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民風作文

春節民俗民風作文合集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民俗民風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春節民俗民風作文合集5篇

春節民俗民風作文 篇1

春節,我相信,這個詞語大家都不陌生。來,咱們廢話少說,接下來就讓我講一講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吧!

你知道咱們的傳統節日春節都要有那些東西呢?嘿嘿,沒錯,春節咱們要準備:魚、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買鞭炮、對聯和福字。下面,就讓我講講我這一次過年的經歷吧!

早上(當然,不是過年的那天早上),媽媽帶我出去買鞭炮、對聯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擺滿了買年貨的攤子。我對媽媽說:媽媽,咱們先期買鞭炮吧!媽媽爽快地答應了。

我們走進了一家買鞭炮的店鋪,我相中了幾盒小鞭,我對媽媽說:媽媽,我要這些。沒問題。媽媽爽快的說媽媽也買了些掛鞭。

買完鞭炮,媽媽又帶我走進了賣福字合買對聯的地方買了一些福字、對聯等回到家貼在窗上、門上和牆上。

買完了東西,我們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對聯堆在了門上和牆上。

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媽媽每年貨的經歷(以前都在爺爺家玩,沒空去),怎麼樣?

春節民俗民風作文 篇2

春節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裏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遊串。”這歷史上關於歲首春節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於春節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曆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太初曆”,明確規定以農曆正月爲歲首,從這時起,農曆新年的習俗就流傳20xx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後,這個節日就改爲春節。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於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後的農閒季節,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麼春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面休息,樹影的移動啓發他,他設計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可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複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雲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爲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認爲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於事,萬年知道後,忍不住帶着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日月執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派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說:“希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曆法,爲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一些字,阿衡看見後,知道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於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衛抓住,祖乙知道後,懲處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着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爲歲道,就叫春節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後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準確的太陽曆,後來爲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爲“萬年曆”封萬年爲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說就是爲紀念萬年的。

現在我們過年也有一些習俗,如倒貼“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春節民俗民風作文 篇3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內容最豐富的的傳統節日,普天同慶;春節又稱“過年”,最早的含義是人們用來慶祝一年的收穫並祝福來年有個好收成;節日的形成,源遠流長。古代春節,叫做元旦,元,始也;旦,晨也,即一年之始,也叫三元,歲之元,日之元,月之元。最早定春節爲新年在漢武帝初元年。

過年之前,我們要“掃塵”,用意是要把一切黴運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地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還有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每逢春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爲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除夕守歲是重要的年俗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在爐旁閒聊,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歲,象徵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趕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古代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爲“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爲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爲夜半時分。

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些春節民俗便是我們幾千年來智慧的結晶了。

春節民俗民風作文 篇4

台州人自己的春節聯歡晚今天是除夕的前一天,也是我們台州人自己的春晚的播放的日子,我們滿懷期待地等着。

晚上春節聯歡晚會開始播放了,我們一家四口妹妹、爸爸、媽媽和我坐在電視機前認真地看着春節聯歡晚會。每當放小品的時候,我們都笑得上氣不接下氣,可最好笑的小品要屬牛皮三和馬小草。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句話就是:沒了牛皮三還有牛皮筋。就聽了這麼一句話我就笑了半天了,牛皮三和馬小草是台州的名人,他們演過很多的節目,而且都是很好笑的小品。每次都讓我們大家笑破肚皮。這一年的春晚真好看,我很期待下一年的春晚呢!

小品確實精彩,其他的節目呢?

春節民俗民風作文 篇5

每一年我們最最期待的節日便是春節了。因爲過春節的時候,我們不僅能夠吃到很多好吃的東西,穿上漂亮的新衣服,還有壓歲錢。與此同時,春節的時候我們就算和別的小朋友玩,也不會被爸爸媽媽催着去做作業。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最重視的一個節日。春節相較於其他的傳統節日會顯得更爲繁瑣,時間也比其他的節日要長很多。在我們家鄉,春節前的好幾天家家戶戶便開始親自制辦年貨。

臘八這天,我們都要喝臘八粥,粥裏放着各種各樣的米和豆,雖說不怎麼好喝,但看着它那怪稀奇的樣,總忍不住想喝幾口。快過年的時候,許多小孩子都在買東西。小汽車啦,這些都是比較受歡迎的。更受歡迎的便是鞭炮,過年沒有鞭炮怎麼行呢?孩子們高興,大人們做起事來也有心勁。他們早已經把過年是吃的,喝的,用的,穿的都預備齊了,準備在過年的時候用。

到了臘月二十三,這是過小年。天剛黑,就有人放起了鞭炮,這便讓人嚐到了過年的味道。在這一天,小孩子們最歡喜,因爲家裏早就準備好了各種各樣的糖果。過了二十三大家便又忙了起來,大人們必須把家裏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還要把過年時用的東西都拿出來。街上的商店打都關着門,到了正月初六纔開張。“噼裏啪啦,噼裏啪啦……”你聽,除夕已經大笑着走來了,好像在跟我們招手呢!家家戶戶都在看“春節聯歡晚會”可實際上呢,卻是在守歲上增加一些歡樂。門外已經貼上了對聯,屋裏還貼好了幾個大福字。除夕快到12點了,屋外有好多人在放鞭炮。除此之外,家家戶戶的燈都不許間斷。除夕真是熱鬧極了!

正月初一不比除夕熱鬧,而是顯得格外冷清。昨夜留下得殘渣還沒有收拾。這天早上,全家人都圍坐在一起吃餃子,餃子裏都夾着錢,比誰吃的最多,誰在這新的一年裏就最有福。初二是“回孃家”,向姥姥,姥爺拜年領壓歲錢。元宵來臨了,春節又到了熱鬧的時候。正月十五,到處都掛滿了燈籠。晚上,家家又得吃元宵,這又代表全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廣場上還有美麗的焰火表演呢!正月十五的確是個好日子。

眨眼間的功夫,春節已經畫上了美好的句號。學生又開始上學了,大人們又該忙他們的事了。可大家還沉浸在這熱鬧的氣氛中,永遠也忘不了這美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