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家風作文

關於家風家訓作文【推薦】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家風家訓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家風家訓作文【推薦】

關於家風家訓作文1

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而我們家的家規只有一個字,那就是:孝。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爲先,這個家規是我們一輩一輩老祖宗傳下來的,還記得我奶奶跟我說過孝字的寫法,下面是“子”,上面是“老”,所以《說文》講“孝”爲:善事父母者。老在上,子在下。這是長幼尊卑的次序,禮節。也可以視爲子承老,兒子背老父母,這是象形,更是直觀的孝行。

雖然奶奶之後又給我講了很多關於孝的故事,但我依舊懵懵懂懂,直到有一天,我收看了由中央電視臺主辦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動的頒獎典禮。有黃鳳、吳林香、邵帥等共10位少年獲得了“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的稱號”。他們個個都令人感動,不僅僅是讓人感動,還令人心酸,而且是一個比一個心酸!在觀看中我曾數次爲他們感動,甚至有幾次還流下了淚水。

這些“最美孝心少年”,背後各有各的特殊背景,有幼年父母離異的,有父母去世的,有父母生病的,等等。而且有的甚至還有奶奶、外婆等長輩需要他們照顧的。可他們卻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了照顧家人的重任,他們的付出,甚至超出了大人們所承受的最高範圍。

看了這些,我很感動,隨即也就陷入了深思,爲什麼他們的毅力那麼大,扛起了重擔,而其他人卻不行。後來,我明白了,那就是奶奶說的“孝”吧!

關於家風家訓作文2

從小就聽爸爸媽媽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個家庭都有家風、家訓。

自己覺得家風就是家裏的規矩,是一家子的風氣。一個孩子出去代表的是一個家庭不是她她們,孩子在外面的一言一行都說明這個孩子的家庭教養。

她們家的家風就是體現在“孝順”上,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自己要孝敬老人,主動跟長輩打招呼,不能讓老人生氣。自己家的家風還體現在飯桌上,一家人吃飯都是等家人全部都到齊了,如果老人沒有動筷子她們小孩絕不能先吃的,在不知不覺中這已經形成了她們家的一個習慣,這個習慣會一直保持下去的。

自己家的家訓就是“勇敢自信”,爸爸媽媽教育自己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放棄,要自信,要勇敢的去面對,辦法總是比困難多。爸爸媽媽教育自己做一個陽光、積極向上的女孩子,不愛慕虛榮,不比吃穿;要多學習,多看書,做一個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的孩子。

爸爸媽媽很孝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過年過節都要回去看望她們。大人們都是孩子的榜樣,自己看在眼裏,記在心裏,自己的爸爸媽媽給自己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自己的家是溫暖和諧的家庭,自己愛自己的家,並且自己家的良好的家風家訓會一直傳承下去。

關於家風家訓作文3

每個家庭都有家規,家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長大後才能立足社會。

最近我們在學習《弟子規》,其中有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講的是在家要孝順父母,父母叫我們的時候要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要求我們做什麼要立刻去做,不要推託、偷懶。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看電視,媽媽下班回來問我:“一澤,作業寫完了嗎?週末打算去哪兒玩啊?”當時電視演的是我最愛看的《火力少年王之傳奇再現五》,我已經融入電視裏的情節中了,幾乎就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就在這時電視突然關了,我以爲是停電了,我擡頭一看燈還亮着,就在我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時媽媽生氣的站在我面前說:“不管誰跟你說話的時候要仔細聽,這是對人的基本尊重。“我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是我做錯了。我主動向媽媽承認錯誤,並保證以後不再犯類似錯誤。自從這件事之後,我對《弟子規》有了更深的理解。

勤儉節約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每個人都耳熟能詳的詩句,也讓我懂得了勞動的艱辛。我偶爾也是把吃不了的飯倒掉,有很多很多小朋友生活在貧困地區,他們吃不飽,穿不暖,買不起學習用具,更沒有零食吃,而我們還在浪費想想真是慚愧啊!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把勤儉節約落實到行動,而不是一句口號。

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個家庭的全貌,我要好好牢記併發揚光大。

關於家風家訓作文4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之風。

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規、家訓,我家自然也不例外。過年期間,我和媽媽一起去拜訪了我的曾祖父——龔發達,他是一位受人敬重的老文化人,曾祖父說:“《龔氏家訓》有言:兄弟姊妹者,分形連氣之人也。食則同案,衣則傳服,學則連業,遊則共方,雖有悖亂之人,不能不相愛也。”

