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國學作文

【必備】國學作文集合7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國學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必備】國學作文集合7篇

國學作文 篇1

國學是一杯水,純淨你的靈魂;國學是一杯茶,溫暖你的心靈;國學是一杯酒,驅散你的憂愁;國學是……

國學伴隨着我的一生。在我牙牙學語之時,國學就給我上了”緊箍咒“,”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對我來說都不在話下,這讓我在幼兒園受到過老師的多次表揚,我也很洋洋得意。

上了小學,國學則換了一身行頭,變作名言警句和古詩文來”折磨“我們,這讓很多同學敗在了國學的腳下,不願去記不願去背,最終一無所獲。但我卻在這個時候愛上了國學,愛上了背古詩,不再把它認爲是揹負的枷鎖,選擇了與國學成爲朋友。這讓我的語文成績在班裏名列前茅,我自己也比較滿意。

現在的我已經是初中生了,科目的增多使我倍感壓力。國學這個時候便化言文來給我加油打氣,讓我放鬆心情。我要努力學好文言文,這是給國學朋友最好的回報。

但是,國學僅僅只教給我們知識嗎?不是的,她還教會我們如何做人。

《論語》中”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告訴我們爲人要正直,要胸懷寬廣;《莊子》中”精誠所至,金石爲開“告訴我們要講誠信;詩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告訴我們要堅持不懈;名言“不管一個人多麼有才能,但是集體常常比他更聰明更有力”告訴我們要團結——

國學的魄力如此強大,她是我們人生中必修的一門課程,讓我們一起走進她,讀懂她吧!

國學作文 篇2

“人之初,性本善……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伴着郎郎的讀書聲,學校開始了每天必修的課程——國學。所謂國學,就是一些古人的名人名言,但是可別小看了這些古文,它所表達的道理卻對現代人很有幫助。就比如“二人同心,其力斷金”這句話。它告訴那些不團結的人:團結就是力量。如果兩人意氣投合,就有切金斷玉的力量。再如“差若毫釐,謬以千里。”這句話,它告訴我們要注意細節,不能粗心,差了一點點,損失就很大。就像查裏國王一樣,因爲少釘個馬掌,就失了一個國家,最後飲恨自殺!

《論語》,《三字經》,《莊子》,《孟子》,《墨子》……彙集了哲理的精華,濃縮了智慧的結晶,這是中國多麼燦爛的文化呀!

從前,我一直有一個壞毛病——考試成績好就驕傲自大。但書上講“是君子,就要謙虛,不要高傲自大。”我可不想做僞君子,經過學習《論語》,我就時常約束自己不要驕傲自滿。

有一次考試我英語得了第一名,我非常高興,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高傲自大的毛病又展現出來,在課堂上總認爲自己英語已經學的很好,不再努力學習和認真聽講,而別的同學還在不斷進步。使我在第二次考試中得了第三名,與第一僅相差2分。那次考試,是對我高傲自大毛病的沉重打擊。因此,我學的謙虛起來,成績也在穩步提升,經常保持第一名;還有,我原喜歡斤斤計較,有時跟同學合不來;自從學了“做事斤斤計較,會失去所有的朋友時。”我學會努力控制自己。也是,本性難移嘛!有時會控制不住。但我不會氣餒,我會更加努力做到!

中國現在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如果一個民族不從自己的歷史中吸取“營養”,怎麼發展進步。就像美國這樣高度發達的現代國家還要回過頭來學習沙士比亞,海倫……因爲他們自己沒有歷史,他們要尋找歷史,要從歷史中尋找智慧。

人類幾千年的文化並非簡單的能夠被精華和璀璨來形容的,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進步。忘記歷史就是忘記未來。

讀書好似爬山,爬的越高,望的越遠;讀書好似耕耘,汗水流的多,收穫越滿。讓我們多讀這些書,讓國學和我們一起長大吧。

一說國學,我就想起上幼兒園時學的《三字經》,“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小朋友們都聲嘶力竭的跟着老師朗讀,我也大聲的讀着,當然卻不知所云,直到現在,才理解了其中所蘊含的意味深長的道理,也理解了國學的魅力所在。

