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我喜愛的一個傳統佳節作文(彙編2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喜愛的一個傳統佳節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喜愛的一個傳統佳節作文(彙編2篇)

我喜愛的一個傳統佳節作文1

如果你問我,我最喜歡哪個傳統佳節,那就數春節。在春節裏,大家互相拜年、給紅包、貼春聯、放鞭炮。過年放鞭炮和貼春聯的來歷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吧!那麼分紅包,就是壓歲錢的來歷大家知道嗎?還是讓我在這兒爲你補一課吧: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專門讓睡着的小孩子染上不治之症的小妖――"祟"。它每年大年三十出現,於是大人爲了不讓孩子睡着,就讓他們反反覆覆做一些事。可是好多孩子依然無法躲過這個劫,被"祟"陷害。這也就是"守祟"的由來,後來被我們延用成現在的"守歲"。在那年有一家有錢人,全家視孩子爲掌上明珠,爲了不讓孩子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睡着,母親給孩子發了一張紅紙和幾個銅錢,讓他們拆了包,包了又拆,可深夜時,孩子還是睡着了,這時候,不幸降臨了,"祟"出現了,正當"祟"準備下手時,孩子手上的紅紙和銅錢閃出的耀眼光芒趕走了"祟"。不久"祟"害怕紅紙和銅錢的事情就傳開了,然後每年大年三十,家家都用紅紙包着銅錢發給孩子用來壓"祟",一直到現在就成了"壓歲"了。

現在大家應該知道壓歲錢的來歷了吧,只是現在壓歲錢不再是爲了防止"祟"的作怪了!現在大年三十給壓歲錢就表示祝賀你渡過了平安的一年,在大年初一給就壓歲錢表示祝願你渡過一個紅紅火火的新年。給壓歲錢是我們過春節一個特有的風俗,既給大家開心快樂的新年禮物,又包含了大人對我們的美好祝福和期望。我覺得這麼好的風俗一個要繼承下來。

聽大人們說以前過年全家人在一起能吃上一頓好吃的'菜,穿上一件新衣服就是最大的好處了。今非昔比,以前的春節當然和現在是無法比擬的。現在每年春節我們互相拜年、給我們孩子壓歲錢;或者一家人一起到酒店聚一聚,甚至一醉方休;或者幾家人一起去旅遊,氣氛也截然不同。現在充滿了歡聲笑語、充滿了和諧的氣息。春節這樣一個祥和的節日到處都充滿了互相的祝福聲,充滿了孩子的打鬧聲和嬉戲聲;到處迴盪着鞭炮聲、車鳴聲與流行歌曲的音樂聲!讓我們將這樣一個快樂的節日傳承下來吧!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傳統佳節,我希望我們的子子孫孫能不間斷地傳承下去。不僅如此,我更希望我們能將我們好多美好的、有着豐富寓意的傳統永遠傳承並不斷髮揚光大。

我喜愛的一個傳統佳節作文2

中華民族有許許多多的傳統佳節,比如說: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這些節日承載着悠長的民族文化,蘊藏着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各自有着鮮明、獨特的節日風俗。

在這些傳統節日裏,其實我最喜歡中秋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八月十五”。因爲這一天可以享受美味的各式月餅,甜美的各種瓜果,還可以觀看錢塘江裏的江水神奇地倒流而涌起的大潮。

話說今年中秋節的那天晚上,我們一家人都圍在一個大桌子上,而且有很多美食,月餅自然少不了。我們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或者講點笑話,不時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奶奶笑嘻嘻地說:“我給你們猜個謎語,什麼東西有時候是圓的,有時候是彎的?”

“是天上的雲朵吧?”妹妹哈哈大笑着回答道。

奶奶微笑着搖搖頭。

“哎呀!這還用猜嗎?明明是指月餅,剛擺上來時是圓的,咬上一口時就變成彎的。”我十分自信地回答道。

奶奶還是笑吟吟地搖着頭。

媽媽開口了:“看你們傻樣,奶奶說的是月亮,初六七時是月牙,十五六是圓盤。”

大家討論得熱火朝天,還說出了許多相似的生活景觀,逗得大夥兒笑聲連連。

我們邊吃邊玩,還做着各種各樣的小遊戲,十分盡興。這時,爺爺突然問我:“吳鵬啊,你知道中秋節的來歷麼?”

“這誰都知道啊,當然是與嫦娥奔月有關。”我驕傲地隨口回答道。

“那你知道另外一個故事麼?”爺爺接着問。爺爺這一次可把我給問傻了,我想了好久都想不到。

爺爺這時可樂了:“你知道的還是雞毛蒜皮的一點點,聽我給你將另一個有關中秋節的故事吧:古時候有一幫壞大臣圍在皇帝身邊,他們一直欺負老百姓。很多英雄都想打敗他們,但是當時查的嚴,他們就把紙條藏在餅子裏面,並在八月十五的時候一起打敗他們,最終取得勝利,並把八月十五定位中秋節。”“原來是這樣。”我一聽樂了,這故事新鮮。

我們談笑風生正在頭上時,外婆和外公走了出來,拿了幾箱煙花,我們開始放起煙花來。

我小心翼翼地點燃禮炮的火藥捻子,然後轉身倒計時:三!二!一!“嘣”的一聲五顏六色的煙花一下子飛了出來,一聲接一聲,一花換一花,天空瞬間變成了禮花的世界,連續響了99次,濃濃的火藥味嗆得大夥兒喘不過氣來。真是太美了!太刺激了。

媽媽突然大呼小叫起來,因爲她開啟電視,被錢塘江的沖天大潮所刺激……

今天我提筆寫這篇作文時,心兒早飛到明年的中秋節去了,憧憬着更加美好的那個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