我一臉疑惑,似懂非懂。認真地聽長輩們娓娓道來。世界上最親的人,除了父母,不過手足,當兩個妹妹出生後,我欣喜若狂,天天和她們生活在一起,現在,她們哭鬧的時候,只要我一出現,她們就會樂得手舞足蹈,讓我覺得自己在她們的生命中,是不可缺少的。想不到,我會給她們帶來安全感。

以前,我幹家務事都不太願意,但是現在,我很樂意爲兩個妹妹服務,比如:幫她們洗衣服,她們餓了,我幫她們衝好奶、幫她們換口水巾……看到她們乾乾淨淨、快快樂樂的,我就覺得高興。

這次拜訪,讓我知道了長輩們之間都是團結互助愛家人的,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和妹妹們會是一生的夥伴,我們姐妹之間要學會團結,學會寬容,學會互相照應,彼此陪伴。讓好的家風在我們手中一代代傳承下去。

關於家風家訓作文5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地文化傳承至今。

而“不成文”,也是自己國家訓地一大特點,成爲日常行爲規範地有機部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一些家風家訓中地精華融入新地道德建設中,許多膾炙人口地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家風地建設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爲家風建設中地有心人,纔能有意識創建她們地好家風,將延續她們地好家風,使她們地家庭和子女受益。

家風作爲一種無形地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原生家庭。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家規地建設,那就會使這個家庭地成員乃至這個家庭走彎路。原生家庭重視家風家規就會使這個人乃至這個家庭茁壯成長。好地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特點,如:良好地道德氛圍、健康地思想氛圍、積極地情感氛圍、認真地學習氛圍、節儉地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地人、有作爲地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地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地好搖籃。

有家風家訓地家庭,屬於豪門貴族之家;有家風家訓地家庭,數與王侯將相之家。

端正地家風,優秀地家訓讓自己在這個家庭裏茁壯成長。

關於家風家訓作文6

中華美德,源遠流長,在學校老師經常教育她們要尊敬師長,孝順父母,助人爲樂,拾金不昧。書本上也能學到許多誠信友善、捨己爲公地故事,自己想作爲一名小學生,不僅應該弘揚中華美德,把優良地傳統發揚下去,還要弘揚家風、踐行家訓。

說到家風家訓,自己就想到一句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爺爺奶奶都是地地道道地農民,奶奶常說要珍惜每一粒糧食,不能糟踐東西,那時候自己還小,不以爲然,而現在自己長大了,明白了這一粒糧食飽含了多少艱辛,自己懂得這就是奶奶地家風。

姥姥姥爺都是工人,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媽媽在自己剛剛上小學地時候常常教育自己:要勤奮刻苦,自立自強,不要不勞而獲。在自己家,爸爸媽媽從來不嬌慣自己,自己她們洗衣、收拾房間,幫媽媽洗碗、擇菜,給姥姥捶背,給姥爺讀報紙,自己透過她們地表現獲得了老師地信任和家長地喜愛。

她們零零後是祖國明天地太陽,她們一定要把祖國“大家”地優良品德發揚光大,把“小家”地優良傳統傳承下去。

關於家風家訓作文7

有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在永和吃飯。我點了自己最喜歡的雞絲飯。我們邊聊天,邊吃飯,很快吃好了。我放下筷子,就要去玩。

媽媽把我叫住,告訴我說:“吃完飯,應該將碗、勺子、筷子、飲料杯子都整理好放進盤子,並將垃圾收拾好。”

我不懂,問媽媽:“爲什麼啊?打掃衛生的阿姨不是會收拾嗎?”

媽媽耐心地解釋說:“因爲這樣整理好了,就大大方便打掃衛生的阿姨。她可以把盤子一次性端走。”

我恍然大悟,說:“這樣阿姨就不用那麼累了,還可以節省時間。”

媽媽誇獎我說:“鄧於零真棒!”

於是我把餐桌上的東西整整齊齊地收拾好。

打掃衛生的阿姨過來了。她看着我們桌子上的三個整齊的盤子,很開心的朝我們笑了笑,還說了聲謝謝。然後輕鬆地把盤子收走了。

我站起來,準備離開,扭頭看見旁邊桌子上,一個小男孩正在認真地整理自己的盤子。

我們三個人開心地笑了。

爸爸對我說:“飯後收拾好盤子,對我們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但對阿姨來說,就大大節省了勞動。方便別人,就是方便自己。”

從此以後,我在外面吃飯,都會把自己的盤子收拾的整整齊齊,這個細節和行爲,得到很多人的表揚。

關於家風家訓作文8

俗話說,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家規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修身齊家,樹立良好的家風、社風、民風尤其重要。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但凡家規較嚴的家庭,其家庭都和睦,家人都彬彬有禮、有涵養,都文明向上向好,都事業有成,在立身處事,持家治業都十分成功。家風家訓家規又是什麼呢?

