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家風作文

家風家訓家規作文(通用10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家風家訓家規作文(通用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風家訓家規作文(通用10篇)

家風家訓家規作文1

告訴你,我們可是這社區裏少有名氣的勤勞之家。四代祖傳,代代勤勉!

要說,就從奶奶說起。我奶奶這把年紀,也是忙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時間,在家裏左洗右刷,從沒閒着。

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幫我們準備好早餐,就開始幹其他活兒。我起牀目視奶奶的一舉一動,她拖地時聲音十分輕,似乎生怕打擾我的睡眠。

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的硬朗。幹體力活過久,對身體有些許的影響。她爲我們,累垮了身體。瞧,奶奶的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得很乾淨,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爲髒的,要重複着拖來拖去,不拖乾淨決不罷休。如果實在不行,她會皺緊眉頭,搖搖頭,拿來洗潔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爲我們付出這麼多,我們都心疼你,感激你!

家風家訓家規作文2

家風,是潛移默化的。具體的從小事做起,乘車讓座給老弱病殘孕,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從小教育的能時時做到,但是不好的教育也有不讓座還大打出手的例子也有。作爲家長,從小教育孩子要與人爲善,以和爲貴,爲人誠懇,做事要認真,不能貪圖享受,不能與人過高的攀比,更不能超越法律道德的界限。

經常告誡他們,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要關愛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遇人需要幫助時,要挺身而出,做敢當的人。遇見長輩要有禮貌,應該主動打招呼。做錯事的時侯,要勇於承認,不能撒謊。如果家長知道孩子“知錯不改時”,也應該做到“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道理告誡他們,不要等到無法收場時後悔莫及,讓他們從小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總之,無形中好的家風的養成,是正能量的傳遞,也是以後對自己教育的回饋,我們要世代相傳,引導給予孩子好的傳統教育,不要過度的寵育孩子。

前段時間電視上一直在放着家風這個話題,說每個人的家裏都要有家風和家規。我是根據新聞上的專題,來寫這篇作文的。現在大家都很注重家裏的風氣,風氣的範圍有大有小,有國風、也有班風,今天就來講一下這個家風吧。

所謂的家風就是自己家裏的風氣,家裏的風氣好不好就會影響到子孫後代,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家風要正,首先是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家風也分爲好幾種,在家裏做的事、在家裏做家務等等,在家裏做的事情的是好家風。家風也叫門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

家規很嚴格的,所以家裏的規則必須要嚴格遵守一個家庭所規定的行爲規範,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範後代子孫的準則。家規也叫家法,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就是指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法律,一個家庭有一個家庭的規矩,這個規矩就相當於國家的法律。指家庭的規矩,做任何事都要懂得講規矩。

最後,我覺得好的家風和家規每個人都要嚴格的遵守,我們小學生也要自己遵守好的行爲規範,講規矩,要正義。

家風家訓家規作文3

位於東陽中國木雕博物館內的木雕家訓館於今年6月13日正式對外開放,這也是國內首家木雕家訓館。

漫步在木雕家訓館中,感受着家訓的演變過程,感知着先輩們凝聚自己一生智慧總結出的一條條處世名言,我受益匪淺。

《朱子家訓》文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自問世以來,成爲有清朝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經典家訓。

《顏氏家訓》也是千古名篇之一。顏之推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思想學識,寫成此書來訓誡子孫。《顏氏家訓》讓我知道常讀書,愛讀書,活到老,學到老,纔不會淪爲末流。

每個人總會有自己的.感悟,這種感悟如果能傳遞給子孫後代,一代代地積累下去,能形成一個家族生生不息的脈絡。於是人們將木雕和家訓相結合,讓木雕和家訓一起經過時光的洗禮,一代代傳承下去。

"遺千金不如傳一訓。"木雕中的家訓,內容包括修身養性、親鄰相處、持家治業等各個方面,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三字經裏面有一句話:"人遺子,金滿籯,我遺子,唯一經".這本經,我認爲也可以是一本咱們自己家裏的《家訓》。這是多麼可貴的禮物!

家風家訓家規作文4

家,是一個給於人溫暖的地方。家是一個避風的港灣,家是一個給迷途之人指明方向的地方,但是,儘管家再好,再溫暖,但是有句老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是家因爲沒有規矩而變得一團亂糟糟,那麼這樣的家還會是一個避風的港灣,一個給迷途之人指明方向的地方嗎?

