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作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中華傳統節日端午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作文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作文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聽到這熟悉的童謠,我的腦海中便浮現出端午節的熱鬧。似乎已經聞到了艾葉的清香。端午節是每年的五月初五。在這個節日裏,人們都要包糉子賽龍舟,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老人們要用五顏六色的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者足踝上,稱爲長命縷。

今天是端午節,一大早,我來到外婆家,看見他面前擺着三個盆,一個盆裏放着白色的糯米,晶瑩剔透,好像珍珠一樣。另一個盆裏放着一疊疊綠色的葦葉和一些繩子。還有一個大盆裏放了些花生、紅棗、蛋黃和豬肉。下午外婆開始包糉子了。她拿了一個葦葉,捲了一個三角形的小筒,裏面放了一些糯米,中間放了一些花生,紅棗。接着又放了些糯米壓實它,然後把韋葉包起來。一層一層的裹在糉子外面,然後用繩子一層一層的把它紮緊。外婆說:扎得越緊越好吃。我好奇地說:我也要包一個。外婆答應了,我拿了一個葦葉,學着外婆的樣子包了起來,我一邊包,糯米一邊漏,我連續用了好多葦葉,都沒有成功。外婆說:不要急,慢慢來在外婆的耐心指導下,我終於成功了。可是我包的糉子像一個大肚子將軍,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糉子包好了,外婆把糉子放在鍋裏蒸,過了一會兒香噴噴的糉子就出爐了。大家一個個開心地吃起來。

這就是我喜歡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作文2

在中華傳統節日當中,我最喜歡的就要非端午節莫屬了,爲什麼呢?因爲有我最喜歡吃的蜜糉。南方和北方的端午各不相同,南方特色賽龍舟,北方特色吃糉子,北方與南方相比,北方的端午就顯得略微無趣了,因此北方的端午節就缺少了向南方一樣濃厚的節日氣氛。不過,我還是相當喜愛端午節的。

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二零二零年的端午,因疫情而不能出門,讓我有了學包蜜糉的機會。要知道,我可是最喜歡吃蜜糉的。姥姥一大早,不到七點就起來給我準備做蜜糉的材料了。

“砰!”的一聲,我一聽見這聲音,連忙高興地飛奔過去,看看姥姥都買了些啥回來。“姥姥,拿過來給我瞅瞅吧。”我的口水經不住考驗,像長河一樣流了下來,“天天哪!有雪白雪白的糯米,有甜甜的蜂蜜姥姥,紅紅的袋子是什麼?”我疑惑的問。

“是豆沙餡,洗手包糉子吧。”姥姥撂下一句話,就一溜煙兒的跑去洗手間了。我很高興,洗完手來到廚房,就見姥姥在那熟練的包糉子。我也學起姥姥的包糉子手法來。我先把糉葉折成了三角形的一個簍子;接着拿起勺子舀了一大勺糯米;然後舀起一勺豆沙包裏的豆沙心,放進糉子裏;再封口,用繩子纏上,遠看,我的糉子像一個裹着衣服的小胖子;近看,我的糉子又像一位大肚子將軍。不一會我們就包完了,分兩層放進蒸鍋蒸20分鐘就能吃啦!

這次包糉子,使我深刻的體會到了“自己做的纔是最好的”這句真理,也讓我體會到了包糉子的不容易與賣糉子人的辛勞。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作文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洋。”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每逢端午節,人們會吃糉子,插艾葉,賽龍舟,戴香囊,喝雄黃酒。我知道把糉子投入江河,是爲了讓魚蝦吃飽了,不去吃屈原的遺體;喝雄黃酒,是爲了驅蟲避邪。南方人在端午節的時候,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但不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聽我媽媽說我小時候過端午的時候,還要穿百獸的衣服來避邪。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爲什麼要賽龍舟呢?我想知道個究竟,便好奇地去問媽媽。

“媽媽,媽媽,端午節的時候爲什麼要賽龍舟呢?”我好奇地問媽媽。

“這個說來話長。”媽媽慢理斯條地對我賣起了關子,“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楚國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叫屈原。屈原雖忠事楚懷玉,卻遭遇排擠。楚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饞言而流放,最終投汩羅江而死。人們聽了,悲痛欲絕,便把船做成龍的樣子來撈救投汨羅江的屈原。後來,賽龍舟這個習俗便流傳開了。”

