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我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禮儀之邦,有着五千年的歷史,創造了光輝的人是我們。下面是小編收集的我國的傳統文化作文,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1】我國的傳統文化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衝突更爲劇烈,面對紛至沓來的西方文化的衝擊,有人大張雙臂全吸收,有人緊閉門扉,將之拒於門外。而還有第三種人,他們開始思索,尋找、探求一條對待外來文化的進入與傳統文化的繼承的合理之道。

以我之愚見,對待外來文化,傳承傳統文化的最佳選擇是中西融合。因爲歷史與生活就是這樣告訴我的。

洋務運動,國人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以富國強兵,讓西方的技術與中國之發展需求相融,西體中用,開闢中國的近代化歷程。再看看,長袍馬褂與西裝革履並行,不也造就了近代社會獨特的風景嗎?中山裝和旗袍融合中西特色不也深得人心嗎?里弄住宅,中西合璧,不也讓人住得開心舒適嗎?而生活中的廣告不也在高唱中西結合,最終把中藥的好與西藥的快完善結合了嗎?

可見,中西文化的融合,既傳承傳統文化,又爲傳統文化注入新鮮的血液,讓傳統文化生機盎然,代代相傳,與時俱進。

中西結合,注重以我爲主。

我們敞開胸懷吸納西方先進文化,但我們不能忘記了我們所處的這片黑土地上孕育出來的五千年的文明。我們可以選擇在月餅中加入此西式糯糕點的特色,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在中秋佳節共享天倫,不能忘記頭上那一輪皎潔的明月,更不能用萬聖節等西方節日取代這傳統的中秋節。我們可以也應該吸收德國古典哲學,西式哲理,但是我們更應該傳承孔子的儒學,孟子的仁及之治,因爲只有它的纔是中華文明的根。中西結合,以我爲主,始終不忘那皎潔的明月。

中西結合,需要爲我所用。

只有批判吸取,周全考慮。所取之物是否適合自己,是否有利於自己才能達到中西合璧之有效境界。魯迅先生早已告誡我們要切忌“拿來主義”,不是一切西方的文化都適用於中國,都有利於國民。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可取,但其資本主義體制卻不適用於中國。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可取,但依靠技術傳導的落後腐化思想必需杜絕。中西結合,爲我所用,切實考慮西方文化之與我國的利與弊,纔是明智之舉。

奔騰的黃河孕育代代炎黃子孫,黑色的土地流長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民族文化是千秋萬代的根,只有根“實”才能葉茂。那麼就需要我們維護民族之根,同時吸取外來之營養,用鮮麗的綠葉點綴文化之長青樹。

【2】我國的傳統文化

當全球化的漩岡席捲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當西方的情人節,感恩節,聖誕節在中國的大街小巷,商場人羣中日益氾濫,當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蕭然間成了凝滯的空氣,日漸黯淡,我們,作爲幾千年文化的傳承者還是要記得魯迅的“拿來主義”。面對傳統文化,我們要勇於繼承,敢於創新;面對外來文化,我們要寬容接納,善於過濾。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便堅持對外開的政策。於是,各種外來文化對中國文化展開了新一輪的侵略;巧克力與玫瑰的濃情縈繞在咖啡廳,2月14日越來越深入人心,七夕時的牛郎織女也只能退出舞臺,唯美與悽美悄然隱去;聖誕老人花招百出,各大小商場招攬顧客的主意層出不窮,聖誕歌曲充斥耳旁,中國人民也樂在其中,春節的逛花市,團圓飯卻慢慢地流於形式,冷冷清清。面對傳統文化,中華兒女何以如此輕率地將其拋諸腦後?這源於近代西方對華侵略所遺留下的禍根,給中華人民以深刻不可磨滅的屈辱感,以致於我們潛意識地認爲:外來的;二定是好的,自己的,一定是錯的。

惑矣!既然我們的靈魂長期被這種噁心的.屈辱感殖民,那麼現在就勇敢地蛻去外殼吧!傳統民族文化是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精神血脈,我們要驕傲地繼承孔子的君子之風,繼承文化墨客的浪漫情懷,繼承竹梅蘭菊的傲骨貞節。

