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傳統節日端午節三年級作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三年級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傳統節日端午節三年級作文

傳統節日端午節三年級作文1

又到了飄滿棕子香味的端午節了,讓我想起了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

我五歲那年,在湖南老家過了一個端午節。那天上午,爸爸領着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還沒有到江邊,遠遠地就聽到了鑼鼓喧天,十分熱鬧。走近一看,江邊插着許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此時五條龍舟在江裏一字排開,划船手摩拳擦掌在準備着。正式比賽開始了,只聽一聲炮響,五條龍舟像五支離弦的箭一樣向前駛去,你追我趕,爭先恐後。加油聲、鑼鼓聲、歡呼聲……異常熱鬧。

這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但就是人們一點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這歡樂的海洋裏。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有一條龍舟劃到了終點,笑聲、歡呼聲更響亮了。

我看見岸上看熱鬧的人往江裏扔糉子和雞蛋,我十分奇怪地問:“爸爸,他們在做什麼,爲什麼要把好端端的糉子扔進水裏呢?”爸爸說:“賽龍舟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到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以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紀念他。此時借划龍舟趕走江中之魚,同時丟糉子等食物餵給魚吃,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們家鄉的愛國詩人屈原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傳統節日端午節三年級作文2

在端午來臨的幾天前,母親便呼人做糉子。那時只要聞着竹葉的清香,便知又有好東西吃了。

知道媽媽要包糉子,我美食就往廚房跑,廚房空氣中瀰漫着竹葉的淡淡清香,誘惑着我的肚子裏的饞蟲。家裏包的是鹹肉糉子,新鮮的竹葉包着潔白的糯米,糯米里夾着噴香的臘肉、蛋黃,乾貝或冬菇等材料,外面用線纏繞捆縛着。

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逐漸熟了以後,淡淡的竹葉香、糯米與各種配料的味道都會散發出來,清香四溢,瀰漫在整個廚房裏。解開扎線,剝開糉子葉,甜糉子裏藏着紅紅的糉肉,鹹糉子裏白白的糉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糉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像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那時候早午晚都吃糉子,奇怪的是怎麼也吃不夠。

現在家裏不常包糉子,有時會在外邊買買來吃,總感覺膩口,吃兩口就吃不下了。市場上的合成糉子愈來愈受歡迎,人工包的糉子已成爲稀罕之物。看見越來越多的人在商場裏買糉子,我真擔心!擔心有一天家鄉的人都不再包糉子,一道人間美味不知道要向何處尋。

傳統節日端午節三年級作文3

家鄉的`端午節真有趣啊,請讓我來給你們介紹介紹吧!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奶奶就要開始忙活了,早上的時候奶奶就在包糉子,我去奶奶面前說:“我來幫你吧。”奶奶說:“好,我來教你吧!”在奶奶在指導下,我先拿了一些糉葉做成三角形,然後放豆子和肉。奶奶教完了,我和奶奶就開始包起來。我按照奶奶的方法,我沒包多久,就包了好幾個,但還有十幾個糉子沒有包,我很累了,就問奶奶累不累?

奶奶說:"累是累,但是不能停下來,否則吃飯的時候就吃不到美味的糉子了,我聽了奶奶的話,動力十足,又開始包起來,還剩五六個了,我和奶奶用了很大力氣來包,沒包多久,終於還剩最後一兩個了。經過奶奶的同意,最後兩個我包的火腿腸味兒。哈哈,肯定好吃極了,聞着都想呢!

最後,我們把今天的成果放在盤子裏拿去煮,煮好後,一陣撲鼻的糉香味兒傳來了。我們開開心心地吃着糉子,心裏美滋滋的。

家鄉的端午節真有趣,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最喜歡家鄉的糉子了。

傳統節日端午節三年級作文4

在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就是我國二千多年的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掛鍾馗像,掛艾葉,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配香囊等等一些公益性的活動

端午節的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這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們這裏的習俗就是,端午節前幾天每家會買糉葉糯米在家中自己包,糉子裏的餡可以放紅棗、火腿、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口味,自行選擇。人們把包好的糉子,五個一紮紮起來,掛在高出這樣可以防餿。南京人在吃糉子的時候大多都喜歡放糖。

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到了端午節大家只要到街上,或菜場上都能買到現成包好的糉子,有餡的、無餡的、生熟都有,真方便。

我最喜歡吃糉子了,每逢過節,我都能吃上好幾個,它甜甜的、粘粘的,還有一股清香味,糉子真好吃啊!

傳統節日端午節三年級作文5

端午節就是我國“三節”中的一個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早上,我一邊吃糉子,一邊看電視。正巧,我看到有一個節目就是賽龍舟。這時,此時媽媽對我說:“你明白賽龍舟、吃糉子的來歷嗎?”

我說:“明白呀!相傳龍舟競賽就是爲了撈救投進汩羅江而死的愛國大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就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媽媽聽了高興地說:“我兒子懂得真多。”奶奶見我們談得這麼開心,湊上來說:“你們明白嗎?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齊。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這倒就是蠻好玩的。”我和媽媽一齊說道。

吃過晚飯,爸爸、媽媽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都念着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此時就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媽媽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節的學問可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