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家風作文

優良家風作文九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優良家風作文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優良家風作文九篇

優良家風作文 篇1

“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這是爸爸、媽媽從小就在我耳邊常常唸叨的一句話。他們鼓勵我直面困難,勤奮學習,學會堅持。

記得我剛學習跆拳道的時候,有一次,我在練習腿部柔韌性時,教練用兩隻腳踩着我的雙腿,我感覺腿快斷了,疼的哇哇大哭。那天回家時,我是哭着一瘸一拐地走回去的。一到家就對爸爸媽媽說:“學習跆拳道太辛苦了,我不學了!”爸爸聽了,就一邊幫我揉腿一邊對我說:“學習本領哪有不辛苦的?古人練功都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你這點苦算什麼呀?再說你學了這麼久,身體素質都好多了,怎麼可以半途而廢呢?”接着他又說:“只有勤學苦練,才能成功。”我記住了爸爸的話,咬牙堅持,成了班裏柔韌性最好的學員。每當教練表揚我的時候,我心理就美滋滋的,比吃了蜜還甜。

後來,我在學習上也經常這樣勉勵自己。去年期末考試前,每天的學習任務很多。一天晚上,我寫得胳膊又酸又痛,可作業還沒有寫完。我不想寫了,剛放下筆,突然,我想起爸爸媽媽經常說的“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又揉揉胳膊繼續寫。寫完後,我才鬆了一口氣。期末考試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可開心了。

“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我很感謝父母對我的教導,我要繼續傳承和發揚勤學苦練的家訓,讓勤奮不光是一種美德,也要讓堅持成爲一種習慣。

優良家風作文 篇2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可以看出我國從古至今對家規的重視。

家,是我們成長的根據地,是我們感情的棲息地,是我們物質生活的基礎,是我們安全健康的保證。沒有了它,就像一隻折翼的鳥,再也不能飛翔,就像一片枯黃的樹葉,再也不能重獲新生。

在我讀幼兒園的時候,我的爸爸媽媽就開始嚴格要求我了。有一次,我看見一次很酷的玩具,我非得讓我爸爸給我買,以至於我最後哭着在地上打滾兒。但是爸爸並沒有因此而心軟。並沒有給我買那個玩具。因此,我懂得了並不是我可以想要的就可以要到任何東西。 在我讀小學的時候,爸爸媽媽的工作很忙,由於外婆在家裏帶我。每次外婆去接我,我就會向外婆要垃圾食品,外婆就會爲我去買。有一次,外婆回老家有事去了,放學自己回家,就由我自己去買。由於人太多,最後我以踉蹌的步伐擠了出來。這時候,我想起了奶奶,那麼大的年紀,還去擠,那是有多困難啊!於是之後,我就從來不讓她爲我去買東西了。我懂了老人比我更需要照顧。

我國古代許多名家都是從嚴格的家庭中走出來的,我相信我的未來全身其中的一員。

優良家風作文 篇3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並非鮮見,爲後人稱頌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爲日常生活行爲規範的有機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爲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爲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曆史上衆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爲流傳,閃爍着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 等等,同樣展現着良好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爲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着大衆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爲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爲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於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爲家風建設的有心人,纔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各級領導幹部尤其要帶頭搞好家風建設,帶頭教育好子女。人們習慣於上行下效,領導幹部的好家風會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着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着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優良家風作文 篇4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它就是如何做人。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而父母也從小這樣教育我,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條小道扔小石頭。雖然小道又窄又偏僻,爸爸看見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並教育我道:“怎麼能這樣子呢?”“怎麼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氣,但又委屈地說。“你這樣可能會讓騎車的人摔倒,這等於是在陷害別人!”爸爸激動地說,我在一旁默默地聽,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看到我好像意識到了錯誤,爸爸的口氣緩和下來了,繼續說:“兒子,你應該還記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騎車摔倒比那樣還痛!”我下意識地捂了捂左手,那道傷,令我難忘。這時,爸爸變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撿起來吧。”“好!”

