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中國傳統作文9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傳統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傳統作文9篇

中國傳統作文 篇1

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育我要愛惜糧食,教我背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跟我講糧食的來之不易。從那時起,“愛惜糧食”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裏,也使我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

我今年上三年級,在平時的生活中,我不挑吃,媽媽燒什麼菜,我就吃什麼。長這麼大,“麥當勞”、“肯德基”快餐店,我只進過兩次,還是爸爸、媽媽主動帶我去的。以前,看着電視廣告上的炸雞腿、漢堡包、冰激凌,確實十分誘人,我很動心;聽着吃過的小朋友洋洋自得的介紹,我也挺羨慕的。但是,我沒有向爸爸媽媽提要求。後來,爸爸媽媽還是帶我去吃了兩回。我覺得肯德基的炸雞腿等東西跟小店的味道差不多,可是價錢卻貴得嚇人。我想:經常吃“麥當勞”、“肯德基”是多大的浪費呀!有些小朋友在長輩面前哭着鬧着要去,真是不應該。聽老師說:“炸薯條一類的快餐吃多了對身體不好。許多人把他們稱爲垃圾食品。”我認爲,少吃這些快餐既有利於身體健康,又做到了勤儉節約,多好哇!

我不挑吃也不挑穿。爸爸媽媽帶我到商場買衣服。我不讓爸爸、媽媽給我買貴的,不挑剔顏色、款式,能穿就行。姐姐穿過的衣服,只要合適,我會很開心地穿着,雖然有人常常逗我:“你爸爸、媽媽都是老師,還穿這樣的衣服,真把你爸爸媽媽的臉都給丟了。”可我卻說:“衣服只要乾乾淨淨,穿得暖暖和和就行。”大人們直誇我是個小精靈。

今後,我將堅持勤儉節約,繼續爭取做個不虛榮、不攀比、不浪費的小主人。

中國傳統作文 篇2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其實,孝離我們並不遙遠,它每天都會發生在我們身邊,只是有時我們感覺不到它罷了。

父母生了我們,又不求回報地養育了我們,他們非常不容易,但沒有幾句怨言。父母每天給我們做飯、洗衣服、幹一切家務活、掙錢,偶爾抱怨、發泄上幾句我們還頂嘴、不服。所以我們違背了弟子規中的父母責,須順承。況且他們發泄還算不上責備我們就頂嘴,非常不應該。

正由於出現了這些不良的事情,我們纔會強調孝。因爲現在幾乎沒有人能做到弟子規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所以,我們纔會強調孝。

俗話說久病牀前無孝子。但在生活實際中,還的確出現了以一些人,他們的出現,可能會使這句話被改寫成久病牀前出孝子,我舅舅就是這種孝子。六年前,我的姥姥股骨骨折,躺在牀上動彈不得,舅舅就任勞任怨地給姥姥洗澡、餵飯、喂水、洗牀單、洗尿布、理髮這一系列髒活重活累活他全都幹,一直照顧到去年姥姥去世。這樣的事情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而且都是一些很好的生活實例。

雖然我們現在還做不到上面的孝敬父母的事情,但我們要做到體諒、關心與幫助。體諒就是理解,比如他們上了一天的班很累,回來發一下牢騷我們不能埋怨他們。關心父母累了,給他們捶捶背,揉一揉腰。父母生病了,給他們服藥。放學後,對父母的問候也算是一種關心。幫助,就是幫助父母打掃、洗碗、拖地,幫助他們幹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些事情都算是我們現在所能做到的孝。

古人曾經說過: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孝是道德的根本,教育才由它生起。孝是一個人必備的品質,想做好人,第一就是要懂得孝。因爲一個人他孝敬父母、對父母好了,他纔會去做好人,有優秀的品質。否則,一事無成。

所以,現在你們知道孝十分重要了吧!那麼,讓我們一起孝敬父母、弘揚孝文化吧!

中國傳統作文 篇3

中秋節到了,媽媽叫我打電話約公公和婆婆到我們家過節,打完電話,我突然想起來,今天也是奶奶的生日,我趕忙對爸爸媽媽說:“中秋節是我奶奶的生日,我們應該給奶奶過生日呀!”爸爸媽媽恍然大悟,連說:“對對對,應該給老人過生日。我們分頭準備禮物吧”爸爸去訂生日蛋糕,我也忙碌起來,我要準備一個特別的禮物,想了想,我先找來3種不同顏色的卡紙,把他們拼成一棟房子,在房子上做了一對翅膀,然後把我們全家人的照片剪成一顆愛心貼上去,最後在房子上寫上“我的幸福家園”禮物做好了,我把它藏好,就等奶奶她們來了。

