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家風作文

家風家訓作文7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家風家訓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風家訓作文7篇

家風家訓作文1

皓月洗空,輕掬一捧家鄉水,灌腸。悠揚簫音裏,淚光悽豔,水波盪漾盪漾,鄉魂葬了多少月缺月圓,你是未經重讀的原鄉。

猶記那年立春,我回到了相隔一年的,千里外深情凝眸我的家鄉。腳步剛與阡陌竊竊私語,家鄉的千畝良田就覆蓋了我的臉。東方煜曉,我信步在窄窄的田壟上,前面一位纖弱女子提着一個精緻的籃子走來,她與我相距不遠之時,徒然響起清脆優雅的嗓音:“弟,去哪呀!這麼早,沒吃東西吧,來,吃一個桃。”我驚詫地將手掌遞過去,接過一個又紅又大的蜜桃,“姐姐,謝謝了。”我青澀地感謝她,赧顏低首。她繼而說:“呵呵,不用謝,你要是愛吃再多吃幾個吧。你看不是還有嘛,來來,多吃幾個。”我謝絕了這樣純真的善意,然後我們就各擇其道。俄頃,我對着她的背影無聲揮手,我使勁咬了一口蜜桃,甜,在心底蔓延,綻放一束清光,填補我空洞的晨曦。我再回首,她卻漸行漸遠,長髮包裹了我以往的自私,我站在這一角駐足,才恍惚發現我們並不曾相識……

恰值芒種時節,日上三竿,我佇立在歧路彷徨,那敞着胸,搭着白褂的大兄弟荷鋤經過,誠懇地爲我指點方向,並且用粗厚的嗓音問我:“你吃飯了嗎?小兄弟,沒吃的話,走,去我家吃,保你吃個足!”可我露着一臉的欣然謝絕了他,可他卻着了急:“哎,你是不是怕我家遠呀,我家不遠的,就在前面。”我真有點不知所措,“不,不,不是的,大叔,我家就在前面呀,我要回家吃飯了。”大叔吃了一驚,“哦,原來如此,那再見吧,在路上注意安全,看你就是從外地纔回來的,以後要好好適應這裏的壞境呀。”此刻,我感激得只有頻頻點頭,然後我繼續走我自己的小道,一步一回首,陽光只爲他一個人而照耀,他走得那麼遠,但我是還聽得見有歌聲與他作伴,這歌聲一段一段,響徹了多少條河,多少座山。我坐在最遠處的亭子裏,而他卻躬身在熾熱的田土中,鋤頭輕輕叩擊着這片厚重的土地,裏面多少汗水,多少喜憂。此刻清風起兮,晴空萬里,我茫茫然間才發現我們並不曾相識……

垂柳河岸,古道印跡,南遷的大雁捲起一個詩意的秋天。一記那日細雨傾斜,我正匆忙地奔赴在回家的路上,青衫溼,汗珠夾雨。那在陽臺上觀雨的詩人,輕吟宋詞,他不經意間看見了雨打烏篷下憔悴的少年。我親眼看着他離開陽臺,才一會兒工夫就打着一把秀傘來到我的眼前。“哎呀,兄弟呀,這麼大的雨,你這是上哪去呀?爲何沒帶傘呀!”我聲音沙啞:“大哥哥,我忘帶傘了,我現在正準備回家。我……”話音未落,這個大哥就拽着我走進他的家裏,“你先換件衣服吧,這是我去年買的,結果小了,還沒穿過呢,現在它屬於你了。”霎時,我驚詫的目光與他隔空交匯,融入這一幕淅淅瀝瀝的雨季中。待到風暖日出,我如一隻展翅的雄鷹,歸巢了。歸巢了,卻忘不了這與我並不曾相識的善意詩人。

