管富裕還是貧窮的家庭,家家戶戶都要花好多錢,有些人家甚至還大搞攀比之風,以客多爲榮、客少爲恥,形成奢侈糜爛之風。而宴席結束後,又經常因酒駕發生交通事故,傷害自己的同時又傷害了其他無辜的人。更不要說擺酒席造成的交通堵塞、放煙花造成的環境污染了。

然而這些都是傳說,現在我所看到的普渡,好像跟這些沒有多大的關係。報紙或者新聞經常報道有人把錢捐出來,或者贊助貧困人員,或者舉辦各類文體活動,或者爲村裏修建活動中心,或者成立基金會來獎勵認真學習的好孩子。看來,曾經大操大辦、酒駕醉駕的普渡早已經“黃鶴一去不復返”了。爸爸說這些都是晉江市政府移風易俗禁普渡帶來的好處。我想,普渡日簡直已經變成了“文體活動日”“志願服務日”“公益活動日”“扶貧濟困日”“環境衛生整治日”了。

“在一起,更出彩”,世中運明年將要在晉江舉辦,讓我們一起熱愛晉江、美化晉江,爲移風易俗、推陳出新、昂首前行的晉江喝彩吧!

民俗作文 篇7

每年春節都許多傳統的春節習俗,比如貼春聯,吃年夜飯,拜年給壓歲錢……而每年最難忘的春節習俗應該就是掃塵了,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每家每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這次,我和老爸“光榮”地領到了擦玻璃的任務。我們家住在4樓,我一站上窗臺,立刻嚇得渾身哆嗦,我看了看下面,一派“萬丈深淵”的景象。但事情總是要乾的,我連忙和老爸商量了一下,他來擦“風險極大”的外面,而我,則擦我力所能及的裏面。

開始擦了,我先用沾過洗潔精的抹布擦窗戶的內側,但由於一年沒擦了,窗戶的邊邊角角已經積了一層灰塵,我先用手指尖套着抹布,從窗戶的四周邊緣用力地摳了一圈,緊接着,我把那塊布洗乾淨,再沾上一點洗潔精,開始對窗戶“發起進攻”。

我用那塊溼布輕輕地擦着窗戶,等到窗子上有了一點洗潔精痕跡時,我拿來一塊乾淨的乾布,一小塊一小塊慢慢地擦拭着窗戶上的污點,但是,一塊又一塊的污點向我“俯首稱臣”了,唯獨這幾塊污垢還是在窗戶上,做起了“山大王”,彷彿在對我說:“哼!就你這個小孩,還想來拿下我,沒門!”我不服氣了,又抹上了一些洗潔精水,再用乾布用力地擦,但這麼幾塊頑固的污點就是不下來,我急壞了,這時,爸爸走了過來,對我說:“不要這麼費力,這時,爸爸窗戶上抹了一些洗潔精水,再用指甲輕輕一刮,那些頑固的污垢個個“舉手投降”了。

後面,在我和爸爸的共同努力下,一面面窗戶又幹淨得類似新的一樣。這時,媽媽在屋子裏的衛生也打掃完了,舊的也“辭”完了。望着煥然一新的房子,我彷彿看到了明年,我們每個人的運勢都寫着“勝利”。

春節習俗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是春節重要性的標誌,讓我們的春節過得更加有趣,讓我們一起傳承這些古老的中國傳統文化。

民俗作文 篇8

說到永康的新年習俗,那可真是多啊!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撣塵:農曆臘月二十四,這一天各家各戶都要撣掃去室內、傢俱及廚房各角落的灰土塵埃,以免留下魔鬼的爪印,於來年不利。

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每逢新年,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爲節日添加喜慶氣氛。

倒貼“福”字:在貼春聯的同時,大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爲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人們乾脆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謝年:在除夕,永康城鄉各地鞭炮陣陣,家家戶戶按照傳統習俗擺出了方桌,點上了紅紅的蠟燭謝年,祈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祭祖:在我們這裏,正月初一,不是先拜年,而是先去祭祖。每拜完一個祖墳,就在墳前放鞭炮,爲了讓祖宗保佑我們。