所以,綜上所述,適當的制定家規是必要的,制定家規其實就是在家庭裏形成一個統一的道德標準。所以說,一個良好的家規可以幫助在家庭中的成員更好地學習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

這是一件很長時間以前的事情了。暑假時,吃好晚飯,事先與朋友們約定好晚上在小區門口見面的我,已經顧不得告訴自己父母一聲出門的消息,便直接開啟了門,騎上我親愛的“小飛鴿”一路狂飛。

夜涼如水,路燈時亮時暗,使人毛骨悚然。都我還是按時到達了約定地點,與小夥伴們愉快的玩耍了起來。時光似水,時間在手指縫裏悄然而過,轉眼,夜已深沉。小夥伴們已離開大半,此時的我,也開始擔心起來:母親看到了我不在,會不會擔心呢?

於是我告別了小夥伴,騎上了我的“小飛鴿”以十萬火急的速度趕回家中。小區裏空無一人,燈光昏暗,但是在我快到家的時候,我看見了一縷燈光從我們家的視窗處傳出——啊!父母還沒睡呀!

我收好了自行車,忐忑不安的走上了樓,一進門,便與母親那擔心的眼神,父親那嗔怪的眼神撞擊到了一起。果不其然,迎接我的是一頓“雪菜肉絲”,

“你去哪兒了?怎麼這麼晚纔回來?”這是父親的聲音。

“是呀,出去前一定要告訴我們一聲呀,免得讓我們擔心!”這是母親的聲音。

“你媽說的對!真是的,你怎麼一點也不讓我省心!”

“天天在外面玩,也不知道寫寫作業,暑假已經過去大半了!”

從此,爲了不讓我的父母擔心,在我出去與朋友會面之前,都不忘提醒父母一聲:“媽,爸,我出去了!”以後,當我聽見父母在他們的朋友面前,滿面紅光的誇讚自己的兒子時,我都不禁笑着,回憶着,回憶着母親那擔心的眼神,與父親那嗔怪的眼神,他們都使我受益無窮……

家風家訓家規作文5

每個人的家庭都會有家風與家訓。那如同春風春雨一般,一直在養育着我們成長。我們家庭的家風家訓便是“文明”與“禮貌”。而這個家風家訓卻由一個感人的故事而來。

那是在過年的時候,一個風雪交加的白天。我與我的媽媽一起去一個朋友家。在路上,我發現我身上還有一些垃圾未扔掉,於是我把垃圾全部掏出來,準備扔到地上,就在那時,媽媽瞪着眼對我說:“我們要講文明,不能隨地扔垃圾,垃圾必須扔到垃圾桶裏。”我一聽這話,就連忙收起來了垃圾,又放在了身上,走了一會兒,我便看到了一個垃圾箱,便把垃圾扔到了垃圾桶裏。媽媽又溫柔的對我說:“這樣做的纔對。”到了朋友家,我只說了一聲叔叔好,就跑去與朋友玩了。過了不久,我們便該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媽媽嚴肅的對我說:“到了別人家,要懂禮貌,要先說叔叔好與阿姨好,然後再說一些禮貌問後語,這樣才能在幹別的事。”聽了這話,我有些疑問,於是我就問媽媽:“媽媽,我們爲什們到哪都要講文明懂禮貌呀?又沒人看管咱們。”媽媽聽了這話,微微一笑說:“這是人們最基本有的,就算一個人沒有文才,但是比須要有文明與禮貌兩種素質,就算沒有人看管咱們,也要有自覺性,時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人。”聽了這話,我的心中不禁涌上了一股暖流。

從此,講文明懂禮貌就成了我們家的家風家訓,從這場故事中,我不僅知道了我們家的家風家訓,還懂得了一個重要的人生道理:人生下來就必須要有文明與禮貌兩種素質,如果一個人沒有這兩種素質,那在一個人生當中將會是一個沒用的人。

家風家訓家規作文6

家規是指一個家庭所規定的行爲規範,是教育規範後代的準則,也叫家法。好家規會造就好家風,家風即門風,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風,顧名思義,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也就是家規、家訓形成的習慣。善、孝、仁、禮等品德,尊老愛幼、勤儉持家、重德修身等品質,都可以引領家庭成員積極向上、健康成長。

我們家也有許多的家規,生活上的有像什麼“食不言,寢不語”了,東西不要亂扔亂放了,吃有吃相、坐有坐相了……這些都是要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行爲上,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對人要有禮貌,對長輩要尊敬,對父母要孝順。他們是這樣教育我們,也是以身作則這樣做的,我給大家講幾個發生在我父母身上的真實事例吧!

