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國學作文

【精華】國學作文集錦十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學作文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國學作文集錦十篇

國學作文 篇1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每一當讀到這些朗朗上口的經典名句,我就會情不自禁的想起古人那高尚的情操。從“四書五經”到“諸子百家”,無一不體現着古人偉大的智慧和崇高的道德。

一個人是否真正領悟到了國學經典,最終效果是可以從他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間流露出來的。對一個人學習國學經典的評價,誰背得快,而是看他學習國學之後,是不是自然而然的在行動中體現出來。

我們在英語學習中,總是單詞記得快,忘得也快。可我們要是“學而時習之”,經常把學過的單詞複習一下,是不是記得更牢固呢?

小學中學習過的國學經典,從《三字經》到《百家姓》,從《論語》、《弟子規》到《增廣賢文》等等,這些優秀的文化傳統,無時無刻不在不在教育着我,感染着我。

學習國學經典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是數不勝數的。閱讀國學經典可以使我們大量識字;還可以大大提高古文閱讀能力和文言文寫作能力:僅《古文觀止》二百二十篇文章就足以形成文言文寫作能力。閱讀國學經典你還可以開發記憶力,形成過目不忘的能力。

一個讀過一百本國學經典的人和讀過一百本小說的人所體現的內涵是截然不同的。讀國學經典可以改變我們的氣質內涵。使我們變得更有修養。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異於其他民族的文化標誌,是中華民族永遠不能割捨的共有精神家園。是我們民族安身立命的信仰歸宿。是中華民族興旺的強大動力。

國學作文 篇2

國學,你是沙漠中的綠洲,給了我希望;國學,你是黑夜中的明燈,給了我光明;國學,你是陽光雨露,沐浴我茁壯成長。國學,是我的最愛。

現在,我已經跨入了國學的大門,準備去這浩瀚的知識海洋暢遊。國學,能讓我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與經典通行,與賢爲友;國學能讓我瞭解更多的課外知識,讓我學習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做國學的好夥伴,國學的讀者吧!

《論語》教我們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視仁德;《弟子規》教導我們爲人處事的規範;《孔記》告訴我們修身做人的準則;而《大學》教導我們要格物致和……

說實在的,我覺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時候就有這麼一套叫你怎沒做人的書,使自己不斷改善。“德”是《弟子規》主要講的內容,他教會你如何尊重長輩,愛護小輩,孝敬父母老師,關心兄弟姐妹。時時刻刻都要以“德”爲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爲重,真正的做到尊師重道、尊老愛幼。

學習《弟子規》之後,我感觸特別深刻,因爲自己平日裏的一些舉動,使自己對《弟子規》有了更深刻的瞭解。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自己,腦子裏浮現出了一幅畫面:現在學習的太少太少了!時間抓得不緊;在處事做人上還有很大差距。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會神、津津有味的看着電視,忽然聽到奶奶叫我:“吃飯了!”而我對着電視機跟奶奶說:“知道了,一會就來。”接着又埋頭看電視,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纔來吃飯,這是多麼不應該啊!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家有利於提高民族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學習這經典的國學,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實感,學會出事,學會做人。

國學作文 篇3

清晨,朝陽從東方升起,光華燦爛,普照大地,傍晚,落日餘暉,又鋪滿一空彩霞,小溪,大海,森林,高山……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那麼富有詩意,宛如一支支動人的小曲天天向我訴說……

我愛上了國學,曾經有人說我呆板,無所謂,我就是不可救藥的愛上了國學。

我喜歡詩,喜歡詩中的那份悠閒,“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我喜歡名言警句,喜歡文人們的先見之明,“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我喜歡詞,喜歡詞人的那份雅緻,“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每每讀到一首好詩或是一首好詞,我都會情不自禁的隨着作者一起體會他那細膩的感情。

在我看來,國學,就是古人留下的唯愛,詩詞豐富的內涵和深遠的意境使後人無法忘懷,這種難得的文化瑰寶不應只屬於那個古老而又華麗的時代。如果你有閒暇時間而又無謂虛擲,爲何不靜下心來讀幾頁唐詩?在杜甫的月亮下,李白的山水邊,王維的田園中,你會感受到一份寧靜和安詳,你會感到自己的心靈得到了淨化和昇華,在物質和精神的兩極間保持寧靜和平衡。

往事越千古,今人至今還在爲赤壁磯旁孤傲曠達的靈魂而潸然淚下,爲那些遙遠的文字而擊節讚歎——就因爲,那力透紙背的剛勁,那跨越千年的豪情!