晚上到了,一輪圓圓的月亮掛在空中,公公、婆婆、爺爺、奶奶和我們一家團圓在一起吃月餅,吃完了月餅,奶奶和婆婆在一旁聊天,我悄悄地把生日禮物遞到奶奶手上,並唱起了生日快樂歌,我們全家人都唱起了生日快樂歌,奶奶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中秋節真是個幸福、團圓的節日。

中國傳統作文 篇4

隨着社會生活的發展,電影,電視和影碟機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羣衆文化生活中佔據絕對主流的地位,中國傳統戲曲藝術受到極大衝擊,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過去地方劇團非常普遍,現在紛紛關門或轉向。

中國傳統戲曲是去,是留?我對戲曲的瞭解並不多,我看過的完整的戲劇只有四部:《穆桂英掛帥》、《西廂記》、《竇娥冤》、《桃花扇》。對於戲劇,我只知道戲中的人物分爲生、且、淨、醜。而生、且、淨、醜又有分類。天哪,太複雜了,但就是因爲複雜,纔會有人喜歡看,複雜多樣就是我們中國傳統戲劇的可貴之處。現在的青少年都趕時髦,不大愛看戲劇,大多數老人還是經常看的。中國戲劇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我覺得,中國傳統戲劇,是留。中國傳統戲劇有着悠久的歷史,又複雜多樣,這樣的博大精深的藝術不看下的話就太可惜了。各位青少年們,希望你的以後要多看戲,我國的“偉大”藝術。

中國傳統作文 篇5

我獨衷熱愛於皮影戲,不是因爲其他的什麼原因,而是由於它的樸素風氣在我的心中震撼,它具有我們中華民族最傳統藝術,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着實讓人感嘆。

中原人傑地靈,黃河世代從這裏流過,在這裏孕育了燦爛的黃河文化,也孕育了智慧勤勞的人民。千百年來,皮影藝術盛行於中國城鄉,逐漸在各地形成了許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流派,成爲我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

如果我們繼續深入的對皮影藝術的社會文化含義,即以宗教信仰爲線索來討論其形成及演出的象徵作用,以音樂唱腔、角色行當與戲目劇本來討論其在中國戲曲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或以大衆的民俗生活爲基礎來討論其演出的社會意義,就會發現在中國的皮影藝術中,蘊含着相當豐富的文化內涵。

除了歷史價值外,皮影更具有很高的文化藝術價值。首先,皮影戲中的人物、景物的造型與製作,屬於我國的民間美術範疇,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它的藝術風格,在民族藝苑裏也是獨樹一幟。它爲了適應皮影戲的幕影表現形式,採取了抽象與寫實相結合的手法,對人物及場面景物進行了大膽的平面化、藝術化、卡通化、戲曲化的綜合處理。其臉譜與服飾造型生動而形象,誇張而幽默。或純樸而粗獷,或細膩而浪漫。

再加上雕功之流暢,着色之豔麗,通體透剔和四肢靈活的工藝製作效果,着實能使人賞心悅目,愛不釋手。第二,皮影戲音樂,是在不同地區分別融匯當地民族器樂、民間曲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的唱腔豐富,韻律優美,板式靈活多變,在我國音樂領域裏自成一體。它與其他樂種也起着互相取補、互相促進與提高的作用。

此外,由於皮影藝術在我國還處於搶救階段,它現在的價位還是屬於較低的水平,所以我們應盡力保護好祖國的文化,即使力量是多麼的單薄,只要心中還涌動着民族的熱血,民族的璀璨藝術將永遠在人們心中閃爍。

