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中華傳統節端午節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中華傳統節端午節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華傳統節端午節作文

中華傳統節端午節作文1

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在各種傳統活動中,賽龍舟是一個廣爲流傳的活動。

盼呀盼,終於盼來了端午節,也盼來了一年一度的龍舟大賽。

家鄉的端午節,有吃糉子的習俗,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賽龍舟也是家鄉的一個習俗。我剛吃過糉子,嘴裏還留有糉子的餘香,就和爸爸媽媽還有小弟弟來到了大淩河看賽龍舟。往日幽靜的河岸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人來人往,摩肩接踵。

下午二時,比賽開始了,龍舟隨着鞭炮聲起,來自各個村的十二條龍舟,一字排開。鑼鼓聲霎時震耳欲聾,河兩岸頓時沸騰起來。升空的氣球,與宣傳標語遙相呼應,劃過的龍舟與人們的喝彩聲此起彼伏。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

你瞧,那些龍舟多麼威風凜凜啊!像凱旋的將軍。橈手們分別穿着色彩鮮豔的服飾,紅、黃、藍、綠五色交輝,頭上綁了塊白布,上面寫着幾個醒目的大字——“奮鬥,奮鬥,努力奮鬥!勇往直前”他們各個英姿勃發,如同整裝待發的士兵,威風凜凜。

比賽開始了,各方隊嚴陣以待。各自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團結協作,緊張而又有序,動作嫺熟而又優美,剛勁而又有力。

拉拉隊的助威聲此起彼伏,突然傳來了一陣陣“黃花灘隊加油,黃花灘隊加油”的吶喊助威聲。原來是黃花灘隊拉後了。在觀衆的助威聲中,橈手們更沉着了,更使足經拼命地划着。黃花灘隊的龍舟,在全體隊員的共同努力下,迎着洶涌澎湃的浪花,擁有乘長風破千里浪的信念,在河面上劃出了一條長長的波紋,衝上了前頭。其他的龍舟也不甘示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你追我趕。最後黃花灘龍舟一舉奪冠。隊員們團結協作的精神鼓舞了所有觀衆。

龍舟賽是人們對龍的嚮往與尊敬,是人們祈求國泰民安,五穀豐登的一種習俗。龍魂深深地植入我們民族的血液中,讓中華民族在沉淪與逆境中發出了“我自橫刀向天笑,留去肝膽兩崑崙”。“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等不屈的悲壯的聲音。賽龍舟需要隊員們同心協力,奮力拼搏才能劃得快。它弘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也發揚了我們中華民族團結、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

賽龍舟是傳承中華文化的一種活動,我們應繼續傳承下去,發揚光大民族精神!

中華傳統節端午節作文2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又是一年端午節到了。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楚國快滅亡時,屈原投汨羅江自盡,這天正好是農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後,楚國人爲了不讓河裏的魚蝦,去吃屈原的屍體,就會往汨羅江裏投糉子。久而久之,端午節包糉子,吃糉子成了我們的習俗。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開始包糉子了,我家也不例外。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高手——媽媽。

一大早,媽媽就在廚房裏忙開了。我走進去一看,包糉子的材料可真豐富啊:有翠綠的糉葉;甜甜的豆沙餡;雪白的.糯米;新鮮的花肉和美味的蜜棗……看得我眼花繚亂。

只見媽媽手拿糉葉,把糉葉捲成一個空心的漏斗,往裏面塞了三分之一的糯米,再放入一塊大大的五花肉,又塞了三分之一的糯米,然後把糉子靈巧地翻了個身,用手把會漏米的地方壓實,再拿出線頭,用大拇指把線頭按住,一圈一圈地把糉子包裹起來,再在糉子的尾部打一個結,最後把線頭剪掉,一個糉子就完成了。

看着媽媽嫺熟的樣子,我心癢癢了,就拿來小凳子,照着媽媽的樣子,依樣畫葫蘆,卻怎麼也包不好。媽媽見了,一邊說,一邊指導我道:“我們包糉子時,一定要用粗糙的面往裏卷,不然糉子熟後,拿起來吃就會粘着糉葉。我們先把糉葉捲成一個漏斗形,往裏面放一些糯米,放入餡料,再放上一些糯米。下面一步是關鍵,如果這一步沒做好,這個糉子就‘散架’了。你看,我們把糉子翻一個身,把四角壓緊,然後用線把糉子裹起來,打一個結,這樣一個糉子就做好了。”就這樣我在媽媽的指導下,終於做好了一個糉子,外表雖然不精美,但這是我今年端午節的一個傑作。

我乘勝追擊,包了第二個,第三個,雖然它們的外形沒有媽媽包的那麼棱角分明,但卻是一個比一個好,我包糉子的動作也越來越熟練。

小小的糉子裏包含着一個大道理啊!什麼事,都不是一次就能做成功的,需要不斷練習,熟能生巧。明年端午節,看我的吧!

