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家風作文

家風家訓的作文彙編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家風家訓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風家訓的作文彙編15篇

家風家訓的作文1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認爲家訓就是家中的規矩,是一個家的道德標準,是不可或缺的優良傳統。我家的家訓就是:“孝順”“自強”。

我家的家訓首先體現在“孝順”上。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孝敬老人。爸爸媽媽不僅用語言教育我,還用實際行動向我展示了何爲“孝順”。

我家大爺爺已經70多歲了,沒有成家,無兒無女。爸爸媽媽對待大爺爺就像對爺爺奶奶一樣,每週都去看他,檢查補齊大爺爺所需藥品和生活用品。大爺爺牙不好,爸爸媽媽都會買香蕉和柿子等容易咀嚼的水果給他吃。爲讓大爺爺按時吃飯,媽媽爸爸每天都會讓我打個電話給大爺爺,甜甜的喊上一聲“大爺爺要按時吃飯、按時吃藥哦!”大爺爺都會哈哈大笑道:“好,好,好!”爸媽的這種行爲讓我佩服,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我。

我家的另一條家訓,就是媽媽常說的“自強”。媽媽爸爸都出生在弟妹衆多的農村家庭,他們都勤勞勇敢,自立自強,遇事不依賴別人,不怨天尤人。找工作、買房,都是靠自己。我家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爸爸媽媽靠自己的雙手打拼來的。正因爲如此,媽媽早早地教會我洗衣服、整理家務,讓我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這條家訓養成了我積極樂觀的處事態度,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第一反應總是積極解決問題,始終相信方法總比困難多。

好的家風來自好的家訓,這樣好家風的家庭自然能立本樹人。我自豪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更自豪有這樣的家風、家訓,讓年幼的我可以在“風雨”中茁壯成長。

家風家訓的作文2

家風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家風決定了一個家庭的好與壞,我家當然也不例外。

從小,媽媽便經常對我說:“一定你要誠實守信。”這原本是一個家訓,可因爲爸媽的堅持,誠實守信便漸漸成了大家家的家風。是的,誠實守信已成了我的爸爸媽媽的座佑銘,像不可更改的定理一般,一直遵守。

爲了買一套心儀的樓房,爸爸媽媽東拼西湊,才湊夠了錢。爲了早日還錢,做爲家庭主婦的媽媽開了一愛早點攤,每天起早貪黑的賣早點,因爲對誠信的堅持,媽媽從不多收客人一分錢,也不少找客人一分錢,用最好的肉和菜。用媽媽的話說,就是“人家買咱的早點,是看得起咱,咱們不能收昧心錢,也不能讓人家吃的不好,咱利小,就多賣點。”也許正是誠信和好吃,大家家的早點異常火爆,在附近幾家早點攤中,總是大家先賣完。這當然也加重了媽媽的工作量,看着媽媽佈滿血絲的眼睛,我心疼不已,便對媽媽說:“您少乾點吧!借的錢反正都是大爺和舅舅的,大爺舅舅不會有意見的,您多休息呀!”媽媽固執的搖搖了頭,望着我,堅定地說:“咱這次借了錢拖了好久,下次借錢又拖,那就是兄弟姐妹也不會再借給大家了。大家和你的大爺舅舅們關係那麼好,就靠這個!”看着媽媽,我似乎明白了什麼……

也許是媽媽和爸爸感染了我,我也十分信守諾言。在學校,我能不借錢就不借錢,借了錢一定如期歸還。因爲我愛看書,所以我經常和同學們換書看,在對待同學的書時,我十分小心,不折角,不拆頁,不弄髒,不弄丟,還不弄皺,而且保證如期歸還。我也十分厭惡不守誠信之人,不愛護別人借給他的東西的人。對這種人,我是不會和他作朋友的,而對於守信之人,我又十分熱情。