冰清玉潔的月色也追憶傾盆大雨的山坡,滿山遍野的紫金花開得浪漫。那時我正在這楓林裏“寄情于山水”,可是疾風驟雨,山路泥濘,記得我踏在一片枯葉上,竟不慎滾下斜坡!摔在堅硬的松木上,疼,如萬劍削骨。於我睜開惺忪的睡眼,我發現一位年紀上六旬老人正揹着我一步一步下山去。見這情形,我連忙開口:“爺爺,爺爺,放我下來吧,我沒事,我會走路的。”爺爺沉重地說道:“孩子呀,你都傷成這樣了,看吧,你的胳膊還在滴血呢!我得趕緊把你送入醫院才行呀!”我感激地淚如雨下,閉目,心靈慚顏,在這一位瘦弱老人佝僂的脊樑上。抵達醫院,老人幫我付了醫療費,就轉身離去,消逝在這影影綽綽的雨幕中……我靜倚窗欄,閒聽雨聲,我發現,我發現這雨淅淅瀝瀝又綿綿密密,呵,這雨正如我對這位陌生老人的感激,沿岸三千里!

今宵月色如紗,我立於垂柳河畔,輕掬一捧家鄉水,洗滌靈魂。耳畔響起清遠的簫音,淚光悽豔,碧波盪漾盪漾,鄉魂葬了多少月缺月圓,你是未經重讀的原鄉……

家風家訓作文2

我們每一個人,從脫離母體呱呱落地,降臨人世,作爲一個社會成員,首先進入家庭生活。家庭是每一個小孩子的第一個生活環境,家長,其中特別是父母,是小孩子不可任意選擇的首任教師,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開端。嬰幼兒的頭腦象一張白紙,很容易塗上各種顏色。在小孩子生活的早期,家長和家庭生活對他們實施着各種各樣的影響,這些影響在他們的心靈上留下極爲深刻的烙印,很難消失。家長實施的各種教育,他們終生不忘,成爲他們一生成長的基石。

最初的言語是從父母那裏學會的,最初的感情是受父母感染的,小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接受着家長的影響和教育,是父母手拉手教小孩子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是在父母指導下進入社會生活,瞭解社會的。小孩子小時候,是形成習慣的最佳時間,良好習慣的形成在人的一生成長中起着打基礎的作用。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是說早期形成的習慣象是與生俱來的一樣穩固。

在兒童階段,小孩子們的思想尚未定型,“心知未有所主”,有很強的可塑性。他們興趣廣泛,對於周圍的一切都感興趣,善於模仿,有很強的感受能力,有驚人的學習和記憶能力。

兒童時期,小孩子們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父母的照料,在生活上和心理上對家長有極大的依賴性,他們的活動能力和活動範圍有限,主要是在家庭,在父母身邊同家長朝夕相處,家長的影響和教育幾乎天天都在強化。由於父母和子女有天然的血統關係,在朝夕相處的生活中建立了十分真摯深厚的感情,家長在小孩子心目中很有威信,小孩子十分信賴家長。因此,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自然成爲小孩子們效仿的榜樣。家長的教育成爲小孩子生活的準則,家長對周圍人和事的評價標準,成爲小孩子道德評價的標準,甚至父母的作風、習慣、氣質、興趣、愛好、個性特徵等,都深深地影響着小孩子。

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對於每一個人的德、智、體的發展起着奠基的作用,特別是對人的思想品德和個性品質的形成,甚至可以說是起着型塑的作用。有人說:“小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小孩子是家長的翻版”,這種說法,都說明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對子女身心的發展水平有決定作用,馬克思說過:“法官的行業是法律,傳教士的行業是宗教,家長的行業是教育子女。”革命導師的教導十分深刻。作爲法官,必須執行法律,否則就是失職;作爲傳教士,必須以傳播宗教爲本分,否則就是不虔誠;同樣,作爲家長,必須以教育子女爲天職,否則就是不稱職的家長。做父母的,必須象法官傳教士那樣忠於職守。

小孩子們在入學之前,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庭裏渡過的。入學以後,每天仍有三分之二的時間生活在家庭裏,在父母身邊的時間遠遠超過在學校的時間,再加上雙休日、寒暑假,小孩子接觸家長的時間、機會要比接觸教師多得多。因此,儘管小孩子在入學後學校教育起着主導作用,但家庭教育仍然是經常起作用的重要因素

小孩子在入學之前所受到的家庭教育起着打基礎的作用。但學齡前家庭教育並不是家庭教育的全過程,而是家庭教育全過程的一個重要階段。應當承認,小孩子入學以後,隨着年齡的不斷增長,知識的增加,社會經驗的日漸豐富,他們遇事有了一定的獨立見解,