一個教訓,讓我知道,我應該小心地做每一個細節,我生怕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傷害到他人。

當然,做人還要守時,雖然媽媽沒有給我講這個道理,但卻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媽媽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她說,這樣,纔不會讓別人等我們。有一次,我還戲謔道“寧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媽媽,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孩子。優秀的品質,就是從中培養起來的。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品質,這樣的家風,值得傳揚!

優良家風作文 篇5

家是孩子們的第一個學校,一個家庭如果可以擁有良好的家風,就能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道德基礎,進而才能更好地在社會上健康成長。

人無信不立,誠信,是立人之本。無論對人還是對事都要把誠信放到第一位。記得在我小學二年級的一天,我的好朋友在小賣部買東西吃,可我沒有帶錢,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我朋友把一片片餅乾送進嘴裏,然後津津有味地咀嚼……我看着直吞口水,去問我朋友要點餅乾來吃又太沒有面子……忽然,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可怕的念頭——要不,就偷偷地拿一包吃吧,反正小賣部里人多擁擠,不會有人注意的。我偷偷拿起一包餅乾,趕忙藏在口袋裏,還沒和朋友打個招呼說再見,就跑出了小賣部,朝家奔去。回到家,我躲在閣樓上小心翼翼把這個包充滿罪惡的餅乾從口袋裏拿出來。但,不誠信的東西,再香甜放在嘴裏也變了味兒。後來爸爸知道了,教育我道:“你知道這是什麼行爲嗎?偷竊是極其不誠信的行爲!你可能現在還小不太懂事,但以後永遠都要把誠實守信放在第一位。”慢慢的,誠信變成了我的一種品質。它使我交了很多的朋友,他們都願意相信我,都願意和我一起討論學習上問題和談論處理生活中一些煩惱。

除了講誠信,我們家還有一條家風:霸得蠻。步入初中後,學習壓力像個巨大的包袱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我們不再像小學時那樣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呆在溫暖的被窩裏,有更多的時間去品味早餐。一個個接連不斷的考試“裁決”着、“劃分”着同學們。考得好,是一種肯定;考得不好,面對老師、同學的安慰,覺得很沒有顏面;回到家,又會有家人來問學習上的事,對心理有很大的打擊……記得初一的一次數學月考,成績很不理想,反映出了計算能力低的問題。老師和爸媽因此找了有針對性的習題給我練,每次完成家庭作業後一般十點多了,真想睡了,此時“霸得蠻”幾個字就會出現在我的腦海,打起精神,多練道題就是我此時唯一的想法,功夫不負有心人,透過加緊練習,在接下來的期末考中,數學有了很大進步。我想,在學習中,只要努力奮鬥,終會收穫成功的喜悅。

誠實,使我昂頭!守信,使我挺胸!霸得蠻,使我堅毅!我會將這些品質牢記於心,讓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排除萬難,樂觀前行!優良家風牢記我心,也會伴隨我成長,永遠傳承下去。

優良家風作文 篇6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我家就存在着:尊老愛幼、團結友愛、誠實守信、樂於助人、寬容。

我們家尊老愛幼的事情有很多,比如:“上次在公交車,我坐在座位上,慢慢變得擁擠起來。在鑫隆這站,上了一位老人,大約有七十多歲,我便把座位讓給了那位老人。但老人說:“不用了,你坐吧。”我用了很多辦法說服這位老奶奶,她才肯坐下,老人還誇我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呢!”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管在家裏還是外面,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會讓着我們,而我們也要聽他們的話,所以,尊老愛幼是每個人都不可缺少的。

