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精華】中秋傳統作文彙總六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中秋傳統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華】中秋傳統作文彙總六篇

中秋傳統作文 篇1

廣東人有句俗語“各處鄉村各處例”,這話應用在中秋節,就是“各處鄉村各種餅”。在順德最常見的是蛋黃蓮蓉月餅,屬於廣式月餅的一種,因爲在全國知名度較高,才讓很多人說起月餅就想起蓮蓉和蛋黃而已。在蘇州一帶,月餅是酥皮五仁餡的,而在廣東的潮汕地區,月餅又變成了酥皮但內裏是綠豆等甜的餡。

根據文獻記載,月餅最早出現於南宋時候,不過當時的月餅與中秋節毫不相干,只是作爲一種蒸作食品,在飲食市場出現而已。月餅真正與中秋節有聯繫是在明代。當時,北京城裏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會自己製作月餅,用於自食和贈與良朋親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範,差別甚大。或許就是因爲這些千變萬化的月餅,各自有了不同的“後代”,所以纔有如今多姿多彩的月餅。但現代月餅無論內容怎麼變,都必定是圓形的餅,取其團圓的意思。

小時候吃月餅,總愛那個香香鹹鹹的鹹蛋黃。家長不允許小朋友挑食,切好了月餅拿到哪塊是哪塊,“蒙”中了蛋黃多的一塊,簡直跟中了一樣高興。每次爸爸還在旁循循善誘:“這個蓮蓉可比蛋黃貴多了。”媽媽也曾經買過鹹蛋黃特意蒸了肉餅給我吃,但不知道爲什麼,總不如月餅裏的好吃。“到底蓮蓉貴還是蛋黃貴?爲什麼月餅裏的蛋黃格外好吃?”是我從小到大的兩個謎團,兩個關於中秋的美好猜想。

中秋傳統作文 篇2

中秋是傳統節日,一想到中秋就想着月餅和團圓飯,我也很期待。

中秋之夜,太陽還沒下山,月亮就迫不及待地跳了出來。天一黑我們把飯菜放在我們家樓上的天台上,因爲我家在樓頂,家上面就是天台,好看月亮。我們一邊看月亮,一邊吃飯。吃完飯後,我拿起媽媽做的冰皮月餅,輕輕的咬一口才發現是紅豆的,我無意中向樓下一看,樓下一羣小魚看見月的倒影,以爲是吃的就爭相去吃。這時我想起了嫦娥,我問媽媽:“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嗎?”“沒有,只有一個個大小不等的環形山。”媽媽回答。我又想起了古人飲酒誦詩。於是,我對媽說:“吃一口月餅誦一句詩,怎麼樣?”我咬一口月餅說到:“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媽媽也不甘落後。”“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爸爸也來了一句。就這樣此起比伏的詩聲慢慢飄遠。

我們渡過了一個美好的中秋之夜!

中秋傳統作文 篇3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在這天,人們坐在月亮下賞月光、吃月餅。這不,趁着今天是中秋節,我們一家也開始賞月光、吃月餅了。

現在的月亮特別明亮,皎潔的月光,像水似地瀉向大地。我的周圍被月光照得雪亮。月光透過斑駁的樹隙絲絲縷縷地掛下來,在地面上鋪了一層碎銀。月光照得樹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婀娜多姿的柳樹的'稀疏的倩影,別提有多美了。

爸爸告訴我: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爲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我凝神望着月兒,口裏嚼着香甜的月餅,聽爸爸講着月亮的傳說,我又想起家鄉的好朋友,直到很晚很晚……

中秋傳統作文 篇4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衆,後立她爲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爲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衆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爲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1]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中秋傳統作文 篇5

“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終於到了,今年我們可以到海鹽祖父家裏去過中秋節,我格外高興。今年中秋,我們不止是在思念中度過了。

一大早,我就聽到媽媽在叫喊:“快點起牀,今天是中秋節,我們要去海鹽啦,趕緊和爸爸去超市買些東西!”我一聽要去海鹽祖父家,高興得從牀上跳了起來,衝出房間,飛快地漱了口、洗了臉,吃了一點早飯就興高采烈地和爸爸出去購物。我在路上想:以前過中秋節,因爲沒有放假,所以只能在電話裏和爺爺、奶奶 問好祝福。我想爺爺奶奶一定會說:“要是孫女在我們身邊,那該多好呀!哪怕只有一分鐘。”

爸爸媽媽給爺爺奶奶準備了三盒月餅,我想:我也給爺爺奶奶準備一份禮物 ,什麼禮物最好呢?我想了想,終於有了主意了。

下午4:00,我們出發了。將近1小時,我們就到了爺爺家,等爸爸媽媽把禮物送上以後,我跑到爺爺奶奶的房間裏說:“我也要送禮物。”爺爺奶奶等着我的禮物,我突然雙手叉腰,對爺爺奶奶說:“我就是你們最珍貴的禮物呀!”爺爺奶奶邊笑邊說:“好,好,好!真是太好了!你就是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年的中秋節就是不一樣,我們全家團聚在一起,幸福極了!希望明年的中秋還會團聚在一起,讓老人們享受天倫之樂。

這真是一個有意義的中秋節,我們全家快樂地團聚在一起,真好!

中秋傳統作文 篇6

在記憶中,菱角也是另外一樣稀罕的食物。倒不是因爲特別貴,而是因爲菱角難剝,要先掰去兩個尖角,然後在當中一咬,技術和力道掌握得好,才能剝出一個完整的菱角,否則多半都是零零碎碎的粉末,吃起來很不過癮。

菱角難剝,但偏偏又喜歡它那粉嫩粉嫩的內在,以及那種清淡的香味,所以總覺得吃一次菱角特別艱難又特別美味。唯獨在中秋全家人一起賞月的時候,作爲家中唯一的小孩,可以享受一點特權,賴在每一個長輩身邊,撒嬌要吃菱角,每人給我剝一個,一圈吃下來,感覺特別滿足和幸福。

不過現在菜市場的菜品越來越“半成品”了。看到有現剝好的菱角賣,可以一買一大把回來,做菜煮粥都行。但不知道爲什麼,又覺得沒記憶中那麼好吃了。難道,菱角非得自己動手剝纔好吃?我一直覺得,菱角代表着長輩對我的愛,幫我剝最難剝的食物,原來,菱角確實承載着長輩對孩子的祝福。中秋節吃菱角,取其諧音,祝福孩子聰明伶俐。當然,除了名字外,從食物搭配的角度,用剝了殼的菱角加米煮成鹹味的白稀粥,剛好能中和了甜膩的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