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走進傳統文化作文(4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走進傳統文化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走進傳統文化作文(4篇)

走進傳統文化作文1

今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期盼已久的“走進民俗傳統文化”的活動,終於在我們明鏡小學的操場上熱熱鬧鬧的舉行了。

我們在張老師的帶領下,興高采烈的來到了“拉白糖”的地方。大家七嘴八舌的議論着,這個糖是怎麼拉出來的呢?同時眼睛目不轉睛的盯着叔叔。只見:叔叔把一大團糖(像麪粉一樣的)套在一根木棍上,繞過來粘在一起,然後,向後面拉長。這樣,一遍一遍的重複着。

越拉越白,越拉越長。在我們焦急的等待中終於拉好了,可以吃到垂涎欲滴的拔絲糖了。這時,張老師說:“吃的時候,一定要拔出絲來。”我聽了,一次次的嘗試,哇!真的好好玩哎,即可以吃又可以玩。真的哎,真的可以拔出絲的!好神奇啊。我禁不住叫了起來。可沒過多久,我覺得這樣一小口一小口吃不過癮,乾脆全部塞進嘴裏,一個字“甜”!

接着,張老師又帶領我們來到了小廣場上的“爆米花“製作點。映入眼簾的並不是爆米花機器,而是熙熙攘攘的人羣。我們穿過人羣,來到了機器旁。只見大爺坐在小板凳上,右邊一個木頭做的風箱,右手不停地在拉動着。左邊一個黑黑的機器,裏面裝有米或玉米。時間到了,只見大爺用一個大麻袋蓋在機器上。然後手握住一根木棒,一隻腳踩在機器上,用力將木棒往前一推,“砰”地一聲響,一股白色的煙霧冒了上來。我們興奮的往前擠,用手抓了一大把,迫不及待的放進進嘴裏,咦,怎麼是淡的呢?沒有加糖啊!大家七嘴八舌的議論着。

隨後,我們這羣快樂的小吃貨們又吃了甜甜的凍米糖,糯糯的麻餈,美味的豆腐腦……今天可是當了一回美食家了。

我們戀戀不捨的回到了教室。張老師教我們如何剪窗花。我們跟着視頻,先畫畫,再沿着畫好的剪下來,感覺剪的不錯,栩栩如生。

今天的“走進民俗傳統文化”真是太有趣了!既有好吃的美食,又有好玩的剪窗花。

走進傳統文化作文2

我的家鄉——孝義,有着豐富的傳統文化,其中被稱爲“孝義三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是:皮影、木偶、碗碗腔。今天,我們將帶着大家一起去了解關於孝義皮影的知識。

最初的皮影是由孔子的得意門生卜夏子因“影樂”而製作。最初,製作皮影的原料——牛皮只能從各自家養的牛身上扒下,把手剃掉,用推杆把光禿禿的牛皮壓平,就可以開始製作皮影了。但是,現在科技進步了。完美無瑕的牛皮可以用機器製造出來了。

製作皮影的步驟:

一、 制定樣子

古人一般家裏都很窮,爲了節省材料,經常先確定好皮影的形狀,再製作皮影。

二、 刻形狀

用刻刀把皮影的輪廓、面貌在牛皮上刻出來。牛皮動,手不動。工具是刻刀,有十多種之多。

三、 染色

用顏料染在刻好的牛皮上適合的地方。

四、 固定。

把皮影的身體、頭、四肢、手、腳透過上面的小洞相互連接在一起,再將木棍插到小洞中,這樣一來,皮影就製作完畢了。

我們267班的皮影實踐小組去了孝義市博物館胡師傅那裏瞭解和參觀了皮影的製作過程,又去天福廣場皮影藝術研究會觀看了皮影戲和了解皮影的操作方法。進入會場之後,我們各自做到自己挑選的椅子上。和藹可親的候會長便親自給我們講解演皮影戲的需求,將麻油燈發出的光照在麻紙上,使麻紙發亮,就可以演戲了。引人注目的皮影戲開始了,今天表演的節目是《西遊記大變化》。我們全神貫注的觀看着,果然是“大變化”呀!孫悟空和白骨精爭鬥不止,變化多端。臺上的師父在認真地操作,正因這熟練的手藝,皮影戲纔會變得如此栩栩如生。臺下的觀衆,有的會心一笑,有的爽朗地大笑……皮影戲表演結束了,師傅們允許我們到後臺自己操作皮影,能親自操縱木偶,別提有多過癮了!皮影參觀結束了,我們意猶未盡地離開了皮影研究會。

透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們瞭解了孝義的皮影藝術並且愛上了皮影。但是,我們也瞭解到,孝義皮影現在面臨着即將失傳的危險。我們要將皮影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傳承傳統文化,我們義不容辭!

走進傳統文化作文3

本週我們班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我們組的主題是麪食文化,我也透過這次活動第一次瞭解到了有關麪食文化的`好多知識。

說起麪食文化,我們山西就是它的發源地。我們平時吃的拉麪、貓耳朵、饅頭、莜麪、餃子等等,這些都是麪食文化中的一員。爲了讓我切身感受麪食文化的魅力,我們組還去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鍾老師家,參觀了他親手捏製的麪塑。王鍾老師祖孫三代都是做麪塑的。由他靈巧的雙手捏製出的十二生肖活靈活現,都有故事情節,還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我們還去三皇廟看了一個特別的畫饅,在古代滿十三歲的孩子都要蒸這種饅頭。

這次活動,不僅讓我大開眼界,而且還讓我領略到了山西面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走進傳統文化作文4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一,便迎來了春節。春節習俗衆多,便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樂趣。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是我國特有的文化形式。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會貼上喜慶的春聯,抒發美好願望。有的人家也會貼福字,表示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有的人家乾脆把福字倒過來貼,意爲“福到了”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剪紙在民間也備受歡迎,人們愛把紅色的紙剪成各種圖案,貼在窗戶上。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蒸年糕

蒸年糕,年糕因爲諧音“年高”,再加上有着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着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各地年糕做法也有不同,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而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北方的年糕以甜爲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鹹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年糕也成了人們的最愛。

拜年

大年初一早上起來,人們的第一件事便是拜年,穿着新衣,走親訪友,將最親切的問候送給別人。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無疑成了孩子們的嚮往。春節習俗衆多,但每件都是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中國的傳統文化令人自豪。走近傳統文化,感受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