不象小時候那樣聽話了。但家庭教育還在繼續發揮作用。以到小孩子們長大成人,走上社會,獨立生活,仍然直接或間接地接受着家庭教育的影響。

小孩子到了初中,就進入了青春發育期。他們獨立活動能力增強,社會活動範圍擴大,要接受來自各個方面的影響。周圍環境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這一時期,正是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小孩子在思想和學習上開始分化。同時,這一時期,也正是小孩子和家長重新調整關係的時期。調整好了,家長就可以繼續保持教育的主動權;如果調整不好,把關係搞僵了,就要喪失教育的主動權。因此,小孩子進入學校以後,家庭教育不但不能放鬆,反而更應當抓緊。

家風家訓作文3

結識馬家,緣於30年前。那時我和三哥譽煒同在一個團隊,譽煒是我的老領導。瞭解馬家的歷史,多是從他發表的散見文章裏,如《家信》《母親的手》《四弟》《參軍前夜》等。每從《戰友報》看到他的文章時,都認真地閱讀,感到特別親切,彷彿聽到了鄉音,回到了家鄉,回想起了童年。我把所見到的他發表的文章都剪貼下來,仔細揣摩他的文章。我沒有參加過專業的培訓,後來陸續發表了一些文章,也受他的影響。他出版《真情》《磨合人生》等一批書籍後,都送我一本,從他的多篇文章中可以瞭解他的家世,但那些是零碎的。

我從部隊轉業後安排在保定一家文化單位工作,因爲經常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領導,有幸結識了市領導譽峯兄,也近十年了。有機會讀到《馬家大院》,從此便有了文緣,讀到了伯父的回憶錄,讀到了譽峯兄弟姊妹及侄輩後生的文章、書法、攝影等作品。倍感馬家幾代人文化積澱深厚,個個成才,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今又讀《憶歷三書》,更加印證了這一點。感觸很多,一時難以描述,擇其一二略述之。

從家風家教家訓說起

一是勤奮學習。伯父自幼好學,常到學校窗外聽課。在家境困難的情況下,其父令他退學,但其母親全力支援,這是多麼偉大的母親啊。在舊中國,有多少女性會認識到文化的重要?其母可謂高瞻遠矚。這爲伯父走向工作崗位,從事文化教員,走向領導崗位,奠定了堅實的一步。伯父在對待子女教育上也是如此。他在家庭會上說,不論家庭有什麼困難,凡在校學生,只要自己力所能及辦得到,一律供給到高中畢業,能夠升學的繼續深造…,天下有多少家長才能做到呢?從家庭會、書信往來的內容看,無不談到學習。正是持續不斷的學習,良好的學風,鑄就了全家人人成才的基礎。

二是敬業奉獻。用伯父的話講,“五子登科,一女成才”,他們個個在行業上有所建樹。我接觸較多的是三哥和四哥。三哥軍旅一生,參過戰,搶過險,讀書筆記.兩次榮立二等功,榮獲“愛兵政委”稱號。在邊防部隊工作近十年,遠離家人,沒有鴻鵠之志的人是不可能取得這樣成就的。四哥在市長這個崗位上,更是日理萬機。搞調研,下基層,天天有活動,沒有節假日,夜以繼日地工作。市長公務繁忙,不忘學習,勤勉工作,對保定的貢獻尤其是對保定文化的重視前所未有,業內無不感慨。

三是公道正派。在鄉友的交談中,乃至我的親歷中,他們兄弟公道正派,樂於助人。甘願作人梯,培養部屬成才。三哥所帶的部屬中,成才者衆多,他們無不感激部隊,感激遇到了好領導。他們一家正派做人,公道處事。辦事堅持原則,潔身自好。這與父親的教育是分不開的。伯父說“給子女留下萬貫家財,遠不如留下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因爲精神的遺產是無價的傳家寶。”他在家庭會上指出:“即使是在全家每人工作於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遇到碰壁或挫折,而決不可失誤,只能是兢兢業業,從積極出發,遵紀守法,聽從指揮,用自己的真才實學換取報酬和榮譽,腳踏實地地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他們也都是這樣踐行的。

