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民風作文

關於民風民俗的作文彙編7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民風民俗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民風民俗的作文彙編7篇

關於民風民俗的作文1

我的家鄉位於準葛爾盆地邊緣的小縣城,由於這裏是江格爾的故鄉,而成吉思汗又在這裏停留過較長的時間,因此有很多的蒙古族人居住在這裏。爲此,我們這個縣取名爲“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關於蒙古族的民風民俗。

蒙古族發祥於額爾古納河流域,史稱“蒙兀室韋”、“萌古”等。蒙古族是東北亞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除蒙古國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蒙古自治區和新疆及臨近省份以及俄羅斯聯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約爲一千萬人,語言爲蒙古語。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國境內。

全世界蒙古族人約爲1000萬人。中國的蒙古族人口爲581萬人,在我國少數民族人口裏排名第六。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餘散佈於河南、四川、貴州、北京和雲南等地。

畜牧業是蒙古族人民長期賴以生存發展的主要經濟。此外,還從事加工業、農業和工業。現以農耕爲主。蒙古族善於歌舞,民歌分長短調兩種。主要樂器是馬頭琴。喜愛摔跤運動。蒙古包和勒勒車是他們遊牧生活的伴侶。

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有內蒙古、衛拉特、巴爾虎布利亞特。科爾沁四種方言。現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紀初用回鶻字母創制,14世紀初,經蒙古學者卻吉·斡斯爾對原有文字進行改革,成爲至今通用範化的蒙古文。

《蒙古祕史》等典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爲世界著名文化遺產;著名的英雄史詩《江格爾》,是中國三大英雄史詩之一;《飲膳正要》被列爲對世界文明貢獻卓著的重要醫學發明。

在蒙古族有一種風俗叫獻哈達;哈達是蒙古族日常行禮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節。獻哈達時,主人張開雙手捧着哈達,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詞和讚詞,渲染敬重的氣氛,同時將哈達的摺疊口向着接受哈達的賓客。賓客要站起身面向獻哈達者,集中精力聽祝詞和接受敬酒。接受哈達時,賓客應微向前躬,獻哈達者將哈達掛於賓客脖子上,賓客應雙手合掌於胸,向

獻哈達者表示謝意。來蒙古族還有許多風俗,比如:敬神、骨肉進餐……帶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勸酒往往透過情真意切的表達出來。唱歌與對酒是同時進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後,大家舉杯合唱,然後大家一起幹杯。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和我一樣開始喜歡蒙古族了呢?

關於民風民俗的作文2

每個人的家鄉的風俗都不同,我的家鄉也有很多有趣的風俗,想不想知道?如果想的話就繼續看下去吧!

我的家鄉在廣西平南縣的大安鎮。說到風俗,我們每年都要舉行“拜社火”的活動,特別是在春節期間。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就就是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村民們紛紛拿出“拜社火”的祭品來,先在自家的大廳裏祭拜拜社神。祭品有很多,有巧克力、餅乾、糖果、桂葉、沙田柚等等,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大富大貴”、“甜甜蜜蜜”。

在家裏拜完竈神後,大家有爭先恐後的趕在第一時間去社廟祭拜社神,祈求在在新的一年裏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萬事如意、財源廣進!不一會兒,村子裏、鎮子上,頓時響起了噼裏啪啦的鞭炮聲、煙花聲!到處都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怎麼樣,我家鄉的風俗挺有意思的吧!如果你有機會過來我的家鄉玩,我一定會給你介紹元宵節風俗。

今年的元宵節,比以往元宵節都不太一樣,因爲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富裕起來,燈也隨之好看了起來。昨天晚上,我和我的爸爸我的媽媽到街上去看燈。雖然北方的天氣寒冷無比,但寒冷擋不住人們的熱情

剛到馬路上,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已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我和我的爸爸我的媽媽也隨着人流匯入了燈區。“千萬”條金黃色閃光燈從六七米的“高空”懸下,如瀑布一般,哎呀,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麼繁多,這麼出奇的燈。看都看不過來。瞧,那一盞盞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花燈真是令人大飽眼福。有紅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雞”,活潑可愛的“小猴子”……你看那隻神氣活現的鳳凰!。兩隻寶珠般的圓眼,放射出白光。美麗極了。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我們繼續往前走,只聽見不知道是從哪裏傳來的歌聲“在我的地盤你就得聽我的……”。那肯定就是移動通信公司的宣傳了。果然,前面有一個舞臺。上面雖然空空如也,但旁邊是一個手機,(還挺形象,一看就知道是做手機廣告)手機的屏幕上還有動畫。哦,怪不得聽見歌聲,只見屏幕裏的周杰倫正賣力地拿着話筒,唱着呢!看來,元宵節不僅燈好看,還處處充滿商機。