拜年:祭完祖,就是拜年了。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民俗作文 篇9

春節到了,每個地方都有每一個地方習俗,而我的家鄉廣州也有我家鄉春節習俗,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廣州有句俗語叫:“年二八、洗邋遢”,意思是,到了臘月二十八這天,要把家裏大掃除一遍,爲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到了除夕,大家可就忙了,女人就爲了團圓飯做準備,男人則幫忙殺雞、殺鵝、貼對聯、貼門畫、買花、買年橘、盆景……

晚上可就熱鬧了,有些大人在茶餘飯之後就等着看萬衆矚目的《春晚》了,小孩子們就穿着一身新衣服挨家挨戶地去得壓歲錢,俗稱“利是”。而有些大人們則帶着小朋友去逛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說到迎春花市,這可得詳細介紹介紹:每年的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景,各大公園都在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都搭起綵樓,紮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涌來,擺開花市,售花賞花,人潮涌動,十里長街,繁華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纔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半夜十二點來敲門時,每家每戶都響起喜慶的鞭炮聲,大家都沉浸在漫天飛舞的鞭炮紙上了。鞭炮一過,就是五彩繽紛的煙花點綴在無暇的天空上了,人們望着飛上天的煙花,一起期望着新的一年、新的氣象。

到了初一,大家都非常有空,大人們就會去打麻將,而小孩子們則用自己壓歲錢案買各種零食玩意兒。到了晚上,天空中還是閃爍着五光十色的煙花,有條件的則特地乘車去琶洲等地看煙花。

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又是尾聲——元宵。我們這裏並不是每條村都過春節的,有些人就會過正月十三、十四、二月初二……而我們這條村正好就是過元宵的。我們要準備好各種菜餚迎接客人,讓客人吃得開心,會得慰心。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習俗,你家鄉的春節習俗又是什麼樣的呢?

民俗作文 篇10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風情。不一樣的風俗造就了不一樣的節日風俗而提到節日風俗,我首先會想到逛廟會,逛廟會這北京風俗相信大家已經久仰大名了,但真正見識過的估計也不多,那就讓我帶領大家去觀賞這一有趣的民俗。

大年初一,北京城內城外寺院都舉辦廟會,廟會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廟門外小攤便吆喝起來,一條街被擠得水泄不通,滿懷的好心情,漫步走進廟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絨毛的、瓷的、玉的琳琅滿目,使人眼花繚亂。玲瓏剔透的玩意兒排放在貨櫃上,整齊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參觀完精緻的工藝品,便來到食品一條街準備飽餐一頓,這裏四處飄香,十里之外也能聞着香味趕來。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光是看看,都已經口水三尺玩累了,就到這裏來,品味各色佳餚,定是舒服!聽聞北京集市的阿里巴巴羊肉串味美、肉肥,我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找了幾家老手,一連要了十幾串,坐在小椅上邊吃邊看看繁市,好不快活,羊肉串真好吃,一連的羊肉串下肚,都還不過癮,誰叫北京的小吃色香味全呢?

吃飽喝足,隨我往前繼續觀賞,一路小跑,便來到兒童天地,這裏有小孩玩耍的各種有獎遊戲,也有新年才推出的稀有玩具,“綿羊拉車”、“力劈華山”,五花八門,各具特色廟會遊戲有的刺激,有的有趣,無不讓人張大嘴巴睜大眼睛,大飽眼福, 其樂無窮,我

雖然沒玩(感覺忒幼稚!)但這些活動卻讓無數的小孩子歡天喜地。

玩夠了,告別遊樂場,隨我一同去聽“國粹”,用心去感受文化的真諦 。不早早趕到演出戲場,那還真是難以看到臺上演員的表演,劇場是十里八層被文藝愛好者圍得水泄不通。這兒的節目豐富多彩,層出不窮,有京劇、評劇、相聲、小品、啞劇等,一個連一個,讓臺下的觀衆過足了癮,熟悉的哼上兩曲,不懂的,也用手在空中上下比劃,跟着旋律,搖頭晃腦,享受京劇的音韻,小品的歡快。演完一出,拍手聲響遍了整個場地,久久迴盪在廟會的上空。

我東蹦西跳,早已汗如雨下,卻也樂在其中,雖然沒有鞭炮的喜慶,但也不失節日的氣氛,反而增添了無窮的樂趣,老廟會,新廟會,東西南北大聚會,它有它的獨特風韻,它有它的熱鬧。祖國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風五十六枝花,各色千秋,可老北京的風情,卻讓我爲之一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