“哦,原來還有這樣一個典故啊!”我感嘆道。

瞭解到了這麼多端午節的習俗,好期待端午節的到來。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作文4

端午節在我看來是吃貨節,爲什麼呢?因爲在端午節這天,我可以美美的吃上好幾個又香又甜的大糉子。

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它的名字也挺多,有二十多個,像端午節、端陽節、糉子節、龍舟節這些,都見得多了,不常見的有:地臘節、重五節、天中節、男兒節、女兒節和菖蒲節等等,活動也多,一般是吃糉子、賽龍舟。相傳這些民俗是爲了2200多年前,屈原投江了,百姓們爲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身體,於是包出了糉子,投入江中,餵給魚蝦們。延至今天,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

每到端午節,姑姑會用五彩絨線系在我的手腕、腳腕、脖子上,還說這樣可以避災、除病、保安康。表姐們教我畫門符,阿婆帶我們吃五黃,表弟送給我一個香包,還叮囑我一定要時時刻刻戴着這香包!大姑奶奶給我們每家每戶都送了艾草,還幫我們掛哩!

端午節真是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啊。對我來說,即隆重又實惠,有吃的、有戴的、有玩的,真是趕上了好時代。我愛端午節!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作文5

端午節是傳統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爲端午節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糉子,還可以和小朋友們頂雞蛋,和爸爸媽媽踏青,戴荷包,看賽龍舟。

端午節爲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習俗呢?傳說有一個楚國人叫屈原,他爲了國家在農曆五月初五投汩羅江而死。百姓異常悲哀,人們划着船打撈屈原的屍體,大家紛紛往江裏扔糉子,好讓魚蝦吃飽了不吃屈原的屍體,於是,端午節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

端午節,我家都自己包糉子,媽媽說糯米和竹葉都要提前泡一天,媽媽已經把材料準備好了,早上,我和爸爸媽媽開始包糉子,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把竹葉對摺,把糯米裝進去,再用線把它捆綁上。看媽媽做時,我看着很容易,可我連包了好幾個不是漏米就是鬆皮,我費了一番周折才包了一個不漏米,又像糉子的“醜八怪”。糉子包完後放入鍋中用水煮。

這時我拿着幾個雞蛋去院子裏和小朋友們頂雞蛋,每當這時,小院子裏都熱鬧非凡,贏的小朋友在歡呼:“我勝利了”!而輸的小朋友在偷偷的流眼淚,但是過了一會兒卻破涕爲笑。小院裏充滿了孩子們的笑聲。

這時媽媽喊我回家吃糉子,我飛快的跑回了家,屋裏充滿了糉子的香味,我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沾了白糖的糉子,一股又香又糯的味道涌上心頭,沁人心脾。

媽媽還給我戴上了荷包,荷包是用香草做的,聞一聞,有一股淡淡的香草味,讓人心曠神怡。

端午節的祝福和溫暖藏在糉子裏,封存在荷包裏,也將永遠傳承下去……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作文6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習俗有划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包荷包等等……,這些活動可是爲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下面我就來介紹我家是怎麼包糉子的吧!包糉子可有趣了。媽媽特地從超市買來包糉子的材料,開始包糉子了,我把糉子葉捲成一個錐形,往裏倒入米,沒想到米從一個洞裏又漏了出來,沒辦法,前功盡棄了,只好重包了,我又按上次的步驟弄了一次,後來的幾步不知怎麼包,糊里糊塗的弄了弄,包好之後,好像糉子在和我作對似的,越看越不順眼,一點兒也不像糉子,反倒像個紙團。我灰心喪氣地走到媽媽跟前,媽媽聽了我的“苦訴”,不禁捧腹大笑,看了我“煞費苦心”做出來的“作品”,更是哭笑不得!