我的媽媽是個大孝女,每次回姥姥家,都會買一些姥姥、姥爺愛吃的食物,挑那些軟的、好消化的。因爲姥姥、姥爺的牙齒都不好了。在家幫他們整理家務、燒幾道菜,飯後微笑着聽姥姥、姥爺講“大道理”,很有耐心。在奶奶臨去世的幾年裏,媽媽也每個星期都要到奶奶家,給奶奶買藥。奶奶的下身經常發炎、紅腫,媽媽每次都細心地爲奶奶上藥。爸爸說他從心裏感謝媽媽,每一次吵架,想起媽媽做的就什麼都放下了。這些事情讓我從媽媽身上孝順的美德,我也要向她學習。我家的家風,我說起來就是:孝敬父母、忠厚誠信、勤儉持家、知書達理。以上這些就是我的家庭裏的關於家風的故事。

我們也要從先人、哲人那裏學習好的傳承。北齊的《顏氏家訓》、近代的《曾國藩家書》,都是以傳統的儒家思想教育子女如何修身、治家、處事、爲學等,講究重德修身、自律自勉,總結起來就是各家家訓的核心內容。

好的家風才能創造出好的家庭,俗話說:家和萬事興,相互體諒、相互寬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礎上的家庭,纔是幸福美滿的家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家庭和睦,社會纔會穩定。

好的家風需要傳承,也需要總結,不光要靠潛移默化還要作爲教育理念固化形成家訓。

寒門家風好,少年早成才。作爲平凡而普通的我們,要努力將前輩的優良家風傳承下來,讓它成爲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力量,引領我們健康成長。

家風家訓家規作文7

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纔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銘記家風,爲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說也有什麼家風家訓,那一定是爸爸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百孝順爲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小區裏傳爲佳話。爸爸是山東人,不喜歡甜食,但對外婆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媽媽現在還經常講起外婆給爸爸吃桂圓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見丈母孃,外婆按紹興習俗給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圓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着牙吃下,外婆以爲爸爸喜歡吃,以後經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裏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後大多是聽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爲先。

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爲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儘可以由着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爲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爲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家風家訓家規作文8

好家規創造好家風,好家訓創造好家庭。每個家,都有家風家規,它可以讓一個家積極向上,健康成長。

我們家的家規體現在孝順上。爸爸媽媽經常說:“百善孝爲先。”孝順長輩,孝敬老人,就是每一件事都讓老人稱心如意。老人說話,我們小孩子一定要聽,老人說錯了,也不能當面指責。吃飯時,長輩沒有動筷子,我們晚輩絕對不可以先吃,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到齊了,纔可以吃。長輩生病了,我們小孩也一定要儘自己所能,照顧老人,雖然你們可能聽上去像一些死板而又老土的規定,但是隻要你養成了這些好習慣,你就會發現,其實它們一點也不死板,反而覺得這是必須的。

我們的家訓體現在誠信上。誠信,也是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中的一個詞,奶奶因爲誠信,在她們的廣場舞隊裏,大家對她的印象都特別好。爺爺因爲誠信,在他的工作單位上,交到了許多的好同事。爸爸因爲誠信,在工作中,與他們公司合作的人日漸增多。媽媽因爲誠信,在家裏有急事的時候,她的同事與領導也都會幫它幹活。現在,這個品質傳到了我的身上,所以在學校裏,我找同學們借書,約定好了什麼時候還,一定按時歸還,絕不失約,在日常生活中,我跟朋友們一起玩,與家人約好了幾點回家,也絕不會誤點。在我看來,誠信是從每一件小事中看出來的,是一個人必備的品質。

這些家風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它們定爲家訓,是爲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曆史文化的璀璨。我希望我家的家訓,家規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有朝一日,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與諧、文明、健康、富有。雖然這個願望不太大,但它也是我們一家八口人共同的願望。

家風家訓家規作文9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風、家訓、家規就是反映一個家庭的德行和品格,所以這三要素是至關重要的。我家的家風、家訓、家規見證了我的一次次成長和蛻變。

首先是家風,家風反映了一個家的風氣和作風。我家的家風是助人,這家反映在我們家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上的。我們向來都是禮貌待人、助人爲樂。對於遇到困難的鄰居和朋友,我們會去幫助他們、鼓勵他們。對於工作中的同事,我們會關心他們、互幫互助。對於受到挫折、情緒失落的同學,我會敞開心扉,分擔同學的一半憂愁,帶給同學一半歡樂。其實,助人爲樂的這種好家風會讓你成爲熱情善良的人,會讓你成爲有能力幫助他人的人,會讓你成爲人際關係特好的人。所以,我喜歡我家的家風,它是我成長路上的美景。