家風的好壞決定了我的做事,而父母的做法也成爲了家風,一個好家風,兩位好父母,將成就未來的大家。

家風家訓的作文3

我家的家風家訓和許許多多的家庭一樣:遵紀守法、尊老愛幼、鄰里和睦。

我生長在外公外婆家,從小他們就十分疼愛我,生病時,他們無微不至地關心我、愛護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他們會鼓勵我、支援我;遇到委曲時,他們會安慰我、開導我;在學校受到表揚時,我們會一同分享快樂……但是,外公外婆的愛還包含着對我的要求、對我的嚴厲。外婆經常給我講做人的道理,告訴我要尊敬老師、尊敬長輩、團結同學等等,還教會了我很多行爲禮儀。

有一次,外婆帶我去酒店吃飯,還沒出家門,外婆就對我說:“小宇,等會到了酒店,你可要注意禮儀哦,餐桌上也要講文明、講禮貌,不能只顧着自己吃,更不能隨意轉動轉盤”。席間,我謹遵外婆的教導,得到了外婆誇獎。

外婆不但教導我懂禮儀,還教育我要尊敬長輩。

有一天,外婆說:“今天太公來我們家做客,你可要懂事。”話音剛落,我就聽到太公上樓的腳步聲,我趕緊跑進房間,拿出一雙棉拖鞋放在門前,並開門迎接。太公看見了,直誇我懂事。吃飯的時候,我坐在太公身旁,熱情地往太公的碗裏夾菜,一家人都露出開心的笑容。

我的成長和外公外婆的教育是分不開的,他們的行爲一點一滴的影響着我、感化着我。

有一次,外婆買菜回來,走到二樓的時候,發現二樓鄰居的家門上插着一大串鑰匙,外婆隨手敲了敲門,想告訴主人,誰知沒人在家。於是,爲了安全,外婆只好先把鑰匙帶回了家,又怕主人回來找不到鑰匙,就想了個好辦法,叫我寫了張紙條,貼在他家門上:“請到301拿鑰匙”。主人拿到鑰匙後,連聲道謝。

鄰里和睦影響着整個社會,好的家風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的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

家風家訓的作文4

弱小的樹苗只有在陽光雨露的滋養下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幼稚的孩子只有在家風家訓的薰陶下才能成爲家中棟樑。我們是一棵棵小苗,家是護着我們的泥土,家訓就像雨露,伴我們健康成長。我國向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每家每戶都有着自己的家風家訓。

古時有六德:忠,孝,禮,義,智。“孝”向來是最被人看中的。“百善孝爲先”,孝乃道德之本。爺爺奶奶總是因爲一些小事爭得不可開交,奶奶沒上過學,說起話來沒輕沒重,又時毫無道理,卻總認爲自己是對的,惹得爺爺忍無可忍,爸媽卻從不插嘴,只是在旁耐心地勸解,有時我實在聽不下去,說了一句奶奶的不是,卻被媽媽責怪。“俗話說得好,‘七十不打,八十不罵’,他們也一大把年紀了,有什麼做得不好的地方也是正常的,我們得順着他們,讓他們安度晚年。”從此,我便再也不敢頂撞他們了。

“二十四孝”的故事體現出了“孝”的含義,告訴了我們“孝”是每個人應有的美德,孝敬父母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生活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 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中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爲受到感染,左右着這個人的生活態度。 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生活在沒有和睦的家庭裏,等於生活在地獄裏,羅曼·羅蘭早就告訴了我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願良好的家風伴我們健康成長。

家風家訓的作文5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在中國,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規與家訓。而我家一直有一套家訓指導着我前行。

尊敬長輩,以孝爲先。每天爸爸媽媽都告訴我,要尊敬長者,孝敬父母。每天吃飯的時候,爺爺都是坐在最中間的位置,爺爺先動筷子,我們纔可以吃飯。每天,全家人都生活在濃濃的親情之中,也處處體現着我們對爺爺的孝順與尊敬。在中華民族,孝敬父母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也要孝敬父母的父母,也就是我們的爺爺奶奶,還有所有的老人長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美好和諧。