這邊剛剛送走了周杰倫,那邊的刀郎又來了。因爲那熟悉的旋律“20xx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的時候來的更晚一些”真悠閒啊。原來是爲九曲黃河陣做廣告啊。看那九曲黃河陣,左拐右拐,精妙無比,正如人生道路上,雖然左拐右拐,但最後還是會出去,獲得勝利。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關於民風民俗的作文3

泱泱華夏,盛開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

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白族主要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也有自己十分好看的服飾,因爲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幾朵粉色的小花繡在白衣服上,顯得格外漂亮;還有那頭飾,頭冠以風、花、雪、月爲題。白族的語言跟我們截然不同,白族人稱女士爲“金花”,而男士則爲“阿鵬哥。”

有一次,我去雲南大理玩,導遊帶我們家一大夥到一家茶館品茶。到了包廂,我看見兩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第一杯是苦茶,是用土罐烘烤的綠茶泡製而成,味香苦;第二道是甜茶,是以紅糖和牛製作的乳扇衝開水泡製而成,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是用蜂蜜泡開水而成的,味道很甜。”一位阿姨說。另一位阿姨補充道:“這是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說法。這三道茶也是我們白族待客的禮物,代表我們白族對客人的尊敬與熱情。”

這就是白族,雖然他們人數不如漢族的多,但他們的熱情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雪頓節是每年藏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傳統的節日。在藏語中,“雪”是酸子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 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節”。雖然酸我們都吃過,但藏族人民卻還是把這個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頓節”是藏族人民最快樂的一個日子,在這天人們都在吃酸,還在一起比賽呢。瞧,這擺放酸的桌子一眼望不到頭,人們都爭先恐後地來到桌子前,每個人都有三十個碗,碗裏盛滿了酸,看誰在最短的時間裏喝完這麼多酸。來參賽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樣的人都有。人們來參加比賽並不是爲了吃的,而是爲了使場景更熱鬧點,讓別人更開心一點。

終於,扣人心絃的比賽開始了,人們拿起碗,拉開了嗓子,“咕嚕咕嚕”地喝着。開始,人們不分上下,時間長了,許多人因喝不下而退出了比賽,在一旁給別人加油。其中有一位強壯而有力的中年男子取得了勝利,人們一起開心的爲他祝福。

比賽好了以後,江嘎爾、香巴、覺木隆這後期新派藍面具四大團體,輪流在羅布林卡戲臺上,演出一整天自己拿手的,也是傳統劇目整本戲,有《迥布頓月頓珠》、《諾桑王子》、《文成公主》、《白瑪文巴》等。人們一邊吃酸,一邊看戲,真是不亦樂乎。

藏族有着自己各具特色的節日習俗,一直在慢慢的盛開着,散發着淡淡的香氣,一直吸引着我們……

關於民風民俗的作文4

在山腰看美麗的風拂過成千上萬的綠,在山頂看夢幻的雲飄過數以萬計的竹,在山腳看純樸的人走過阡陌縱橫的`田。這是安吉的山。

立在街頭,任車水馬龍在眼前出現消失;坐在河濱,憑水波粼粼由這岸拍打鋪開;走在老街,聽古色古香在窗外輕輕飄散。這是安吉的街。

我生在安吉,安吉進入我的記憶是從老人們那滄桑的口吻。那是一個純樸的安吉,在美麗的浙江北部恬靜的演繹着自己的魅力。被竹子擁抱着升起的太陽,映在一張張如此純淨的臉龐上,永遠透着萬般的活力。安吉的每一個角落都有着一種獨特的文的氣息。居於安吉。感受着文的氣息,有時會忘了時間,忘了一種叫做生活的東西。

雨,尤其是細細的纏綿的雨,喜歡在安吉落下,落在竹葉上,若秋露般凝結晶瑩剔透,落在灰瓦上,似深秋的霧蒙着面頰,柔的讓人心醉。雨在飄散,行人的傘如花般綻放,雨就愛嬉戲,在空隙間穿梭,惹得人不由得拍打衣袖。印象中,落雨的季節裏總是有嘀嗒的美妙聲響在老屋裏迴盪,我們年少,總愛用手在種着荷花的水缸裏撥弄起漣漪,和雨的一起慢慢暈開。老人們總是喚着我們的乳名,在走廊上蹣跚得追着我們。呼喚聲和嘻笑聲在這裏和褪了漆的古老的記憶一起飄蕩。

竹,這是隨處可見的,與宣紙上的一樣,充滿了韻味。與風的舞蹈中,竹那般沙沙聲是少不了的,自然的聲音,總是那麼容易地打動人心。如今的竹樂,時而如細雨綿綿,時而如輕風沙沙,時而又是大雨滂沱……竹,與生活,安吉人完美結合了安逸與恬靜,沒有任何的衝突,天生的默契,溢在農人的憨厚的笑容中,浮在微笑的雙眼中。