其次是家訓,家訓是一個家的動力所在。我們家的家訓會在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當我們做錯事情時,它會嚴厲訓斥我們,告訴我們錯誤的重要性,讓我們從錯誤中明白了道理,學會了成長。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它會鼓勵我們、安慰我們,它就像一個老師一樣指引我們克服困難、戰勝自己,讓我們在一次次的挑戰中完美蛻變。當我們因爲一些不順心的事而感到鬱悶、煩躁時,它會幫助我們走出這種失落的情緒,向我們展現快樂的美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充實、幸福。所以,家訓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是家規,家規展現了一個家的規章制度。家規在我們家是源源不斷的,許多的規則給我們的成長提供了安全和幫助。正是因爲這些規則讓我們能行爲的當、言談得體,讓我們養成了遵規守紀的好習慣,讓我們成爲一個彬彬有禮、遵紀守法的好少年。這些規則能讓我們自我監督、自我反省、自我糾正。家規還能讓我們在一次次的迷失中找到正確的方向,幫助我們向人生的理想無所畏懼、一往直前,而它正是你的人生嚮導、精神支柱。所以,家規是非常有利的,有利於我們的成長和蛻變。

家風、家訓、家規是我們家的象徵。無論走到哪兒,走多遠,直要想起這三個象徵,就會想起溫暖的家和自己的成長,心中是多麼暖啊!

家風家訓家規作文10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美好品德與文化傳承至今。“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俗話說的好。從古代的孟母三遷開始,就告訴人們優良的家風是必不可少的,我家也是如此,有着獨特的家風。

從小的時候一直到現在,我的牀頭總會貼着一張白紙,上面工工整整地寫着數十條我家的家規。那都是媽媽的傑作,她總是喜歡約法三章,上面的家規也真是很足:什麼坐姿要端正啊,什麼要尊敬長輩啊,還有什麼要好好學習啊,這都是媽媽的要求。我也很樂意接受並完成她的要求,不僅是因爲我知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還因爲我能從這些條條款款中讓我看出了媽媽對我的愛,對我的希望。

我的爸爸卻不像媽媽那樣嚴肅,總是喜歡和我一起聊天,開玩笑。但我依稀記得從小的時候開始,爸爸總是會在我耳邊很嚴肅地講一句話,那就是——做人一定要誠實守信,那是一個基本的原則。爸爸也一直教導我,說:“誠實不僅是中華美德,在生活與以後的工作中更是重要。”爸爸不僅會跟我講道理,更會爲我講許多許多關於誠信的故事。小的時候跟我講《狼來了》的故事,長大了跟我講《華盛頓砍桃樹》的故事。這些故事令我十分深刻,也使我不論是上學還是在生活中都會銘記爸爸的訓導,做一個講誠信的孩子。爸爸也會以身作則,在單位裏沒有一個人不誇爸爸是個誠實的人。有一次,爸爸去出差,在路上不小心撞壞了路標,當時並沒有人看到,也沒有攝像頭,爸爸完全可以不用管它,但是爸爸卻堅持一定要去警察局告訴警察,並賠償費用。事後爸爸也告訴我:“犯了錯一定要主動承認,承受你應有的懲罰。”爸爸的言行舉止也使我深受啓發,下定決心一定要學習爸爸的精神與品質。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外婆是一個很慈祥,很善良的人。她總是會抱着我,爲我輕輕地唱歌謠。她在陽臺上養了許多花花草草,每天都會爲它們澆水、施肥,細心地照料它們,也總會開心地和它們聊天,和它們表述自己的情感。偶爾在路上遇到那些受傷了的流浪動物,她總會把它們帶回家,認真地爲它們療傷,陪它們玩耍,等到它們痊癒後,再放走它們。在外婆替花澆水,爲小動物療傷,播撒她的愛心時,溫暖的陽光總會照在她那滿是歲月痕跡的臉龐與滿頭的銀絲上,外婆總是會笑得很燦爛。這個時候她也總會摸着我的頭,慈祥的說:“乖孫孫啊,你一定要學會播撒你的愛心,不論是陽臺上的花花草草,還是樓下的流浪貓,你都要用愛去照顧它們,去包圍它們,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你知道嗎?這個世界是缺不了愛的呀。”我也總會把外婆的話語牢記心中,用愛和溫暖去感染身邊的所有人。

我的家裏教育我的話還有許多許多:爸爸要我誠實守信,媽媽教我認真學習、規規矩矩;外公讓我堅強、永不放棄,外婆告訴我要內心充滿愛。

家裏每個人的教導與家訓、家規我都記在心上,我家這種優良的家風也一直在傳承下去,我也一定會在日後的生活中傳承我家的家風,遵守我家的家訓與家規。讓中華美德在我們的傳承下永遠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