以禮待人,修身養德。媽媽常常教導我,女孩子,要淑女一點,別整天瘋玩。媽媽還很嚴格地要求我,教我學會與人交流,學會以禮待人。我們的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向來重視家教。媽媽曾跟我說:“現在對你嚴加管教,對你未來的很多習慣都有很大的幫助。”她還說這是家風,如果不重視家風,很難想象未來的我會怎樣。她希望可以給我創造一個溫馨、節儉、又認真的學習氛圍。古人講,“非學無以明志,非學無以廣才”,知書才能明禮,學習就能昇華。要讓家裏多一分書香氣,茶餘飯後,看看書,讀讀報,談天論事,讓家人從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啓迪。當然,家庭的學習不需要有計劃的開展什麼活動,但是培養家人的讀書情趣,在悠靜的家庭環境裏暢遊書海,總能給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穫,有所感悟。

家風不僅是一個家的風氣,更是一個國家的風氣,一個國家是否強榮繁盛,不單單隻看它的物資夠不夠豐富,風氣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衰敗與強盛,只有好的社會風氣,這個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我們應該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端正家風,繼承優良的家訓家規,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社會風氣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我們的國家纔會有好的發展,國家的未來纔會更加繁榮昌盛、安國富民。

家風家訓的作文6

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也是有法制的社會。講文明,講禮儀,有家族家訓、家規、家風,歷史悠久,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燦爛文化。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也是對後代的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雖然中國是文明古國,但長期存在着封建制度,各地都存在不同的風俗習慣,例如:我們本地區時而以家族爲中心,我王氏門中就立有祠堂,供有祖宗牌位,講的是禮儀仁慈,我的老祖宗任過族長,對於不守規矩、不道德、不尊敬長輩、橫行霸道、爲非作歹、無所不爲、不聽取勸告的本族之人面對祖宗牌位,一律家法從事,約法三章……

好龍出好子,好種出好苗。作爲一個家庭,必須君正成賢,父慈子孝,要有嚴格的家風。祖輩爲人嚴格要求自己,諄諄教育後代。持之爲人善良,史載家庭和睦,福樂千秋!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爺爺繼承老祖宗的遺言,嚴格要求自己,堂堂正正爲人,老老實實做事,同時,也嚴格要求並教育爸爸,訓言是:“忠誠踏實是一個顛樸不破的真理。”虛僞和僞裝,有時雖然能夠平步青雲,飛黃騰達,但總有一天會遭致悲慘的下場,甚至身敗名裂。因我的爸爸離鄉背井,長年在外工作,父女之間見面很少,很少直接受到爸爸的教育。因此,爺爺奶奶在生活上精心照料,在物質上儘量滿足,在學習上要求刻苦認真,在家風上嚴格之極。並訓道:“熱愛勞動知苦辣,熱愛學習知天下,熱愛祖國熱愛家,你夢我夢強中華!”

由此可見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從古到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諸葛亮的《誡子書》等都在民間廣爲流傳,閃爍着耀眼的思想光茫!我也會記住我們王氏家訓,把它發揚光大!

家風家訓的作文7

自上學以來,我的班主任換了好幾任。每任班主任在我的期末評語中總誇我尊重師長、文明有禮。殊不知這與我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與我受到的家訓教育家風薰陶有很大關係,就算是在小小的餐桌上也不例外。

我生活在一個家教非常嚴格的家庭,規矩非常多而嚴。爸爸媽媽對我的教育自不必說。爸爸媽媽在外打工,爺爺的教育也不含糊。爺爺非常講究文明禮儀,非常看重子孫輩對長輩的尊重,他認爲餐桌上是最能體現尊重的。平時自家人吃飯,爸爸媽媽和我對爺爺奶奶非常尊重。一張八仙桌,兩個上廳的位置是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動筷,我纔開吃。有時還要給爺爺奶奶夾菜。吃飯過程中,家人還給我立了一些規矩:吃飯時不能吃一口飯喝一口水;不能用筷子敲碗;夾菜時不能翻上翻下,只能從上往下夾,一盤菜只能夾靠自己身邊的。