“入則孝”講的就是親情,“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告訴我們要認真聽取父母在教誨,“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告訴人我們要善待、照顧父母。儘管現在家裏有暖氣空調,不需要我們扇扇子暖被窩,但我們也應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去真心的愛我們的父母。

關於學習,孔子也告訴我們“溫故而知新”這個最好的學習方法。“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告訴我們在學習上不能弄虛作假,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不要不懂裝懂,而且要做到學了新知識不忘舊知識,要不斷複習鞏固。

助人爲樂、尊師愛教、愛護公物、勤儉節約都是好的優良品德。作爲我們新時代的小學生更要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要從身邊的一些所謂“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培養良好的習慣。

現在《三字經》和《弟子規》已成爲我成長路上的嚮導,是我學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它就像一位嚴肅的啓蒙老師,教給我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不斷修正我的壞習慣,伴我成長。

似夏日裏的一縷輕風,如初春曠野裏的一抹新綠——國學經典,你是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融入我的生活中。

從我咿呀學語開始,做教師的父親就常在我耳邊吟誦:“人之初,性本善……”雖然並不懂得其中意味,但也是津津有味地隨着爸爸抑揚頓挫聲調而童聲童氣地念着。不知不覺間,隨着年齡的增長而誦讀了許多經典作品。

上小學了,爸爸教我學書法,又接觸了許多名詩名句,並在不斷地摹寫、誦讀中逐漸領會了其中的.意義。“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告訴我時間寶貴。金縷衣雖然華貴,終有破舊之時,而時間卻一去不復返。大好年華,應當珍惜,纔不至於後悔。“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從這鏗鏘有力的詩句中,我分明看到了作者那堅毅的面孔,感受到了那赤誠的愛國之心。讀着這千古名句,我的眼裏已是淚花盈盈……

當我不能持之以恆地做好一件事時,我就會用《勸學》裏的名句鼓勵自己。“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這句話告訴我,如果不能堅持做事,即使你面對一塊腐爛的木頭,也不能弄折;但如果你能堅持不懈,就是金石也能雕刻成自己理想的作品。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在未來的日子裏實現自己美好的理想。

國學作文 篇3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三國演義》上的灰塵被輕輕抹去;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西遊記》的扉頁被輕輕開啟: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水滸全傳》被輕輕放在橘黃暖光下的書桌上;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紅樓夢》被輕輕放進書包裏。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喜歡上了散發中國古典氣息的四大名著。

記得當初買這些經典的時候,是因爲聽說長大有用,可小小的我並不怎麼喜歡。當時拿着一本厚重的書,開啟一看,全是我看不懂的語句,變更沒有興趣了,所以,這四本國學經典便靜靜的躺在落滿灰塵的書架上。

直到上了初中,便在某年某月某日懷着一個強烈的好奇心搬出這些書,一頁一頁地翻了起來。當時似乎林黛玉和賈寶玉這兩個人物在女生中最受歡迎,於是我開始認真地看起了《紅樓夢》,其實並不算認真,認真的看了兩會之後,便沒有興趣看下去了,只挑了一些較有趣的情節瀏覽。

漸漸地,我明白了,寶黛釵三人之間的愛情糾葛,賈史王薛的興盛衰落;明白了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之間的矛盾和鬥爭;明白了英雄好漢豪俠仗義、除暴安良的英雄壯舉;明白了唐僧師徒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的取經路程。