四是忠厚孝道。伯父在23歲那年,得知其祖母病危,在他父親不同意的情況下,毅然決定返鄉盡孝。從此,成爲他人生命運轉折的前奏。伯父老年遷居省城後,子女競相孝道,也紛紛遷往省城。伯父的話講,四哥做的最好。三哥在邊關戍邊,利用開會、出差或專程看望父母更令人感動,深深地教育着晚輩。他寫了多篇祭奠、回憶父母的弘文,寄託着無限的哀思,讀後很受教益。

願馬家的家風、家教和家訓代代相傳,願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家庭去學習和借鑑,願中華大家庭的良好家風傳播更廣泛、更久遠!

家風家訓作文4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爲的一種傳統風尚和德行傳承。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

在我們家,首先體現在孝順上。爸爸媽媽常說,“百事孝爲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爲重要和佔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孝敬長輩,就是什麼事兒儘量讓他們順心順意。在家裏,長輩說話,我們都要好好的聽,就算說錯了,也不要當面指責,要換一種他們能接受的方式委婉的告訴他們。

媽媽時常教育我:做人最基本的品質就是誠實。所以,我接人待物都以誠爲本。同時要求我言出必行,她常說的一個詞是“擲地有聲”,就是告訴我,自己說出來的話要能夠做到。如果自己辦不到就不要說。

媽媽還教導我要吃苦耐勞。她常說:“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後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現在,我早已養成了樂於助人、艱苦樸素的好習慣。

在學習上,媽媽要求我勞逸結合,合理安排時間。“該學習的時候要好好學習,該玩的時候要痛痛快快的玩!”母親嘴中總是掛着這句話。這使我養成了科學規劃作息時間的好習慣,既沒有耽誤學習,也達到了玩樂的目的,使我受用一生。在工作上,媽媽要求我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做兩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一個人的人生態度,決定了做人的優劣和做事的成敗。一個堂堂正正、品德高尚的人,必定是每日心神安寧、全身心地專注於事業;而弄虛作假的人,則終日用盡心機、算計別人,終究會弄巧成拙、害人又害己。我嚴格按照媽媽的要求去做,工作上踏踏實實,嚴格按規章制度辦事,尊敬領導,團結同事,在單位與人相處融洽。

媽媽爲人善良,經常告誡我們要學會感恩,要學會回報社會。遇到鄰里莊親哪家有事兒,不管她自己多忙,她都主動上門予以幫助,而且不計報酬,所以村裏哪家有事,總是首先想到找她幫忙。她還特別有愛心,遇到家裏來討飯的或碰到需要幫助的人,她總是熱心幫助。遇到村裏號召捐款,她總是積極參與。感恩是一種生存智慧,是做人的道德底線,感受和感激他人恩惠的能力的成長,是一個人維護自己的內心安寧感和提高幸福充裕感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感恩,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行爲表現,是以“寸草心”報“三春暉”的赤子之舉。感恩有時只需要一句問候,一束鮮花,一個擁抱,甚至一句話,就能傳遞親情,表達心意。我們只有學會感恩,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勞動,在未來的生活中少一些怨天尤人的抱怨,而多一份發自內心的滿足與快樂。只要我們心懷感恩,我們便會發現,生活原來是如此的和諧和美麗!

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係的冷漠,不懂得知恩圖報、反而忘恩負義之人,必是遭人唾罵的無恥小人,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感恩之心,既能幸福他人,也會快樂自己。學會感恩,是爲了回報他人而付出的點滴行動;學會感恩,是爲了用道德的

甘露滋潤心靈。家風是一座山,值得我們永遠的仰視。家風是一條河,流過廣闊的時間考驗,卻依舊清澈。家風是一段記憶,融入我們的骨髓,伴隨我們的一生。家風是媽媽做給我們的一道菜,一直在吃,卻從沒細細品味。但多年之後,這個味道我們會一直記得。

家風就是做善事,不求回報;家風就是爲人老實,不幹壞事;家風就是小小舉動創美德;家風就是常做好事,無怨無悔;家風就是心中有家,心中有國。 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麼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家風家訓作文5