家風,是家族的傳統、規範及習俗。是上輩人對下輩人的言傳身教,是靠自身的行爲影響下一代,也稱門風;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規,是祖上對家族內人的行爲規範。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範後代子孫的準則,也叫家法。

我透過查閱資料,我瞭解了一些名人的家訓:愛國商人李嘉誠的家訓是:獨立人格、勤儉節約、凡事忍耐、不斷學習、爲人正直、用心做事;而清朝大學者紀曉嵐的家訓是:戒晚起;戒懶惰;戒奢華;戒驕傲。宜勤讀;宜敬師;宜愛衆;宜慎食。

爺爺告訴我,我們家也有應該遵守的家規呢!我家的家規,是上一輩的示範、身體力行傳下來的,共六句話,42個字,即“懂得珍惜與尊重,學會理解與寬容,知道感恩與自立,明辨是非與善惡,明白事理與做人,明確目標與追求”。

爺爺說,這些文字理解起來不難,要背下來,也很容易,但要身體力行地做到,可不容易。爺爺希望它能成爲我爲人處世的準則。

關於家風家訓作文9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

而“不成文”,也是自己國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爲日常行爲規範的有機部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家風的建設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爲家風建設中的有心人,纔能有意識創建她們的好家風,將延續她們的好家風,使她們的家庭和子女受益。

家風作爲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原生家庭。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家規的建設,那就會使這個家庭的成員乃至這個家庭走彎路。原生家庭重視家風家規就會使這個人乃至這個家庭茁壯成長。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爲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

有家風家訓的家庭,屬於豪門貴族之家;有家風家訓的家庭,數與王侯將相之家。

端正的家風,優秀的家訓讓自己在這個家庭裏茁壯成長。

關於家風家訓作文10

關於家訓的含義,我的理解就是每家家中的規矩。我想我家的家訓是從小爸媽就教我的一項文明準則——叫人不蝕本,舌頭打個滾。

我從小就比較沉默寡言,不太喜歡與別人說話,在大人面前顯得不太禮貌。爸爸和媽媽就設定了這樣一條家訓:叫人不蝕本,舌頭打個滾。意思是說見了人要打招呼,離開時要與對方道別。

媽媽無時無刻不提醒我這一文明禮貌訓條:"見到叔叔阿姨就先打招呼,離開時要道別。"有時見我不樂意,媽媽就會板起臉來說:"文明禮貌只需一步,滾滾舌頭就行了。"我只好無奈地叫聲:"叔叔、阿姨好".

時間似流水,不知不覺離媽媽第一次教導我"叫人不蝕本,舌頭打個滾"已經過去五年了。現在當我見到別人時,我可以自然地說聲:"您好!"要分開時,就揚起手,爽朗地道一聲:"再見!"這似乎已經成爲了我的一種習慣。

當然文明禮貌不僅僅只有"打招呼",還有不隨地吐痰、衣冠整齊等。如果我們沒有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即使我們學習成績再好,也枉然。

"叫人不蝕本,舌頭打個滾"的訓條應是人人都該懂得、並踐行的。我想我們都有義務、有責任將家訓留傳下去,將它發揚光大。

關於家風家訓作文11

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即構成了家風。換一句話說,當一個家庭的家規、家訓形成家庭的公衆行爲習慣即構成了家風,家風也就是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的家文化。家規,是指一個家庭所規定的行爲規範,,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講規矩。家人違背家規就要像國民觸犯法律一樣受到處罰。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訓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標準,違背家訓,就會遭受道德的譴責。

尊重師長,孝敬老人是我家的家風。孩子在平時耳濡目染,看樣學樣,從小就知道孝順。上學後接觸了《弟子規》、《孝經》透過背誦及聽故事對孝順有了更深地理解。記得從很小的時候,周欣逸就知道尊重和心疼長輩。深得長輩的喜愛,喜愛她的懂事乖巧。 待人真誠、寬容、善良是我們的家訓。真誠、善良可贏得大家的友誼與信任;寬容可修養自己性情,遇事不鑽牛角尖。孩子自小都能和孩子們好好相處。在交往中只要不違背原則,我們也不妄加干涉。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我們的家規。從幼兒園開始自己穿衣洗臉、洗腳到後來自己洗頭、整理自己的小屋,都做得很好。獨立、

自立的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難題不會困惑,在無人能幫助時不會難過。

有了家規家訓後,教育過程中貴在堅持,並在堅持中也得學會放手。在不違背原則情況下,讓孩子自己去體會,自己去總結。去形成自己的爲人處事風格,將家風在傳承的同時,發揚下去。