,國學是中國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從小我們背誦三字經,論語,唐詩宋詞,就是爲了傳承中國國學的文化,你們認爲國學對現代人還有作用嗎?說說你的看法。

國學作文 篇4

今天,周老師教了我們《弟子規》中的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告訴我們聽到父母呼喚我們的時候應該立即回答,不能遲緩,父母叫我們做事情的時候,要馬上去做,不能偷懶。但是現在很多小朋友都沒有這樣做,有時候爸爸媽媽叫我們做事情的時候我們都不理睬。

我記得有一次,爸爸叫我到樓下去給他買菸,我說不想去,爸爸叫了我幾次,我還是沒去,爸爸非常生氣,最後我還是很不高興地去了。

還有一次,放學回到家媽媽叫我趕緊寫作業,我說等一會兒,我想玩一會兒,媽媽說做完了才能玩。我很不高興,慢吞吞地把做把作業本拿出來寫,這樣是不對的。

我覺得爸爸媽媽的愛是那樣偉大,那樣無私,難道我們就不能用實際行動回報他們的愛嗎?我愛我的爸爸媽媽,我決定就從這一點做起——“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以後會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爸爸媽媽爲擁有我們而感到驕傲、自豪。

國學作文 篇5

清晨,窗外朝霞一片,透着高傲的紅,冷落的紫,和含笑的黃與橙。泛出的紅暈與純淨的天空互相照應,預示着今天的美好。

白飄的雲送我們到了友好學校,寒冷的溫度不但沒有吞噬掉我們的喜悅和快樂,反而,增加了熱烈和興奮的氣氛。

歌聲餘音繚繞,將友誼定格在這一刻,這一刻將像一枚明星,光輝地寫在友誼之冊上。各方的禮物也飽含着各自的感情,將大洋彼岸兩個學校同學聯繫在一起,讓我們手拉手、心連心,架起友誼的橋樑,共同成長進步。歡迎的掌聲,連綿不斷,婉約地寫着初見時的興奮、喜悅之詩。

下午,純英語課開始了。雖然我都學過認識的單詞,但是真正到用的時候,卻很難流利地運用單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沒有比別人多會多少。原本想技壓羣雄,現在也只能和同學一樣乾瞪眼了。接着是拼寫比賽,聽着許多單詞,都是見過、知道的,也會讀,但就是拼寫不出來了。想着平時父母苦口婆心的勸我記單詞,可我卻不以爲然,現在可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從今以後,“學無止境”的忠告將印在我的書本上,爲我自己時時刻刻敲響警鐘。

今天,真是一個具有深厚意義的one day呀!

國學作文 篇6

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齊魯電視臺少兒頻道的《國學小名士》的比賽!兩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參加了比賽!他們首先做了自我介紹,然後進入第一個環節《我愛記詩詞》。第一個關鍵詞是“花”!裏面有些我會的!大部分我都不會!大哥哥大姐姐都很厲害!第二個環節是“東”和“西”,這些詩詞對他們來說好像一點兒也不難! 平時我覺得我自己背的古詩就挺多的啦,可是一看到電視上大哥哥大姐姐們,才知道我背的古詩才到哪呀!他們背誦的比我多多了!我一定要加油!超越大哥哥大姐姐!

在觀看的過程中我還學會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裏“規矩”的含義——規,是圓規,矩是矩尺!還有一個大哥哥把“乾坤”這兩個字的含義理解的完全正確,並且還加了20分呢!我又學到了不少知識!

我要讀多讀書,多誦讀經典,掌握豐富的知識!我一定要比他們還厲害!從這裏面,我知道了讀書要用心,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我以後要繼續努力,也去參加這樣的.比賽!