家風家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一個好的家風家訓,能夠體現一個家庭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養。

家風家訓同時也深入影響着社會是否有良好的風氣,只要人人都能謹記和遵守良好的家風家訓,社會才能發展得更加繁榮美好。

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就告訴我,要孝順長輩,誠實守信。這也便是我家的家風家訓。直到現在爸爸也時常提醒我要謹記並遵守。爸爸常對我說這些不只是用來規範自己行爲的,而是做人處事的本分。

爸爸二十幾歲便來了濰坊工作,也一直將孝順長輩,誠實守信作爲自己的原則,勤勤懇懇的工作。爸爸常說做過的事情不要深究它的利益,而是要做到不愧於心,爸爸正是這樣一步步的在別人心中漸漸地積累出了誠實守信的形象。爸爸說,只要用真誠的心對待別人,別人也會用真誠的心對待你。

當然爸爸也沒有將孝順長輩拋在腦後,記得有一次爺爺生病了,爸爸還在工廠工作,知道消息後我和媽媽便立刻給爸爸被打了電話,電話中爸爸的語氣十分的急噪不安,爸爸吧回到家時的表情我至今都難以忘記,那時他的頭上滿是汗珠,雙脣緊緊地抿在一起,眼眶紅紅的,眉頭緊緊的皺在一起,滿臉都是緊張的.氣息。這使我十分震驚,以前父親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從不曾看到過他有過這樣的表情。

回到爺爺家,他守在爺爺的病牀前照顧,幾天幾夜都沒有閤眼,一直無微不至的照顧着爺爺。事後我問起爸爸時,把爸爸對我說:“爺爺從小將我養大爲了照顧我不知度過了多少個無眠的夜晚,爺爺對我的養育之恩,爸爸真的無以回報。現在爺爺老了,我雖然不能常常的伴他左右,但這份親情我是不會忘記的,我也只能用孝順來回報了,我孝順爺爺也是我作爲子女應該做的。

我從爸爸那裏學到了許多許多,爸爸親身向我體現了孝順長輩,誠實守信這八個字的含義。我也看到了自己許多的不足,也讓我深深明白了做人該有的本分。

其實不只是爸爸,爺爺也是如此。爺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家人,一直以來都靠種地來維持生活,爺爺一直都對我說:“美好的生活是要靠勤勞的雙手爭取而來的。”直到現在爺爺還是種着玉米和小麥,過着日起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在街坊鄰居看來爺爺也是一個十分寬厚誠實的人,他賣糧食從不克扣一兩一分,總是把稱算得足足的,爺爺說這樣心裏能過得去,用不和道德的手段獲得的東西是堅決不能要的,要過得去自己的良心。做人也是如此,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只有用誠實的雙手獲得的用起來才能夠安心。

良好的家風家訓可以讓我們擁有和睦融洽的人際關係,讓我們擁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環境。

其實比起來我的不足又顯得太多太多,記得小學的一次考試,我的成績非常的不理想。自己心裏也非常的害怕,害怕爸爸和媽媽知道我退步這麼多會傷心,於是便想起了一個主意,就是將卷子藏起來,不讓爸爸和媽媽知道我考得不好,然後自己好好努力,等下一次考好在給爸爸媽媽看成績。可是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最終還是讓爸爸知道了真相。那一次爸爸真的生氣了,對我說:“你怎麼能說謊,爸爸平時是怎麼教你的?人不能沒有誠信,做過的事情就該勇敢的擔當!你知道你失去的是什麼嗎,是誠實啊!