同時,欲讓傳統優秀文化代代相傳,生生不息,自然少不了創新。文化是需要創造的。注意,是創造,而不是拷貝。正如日本大和民族文人於唐朝時自我國學習文化後,回到本國便加以創造,劍道,茶道便青出於藍,加上全民族的尊重與保護,如今日本文化絢爛如櫻花。“引進來”是爲了更好地“走出去”。我們必須時刻謹記。

如今,大部分中國人都在外來文化的浪裏潮漂流,漂到哪兒就在哪兒吸收“營養”,也不管那“營養”是否中國文化所需。只有極少的人在聲嘶力竭地吶喊,極少的人在文化衝突的十字路口彷徨。所幸的是,還有這些極少的人在創造新文化,傳承古老文化,儘管文化的創造是寂寞的。

同樣是一輪明月。羅密歐指着月亮對朱麗葉起誓被中國人視爲浪漫,視爲對愛的忠貞。但歐陽修筆下“月掛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難在我看來卻更添一絲朦朧之美,也更符合東方人情感的含蓄。然而,現在的中國大衆可不這麼認爲。於是,歷史反覆刻印的,是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我們對外來文化的盲目接收;而遺失不存的,是民族文化對本民族人民的深深吸引力,是中華兒女對華夏燦爛文化濃濃的依戀。

我們需要一種審時度勢的睿智,在接收外來文化的同時過濾文化,在文化交融的同時維護自己的文化。我們不應該像魯迅筆下冷漠的看客,無情地看着“夏瑜”被斬首,血染我們的歷史。我們需要一劑藥,來治我們崇洋媚外的病。

縱使“冷月葬花魂,”那也是屬於我們民族文化華麗的篇章。願華夏文化的心臟在繼承與創新中,過濾與融合中,強烈地搏動!

【3】我國的傳統文化

在21世紀,地球似乎只是一個小村莊。經濟全球化和貿易全球化的同時,文化也在走向全球化。國外節日在中國人的歡呼聲中一片火熱,中秋清明則顯得冷清;西餐店前車水馬龍,中式餐館則門可羅雀。

於是,有人便開始擔心,中國大開國門,會不會被這股“西風”吹垮?傳統會不會被西洋文化所同化?

而我認爲,對待西方外來文化,我們應將它融入傳統而並非取代傳統。

宋朝時期,北方有一個強大的遼帝國,由契丹人統治。但當今世上,契丹人何在?據有關文獻記載,早在八百多年前,遼帝國的契丹人已不復存在了。而契丹族的消失,並非天災的滅絕,亦非人爲的屠殺,而是由於外族文化的同化。由於蒙古人和漢人的同化。主要是雜居和遷徙,使他們的子孫已與漢人或蒙古人無異。一代如此,下一代亦如此。他們血管裏的契丹血越來越稀,生活習性也漸漸隨異族同化。於是,契丹人滅亡了,滅亡於一場沒有硝煙的文化兼併……

由於不懂保留自身傳統,契丹人付出了滅族的代價。當他們自以爲得以見識漢人的絲綢和瓷器的美麗,住進了美侖美奐的飛檐樓臺,殊不知他們已連本民族的文字也拋諸腦後。塞翁得馬,焉知非禍?舍根求異,豈不悲哉?

閉關鎖國,一味抵禦外來文化已讓大清帝國腐朽亡國,但盡得洋風而捨棄傳統又恐重蹈契丹之覆轍,所以唯一對策,便是讓西洋文化融入傳統。它正如一劑強心劑,讓中國文化得以恆久發展和長盛不衰。

同樣,對於全世界,我們也要堅持保護本國文化,也尊重他國文化的原則。我們既不可數典忘祖,也不能隨意鄙夷外來的文化,否則將會產生狹隘的民族文化,這同樣是可怕的。日耳曼人對猶太人的殺戮和大和民族對中國人的屠城就是令人扼腕的教訓。這是人類的教訓,沉痛的教訓。

因此,對待文化,我們應求同存異,堅持融合而反對兼併,這樣才能使全世界文化得以發展和興旺。

最後,想講這麼一則故事:話說塞翁得一胡馬於邊鄙,引之而歸。家有國馬,國馬高而善馱,胡馬矮而善奔。若留胡馬,則恐其性烈傷國馬;若棄之,則無善奔馬焉。塞翁思良久,將二馬分而養,相得益彰,二馬可同存矣!

塞翁得馬,焉知非禍?焉知非福?禍兮福兮,只不過對待的方法不同。我們對待外來文化,不也正是這道理嗎?


標籤: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