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中華傳統作文四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華傳統作文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華傳統作文四篇

中華傳統作文 篇1

美德是人們充滿嚮往、無比渴望的。美德就在我們身邊,比如說:有的同學喜歡樂於助人、有的人很堅強、有的媽媽很勤勞……在我身邊也發生過一件無不足道德小事。

這天清晨天氣晴朗,我和奶奶、老太婆一起乘坐地鐵去南京玩。因爲是星期天所以地鐵上的人很多,上去時座位早已被坐得滿滿的。我們抓着扶手,站在三位年輕人身旁,一位男青年望着老太婆似乎在想:我身旁站着這麼年邁的老太太,如果我不讓座心裏一定會非常慚愧。就在這時這位男青年果真伸着手對頭髮蒼白的老太婆說:”老太太您老了不宜站着,您坐。“接着兩位女青年微笑地對我和奶奶說:”您帶着孩子,她又小,您年紀也大了你們坐。“我心想:這三位年輕人真有美德。

美德不僅是樂於助人還是誠信。一節品德課上老師爲我們講了一個既誠信又真實的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女士的工作很繁忙,又想天天都買x票,就託人幫自己買。終於一次,被託買x票的人重了一百多萬元的大獎。她完全可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再買一張x票,把重獎的x票給家人去對換。可她卻把一百多萬元寄給了那位女士。聽完了故事,我心想:真是人與人之間誠信比金錢更重要啊!

中華傳統作文 篇2

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正慢慢地滲入每個人的生活,同時,也在逐漸改變着人們的生活理念。

在這個共享的時代,人們在物質生活方面變的更加得充足與便利。但我認爲,在人們的精神領域方面,我們是不是更加應該做到一種共享?

各類電子產品運用的普及之後,生活中卻不免出現了這樣一些尷尬的場面:提筆忘字、“白字先生”……衆所周知,在我國古代,人們都是以書信的方法來與他人進行交流,從而也就有了“鴻雁傳書”此類的佳話。寫書法,能寫一手漂亮的中國字,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傳統美德,所以,在這共享時代,我們更應共享中華傳統之美。

想起我的爺爺,這是位淡雅的老人。每個夜晚,書房中總是飄散出一陣淡淡的墨香,那時我便知道,又是爺爺在練習書法了。一日。我正幫爺爺磨着墨,看着那碑帖上龍飛鳳舞的字跡,或像美人溫婉、或像將軍威嚴、有時或如春風拂面,而有時又如北風凜冽。至此,我不由地入了迷,便拉着爺爺讓他來教我寫字。直到現在,我仍還記得當時爺爺臉上浮現的那抹欣喜的笑容。

從那以後,每個夜晚便可以在書桌前看到我與爺爺的身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安逸而堅定。是爺爺,將中華傳統之美深深烙刻在了幼時我的心靈上。

待我上小學,我遇到了我的書法老師,我記得他第一次給我寫的四個字叫做“初心不變”,那時他說:“現在對書法感興趣的小孩不多,既然你們決定要學習書法,那我就希望你們可以堅持,把這門傳統文化好好傳承下去。”從最初的一個筆畫、一個字,到現在的一首詩詞、一篇文章、一本碑帖,書法正悄悄地與我的生活融合在一起。

在忙碌的學習生活中,我仍能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來寫書法,這似乎依舊成爲了一種習慣。每次臨摹碑帖,都像是在體會着當時他們寫作時的心情,也像是在與他們談論着相同的興趣。在書法這條道路上,我不曾停歇,一直堅持着,堅持着……

書法,這蘊含着中國特色文化的精靈,穿越了歷史的塵埃,跨過了文化的長河,依舊浸潤着每個華夏子孫的心田。千年後,逝去了紙張的柔軟,留下了淡淡的墨香。

在這個共享的時代,不僅僅是書法,更多的中華傳統都應共享。我想,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共享中華傳統之美,這纔不愧與作爲一名中國人。

中華傳統作文 篇3

10月28日,我們初一的同學聽了由南昌市老幹部演講團葛華團長演講的一次富有教育意義的專題報告,主題是“感恩”。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感恩其實並不難,有時只需一聲謝謝。知恩圖報,不僅是做人的良知,也是我們待人處世的基本原則。葛華團長說,感恩有五個方面——父母養育之恩、老師教誨之恩、社會相助之恩、國家栽培之恩和大自然賜予之恩,並給我們講了幾個感恩的故事。其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胡素梅替父報恩40載的故事。

20xx年,111歲高齡的李梅氏臥在牀上,兩眼直視蒼天。胡素梅跪在牀前說:“姥姥,放心吧,我一定會爲傻老舅養老送終的。”話音剛落,李梅氏撒手人寰。李梅氏不是胡素梅的親姥姥。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衛生員胡灝生中彈負傷,處境危急,李梅氏救了他。胡灝生在世前留下遺囑,要女兒胡素梅對姥姥和癡呆的傻老舅活養死葬。胡素梅今生今世只做了一件事:替父報恩。她18歲在衛校畢業時放棄城市生活,到農村照顧姥姥母子,爲了他們,她33歲跟前夫離婚;至今,她仍守着75歲的“傻老舅”過日子。

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不僅需要學會回報他人的恩德,更需要懂得回報祖國、回報社會。創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需要人和人的相互幫助、相互尊重、相互謙讓。只有知恩圖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能更加友愛,更加和諧;只有心懷感恩,我們的生活纔會更加美好。

中華傳統作文 篇4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但是中華傳統美德雖無中華史歷史之久遠,但亦是由古代傳承下來的。自古便有尊老愛幼、見義勇爲、誠實守信等美得。例如:東漢人黃香,9歲時母親去世,於是他便把對母親的愛傾注他父親身上。冬夜寒冷,黃香用自己的身體.將父親的被窩焐熱;夏夜炎熱,黃香就用扇子把父親的枕蓆扇涼。黃香長大後,擔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遇特大水災,百姓苦不堪言,黃香便拿自己的錢財賑濟災民。像黃香這樣的人,以對待父母的心態對待他人,便是真正的尊老愛幼。

但現如今,廣東發生的小悅悅事件,令人心寒。爲什麼那麼多人看到小悅悅被車撞,卻都沒有伸出援手,而是冷眼旁觀。最後,被一位拾荒的阿姨發現並救起,最後因搶就不及時而身亡。千百年來,尊老愛幼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雖然家庭倫理關係和道德標準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父慈子孝、尊老愛幼依然仍是人們應守得道義。爲什麼那麼多人行成了不管我事,何必自找麻煩的見死不救心理。但也有一些把正義、人格、信念、操守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例如義不辱節的蘇武,“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捨身搶救落水兒童的羅盛教,臨危不懼捨身攔驚馬的劉英俊,勇鬥歹徒的徐洪剛……

再今天,我們仍需要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見義勇爲、誠實守信等傳統美德。

“言必行,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古話形象的表達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品質。誠信是社會的重要標誌,也是市場經濟的必要守則。誠心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亦是一個集團,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生存之基。人無誠信,難以自立;企業無誠信,難以生存;政府無誠信,不能取信於民;國家無誠信,難以發展。

所以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是我們必需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