從那次以後我深知了自己的錯誤,在做事之前都會考慮到誠實守信,時刻將誠實守信記在心裏。

現在的社會中缺少了太多的誠信和孝順,當然缺少的遠遠不止這些,只有人人都能夠謹記遵守家風家訓,並與他人取長補短,社會纔能有進步,國家才能進步。這同時也體現着我們的修養。

家風家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傳承,我國千年來孕育了許許多多的傳統,正是需要我們一起傳承下去。良好的家風家訓有利於我們在社會上立足,幹出一番事業。

謹記遵守家風家訓,不只是爲了家庭更是爲了國家,爲了讓國家更加富強。讓我們的國家在世界高高的擡起頭來,讓全世界知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這便是我的家風家訓的故事和我對其的理解,在我看來家風家訓對每一個人的意義都是非凡的,我們能從中獲得理解的財富也是無窮無盡的。

家風家訓作文6

每個人都有家,每個人從小就受到家中家風家訓潛移默化影響,有的人有了聲望,卻因無時間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家風家訓的薰陶,使得孩子走了犯罪道路,這樣的例子並不少,當然大多數是那種上樑不正下樑歪的,他們都是疏忽了家風家訓.

家風,我認爲是由家中人的行爲所形成的風氣,而家訓則是家中的規矩,一個家庭幸福的人,一定是優秀的人,所以,即便是同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學生,也有好壞之分,他的品格,做人都是家庭的影響,當然,也有例外。

家有家法,國有國法。爸爸媽媽是商人,他們經常告訴我要付出纔有回報,不要在意付出多少,只要那個人有良心,你得到的一定比付出的多,小的時候的我,可謂是小氣到了極點,覺得付出便是虧本,即使別人會回報,心情也是十分的氣憤,覺得理所當然,媽媽苦口婆心地讓我嘗試,我心軟,答應了,變得大方起來,每當送出去一點東西,心像在滴血似的痛啊,一個月後,我找到了媽媽,對媽媽訴說了別人的“暴行”,媽媽笑着對我說:“還有一個月就要過年了,你就要五歲了,何不在堅持一個月,挺過這一年以後,你覺得不想付出了,我也不攔着你”。“一言爲定。”“一言爲定。”一個月後,我已經沒有耐心,只剩下一點殘存的意志去走親戚。

走完親戚回來後,我關上房門,開啟紅包,把壓歲錢拿出來一看,咦,今年的錢好像比去年的多,還多了不少。我心裏樂開了花,我認爲這便是媽媽說的禮尚往來。我不在那麼排斥付出了,心中的結開啟了,人也快樂不少,開朗起來,因爲還小,親戚們也都挺喜歡我的。

現如今,媽媽還教我辨別是非,什麼樣的人多交往有益,什麼樣的人少交往有益,

什麼樣的人應該保持距離,不能受到他的影響,同學之間,我能友好互助,朋友之間,我能寬容忍讓。家人之間,我能和平共處。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多一點無償付出,少一點眼被錢迷,這便是家訓。

家風家訓就像指南針,而我們就像大海中的中船,家風家訓像我們做人的標準,是我們身體中的傲骨。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它在我們小的時候,就深入骨髓。短時間,人可以隱藏,但日子久了,便可以知曉你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比如說吸毒的人,他爲什麼吸毒?不就是家風家訓不好嗎?進入戒毒所,有些人可以戒掉,但大多數人呢?仍是不知誨改。由此,可看出家風家訓是多少重要,同時我們也要體諒理解父母,因爲他們給了我們一個良好的平臺,讓我們接受良好的教訓,當然最重要還是我們能學好。

友情提示:好好體會作者寫作思路,不能照單全收哦,查找更多關於《

家風家訓

●作文百科

記敘文-文體簡介

1、基本定義:

記敘文是以寫人、敘事、寫景、狀物爲主要內容,以記敘、描寫爲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記敘文透過人物活動、事件經過、環境變化的具體敘述和形象描繪,來反映事物的本質,表達作者的情感。記敘文雖以記敘、描寫爲主,但也可以運用議論和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

2、記敘文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的記敘文:包括記敘性的文學作品,如散文、小說,等。

狹義的記敘文:是指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爲主,對社會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態變化和發展進行敘述和描寫的一類文章,常見的如消息、通訊、特寫、報告文學、遊記、日記、參觀記、回憶錄,以及一部分書信等。

敘事-題材簡介

敘事作文主要是以敘事爲主的記敘文和散文。敘述,是表達方式的一種,就是把人物的經歷或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交待介紹出來。敘述是記敘類文章的主要表達方式。敘事時要描寫事情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及前因後果等。以敘述事件爲主,突出事件發生、發展和解決的過程。