自家人一起吃飯都要講究,來客就更不用說了。八仙桌坐不下的時候,奶奶、媽媽和我是絕不上桌的,只能夾了菜下地吃,或者在廚房或者在門口。就算是不上桌,頻繁上桌夾菜也是不允許的,更不能因爲哪樣菜自己喜歡吃就拼命地往自己碗裏夾。

爺爺是個好面子的人,對我在餐桌上不講規矩的行爲是很生氣的。有一次,爺爺帶我去做客。在酒席上,那些我愛吃的菜,我都多夾一些放在自己的碗裏,而全然忘了家裏的規矩,沒有考慮到姨姥爺等長輩在桌上,也沒有注意到爺爺的臉色。酒席結束,各回各家。我剛踏進家門,爺爺一頓訓斥就跟進來了,“你看你今天那個樣子,在姨姥爺和大家面前都好意思,臉都被你丟盡!”爺爺越說越氣,說到最後竟拿竹枝抽我,我簡直嚇壞了。

那是我第一次體會到不講規矩不尊重人的後果,從此時時小心,處處注意。可能有人會覺得有這種家規是件痛苦的事,可我不這樣看。許多人都羨慕大家閨秀和小家碧玉的淑女風範,可淑女風範的背後又何嘗不是從小的嚴格甚至嚴厲的家規養成的呢?

家風家訓的作文8

家風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家風決定了一個家庭的好與壞,我家當然也不例外。

從小,媽媽便經常對我說:“一定你要誠實守信。”這原本是一個家訓,可因爲爸媽的堅持,誠實守信便漸漸成了我們家的家風。是的,誠實守信已成了我的爸爸媽媽的座佑銘,像不可更改的定理一般,一直遵守。

爲了買一套心儀的樓房,爸爸媽媽東拼西湊,才湊夠了錢。爲了早日還錢,做爲家庭主婦的媽媽開了一愛早點攤,每天起早貪黑的賣早點,因爲對誠信的堅持,媽媽從不多收客人一分錢,也不少找客人一分錢,用最好的肉和菜。用媽媽的話說,就是“人家買咱的早點,是看得起咱,咱們不能收昧心錢,也不能讓人家吃的不好,咱利小,就多賣點。”也許正是誠信和好吃,我們家的早點異常火爆,在附近幾家早點攤中,總是我們先賣完。這當然也加重了媽媽的工作量,看着媽媽佈滿血絲的眼睛,我心疼不已,便對媽媽說:“您少乾點吧!借的錢反正都是大爺和舅舅的,大爺舅舅不會有意見的,您多休息呀!”媽媽固執的搖搖了頭,望着我,堅定地說:“咱這次借了錢拖了好久,下次借錢又拖,那就是兄弟姐妹也不會再借給我們了。我們和你的大爺舅舅們關係那麼好,就靠這個!”看着媽媽,我似乎明白了什麼……

也許是媽媽和爸爸感染了我,我也十分信守諾言。在學校,我能不借錢就不借錢,借了錢一定如期歸還。因爲我愛看書,所以我經常和同學們換書看,在對待同學的書時,我十分小心,不折角,不拆頁,不弄髒,不弄丟,還不弄皺,而且保證如期歸還。我也十分厭惡不守誠信之人,不愛護別人借給他的東西的人。對這種人,我是不會和他作朋友的,而對於守信之人,我又十分熱情。

家風的好壞決定了我的做事,而父母的做法也成爲了家風,一個好家風,兩位好父母,將成就未來的我們。

家風家訓的作文9

人人都有自家的家風和家訓,可我在一年級的時候卻不明白,上了四年級,家裏的家風和家訓慢慢的顯露了出來。

大家都說回家做作業有難度,可我卻不以爲然,因爲媽媽說:“作業有難度,一看、二想、三就會!”這幾個字一直銘記在我的心裏,所以,當我遇到難題的時候,我先認真地看上幾遍,然後再回憶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經過認真思考,一般的難題都會迎刃而解。