端午節不但包糉子有趣,看划龍舟更有趣呢!來到外公家附近的一條河邊,可熱鬧了,用“人山人海”形容一點也不誇張,再加上5月份本來就比較炎熱,身上好像在冒火似的,可熱了!有的人在爲自己隊加油打氣,有的人在搖扇子,還有的人在緊張地看着龍舟比賽。我呢?我在和姐姐邊聊天邊看,偶爾爲自己隊加加油,有時也心不在焉、東張西望。

端午節雖然只是這些民間習俗,但也非常有趣,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節!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作文7

記憶中的端午是和外婆的糉子緊密相連的。

外婆是包糉子的好手,水靈靈、嫩生生的糉葉,拿在她手中,不過一疊、一旋、一折的功夫,一隻小巧玲瓏的糉子就誕生了。每每這時,我會伺機往已是鼓囊囊的糉子裏再塞上一顆大蜜棗,這下不好,要露餡兒啦。外婆並不惱,總笑着點點我的鼻頭:“你呀,瞧好了。給敏敏的糉子換個包法。”於是乎在一大盆規規矩矩的“綠衛兵”中,往往會冒出幾個“長腳的”“四角的”“牛角的”,小小的我對外婆佩服極了。

“咕嘟咕嘟……”廚房裏的大鍋唱起了歡歌,青綠的糉子只露出小小的尖角窺着這世界,殊不知那香味兒飄至屋裏、院外,早已把小饞貓引來,趴在竈臺邊“守鍋待糉”呢!

“敏敏,吃糉子啦!”等到眼皮都止不住打架的我,聽到外婆這聲喊,立馬醒過神,眼巴巴地看着外婆挑出專屬我的“小牛角”。剝開已成黃綠色的糉葉,露出晶瑩的糯米,再鑲嵌上紅紅的蜜棗、小巧的赤豆,那個誘人啊!咬上一口“塔尖尖”,軟糯清甜的感覺立馬在嘴裏瀰漫開……

時光匆匆,饞着糉子的娃娃已經長大,指尖翻飛包着糉子的外婆漸漸老去。但我們回老家過端午的習慣不變,那米糉的香甜依舊。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作文8

端午節有一個傳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大臣名叫屈原,他是一位忠君愛國的臣子,但因奸臣詆譭而屢遭貶謫,楚國被滅後,他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人們非常懷念他,於是就把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定做“端午節”。

端午節有很多流傳下來風俗,有吃糉子、賽龍舟、帶香袋等。我最喜歡包糉子啦,首先把大米、花生、豆沙、紅棗放入鍋中加水泡。然後把糉葉放入鍋煮煮殺菌。最後用糉葉將食材包起來,用細細的線繩紮起來,放入鍋中大火煮開,再煮40分鐘就做好了。這樣包出來的糉子非常好看,翠綠的糉葉包裹着雪白的大米,散發出一陣陣的清香,鮮嫩的紅棗包裹在大米中,真好像潔白的美玉里鑲嵌着幾顆深紅的瑪瑙,咬上一小口,甜而不膩,香氣撲鼻。我不但喜歡做糉子,還喜歡做香袋,我做出來的香袋顏色各不相同,有紅的、紫的、黃的、粉的,上面繡着不同的圖案,煞是好看。

在端午節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裏,我們既做了好吃的糉子,又做了好看的香袋,度過了一個歡樂、祥和、充實而且有意義的端午節。

我愛端午節!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作文9

在我們的祖國有許多的中華傳統節日,有端午節、中秋節、春節……我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因爲頃襄王得到了楚懷王的王位,把屈原放逐。最後楚國不久就要被佔領了,屈原抱着一塊大石頭,跳進了汨羅江。家家戶戶包好糉子,把糉子丟入江中餵魚,不讓它們吃掉屈原的身體。

每次端午節我們都要去外婆家過端午節。當我們到了外婆家門口時,外婆和外公已經在等着我們了。外婆教我們包糉子,她先拿起兩張大大的糉葉,捲起來變成一個漏斗的'樣子,接着把糯米放進去,然後加入各種食料:香菇、肉、蝦米……再用葉子把它們包起來。我看得躍躍欲試,拿起兩片糉葉卻怎麼也捲不起來。哎呀,太難了,還是等着吃吧。“熟了,熟了。”我們立即跑了過去,大人們也走了過去,外婆拿着一盤糉子走過來,大家吃着香噴噴的糯米糉子。外公一邊吃糉子,一邊跟我們講端午節的傳統,他告訴我們,在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在家門口掛上艾草、菖蒲來驅邪,以求平安。