中國傳統作文 篇6

“兒子,快到7:20了,快調到戲曲頻道,看戲!”我聽了戀戀不捨地看了《喜羊羊與灰太狼》最後一眼,然後很不情願的調到了戲曲頻道。

唉~這都要怪吳老師出了着了個這麼刁難人的任務——聽一小時的戲曲。哎,有辦法了,“哎喲,肚子疼,”老媽冷笑道:“別裝了,快聽戲吧!”啊,失敗了,萬般無奈之下,我只好乖乖的坐在電視機前看戲了。開始了,演員剛一唱,我身上的雞皮疙瘩就緊急集合,連續不斷。我真不知道,這麼難聽的東西也能被稱之爲“國粹”,真是難以想象。這聲音難聽就不說了,再看看這臉畫的怎麼和妖怪差不多呢?看得我心驚肉跳的。5分鐘過去了,我實在受不了了,便向老媽求起情來:“媽媽,你看,我這幾天表現也不錯,也看了一會兒了,能不能就此結束啊?”我陪着笑臉對老媽說。而老媽也不溫不火的對我說:“不行啊,這是你們吳老師佈置作業,一定要一個小時的,現在離一個小時還早着呢?我得做好監督工作,要不然我就是不負責任的'家長了。”唉~詭計又被老媽識破了,沒輒了,看來,逃是逃不掉的了,那我就拖延時間,我一邊看一邊東摸摸西看看,就等着一個小時趕快熬過去。這時候,老媽突然對我說:“張若懷,你就在這給我認認真真的看,我就在這裏既陪着你看也監督你,你定下心來看,也許,會有意向不到的收穫。”見此情景,我只好耐着性子,硬着頭皮認真地看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我漸漸地被戲曲中的故事情節吸引住了,這部戲的名字叫“趙氏孤兒”,說的是一些正義的俠士爲了保護一個忠誠的宰相的後代而捨生忘死的故事。再接着,我又被演員那生動的表演給吸引住了,只見那些演員表演得活靈活現,雙眼炯炯有神,看着看着,我不知不覺也在一邊手舞足蹈的學了起來。可是,我的表演實在太差勁了,看起來是那麼的笨拙,呆板。這時候,我才深深地體會到:所謂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的真正的含義啊!這一招一式是經過怎樣的刻苦訓練才練成的啊?不由得從我心底油然而生出對這些演員的敬意。就在這不知不覺中,一個小時過去了,而我還在那裏津津有味地看着。

第一次看戲,可真令人難忘!我從最初的不情願,到後面的津津有味地看完。這次看戲使我明白了:任何事情只要你去嘗試,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中國傳統作文 篇7

中國的園林傳統從來就與節約無關,因爲它的起源和本質就是士大夫和貴族驕奢淫逸的生活場所,也是頹廢文化最佳的溫牀。昔有商之糾王劈沙丘築苑臺,懸肉爲林。又有宋之微宗啓“花石崗”造壽山艮嶽,拆城毀橋只爲怪石。更有清之慈禧,賣江山,挪軍費修建頤和園。今有暴富城市繼承和發揚“園林傳統”,挖龍地,堆假山,掘祖墳以獲巨木,毀溼地良田更造廣場亭榭。貴族之氣一脈相傳,鋪陳之風有過之而無不及。正因如此,城市園林綠地理論,亟待變革,但首要的是徹底拋棄被奉爲“國粹”的造園藝術!面對重重的環境危機,迴歸生存的藝術更應倡導用節約和可持續的生態理念和生態科學,營建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

我想,中國的園林及建築就象古詩句“病如西子勝三分”中的“西子”一樣悲哀!人們追求病態美來滿足自己所謂的“溫文爾雅”,這恰恰表現的是一種扭曲了的人性!

我在網上看過一則新聞:河南花了三個億在萬壽山建了一條長21千米的鋼筋混泥土巨龍。我但且在這問一下,三個億,能讓中國多少流落街頭的人有固定的居所,能讓多少處於貧困線以下的農民過上好日子,能讓多少失學的兒童回到校園?即使就是用來投資其他更有意義的地方,也可以帶動多幾個GDP增長點啊!而這條巨龍有什麼用?防洪水利?防風固沙?還是爲了旅遊?向來就標榜爲人民服務的共產黨官員在動工之前到底有沒有想過,人民會同意嗎?哼,我看,他們的這座形象工程恐怕把國人150年來積貧積弱的根性都大昭於天下了!可悲!可恨!更可惡!

中國傳統作文 篇8

行書是介於楷、草之間的一種字型。它雖不像楷書那樣端端正正,也不像草書那樣潦潦草草,但卻寫得比較放縱流動,人稱“八分楷書”。

行書不是哪個人單獨創造的,其實它也同其它字型一樣出自於羣衆書寫者。在漢末,行書沒有普遍的應用,直到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出現,才盛行起來。

行書,簡而言之就是在楷書的基礎上加些細小的變化,書寫起來很方便的字型,故而於楷書相間流行。因它不像楷書那樣嚴謹端莊,又不像草書那樣難以辨認,所以古人說它“非真非草”。它的特點就是運用了一些草書的特點,來簡化楷書的筆畫。總體來說,它比楷書要流動、率意、瀟灑,又比草書容易辨認。比如“話”的“言字旁”,原楷書繁體字爲七畫,行書就只有兩畫。其次筆法流動自如,增加勾挑與牽絲。寫楷書要求點畫分明,一筆一畫的寫。行書的點畫之間有了勾挑與牽絲,便顯得筆勢流動,意態靈活,用筆活潑。