家風家訓作文7

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家訓、家規、家風承載着家長們對孩子們的希望,責任和關懷。每一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家風,每一個家長都會以自己的處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

說起我家的家風,就要介紹一下我溫暖的家。我們家只是一個平平常常的人家。爸爸是一位普通中學教師,媽媽是一位普通職員。但是我的父母在我小時候起就告誡我一些做人的道理,讓我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羅列一些如下:誠實守信、開開心心地玩,認認真真地學習、懂得感恩,有愛心有孝心,自信、自強、自立、自愛、自律,關愛同學,尊敬長輩,懂得照顧他人等等。我想好家風就是爸爸媽媽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優秀教育。

記得在我六歲的時候,在一個週末的中午。那天中午我吃完午餐,便躺在沙發上休息。躺了一會兒,覺得有點無聊,就偷偷跑到陽臺上,開始了我的探索之旅。

一走到陽臺上,哇!陽臺上掛滿了溼漉漉的衣服,走也走不了,拿又拿不下來,怎麼辦呢?我只好雙手撥開衣服,從旁邊繞過去。陽臺裏東西可真多啊!我都看不過來了,有我兒時的玩具,有放在洗衣池邊上的許多洗衣液瓶,還有一大堆花花綠綠的植物盆栽。這時,我看見一盆黃色的花兒,走近一看,上面居然停着一隻綠色的小瓢蟲!我伸手想抓住玩會兒,可是小傢伙反應奇快,竟然擦着我的手指飛了!我覺得真是可惜。

我心想就讓小瓢蟲飛回家吧!一轉眼,又發現了一隻印着蛋糕的袋子。我心中一喜,心想:“這個袋子裏會不會藏着好吃的呢?”我開始翻動袋子,一個,兩個———我翻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好吃的。我有點失望。這時,我的注意力又被袋裏的一個盒子吸引了。盒子很漂亮,一片綠油油的森林,藍色的天空和一道燦爛的彩虹。裏面一定有好東西!我有點激動。想罷,我便用力開啟盒子。“嘩啦啦——”盒子卡扣斷了,裏面掉出好多CD。原來是爸爸儲存的一部分音樂CD片。爸爸可是音樂發燒友啊。這下完蛋了,要被老爸給罵了。也巧,這時候,我聽見了有腳步聲接近陽臺,越來越近了,怎麼辦?我該藏哪裏呢?我急出了一身冷汗!沒有時間了,我雙手一背,把壞掉的盒子藏在身後。等着老爸或者老媽的出現,果然是爸爸來了。我看見他有點緊張,同時語氣也很嚴厲:“你在陽臺上乒乒乓乓幹什麼啊?稀里嘩啦地大鬧天宮啊?怎麼還這麼神神祕祕的?手裏拿什麼了啊?怎麼藏在身後?”

我當時雖然有點兒怕,擔心會受到責怪,但是又一想:“爸媽常說做人要講誠信,不能騙人。知錯就改,不能逃避。”想到這,我低下頭,定了定神,然後擡起頭看着爸爸大聲地說:“爸爸,真對不起!把你最心愛的CD盒給掰壞了!”爸爸一聽,不但沒有訓斥我,還笑着說:“你誠實的性格很可貴,但是以後可不能隨便亂翻別人的物品,要徵得他人的同意纔可以!以後可以做到嗎?”和風細雨的話語,讓我不再擔心犯了錯誤可能會受到的責罵。我響亮地回答了一句:“保證做到!”爸爸又說:“那我們一起重新把這些CD片放在另外的盒子裏吧!”

那時候我還在讀幼兒園,一個人在陽臺上東翻西翻,到處亂竄,弄得陽臺一片狼藉,混亂不堪,還驚出一身汗,對於那時年幼的我真是一次驚險的“探索之旅”。同時,我也懂了一個道理,正是父母的言傳身教,才讓我敢於承認錯誤,知道做人一定要誠實,不可以胡編亂造,這樣纔會收穫他人對你的信任。

這是小事一件,但是卻體現出了淳樸至簡的家風。折射出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和付出,對家庭的擔當,沒有大聲的呵斥和責難,年幼的我深受感動,一直記憶猶新。

標籤:家訓 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