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傳統的“端午節”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的“端午節”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的“端午節”作文

傳統的“端午節”作文1

我的家鄉在湖北,時至五月,家鄉的空氣裏瀰漫着糉子的香味。是啊,端午節到了!端午節在湖北俗稱端陽,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喝黃酒,龍舟下水喜洋洋!正如這首民謠所唱,在每年的端午節,湖北各地均有賽龍舟、吃糉子、喝黃酒、懸艾草的習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在宜昌市秭歸縣端午龍舟競渡,非常隆重,還有祭祀、招魂等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活動。

檢視史書,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紀念直言敢諫的伍子胥之說、有同情孝女曹娥之說、有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之說。而在家鄉,千百年來,尤以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佔據主流地位。

據史書記載,屈原爲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天的湖北宜昌市秭歸)人,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去職與流放,卻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的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國家被侵略,含恨報石投江,楚國百姓聞訊奮起駕舟營救,此後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又怕江河裏的魚吃屈原的身體,就紛紛拿米團投入江中,後來便有了包糉子的習俗。每年的端午節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祭拜習俗,體現了百姓對愛國詩人的敬佩與思念。

我國將端午節規定爲法定節假日。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這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

千山萬水糉是情,千秋猶憐屈子心,詩人仰天出門去,世間難覓離騷人!端午節紀念屈原的文化源遠流長,其在文學方面的造詣,是中華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其高雅的文人氣質和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

又是一年端午節,隨着知識的增長,我對端午節的來歷和意義有了更深的瞭解,其風俗習慣及文化傳承,增強了我們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

傳統的“端午節”作文2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也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早上起牀,我就看見姥姥和姥爺在往水缸裏裝水,我想:姥姥、姥爺平時不裝水,怎麼非要今天裝?我帶着疑問去問姥姥,姥姥回答:“因爲今天是端午節,裝滿水,寓意是讓我們一家人幸福美滿。”接着,我又看見爸爸媽媽在打掃院子,我又不明白了,昨天剛打掃的,今天怎麼又興師動衆了?我帶着這個疑問,又去問爸爸,爸爸說:“今天是端午節,我們打掃院子,相當於在迎接節日哩!”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走向了洗手間。這時,我聞到一股淡淡地香味,我想:一定是媽媽噴灑香水了。我正納悶,趕緊跑去問媽媽,媽媽笑了笑,慈愛地摸了摸我的腦袋,輕輕地對我說:“傻孩子,那是艾草水,用那水洗臉既可以防止蚊蟲叮咬,又可以讓孩子更加漂亮、可愛(艾)!”我點了點頭,又去“巡邏”了。不一會兒,太姥姥走過來了,給我胳膊腕上戴上五色線,並告訴我其中的奧祕:戴上它,可以防毒蛇呢!

時間過得真快啊,不一會兒就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今天的午飯不是肉類,也不是炒菜,而是一個個飽滿的糉子。我百思不得其解,太姥爺見了,急忙笑着說:“孩子,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詩人屈原。人們爲了保全那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屍體,在後來的每年五月初五便往江裏投糯米來給魚蝦吃,希望它們吃飽後,不再傷害屈原的屍體。從此,五月初五吃糉子就成了一大習俗。”聽了太姥爺的話,我不禁有些傷心,並打心眼裏開始敬佩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這時,愛寫作的小姨發話了:“我來給大家講個小故事吧!”大家齊聲說好,只見小姨思量片刻後就開始講了。不知不覺中,我們發現小姨講的是我們今天的見聞和趣事,我們不約而同地笑了起來。

這個端午節就在大家的歡笑聲中結束了,端午節可真開心啊,也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我真心盼望下一年的端午節快點兒到來。

傳統的“端午節”作文3

時至今日,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我們都會有這樣一個共識——包糉子、趕花街。千百年來,端午節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民族英雄屈原。這一天,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等多種餡。吃起來真讓人回味無窮,懷念依舊。