而經典當然不止這些。《論語》教咱們做人要政治磊落,要重視仁德;《弟子規》教導咱們爲人處世的規範;《禮記》告訴咱們修身做人的準則;而《大學》教導咱們要格物致知…… 漸漸地,這些經典的經典氣息就像蓋不住的茶香縈繞在我的周圍。夜明珠的光芒在喧雜浮躁的白天被太陽似火的光輝掩蓋,而到了夜幕降臨,萬籟俱靜的時候,她就默默地亮着屬於她自己的獨特的光芒。而經典不就像夜明珠一樣嗎。當咱們的心靈吵雜的安靜不下來,經典被咱們一眼忽略過去,而就在咱們心靈的灰塵沉澱下來,騰出一片安靜時,經典就在角落裏靜靜散發着清新淡雅的光。她就是一把古香古色的撣子,爲咱們拂去心靈的灰塵。

國學是咱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學有利於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咱們一起進入這經典的世界吧!

國學作文 篇4

媽媽很早的時侯便幫我買了一套《國學小書院》,一直沒時間仔細讀完,這些天和媽媽一起閱讀讀出了許多不懂的道理。

我最先閱讀的這本書的內容包含了:三字經·弟子規。許多的小朋友一定聽過或者讀過,其中幾句是我們常常聽到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幾句話告訴我們,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好的,只是在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中的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和壞;如果從小麼有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戰國時,孟子的媽媽曾三次搬家,是爲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子的媽媽就割斷了織機的布來教育孟子,正是因爲如此,孟子從此發奮學習,成爲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小孩子如果不好好學習,是 不應該的,不是有一句話: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嗎?沒有知識,沒有文化,以後什麼事都無法去做,怎麼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呢?一塊沒有經過雕琢的玉石,是不能成爲美玉的.同樣,一個人如果不經過教育,是不會懂的知識和道理的.

三字經教我們要去努力學習,喜歡學習,弟子規教我們的便是做人的道理!最有代表意義的是這幾句,小朋友們,一定要牢牢的記住哦!“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它們的意思是,父母叫喚你的時侯,應該及時迴應,千萬不要拖拖拉拉.父母交待的事情,應該馬上去做,不要偷懶。父母教育我們的時侯,我們應該恭恭敬敬的聽父母對我們的責怪應該虛心接受,不應該頂撞父母;以前,我經常因爲一些事情會和媽媽鬥嘴,現在我明白做爲一個孩子首先要懂的愛父母,不讓父母難過傷心,還要做一個行爲言語謙和,說話做事講究信用的人。

弟子規中有幾句也是我所喜歡的: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透過閱讀,我明白了很多生活學習的道理!透過閱讀,我懂的瞭如何成爲一位好孩子.好學生!透過閱讀,我明白了"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透過閱讀,我愛上了讀書,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以後,我會更加的多讀書,讀好書!成爲真正的"讀書郎"!

國學作文 篇5

這幾天,我讀完了《成才四書——國學啓蒙》這本書。裏面講了百里背米爲父母的仲由,友愛兄弟的司馬光,謙虛好學的孔子,立志高遠的陳勝,改過除三害的周處,節儉治國的張居正等好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人。他們讓我學會了孝順父母,言而有信,謙虛好學,知錯就改好多好習慣。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個故事。裏面講了孔子一生謙虛好學,從不向別人請教而感到羞恥。有一次他到東方遊歷。不遠處,他聽到兩個小孩在爭論着什麼。孔子就朝着正在爭得面紅耳赤的小孩走去。

原來是這樣的:矮個小孩認爲太陽剛出來時離人近一些,中午遠了。因爲太陽剛出來時候馬車上的傘那麼大,到中午時像玉盤一樣小。

高個小孩認爲太陽升起時很涼快,中午很熱。孔子聽了他們的爭論,覺得都有道理,不知怎樣回答。

後來他常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每個人都有自己不知道的地方,應該保持謙虛的態度,多向他人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完善自己。

這個暑假,我向別人接了一本四年級的數學書我看了看目錄,覺得這題,認識很簡單。好朋友貝貝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出了一道數學題。我看了,才知道高估了自己,這題太難了,只好向她求教。

孔子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從不以向別人請教感到羞恥,何況是我們呢?