每當晚上睡覺的時候,姥姥就給我講故事和做人的道理,她說:“我爲人人,人人爲我,要做一個多做好事的人!”這句話在四年級的開學的那一天得到了認可。

四年級開學的第一天,老師告訴我們:要分班了,我心裏非常難過,可也沒辦法,最後,不得不接受了現實,我被分到了四(七)班,班主任是曹老師,她和藹可親,我便沾沾自喜,可是面對的卻是一張張陌生的同學的面孔,我在那時想起了姥姥的話:我爲人人,人人爲我。我便主動和周圍的同學打起了招呼:“你好!你叫什麼名字?我們可以交個朋友嗎?我叫***,”我得到了同學的回答,大多數的同學會說:“你好!我叫***,我們當然可以交朋友!”雖然這只是簡單的問候,可是我的心裏卻很溫暖,相對我的同桌而言,她性格內向,不願和人交往,所以到現在也只有除我之外的幾個朋友。

家風是家庭的傳統文化,更是文化傳遞的重要方法,從爸爸那裏知道了我們家的家風——講禮貌,懂知識,做一個文明的人,爲祖國做貢獻。我對這句話深有感悟:家風是一個人重要的標杆,而標杆就是夢想,夢想就是人唯一的目標,目標立的近或遠,都沒有本質的區別,區別就在於有沒有把目標當成自己的唯一。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是家風和家訓,傳播家風和家訓就是傳播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朝着目標前進吧!讓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遞的更爲廣泛。

啊!我愛我家的家風家訓,更愛祖國的大好江山!

家風家訓的作文10

家風、家訓,是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家族的精神產物和文明素質。我常聽大人和老人說: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規。我家的家訓是誠實守信、樂於助人。

記得很小的時候,媽媽常給我講一個故事——《狼來了》。這個故事中,一個放羊娃每天都要到山上放羊。有一天,他覺得很無聊就往山下正在種田的農夫們大聲喊:“狼來了!狼來了!救命啊!”農夫們着急地往山上跑,放羊娃卻高興地說:“你們上當了!”第二天,放羊娃又故伎重演,善良的農夫們又衝上山來,放羊娃又取笑說:“你們又上當的!”農夫們對放羊娃一而再再而三地說謊十分生氣。過了幾天,狼真的來了。放羊娃大聲喊:“狼來了!狼來了!快救命啊!狼真的來了!”農夫們不再相信他,結果放羊娃和許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每當媽媽講到最後時,平時溫和的臉上就會出來嚴肅的神情,她總是語重心長地教育我說:“做人要誠實。你可千萬不能像故事中的放羊娃一樣說謊,這是一種不好的行爲,既對別人不尊重,也會失去別人對你的'信任。誠實守信的好孩子,別人纔會更喜歡你,你定要成爲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懂嗎?”從小,媽媽就給我種下了誠實守信的種子。

我上幼兒園的時候,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坐公交車去公園玩,在公交車上,爸爸媽媽總是給抱着小寶寶的人或者老人讓座。我總是迷惑不解地問媽媽:“媽媽,爲什麼要讓座呀?你不是會暈車嗎?”媽媽卻笑着對我說:“寶寶小,站着不安全。老人們的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所以我們要主動幫助他們,我撐一會就過去了,沒事。”慢慢的,我也學會了讓座位,爸爸媽媽用實際行動告訴我要尊老愛幼、樂於助人。

家風、家訓是一個人家庭的作風,這體現了一個人家庭的素質,我們一定要謹遵好家風、好家訓。

家風家訓的作文11

每個家都有屬於自己家的家風、家規、家訓,要說起我家的家風、家規、家訓,那可就要跟我小時候的幾件事有關了。

從我懂事起,媽媽就告訴我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勤學,意思就是要好學,奮發學習;其次是上進,要不斷地上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