隨着社會的發展,花卉已逐漸形成一個新興產業,人們開始認識到那不僅僅是茶餘飯後的觀賞物,更是創造財富的源泉,越來越多的農民加入了種花者的行列。

然而,端午節不僅是爲了吃糉子,趕花街這麼簡單。而是每年的端陽花市都有許多來自四面八方的商人聚集到保山,參加這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

今天,我們全家都帶着愉悅的心情來到了奧新體育館——端陽花市舉辦中心趕花街。首先,我們欣賞了花街;其次,到了鄉鎮一條街觀看了各鄉鎮的民族特色物品;最後,又到了小吃一條街,品嚐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小吃、真是味香具全、非一般的口感。說來實在,端陽花市是以傳統的花市爲背景,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和企業文化爲基礎,豐富的旅遊資源爲依託,構築對外交流發展平臺,大力開展文化商貿交流,讓我們保山人民的.物質文化和企業文化走向世界、讓保山素有“滇西糧倉”之美譽,然而,“神奇美麗的高黎貢山”、“美麗富饒的潞江壩”等自然風光,有悠久的“哀牢永昌文化”,燦爛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有“滇西抗戰基地”、“中國最佳小粒咖啡基地”、“中國最佳香料煙基地”、“雲南蘭花第一村”等衆多知名品牌。

如今,中國保山南方絲綢古道商貿旅遊節暨端陽花市已成爲隆陽區的一項重大節慶活動,成爲隆陽區增加與外界聯繫的又一視窗,每年都定期舉辦。在此,衷心的祝願每年的端陽花市有聲有色,更上一層樓。

傳統的“端午節”作文4

早上起牀後,我興沖沖地跑下樓吃早點。待我坐在餐桌邊一看,“啊,全是糉子!”鹹的,甜的,肉的滿滿一大桌。“對了,今天是我們傳統的端午節,所以必須吃糉子!你知道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嗎?”我們家“老學究”又要開始賣文了……

一邊吃着糉子,一邊聽老爸講敘端午節由來的故事。原來,端午節“吃糉子”,“划龍舟”都是爲了紀念我們偉大的屈原大夫呀!想象着兩千多年的今天,一個人鬱郁孤獨地徘徊在“汨羅江”邊,然後,縱身一躍……想到這裏,於是我向老爸建議“等下我們去看‘划龍舟’時,也帶一點糉子去投到江水中!?”只見老爸猶豫了一下後,“當然可以!但爲了更好地紀念屈原,待會我們要先學一首屈原的詩賦”。

吃完早餐,老爸選了屈原的《離騷》:“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汨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哎!讀起來拗口得要命,但聽老爸說屈原的《離騷》,不僅是我們 中國文學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看來不得不“重視”了。於是,認真地聽着老爸“一字一句”的解釋後,又開始學着古人“搖頭晃腦”地背了起來……

“搖晃”了一上午後,終於可以去看“划龍舟”了!按奈住激動的心情,拎着一包“糉子”和老爸出發了。只見清澈的灕江上,幾條掛着彩旗的龍舟漫不經心地“遊戈”着。“我們桂林的龍舟賽是‘五年一小劃,十年一大劃’,今年既不是‘小劃’,也不是‘大劃’!”老爸在旁失望地說道。

唉!看來是我的“運氣”不好,哪怕是“小劃”也行啊。聽老爸講九八年的那次“大賽”,光參“賽”的龍舟就有一百二十多條!灕江兩岸擠滿了觀賽的人羣,還有來自國際上的龍舟隊呢!那,該是何等壯觀啊!

這時,遠處江面划來一條插着三角形彩旗的大龍舟。對了,船中間還有一頂莊嚴的“黃羅蓋傘”,還有“蟠桃樹”,披紅掛綵的龍頭上還“長”着長長的龍鬚呢!隨着陣陣鞭炮聲,一支高亢、悠揚的“嗩吶”聲也冉冉傳來。這,大概就是老爸說的“龍舟嗩吶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