茶,站在種滿白茶的山坡上,嫩綠的,深綠的,一層層的,採摘的女孩的巧手在茶葉上飛舞,好像一個個身姿妖嬈的精靈在茶葉上,舞動着四溢的茶香。悠久的茶文化,在半山腰的古寺裏依舊可以找得到。橋下流過的潺潺水聲,攜着山頂落下的陣陣寒意,和水珠一起在前額的髮梢,垂在眼前。踩着長滿了青苔的石板,慢慢前行。難得的這個季節的風吹開了望下山去的遮住視線的霧靄,人家正錯落有致的落在這萬頃竹山中。悠悠的,還有幾絲淡淡的炊煙在灰瓦上升騰。安吉的農家如此悠閒。

居於安吉,人似乎變得慢了一拍,生活似乎不再如此緊張。去過北方的人說,那裏纔是慢節奏的生活。居於安吉,想起了劉禹錫的《陋室銘》,想起了那種生活。此時的安吉美麗的也有着這文人的氣息。

關於民風民俗的作文5

客家人,又稱河洛郎,是一個有着顯著特徵並且歷史悠久的民族。客家的風俗習慣繁多而獨特,身爲一名客家人,我還是覺得客家的春節最有趣了。

那是三年級的一個寒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五華過春節。客家春節是從農曆臘月二十四開始的,那一天到正月十五日就算客家春節。我們到五華的時候,剛好是除夕,時間大概是下午5點。我下了車,走到奶奶家門前,敲起了門,叫了一聲:“奶奶,我們來了!”奶奶笑着給我開了門,說:快進來吧!“我進了門,只見爺爺、姑爺、大姑、表哥、大嫂正在屋子裏到處忙活着:桌子上堆滿了結米糖和桔子、柚子;到處都是年畫和對聯;窗戶、大門、桌椅都被擦拭的乾乾淨淨,廚房裏還傳出一陣陣剁菜的聲音,一副大大的年畫掛在客廳的中央,旁邊還有兩隻金元寶,很有過年的氣氛。

我跟大家打了個招呼,就跑進廚房裏幫忙去了。一進廚房,一陣香味就撲面而來,差點沒讓我滴出口水來。奶奶見我進來,說:"來得正好,快過來幫忙!”我就跑過去幫手了,一會兒端端那個,一會兒切切這個,忙得不亦樂乎。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就到了晚上。經過了一天的忙碌,桌子上白上了許多菜餚:炒粉皮、炸豆腐、讓香菇和讓豆腐,雞鴨魚肉到處都是,按照習俗,今天還要用大木盆蒸“隔年飯”。先用一個大木盆蒸一鍋飯,飯盆裏面要插上12根筷子和12根大蒜(如果每逢閏年還要各多插一根。木盆還要擺放銀元,寓意有富有食。大家一邊看電視一邊大吃特吃,除夕夜就在這濃濃的年味中悄悄溜掉了。

按照習俗,正月初一這一天是要早起的。我和爸爸早早起來,洗漱乾淨,接着來到家門外點香燭、放鞭炮。放完鞭炮,要吃“長壽麪”,寓意健康長壽。我和爸爸吃過早餐,就和往常一樣到處串門、拜年。叔叔阿姨們按照規矩在這一天給我了許多桔子、糖,爺爺奶奶們則要給我紅包掛在我的脖子上面,俗稱“掛頸”。就這樣走街串巷的走了一天,我累極了,一回到家裏匆匆洗漱乾淨,到頭就睡。

一轉眼就到了正月初二,奶奶一大早就殺了一隻閹雞,把雞血淋在一個裝滿了紙錢的鐵盆裏,謂之“血錢”,是祭拜祖先前的一個重要習俗。這一天,是一定要在家的人全部去祭拜祖先的。吃過早餐,大家把門鎖上,就拿着紙錢、貢品和香燭一起開車上了山。到了祖先墓前,掃墓,祭祖,燒錢,這些都是叫祖先在新的一年裏面保佑後代一帆風順,萬事如意。這一天也叫做“ 拜祖日”。

時間過得飛快,一眨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客家的春節結束了。雖然只是短短的十幾天,但我永遠都忘不了客家有趣的春節和習俗。你家鄉的習俗呢?一起說給同學們聽聽吧!怎麼樣?