我能行;然後是誠實,不誠實的人,哪會讓別人信任你,依賴你呢;最後是善良,沒有一顆善良的心,只有一顆狹隘的心,怎麼爲別人着想?怎麼會在別人有困難時去幫助他呢?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我每次洗手都要浪費半盆水,洗完後水龍頭也不關,白白浪費了很多水。

媽媽知道了我這個不好的習慣以後,對我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以後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飯了,並且要節約水資源。”

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儉節約”。

過年時,我到爺爺家去拜年。向爺爺說了聲“新年快樂”。爺爺從口袋裏掏出了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並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女啊!你已經六歲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級了。我要告訴你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尊敬長輩;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並養育了你。

長大你一定要報答他們,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麼工作,都不要依賴別人,靠着自己的實力工作,還要安於現狀,勤奮進取。

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希望你時時刻刻地記住。”

又過了一年,我要上小學了。我們坐下來打算開個家庭會議。爸爸說:“今天的內容就是討論家風、家規、家訓。目的就是想讓你上學後能約束自己管好自己。”我們討論了很久,才確定下來。家風就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家規是勤儉節約家訓則是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自強自立。

上學以後,我感覺自從有了家風、家規、家訓,無時無刻不在謹記着,約束自己。

家風家訓的作文12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說也有什麼家風家訓,那一定是爸爸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百孝順爲先我家的家風家訓作文600字我家的家風家訓作文600字。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小區裏傳爲佳話。爸爸是山東人,不喜歡甜食,但對外婆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媽媽現在還經常講起外婆給爸爸吃桂圓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見丈母孃,外婆按紹興習俗給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圓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着牙吃下,外婆以爲爸爸喜歡吃,以後經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裏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後大多是聽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爲先。

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爲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儘可以由着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爲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爲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家的。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家風家訓的作文13

耳邊訓,悠悠,人生事,慢敘。

我的家庭簡單而樸素,不要太過苛刻即是父母嘴邊最常提起的話。

不要太過打理――母親居家絕不會把家裏清掃的一塵不染,也不會把桌上清理的空無一物,母親常教導我,對待事情絕不能過於苛刻,就像呆在家裏,過分整潔了,便失去了溫馨的味道。牀頭邊,我們總會擱上一摞書,我們不把它們藏在櫃子裏,我們享受於書夜裏翻過的光陰,瑣碎的生活,羚羊掛角。母親把午讀的時光教給我,教給充滿書本的空間,便是易尋得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的小仙界了。

就這樣,發現生活的趣味,母親教會了我。

不要太過裝飾父親以工作爲愛好,天天西裝上身,我總是笑父親的迂,連打扮自己都不會,有時西服褲就索性配上雙跑鞋,可不乏滑稽呢。但是父親告訴她的女兒現在你可也不是打扮的時候,衣服穿舒服才最重要,人最好的不是好看的外表,而是有內涵的靈魂。父親不喜歡我扎馬尾以外的其他髮型,也不喜歡我背一個閃亮亮的奪人眼球的書包,他看中的是我的大腦不空,我的追求有益。

就這樣,樸素簡單,父親教會了我。

不要太過嚴肅――父母的年紀比我大出30歲,但他們可不少與我談笑,好像越過了30年光陰的深淵。我知道他們也承擔了責任,揹負着壓力,但他們從不在我面前言苦。講起他們上學時如何走一個小時的山路,一窮二白時如何嘗試各行各當,如何大冬天賣羊肉串,如何在土窯洞裏生活,都是帶着滿臉笑容,可是有種調侃生活的處世味道。此時身教勝於言傳,無聲也早已化有聲,笑對人生事,正看曲折路,他們早已教會了我。

就像微風,童年,杜鵑花,家的言語是安靜的,溫柔的,潛移默化。

不知天地萬物逆旅,光陰百代過客不覺14餘載,家風家訓伴我至今,更將伴我到一生。

家風家訓的作文14

一個星期六的晚上,我高高興興地與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吃晚飯。光頭強的電視快要開始了,我把還剩半碗的飯放一邊,說剩下的飯我不吃了。爺爺很不高興,說不能浪費糧食,這些飯我是可以吃完的,不能因爲要看電視就剩飯。