國學作文 篇6

觀數十年高考在中國的發展,重理輕文已成了學子們的普遍思想,俗話有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於是乎,在中國傳統主流教育中的文科與國學偏被遺忘,甚至成了理科生中沒用的學科。

對於現狀,作爲一名傾向於文科的文科生,心中自有感慨萬分,卻也倍感無奈啊。當今世界發展之潮流並非學術研究,並非什麼大思想,並非是古時百家爭鳴的時代,現在國家倡導的是經濟,是民族復興與發展,要大力發展,必重視科技,想科技興國,必重視理科。但在發展生產力的同時,我們卻丟落了一些重要卻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思想的發展。因爲國家的發展重視科學,所以後面直接面對社會的就是理科專業,國家得任意部門都需要一名理專的人來提高科技含量,並且,社會的企業注重實際效益,能帶來效益的人才就是好人才,科技常常注重創新,然而現在的科技卻被格式化,新中國的重理教育像科舉制重文那樣失去新意與活力。

所以回到高中,有多少學生忍着外界與社會所帶來的壓力從而艱難的選擇了文科,而且不僅數量極少,質量也實在不能恭維。因爲教育重心的移,文科不可避免的失去主線,與社會脫軌,無論是就業還是一個人的成長,文科似乎只是被看作輔助性的東西,而不能作爲人生的方向主流。儘管是一些文科生,也不明白自己的清晰方向與未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文科的失衡導致國家文化的殘缺,傳統文化的斷代,直至近幾年,中國又提出了弘揚傳統文化,注重提高文化實力。

這種亡羊補牢的方法,在短時間內可能對文科生產生積極影響,但究竟是把文化放在輔助方面。然而國家要發展和復興,卻只能把理科放在主要位置,因爲它關係着國家的現實利益。但重理也絕不可輕文,特別是國學與古哲學等方面,原本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絕不應該在近代被丟棄。雖然我們倡導取之精華,棄其糟粕,但精華的部分一定要繼承下來,這便是文科發展民族文化而要完成的任務,這便是文科的意義。

現代文科切不可學文而不知文,文科應有文科的風範,文科有文科的重要與任務。若說理科爲歷史的締造者,那麼文科便是歷史的承載者,文科不可不自重,不可不被重,中華民族的振興,中華文化的傳承,文科生必不可少,國學與文科必然會被歷史所留下來。

國學作文 篇7

正值年少青春的我,對未來充滿憧憬和期冀。近日,也提到,我們青年人,肩負着祖國強大復興的偉大使命,我們應當傳承五四精神,勇敢、奮鬥和拼搏,做一個追夢人。我深受激勵。我懷揣着一個夢想,希望透過學習知識來實現。學校正是我實現夢想的風帆,它使我從一間破舊泥磚房一步步踏向我夢想已久的殿堂。家人的辛勤付出給了我機會,讓我能夠接受教育,學校的學習生活,讓我學到了知識和做人的道理,國家的資助政策就像冬日的暖陽讓我倍感溫暖,我將攜帶我的夢想,勇敢地向前衝。

在學校裏,我自由地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感到無比的充實和幸福。爸爸媽媽的在外省工作,常年不在家,沒有太多的時間來關心我和我的學習,但我並不覺得難過,也不會因爲爸媽不在身邊管教我而爲所欲爲或者墮落。我嚴格要求自己,抓緊時間努力學習,讓他們放心,我深知他們做的工是多麼累。日日夜夜和學習打交道,我的自我約束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了鍛鍊。我一直保持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即便遇到多大的困難,我也不會放棄我的學業。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對學習,我永遠不覺得倦怠,每天都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去做一件事,儘管反反覆覆做同一件事,但是自己會有不一樣的認識和收穫,不斷的增長知識。儘管三點一線看似枯燥無味的校園生活,可能也會荊棘叢叢,遭遇失敗,我也不會消極等待,在趕往夢想聖殿的路上,沿途的風景還是令人回味的。

標籤: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