在外婆家,我不僅吃到了好吃的糉子,還了解了不少關於端午節的知識,真是高興極了!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作文10

“桃兒紅,杏兒黃,五月初五是端陽,糉子香,包五糧,剝個糉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每當聽到這首歌,我就會想起每年的端午節。

今天我要和家人們一起包糉子了!奶奶先給我做了一個示範,並知道我做了一個,一開始我覺得十分簡單,可是,一離開奶奶的指導,我自己包時,手卻怎麼也不聽使喚,總也包不好,裏面糯米好似不聽我話,一下子“跑”了出來,真是個不聽話的小孩,後來我又認真學了一遍,首先把竹片浸泡在水裏,再撈出來,然後把它折成一個三角,接着把糯米倒進去,最後把繩子紮緊,繞幾個圈,最後打個活結就完成了。我做了三個,雖然不是很好看,但是是自己的勞動成果,還是覺得很開心,過了一會兒,一桌的菜都上了,糉子還沒來,我焦急的等待着,終於一股清香撲鼻而來,糉子端上來了,我和弟弟爭先恐後的搶着吃,真美味!果然自己透過努力得到的東西感覺就是不一樣,我們開心的吃着端午節的團圓飯,一家人有說有笑,熱熱鬧鬧!

瞧!過端午節多好呀!不僅可以和家人們歡聚一堂,還有很多好吃的,尤其是美味的糉子,希望下一個端午節趕快到來!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作文11

我一進門就聽見媽媽喊:“端午節吃糉子囉!”順着糉子的香味,我往餐桌上一看,哇!桌上擺了幾大盤糉子,有肉糉、紅豆糉、還有蛋黃糉。我高興地問媽媽:“今天我們吃糉子大宴嗎?”媽媽說:“這些糉子都是你喜歡吃的味道,快吃吧”!媽媽話音剛落,我就迫不及待地拿着一個紅豆餡的糉子,我先拆開糉子上的線,再剝開綠色的糉葉,看見了又紅又香的糉子,這時我的口水已經流出來了,我連忙咬了一大口,真是又粘又甜,好吃極了!我狼吞虎嚥地吃了一個又一個。

吃完糉子我們開啟電視機,這時電視里正在播放划龍舟比賽,紅隊和黃隊的比賽正在緊張的進行。紅隊隊員穿着紅色衣服,他們划着紅船,黃隊隊員穿着黃色衣服,他們划着黃船,船頭都做得像真的龍頭一樣。兩隻船你追我趕,最後紅隊勝利。

看完電視,爸爸還給我講了端午節的來歷,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的消息後,在公元二七八年農曆五月初五,投汨羅江殉國,端午節是人們爲了紀念民族英雄屈原設立的節日。這個端午節的糉子雖然香甜,但民族英雄屈原讓我難忘!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作文12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了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但是爲什麼要吃糉子呢?爲何不吃餃子呢?

“爲何過端午節呢?”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笑眯眯地對我說:“端午節是紀念楚國的一位大臣屈原的。”我又問:“那爲什麼要包糉子呢?”媽媽不厭其煩地說“那是因爲要把糉子扔在江水中,讓小魚、小蝦吃糉子,不要吃屈原的身體。”

中午的時候,糉子熟了,三角形,鼓鼓的,很是好看。我讓媽媽給解開一個糉子,一陣香味撲鼻而來,我吃了一口,那糯米軟軟的,像一塊軟軟的棉花糖,好吃極了!

吃完午飯,我便找來了我的平板電腦,開啟百度,讓它給我“講”端午節的傳統文化。平板電腦“說”,端午節有賽龍舟,掛艾草吃糉子的習俗,講了屈原因爲愛着自己的國家而跳江自盡。

我不禁唏噓感嘆,原來每端午節背後都有着一位讓人永久懷念的英雄人物,有一段永遠值得人們感動的故事。記住端午節,就是記住一種精神:忠心與愛國。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作文13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支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這首是宋朝詩人文天祥寫的,寫了當時發生在端午節的一件事。

說起端午節,它還有一個小故事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端午節的由來吧,“從前在春秋時期懷王有一位大臣,他的名字叫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主力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流放到沅,湘流域。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這個文章的主人公屈原是怎樣的人呢?這個問題就留同學們一起討論吧!下面就讓我來講講我家過端午的習俗吧!