記得有一次,在滑沙場的時候,有兩位外國阿姨在問我父親什麼,父親聽不懂她們說的話,就把我叫去了,父親讓我去幫助她們,我說:“不,我不想去。”但說完,我還是鼓起勇氣說了出來:“Hello,can I help your。”意思是:“你好,我能幫助你們嗎?”她們說:“Hello,why?”意思是:“你好,你說什麼?”我就又大聲的重複了一遍。可她們還是這句話:“Why?”我在想,他們聽不懂我說話嗎?難道她們不是英國或美國人,可是她們會說英文啊!我沒能幫助到她們,但我也很高興。父親說:“你已經很勇敢了,你有勇氣去幫助她們,跟她們對話,就代表你有着一顆樂於助人的心,你今天好棒啊!”透過這件事,我明白了要有一顆善良、幫助他人的心,用多少錢都買不回來的,那就是金子般的心。

每個家,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假如你多一份愛心,多一份寬容,多一份善良,多一份尊敬、謙讓、團結。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尊老愛幼、團結友愛、誠實守信、樂於助人、寬容。這就是我家的5大家風。

優良家風作文 篇7

每家每戶,都有個必不可少的風氣——家風。“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正所謂無規不成圓,無矩不成方。但有一件事,卻一直銘記在我的心中,永遠揮之不去。

記得還在我五歲的時候,我可是個“好吃嘴”。媽媽每天都會給我五角錢,我每次一拿到錢,心就飛到小賣部去了,把錢用完了,我往往又會去找媽媽要,然而媽媽卻不給,我給媽媽端茶送水的討好她,卻還是沒能如願,那時候感覺媽媽很小氣,明明自己那麼多錢,卻不願意給我一點。

然而有一次,我從門縫裏看見這樣的一幕:媽媽把一個精緻的小盒子放在衣櫃上。出於好奇,等媽媽出來的時候,我立刻藏了起來,見媽媽進了廚房後,我馬上跑到房間裏,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兒上了,終於,站上板凳,我如願以償地拿到了那個神祕的盒子,並輕輕的開啟了它,而看到裏面的東西時我的眼睛都瞪直了,錢!好多的零錢,我偷偷的拿了一元錢,又把盒子,小心地放了回去。,心想媽媽應該不會發現。下午我出了門,媽媽就叫住我,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女孩,他的媽媽每天給她零花錢,雖然零花錢很少,但是小女孩並沒有存着。而是立馬用了,還偷了他媽媽的錢,你覺得他做的對嗎?

我被媽媽說的越來越心虛,媽媽的眼睛好似可以看穿一切,我手心裏握着的錢也被我的汗水浸溼了,我小聲地說:“她,她做的不對……”媽媽摸摸我的頭,我的臉頓時燒了起來,羞愧的低下了頭,眼淚不爭氣的流了下來。當着媽媽的面去吧盒子拿了過來。把早已溼透的一元錢放了進去,我不敢擡頭直視媽媽的眼睛,從此,媽媽每天給的五角錢,我都會存着,不會亂花。

“小時偷針,長大偷金!”從小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定要嚴謹,守住自己的家風,這就是我家的家風!

優良家風作文 篇8

家,是心靈的歸宿,讓我們在風雨中無所畏懼;家,是心靈的依託,讓我們在傷痛中有所慰藉;家,是心靈的港灣,讓我們在落寞時有所傾訴。家風,尤其是良好的家風、家訓,在一個人的成長甚至是一個社會與國家的興衰榮辱中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如古語所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風敦厚尤顯重要。只有家風優良,家訓規範,才能塑造美好的家庭,激發美好的心靈之源。

但是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市場經濟的高度發達,人們已經漸漸將中國傳統家風遺忘,當有人問起何爲“五常”,何爲“八德”時,我相信在座的至少有90%甚至更多的人會被問的啞口無言,因爲我們當代人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重視度太低,特別是已將傳統文化中的優良家風遺忘,遺忘了仁、義、禮、智、信這“五常”,遺忘了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八德”。而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單單這13個簡單的漢字中就蘊含着深刻的哲理,倘若我們能身體力行將這13個字踐行到我們平時的工作與生活中去,那麼借用時下流行的一個詞,那就是“完美”!然而人無完人,我們不提倡虛假的絕對化,相對的能夠踐行或者具備傳統優良家風的一點或幾點就已足矣。