爸爸這時候與我講起他小時候的故事。爸爸小時候在部隊長大,爺爺上班要按時出門。爸爸就把碗裏剩下的米飯倒到水溝。後來被爺爺發現了,爸爸被爺爺狠狠地懲罰。

原來,爺爺小時候,國家比較窮,糧食經常不夠吃,常常吃不飽飯,卻要做很多事情。那時候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吃飽飯,所以爺爺特別珍惜糧食。爺爺說,米飯來之不易,那天看到爸爸浪費糧食就特別生氣。爸爸挨罰後,就記住了不能浪費糧食。

爸爸說,現在國家富強了,家裏不再擔心吃飽飯的問題,但勤儉節約、不鋪張浪費的傳統不能丟。養成良好的習慣,將來對我會很有幫助。

這時候,奶奶說起以前的事,買東西要憑票,買米用糧票,買肉用肉票……逢年過節,更要起個大早,天不亮就要趕到鎮上去排隊,起碼要等四五個小時才能買到定量的菜。特別時有一段時間,大家都很不愛惜糧食,結果糧食被浪費完後,沒有吃的,大家只能餓肚子,去山上挖樹葉吃。現在想來,真是艱苦啊!

聽着聽着,我感到很不好意思。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平時吃飯還總是挑三揀四。現在想想,爺爺奶奶的童年生活真是令我匪夷所思啊!想到這兒,我看着桌上的飯菜,慚愧地笑了笑,然後慢慢地吃了起來,恍然間發現原本不愛吃的食物原來也是那麼的可口。

在特別的日子裏憶苦思甜,雖然那個時代的灰暗早已遠去,但是我們的光明生活確是要需要我們的“成長”才能一直到永遠!

家風家訓的作文15

每個家都有家風家訓,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我的家訓是尊敬長輩、師長、同學和有殘疾的人。如果不尊敬長輩師長,不懂禮貌,媽媽就會痛罵我自己一頓,也要好好對待鄰居。

我家的家風勤勞之風,我願它常駐我家,原那勤勞之風飄在中華民族的上空,飄進萬戶之中。

要說,就從我奶奶說起。我我奶奶這把年紀,也是忙個不停,在大家外出學習工作時,我奶奶就利用時間,在家左刷右洗,從沒閒着。早晨,勤奮的我奶奶爲大家準備早餐,在大家吃的不吃了,我奶奶就把剩下的吃了,就去幹其它的活。晚上,我睡不着覺,在牀上左翻右滾,便穿鞋走到燈開關哪,開開燈,走出臥室,我看到了我奶奶的一舉一動,我奶奶拖地很輕,生怕打擾我的睡眠,我知道我奶奶的身體不是那麼硬朗,幹活不久體力下降,對身體有許多的影響,我奶奶爲大家累垮了身體,我奶奶一回頭看到我站在那裏,我奶奶一步成兩步地走來。我奶奶對我說:“爲什麼不睡呀?”我說:“我睡不着,我也看看您休息了沒有,您爲大家付出這莫多,我很心疼您!”說完我就回到自己的臥室睡覺去了。

我媽媽也是一位勤勞的媽媽,每天給大家準備飯菜,跟大家一起吃飯,飯後媽媽放棄了娛樂活動,也沒到頭休息,而是在家幹家務活,我發現每天累了就到書房氣喘吁吁,小聲嘀咕着,我聽見還說有點累,我回憶白天我問媽媽的話,不累,我忽然一愣,那就是母愛的力量吧。我流下大豆般的淚滴,跑回自己的臥室失聲痛哭,我心想我爲什麼幹不了這活,等我有時間我也幹讓媽媽休息。我今天起得早把家裏那髒擦哪,在打掃一下,再拖一下,屋子地變得乾乾淨淨的。

在外,見到老師長輩也要懂禮貌。願那勤勞之風常駐我家,願勤勞之風飄在中華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戶!

標籤:家訓 家風 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