說端午節的時候吃糉子也是一種習俗,就讓我給大家講一講我家是怎樣包糉子吧!

第一步:先將糉葉放入鍋內煮嫩,然後將五穀和糯米加在一起煮。

第二步:拿出已經煮好的幾片糉葉搭在一起,中間在放五穀和糯米。

第三步:將既有瘦肉也有肥肉的豬肉切好,放入五穀的中間(記住是橫着放哦)。

第四步:將缺口補好,用糉葉包好,並用繩綁好。

第五步:向鍋裏倒點水,用小火來煮,一個小時就可以了。

煮好的糉子十分香,我家包的糉子不像別人包得像三角形。我家包的糉子從上面看,像長方形;從前面看,像三角形。咬一口味道香噴噴的。

我喜歡在家裏過端午節,更喜歡家裏的糉子!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作文14

小朋友們,你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對啦,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這天我們會賽龍舟、吃糉子,今天呀我就準備和媽媽一起學包糉子。

媽媽已經提前泡好了糉葉、糯米,還準備了一些其他配料。開始包糉子了,只見媽媽先拿起糉葉,兩頭向上一卷,就捲成了一個甜筒似的形狀,接着往裏面裝糯米,再放入幾個紅棗,然後又放了一把糯米,用手輕輕壓一壓把表面鋪平,最後把糉葉摺好用繩子捆緊後,一個可愛的三角形糉子就包好了。看着媽媽行雲流水的動作,我心中暗暗讚歎,媽媽真是太心靈手巧了,終於在媽媽的幫助下我也勉爲其難地包好了一個。

包完糉子,我們開始煮糉子了,媽媽把糉子一個一個放進鍋裏,水咕嘟咕嘟地冒着泡,好像在哼着小曲,大概一個小時後,香噴噴的糉子便煮好了。

聞着糉香,我早就饞得口水直流了,迫不及待地剝開糉葉,咬上一大口,糯米是香的,紅棗是甜的,香和甜的味道混在一起,十分可口。一旁媽媽還給我講起了故事,原來很久以前,有位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而死,百姓爲了不讓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裏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並且競相划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後來人們爲了紀念他,便約定成俗在五月初五吃糉子、划龍舟,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吃着美味的糉子,聽着有趣的故事,我覺得這一天真是太有意義了!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作文15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逢端午,人們都要吃糉子,你們知道這是爲什麼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古時候,有一條惡龍,整天爲非作歹,攪得人們不得安寧。有時候,它會惡作劇,一連下幾天的雨,都快把村子淹沒了;有時候它又用身子遮住太陽,頓時昏天暗地;有時候它會一個接着一個的打噴嚏,就像是海嘯一般,房子被掀翻,路上行走的人們被捲起。還有時它會竄進村子裏,尋找三角形的東西,不管三七二十一,抓到就吃。

有一個人,特別喜歡畫畫。一次,他應朋友之邀做一幅畫。於是,他用三角形勾勒出了一個輪廓,正要繼續往下畫,突然飛龍一閃而過,一口把畫吞進了肚子,嚇得這個人一下子昏了過去。

待他醒來時,惡龍已經不見了,但畫也沒了!氣得他直跺腳!怎麼才能制服惡龍呢?突然一個念頭從他腦海裏一閃而過——只要把惡龍的嘴巴粘住,他就吃不了三角形的東西了!於是他開始用米包三角形的米團,而且一定要用糯米,怕龍發現,就又用蘆葦葉把糯米糰包得裏三層外三層。當惡龍再來找食吃時,發現了這些三角形的米團,開心得不得了,直撲過去,吃完後,它又看見那個人在畫三角,還想去吃,可是它的嘴巴怎麼也張不開了。

於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都要吃糉子來紀念這一天。

標籤:端午 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