遺忘了優良家風的內涵,我們的社會開始變得冷淡無情;遺忘了優良家風的精髓,我們社會中的羣體開始變得自私自利:遺忘了優良家風的靈魂,我們社會羣體中的個體開始變得寡言少語,我們丟失了基本的尊老愛幼,事事以我爲中心,我們開始寡言少語,僅限於自己的一隅之地,我們不再樂於助人,生怕惹禍上身,人的情緒越來越焦躁,整個社會處於一種亞健康的狀態,這樣的社會,這樣的集體,這樣的`家庭難道是我們想要的,需要的嗎?

不,我們堅決拒絕接收這樣的未來,作爲一名基層年輕的工作人員,社會的未來發展我們是主力,是中堅力量,我們堅決拒絕生活在遺失傳統優良家風的大環境中,人情冷漠非我們所追求,我們所向往的是溫暖,是心與心的交流,是人與人的互助,是家與家的和諧,是充滿色彩、灑滿陽光的五彩世界,拒絕灰色與陰霾的籠罩,作爲未來發展力量的一份子,從今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一個陽光的人,一個守禮守法的人,一個守信勤勞的人,影響身邊的人,傳遞良好家風所散發的正能量,擴大影響範圍,找回被遺忘的家風、家訓,打造美好的小家庭,爲重塑風清氣正的社會大環境獻上自己的一份心力!

優良家風作文 篇9

傳承好家風、好傳統非常有必要,問題是究竟如何傳承、具體傳承什麼,卻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和答案。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些谷文昌式的黨的好乾部十分清廉、節儉,儘管大小也是主政一縣的父母官,但對物質生活都沒什麼奢求,甚至這種對自己、對家人的簡樸達到了一種苛刻的程度。若用今天在蜜罐子里長大的孩子的眼光看,肯定是不可思議、不近人情。

必須承認,谷家家風的形成,既有個人因素,也有時代烙印。對於今天的人來說,當然不可能再回到“褲子打補丁,下鄉睡地鋪”的時代,傳承好家風、好傳統,並非要過苦日子,脫離時代的真空教育,而恰恰是緊扣時代脈搏、注入時代內涵的家教,切合現代社會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現實需要。比如,今天國人的生活水平已普遍提高,衣食住行方面極大豐富,傳承好家風,就是要明確告訴孩子不浪費、不攀比、不炫富,作爲學生最重要的是長身體和學知識;再比方,今天的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形勢日益嚴峻,傳承好家風,就是要培養孩子從小節能環保的價值理念和生活習慣。

與時俱進,有變有恆。變的是時代內涵,不變的是傳承方式。有行動,纔有帶動。傳承好家風,身體力行是最有效方式。正如谷文昌的三女兒谷哲芬說:“父親很少說教,也沒留下什麼家書、家訓,他的教育是身體力行展現的。”傳承好家風不是靠說,而是要靠行,古今中外皆如此。父母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導師,也是最好最重要的導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言行舉止間所傳匯出來的潛意識價值取向,對孩子的影響往往是銘刻心骨乃至銘記終身。在回憶他母親的文章中就說,自己生活節儉習慣的養成要歸功於小時候母親對自己的影響,母親一生勤儉持家,是中國舊社會勞動婦女的一個典型。人常言,“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女”,這在某種程度上其實講的正是家風傳承問題,父母的行爲取向對子女成長的影響可謂深而又遠。

無論是站在從嚴治黨管黨的角度看,還是從尋求社會善治的層面審視,我們都需要把好家風、好傳統繼承好、發揚好。而傳承好家風、好傳統,唯有與時俱進,不斷注入時代新內涵,有所變有所不變,好家風、好傳統才能愈久彌堅,真正行久致遠。

標籤:家風 優良 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