行書中最著名的就是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跳天門,臥虎龍闕”來形容其字的雄強俊秀,被人們譽爲“天下第一行書”。“天下第二行書”則是唐代顏真卿的《祭徵稿》,其字寫得勁挺奔發。而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則被古人評爲“天下第三行書”。當然了,還有黃庭堅、米芾、蔡襄等都非常擅長寫行書,他們有不少作品傳世。

王羲之的《蘭亭序》最受人歡迎,它文字燦爛,字字璣珠,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優美散文,它通篇瀟灑自然,用筆遒媚飄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參差,既有精心安排,又有藝術匠心,自然天成。其中,凡是相同的字,寫法各不相同。如“之”“以”“爲”等字,各有變化。特別是“之”字,達到了藝術上多樣卻統一的效果。《蘭亭序》是王羲之書法藝術的代表作,是中國書法藝術史上的一座高峯。

寫行書,就需要大小相兼,也就是每個字大小不同,不過也不可以過分的大、小。而且每個字、每個筆畫之間都存在着連帶關係,既有實連,又有意連,有斷有連,顧盼呼應。當然了,寫行書還是得收放結合,一般長爲放,短爲收;回峯爲收,側峯爲放。但也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收下放。

一篇好的行書,佈局也是必須注意的。要行距拉開,跌撲縱躍,蒼勁多姿。行書書寫應輕鬆、活潑、迅捷,掌握好疾與遲、動與靜的結合。墨色安排上應首字爲濃,末字爲枯。線條長細短粗,輕重適宜,濃淡相間。和草書差不多,卻沒那麼潦草。

行書具有緊貼其它書體的特點。所以孫過庭的《書譜》中說道:“趨勢變適時,行書爲要”。行書可以分爲真行、行草兩個方面。真行是比較規整近似於真書的行書。據唐代張懷的《書議》記:“夫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真行”亦稱“楷行”、“行楷”。世間以王羲之爲“真行”第一人。

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我無限鍾情於行書的魅力與獨特。它們像一羣活潑可愛的孩子一樣在紙上玩笑嬉戲,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行書的變化多端,或挺拔如峯,或如龍蛇盤繞,或浩瀚如海......

行書,傳承了我們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瑰寶。它方便了我們的書寫。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一定要保護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行書的美,行書的變,行書的趣,行書的奇,讓我們大飽眼福,它用它的變化多端、千姿百態、流暢活潑向我們證明了“漢字”,是一門獨特的藝術。

中國傳統作文 篇9

“砰!砰!砰!”一陣急促的鞭炮聲把我從夢鄉中驚醒,只聽窗外小朋友喊道:“過年了!過年了!”我高興地從牀上蹦了下來,三步並二步地跑到了爸爸媽媽的房間裏,也喊道:“過年了!懶蟲們起牀了,準備做團圓飯了!”

經過我的一陣忙活,終於把所有的懶蟲都叫了起來。在奶奶的指揮下,我們開始了團圓飯的製作。

在我的強烈要求下,奶奶也給我分配了一項任務,那就是和麪。奶奶告訴我:“包餃子面太硬了不行,太軟也不行。太硬擀不動,太軟包不上。”奶奶還說:“面硬了要放水,面軟了要放面。”我心裏想:“奶奶真嘮叨!這個道理誰都懂!和麪是多簡單的事呀!”

說幹就幹,我拿來了一個和麪盆,先放了一些麪粉,然後倒入了水,這時我心裏想:“沒有奶奶說的那麼難!”我用手把水和麪攪拌在一起,揉了揉,覺得面太軟了,我想起了奶奶說的話:“面軟了要放面。”於是我往和麪盆裏又放了一些麪粉,然後又揉了揉,感覺面太硬了,我又想起了奶奶說的話:“面硬了要放水。”

由於我總是掌握不好水和麪的比例,最後我只能求助奶奶,看來要想和好面並不簡單。在奶奶的幫助下,我終於和好了麪糰。我自豪地把麪糰舉得高高的,大聲地對爸爸媽媽說:“看,這是我和奶奶共同和好的麪糰,它可是軟硬適中,世界上最好的麪糰。”話剛說完,爸爸媽媽就哈哈大笑起來,說:“讓我們來看一看我們家的小花貓做的麪糰是不是世界上最好的?”

大家都摸了摸麪糰,最後一致認爲這麪糰是世界上最好的麪糰,這讓我很興奮。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下午,我們的團圓飯也做完了。有我愛吃的糖醋鯉魚、紅燒茄子、鍋包肉,奶奶愛喝的養生湯、爺爺愛吃的餡餅、爸爸愛吃的木須肉等等一大桌菜,真是豐富極了,讓人垂涎欲滴!

隨着爺爺的一聲令下:“吃吧!”不一會,滿滿的一桌子菜就被我們消滅了。這真是一個難忘的團年飯!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