關於民風民俗的作文6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又稱爲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今年的元宵節母親讓我獨自購買湯圓。我興奮地來到了超市,看着冰櫃裏琳琅滿目的湯圓,我從中精挑細選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湯圓。

回到家,母親將湯圓片刻煮熟了。我們一家人邊吃湯圓,邊欣賞仲秋節晚會。

團圓飯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父親母親帶着我出門看禮花。

我們來到樓區花園中心,擡頭仰望天空,天空中接連不斷的禮花給無邊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絢麗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個個彩燈在我眼前閃過,我定睛仔細看,許多人家門口都掛着各式各樣的燈籠,元宵節爲什麼要掛彩燈籠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後,我在網上閱覽了元宵節相關的資料。

原來元宵節掛彩燈籠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啊。

以前,有一隻神鳥因迷路而迫降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百姓無辜受難,就冒險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

過了好久,有個老人想出了辦法,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裏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爲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積極響應。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爲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爲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驅邪避鬼神。

看來元宵節還有這麼多的習俗和傳說呀,真令我大開眼界。元宵節這一天讓我懂得了很多課外知識和文化習俗,中國是個文化古國,還有魚、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買鞭炮、對聯和福字。下面,就讓我講講我這一次過年的經歷吧!

早上(當然,不是過年的那天早上),母親帶我出去買鞭炮、對聯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擺滿了買年貨的攤子。我對母親說:“母親,咱們先期買鞭炮吧!”母親爽快地答應了。

我們走進了一家買鞭炮的店鋪,我相中了幾盒小鞭,我對母親說:“母親,我要這些。”“沒問題。”母親爽快的說母親也買了些掛鞭。

買完鞭炮,母親又帶我走進了賣福字合買對聯的地方買了一些福字、對聯等回到家貼在窗上、門上和牆上。

買完了東西,我們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對聯堆在了門上和牆上。

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母親每年貨的經歷(以前都在爺爺家玩,沒空去),怎麼樣?

關於民風民俗的作文7

閩南獨特的風土人情,傳統的文化傳承形成了閩南獨有的民風民俗,這些帶有閩南特色的民風民俗值得我們回味,更加值得我們去深思。下面我們可以簡單介紹一下閩南的民風民俗。

服飾習俗

隨着思想,觀念的進步,人們的服飾也跟着發生了變化。其中,閩南服飾中獨具特色的是惠安女服飾,其最大特點是“衣短露臍,引人注目”。有首打油詩形象地勾畫出惠安女傳統服飾的牲爲“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衣,浪費褲”。此外,目前尚保留的民衆有穿木屐、婦女、兒童戴手鐲、腳鐲等。

建築習俗

建築與百姓安居緊密相連,因此,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民間風俗。如建房前擇定方向,選擇黃道吉日動土及上樑祭、落成祭等禮俗,如動土前要選黃道吉日,並設案擺豬頭三牲供品,焚香燃燭,燃放爆竹,拜神靈祭土地,俗稱動土祭或奠基祭。儀式後,用豐富的酒菜款待建房的師傅,此外,還有木門檻上釘竹板、擇地鑿井覓甘泉等習俗。

結婚習俗

閩南的婚姻禮俗,自古以來遵循漢族傳統的周禮“六禮”的基本程序進行,即納采(即求婚)、問名(即女姓氏)、納吉(定婚喪嫁娶)、納徵(婚成送禮物)、請期(通知婚期)、親迎(迎娶)。其中,特別注重“迎娶”這一道習俗。新娘一般在婚後第四日回孃家省親,稱“做客”、“歸字”。“做客”必須當日返回婆家,到家時又必須是天黑,俗話爲“闇冥摸,生幹埔”。意即這樣做就會生男孩。

壽誕禮俗

舊時由於生活和衛生環境等因素,人們能活到50歲就被認爲是長壽了。所以閩南民俗從50週歲開始逢十做壽(有些地方從60週歲纔開始做壽),也有提前一年或推遲一年做壽的(即逢9或11做壽的)。一般在壽堂上懸燈張彩,正中貼一金字“壽”字或壽星圖,兩旁掛壽聯,壽星着新衣或壽衣正坐高堂,接受兒張的拜祝。壽宴是做壽的重要內容。一般在壽慶日的中午或晚上大宴賓客,在菜餚中必有一道“豬腳線面”的菜,這是取豬腳意強壯,線面壽長的吉利。

民間禁忌

禁忌是民間關於社會行爲、信仰活動的某種約束限制觀念和做法,是一種傳統的風俗。閩南人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些關於飲食、衣着、起居、交往、語言等方面的禁忌,如忌吃飯時以筷子敲碗,因爲舊時只有乞丐才敲着空碗乞討。亦不可將筷子插在飯碗的米飯中,這與民俗中“拜腳尾飯”的喪俗有關。忌用掃帚打人,否則被打者會倒黴,因爲人們把掃帚認爲是有靈性之物。忌在庭院內種植香蕉樹和榕樹,傳說因香蕉無籽,故不利生育。而榕樹被視爲神樹(因它樹齡最長),種在家庭小院是對神的不敬,也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