中華傳統節端午節作文3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清早,奶奶帶我去市場採購過節所需物品。一路上奶奶給我講解了端午節的習俗和由來:原來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這一天,人們都有吃糉子、賽龍舟、掛艾草的習俗。難怪剛纔出門時看見鄰居們的大門上都插上了艾草呢!

說話間,我們來到了熱鬧的市場,人人臉上洋溢着節日的喜悅。跟往日相比,市場裏的商品增加了各種飄着糉香的糉子,三角形,四角形,菱形的,還有賣糉葉的呢!不遠處,人們圍在一起爭相挑選着一束束紮好的艾草。奶奶說我個子小讓我也擠進去買了一束。我們還買了糉葉、糯米和紅棗,準備回家包香香甜甜的甜糉。

回到家,奶奶把糉葉、糯米洗乾淨泡着。過了半小時,奶奶招呼全家人過來一起包糉子。我坐在奶奶旁邊,心裏很好奇:怎樣用薄薄的糉葉包出形如寶塔的糉子?只見奶奶拿起一片糉葉,熟練地捲成圓錐形,放入一些糯米後,在中間放了一顆紅棗,再放入糯米,然後將上半部分的糉葉向下折以蓋住糯米,最後拿一根棉線把糉子纏起來,再系一個結,一個三角形的甜糉就大功告成了。我迫不及待地說:“我來包一個!”奶奶笑眯眯地遞給我一片糉葉。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包了起來,結果不是糉葉散了米漏了出來,就是繩子捆不緊,要麼包的糉子放在盤子裏,就像一個大包子站都站不起來,再看奶奶包的卻在盤子中直挺挺地立着呢!逗得媽媽哈哈大笑。奶奶鼓勵我說:“彆着急,慢慢學!”說完,手把手地教我。我靜下心來,又包了幾個,一個比一個成功!在全家人的努力下,糉子終於包完了。奶奶將它們放入鍋中,大火煮了二十分鐘後,揭開鍋蓋的瞬間,一股糯米混着糉葉的清香撲鼻而來,讓人陶醉。而再看看我包的糉子,有的已經咧開嘴笑了。奶奶剝開一個糉子給我,輕輕咬上一口,香香的,糯糯的,甜甜的。“哇,真美味!”我忍不住讚歎道。

全家人圍在一起開開心心地吃完糉子,奶奶又讓我在門口插上那束艾草。我問:“爲什麼這天要在門口插艾草呢?”奶奶笑着說:“端午插艾草能驅趕蚊蟲、辟邪消災、招百福呢!”“哦!我明白了。”我高興地點點頭。

今天真是糉香艾香滿堂飄啊!更開心的是,我學會包糉子了!

中華傳統節端午節作文4

“未食五月糉,寒衣不敢送”這句民諺告訴我們五月初五以後,天氣漸熱,纔可以放起厚衣服。這句諺語也讓我想起我們這個星期一,作文老師爲了讓我們更加深入瞭解端午節,舉行了社會綜合實踐了——“包糉子活動”。

陳老師跟我們講述了許多關於端午節的知識和習俗。比如:端午節的名稱有20多個: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女兒節、浴蘭節等。據說五月初五那天,愛國詩人屈原抱石跳汨羅江自殺,百姓們爲了魚蝦不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裏投煮熟的米飯糰、雞蛋、鴨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現在我們端午節包糉子的習俗。

還有古時候人們認爲在五月初五毒——蛇、蜈蚣、蠍子、蟾蜍和壁虎等有毒的動物出來咬人。於是家家喝雄黃酒,門口插艾草,菖蒲來驅趕妖魔,毒物等。人們還迷信地認爲那天是“惡日”,生出來的小孩不能養活。否則男孩長大害父親,女孩長大害母親。那天還不能蓋房子,否則家裏人都成禿子等。

陳老師繪聲繪色地講完這些傳說之後,就教我們包糉子。

只見老師把糉葉的圓頭往裏一卷,呈現出一個沙漏的模樣,把糯米放到裏面裝滿後,便用糉葉尖頭部分蓋住,最後用繩子繞緊打一個結,就這樣一個糉子很輕鬆地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糉葉,照老師的樣子,把米裝進去。可不料,糉葉竟被我給捏爛了,我只好把米倒掉,重新再做一個。我又拿起了一片糉葉,與之前相比我小心多了。我把米小心翼翼地放進去,正準備扎繩子,糉子竟散了。我不由一股怒氣涌上心頭,乾脆扔下糉葉,坐在椅子上看她們包。這時,我看到我旁邊的女孩也是不停地失敗,但卻沒有像我一樣不包了,她一直還在努力地包着。我開始問自己:“爲什麼你不能像她那樣,堅持不懈?爲什麼非要放棄?爲什麼……”我又拿起糉葉,雖然還是失敗,但我沒有放棄,一次又一次地嘗試着!真是“工夫不負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終於包好了一個,我心裏高興的比吃蜜還甜!

後來,陳老師又讓我們記住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她說,這些是我們漢民族的傳統文化之根。

整個下午,我雖然只包了一個糉子,但我深切地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中往往包涵了太多太多失敗的苦澀!

標籤: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