國學作文 篇7

一個下雨的午後,我坐在窗邊,靜靜地泡着一壺茶。看茶葉頃泄而下,滾燙的水立馬包圍了茶葉。不知何時,我的目光停留在了一旁的《論語》上,不禁惹得我思緒萬千:國學經典如一壺茶,是經過名家嘔心瀝血的創作才沉澱下來的瑰寶。好比這壺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讀着讀着,就會領悟出其中的奧妙來。

國學是先人用盡一生而總結的道理,那時是對人生的品讀,那裏有人生的滄桑,有歷史的印記,有生命的真諦。那裏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變的精魂。國學是一個偉大的境界,教會我們修身養性,教會我們分清美醜,教會我們明辨是非。國學使我們從聖人和智者的叮囑中品味人生,從一件小事,從一句話,從一個動作,從一件事物中,我們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懷。國學經典總是引領我們不斷領悟到生命的意義,端正青少年正確的人生態度。

大概是在5,6歲時,我便迷上了國學。那時電視臺裏天天放《西遊記》,我便天天坐在電視機前看。唐僧師徒取經之路的九九八十一難,我百看不厭: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讓我驚歎連連;看六耳獼猴戲弄唐僧,難辨孫悟空時,我揪心不已;看孫悟空用火眼金睛立馬看穿了蜘蛛精幻變的人形時,我哈哈大笑。隨着作者筆下的人物形象樂,悲已經成了我每一天的樂趣。

現在的我,已不像小時候那樣只看電視,但是對國學的熱愛依然不變。我會喝着茶,一點一點去品讀經典。看到了《論語。學而》篇的“吾日三省乎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時,我也會認認真真地反思自己,爲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如同這樣學着,做着,自己也會感同身受,同時又學到很多。

有人說,國學只是腐朽的文字罷,除了歷史比較久遠,根本就讀不下去。我認爲,國學是一種智慧,一種情懷,它確實有些古老,讓現代人閱讀起來有些困難,但它有深厚的歷史,想想,在遙遠的古代,一羣智者礪練着文字,將一篇篇蘊含深刻道理的文章,精煉成精悍短小的篇章,爲教導後人。想到這兒,你怎能不心潮翻騰澎湃!

何爲國學?是一個國家的瑰寶,是一個國家的精華!如果說,自己國家的國學都沒有學好,那還能算是一名中國人嗎?誦讀國學經典,就是讀智慧,讀精神!讓我們品讀經典,傳承中國文明與中國文化!

國學作文 篇8

我在這次國學知識比賽中得了34。5,是所有人力的9392名。這個成績可能不太理想,但也是我經過一番努力。

這件事是我們的資訊老師告訴我們的。孫老師一直叫我們讀經典,我不太想讀,因爲覺得讀這種書太無聊了,太枯燥了,不過孫老師一直充滿精神在鼓勵我們,她的眼神裏充滿了對我們的希望。於是,我開始讀了。這次比賽我準備了很久,我以爲是像試卷一樣,要1小時之內完成。後來才知道150題要在20分鐘做完。我讀過學而第一和爲政第二,我就教弟弟度。我得意起來,覺得很有成就感。

現在,我已經深深感到,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華,它會讓我們的文明、禮儀得到很大的提升。

國學作文 篇9

我的國學夢,始於詩

常常會回憶起小時候,回憶起小時候的月光,回憶起月光下的我和爸爸在小巷裏,我會一字一句地跟着爸爸念唐詩。爸爸用一本唐詩書把我帶進詩的世界,從“鋤禾日當午”開始,讓我在自己小小的世界裏開始了與詩的接觸,有了關於詩的念想。以至於後來,我會自己去讀詩品詩,品得頗有滋味,品得小有心得。我開始喜歡詩了,我喜歡東坡睹大江東去的豪情;喜歡那位仙人躊躇滿志卻又超脫凡俗,或許也喜歡他身上的那股酒氣吧;崇敬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雖然潦倒卻心繫祖國大衆;愛戴陸游已是暮年,還盼着王師北定中原;喜歡王維筆下的山山水水,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自然,我也從“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中讀出了杜牧的無奈與憤恨,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中讀出了那位帝王的不幸……詩使我懷抱了無數的夢,已不得不愛詩!