關於家風家訓作文12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並非鮮見,爲後人稱頌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爲日常生活行爲規範的有機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爲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爲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曆史上衆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爲流傳,閃爍着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着良好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爲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着大衆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關於家風家訓作文13

每個人家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和家歸,說起我的家訓和家歸,還得跟我小時候的幾件小事說起。從我懂事起媽媽就跟我說了很多做人的道理,首先是做人要誠實,不然,別人怎麼相信你?其次要善良,不然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你怎麼會去底幫助他呢?沒有一顆善良的心,怎麼會爲他人着想呢?最後還要勤學,意思是要好學,勤奮,要不斷地上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能行。

我五歲時就學會了做很多事,掃地,分碗筷,疊衣服,但吃飯很挑食,並且經常會剩飯;每次洗手都要一大臉盤水,並且還不知道關水龍頭。媽媽就對我說:“飯和菜都是用爸爸媽媽的血汗錢換來的,水也一樣,浪費了它們,就是對長輩的不尊重。勤儉節約,尊重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慢慢地,我吃飯也就吃的乾乾淨淨了,用水也不再浪費。

去年正月初一,我到爺爺家祝爺爺新年快樂!身體健康!爺爺給了我一個紅包,並語重心常的告訴我說:“孫女啊!你已經是一個小學生了,應該比別人更懂事了。我告訴你三句話,請你一定要記住。第一是要尊重長輩。無論你走到哪裏,看到長輩都要問個好,對長輩要有禮貌;第二是要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人間美育你長大,你長大一定要孝順他們,報答他們;第三是要自強自立,無論做什麼,都不能依賴別人,要自己努力。

現在我已經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了,我有不是這樣在長輩們的關懷和教育下,在家庭的潛移默化中長大的。

關於家風家訓作文14

有一句話是這麼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意思是做任何事都要有規矩,規則,做法,否則便無法成功或常常出錯。這裏的規矩便是家風,家訓了。

在她們的祖國,每一個家庭,都有獨特的家風,家訓。當然她們家也不例外,她們家也有家風,家訓。說到底,家風家訓是什麼呢?哦!家風是指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家訓是指家長教誨子孫持家治學,立身處世的話。尊老愛幼,友好鄉鄰,是自己的家風,敬老是尊敬老人,愛幼是愛護比她們幼小的兒童。友好鄉鄰是對待鄰居要友好,鄰居之間要互相幫助,友好相處。好的家風,培育出國之棟樑,可以讓她們少走彎路,家風是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個滴做起,慢慢培養,會成爲習慣,到那時,家風就完全溶在你的生活中了。那麼不好的家風,就只會讓她們在生活中跌跌撞撞。

誠實守信,勤勞節儉,是自己家的家訓,誠實守信是說出的話一定要做到,勤勞節儉是熱愛勞動,節約,不浪費。從孔子對兒子的家訓,到諸葛亮的家訓幾乎每個古代家庭都有家訓。準確的說是,沒有好的家風家訓就沒有那些歷史名人,人們會沒有規矩地做事。

關於家風家訓作文15

家風是一家地道德標準,是一個家必不可少地成分,而在她們家,也有家風,它就是如何做人。

“處世爲人理應與人爲善”從自己小時候,爸爸媽媽教育自己要尊重長輩,做人要誠實,不幹壞事,不說髒話。在與小朋友地交往中要友善,不要對小事斤斤計較,傷了和氣。做一個寬容、有涵養地女孩。在嚴格要求自己地同時,爸爸媽媽也在生活中儘量創造好地環境,她們約定好儘量不當着自己地面吵嘴和談論大人之間地“爭鬥”,希望在自己面前呈現地都是善良地一面。

“用財太奢最可恥”這也是她們家地家風,爸爸媽媽時常告訴自己要節儉,不能攀比浪費,不要攀比別地孩子地吃穿,但在衣着得體方面一定要像表現好地孩子看齊,衣服要乾淨,不能弄得皺皺巴巴地,黑乎乎地,她們物品要擺放整齊有序。媽媽會給自己足以她們支配地零錢,但是她們必須學會理財,什麼時候該花,什麼時候應該節約。記得有一次,學校舉行“大廟會”活動中,自己很合理地運用了她們地零花錢,也爲災區小朋友捐獻了自己她們地零花錢。

父母地一些舉動,總能影響孩子,優秀地品質,就是從中培養起來地。

自己相信,不管將來社會怎麼變化,她們都要做一個誠實本分地人,這就是她們家最基本地家風家訓。

標籤:家訓 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