我的國學情,繫於《百家講壇》

《百家講壇》,果真壇壇都是好酒!它說倫理,也說道德;說歷史,也說人生、文化與社會,說得聲情並茂,說得感慨萬千,說得心潮澎湃。在電視中,我看到了那幾位講師的風采,如於丹講《論語》、《莊子》。在這裏,她所做的是對兩部經典的推廣,更是對人性的感知。在她流利的語言中,在她講的一個個小故事裏,我們這些忙忙碌碌的現代人也開始爲自己的心靈尋找一片空地,讓它滋生美德、感悟世界,讓生命可以開闊,讓我們變得不凡!鮑鵬山說《水滸》,則爲我們展現了一個不清平世界的無奈與辛酸。他這樣道:“《水滸》不僅寫了英雄的可憐,更寫了英雄的可敬;不僅寫了人世的寒涼,也寫了寒涼中的一絲暖意。”是呀,這纔是《水滸》。他又告訴了我們什麼纔是兄弟!我總覺得,這中許許多多的東西是我們只讀一遍原著所遠遠不能體會到的!的出現,則讓人開始關注起這個最牛的歷史老師。我們竟不知學習還能變得這麼有趣,他居然神不知鬼不覺地讓我們愛上了他的幽默,便捎帶着也愛上了歷史!另外,易中天講的通俗並且生動,康震則清新亮麗,錢文忠也和藹可敬……

這一羣羣人,難道不是爲我們的成長獻上了一份份最珍貴的禮物嗎?

再度回首《新三國》

《新三國》的罵聲好像已漸漸平息,其實再仔細品品,我覺得這仍是一部了不起的大戲,是一場鬥智鬥勇的戰爭!有人說陳建斌把曹操演得瘋瘋癲癲,哪是一代梟雄啊?我認爲不然。他似以一個小人形象詮釋一個雄才,詮釋這英雄本色。記得在戲裏,曹操臨死時說:“世人昨日看錯我曹操,今日又看錯了,也許明日還會看錯,可我,仍然是我,從來不怕別人看錯我。”也許這就是陳建斌要那麼演的原因了,也是爲了還這個集愛恨情仇於一身的千古帝王一個公道吧。還有龐統的死,戲裏是龐統自己設計的,雖與原文不大相符,但我覺得這樣更好,讓這位鳳雛先生也死得有價值,讓人們記得在落鳳坡還埋着一位奇才!至於其他的,我便不再多說了。

總之,國學,中國人的文化,是一個永不會褪色的話題,是我們值得用生命來珍惜的文化,用一生來探索、研究的文化!

國學作文 篇10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先輩們爲祖孫後代留下了許多國學經典,如:《唐詩》《宋詞》《論語》等,都是我國文化中的瑰寶。

小時候,我住在老家時,爺爺也總是坐在竹椅上教我讀《唐詩》和《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這一老一小的聲音總是從老家書房裏傳出。後來,在我四歲時,父母把我接回了城裏。我在那裏沒有朋友,爸爸媽媽怕我寂寞,便給我買了很多少兒版的書籍。從此,書成了我童年時期的重要夥伴。隨着年歲的增長,讀書已成爲我必不可少的生活習慣。我讀過的書越來越多,逐漸也把書從少兒版變成原著。孔子曾說過“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意思是讀書要懂得複習,才能鞏固所學知識,學習更深的知識。我小時不動這個道理,經常看書只是一看而過使我對這些知識映象並不深刻,但在看《論語》時明白了這個道理,讓我從書中得到了不少東西。

《唐詩》是唐代的一部詩歌總集。裏面的詩歌首首都富有哲理。單看這裏面的詩就可以看到大半個中國的宏偉景象。

每當夜晚我站在窗前,望着一輪明月,便會不禁唸到“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再看看小路上散步的爺孫,孩童看到了月亮,大喊道“爺爺,快看快看!盤子跑到天上去了。”那位爺爺聽了孫兒的話大笑了起來也不作解釋。看到這一幕我也想起當年的我亦是如此。正如“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大概每個小孩子小時候都會把月亮當作盤子吧。

詩描繪了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象。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都是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詩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的《春夜喜雨》寫出了春雨無私奉獻的精神。“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在白居易的筆下我們見到了江南春天花的紅,水的藍。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都是描寫夏天荷花的詩句。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寫出了洞庭湖的美麗。“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從詩中我們可以瞭解到秋天的楓林要比二月盛開的花朵還要紅,還要豔。

“忽如一夜春天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冬天樹木的葉子已經落完,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當一場飄飄灑灑的雪花落下來,那細小的雪花落在樹枝上,彷彿是梨樹一夜之間開滿了雪白的梨花。

國學是進步的階梯,使我得到明白道理,得到知識;國學是一杯香茗,讓我品嚐到知識的香甜;國學是一位良師,教會我做人的道理;國學是一本教科書,讓我提高寫作能力,開闊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