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哲理

不要在乎別人的讚美和批評人生哲理

哲理2.15W

仁波切說:在日常生活中,有錢財,有名有利是不會持久的,因爲這些東西不會讓你獲得真正的幸福,甚至還會帶來痛苦。你在和鄰居攀比時;你關注別人取得成功而沒有隨喜時;你只是感受自己所失去的而忽略了自己所擁有的;你在拓展自己慾望時,已經埋下了痛苦的種子,只是你不自覺而已?

再比如聽慣別人對自己說讚美的話,覺得很舒服,有人說了自己一點壞話,批評一下就不舒服,甚至非常期待別人的讚美。請不要在乎別人的讚美和批評,文字只是文字,不會給你帶來什麼變化,把這些當成沒有意義的廢話就可以了。對物質也是如此,不要執着,生活中得到的,比如身份、讚美、批評,都不要執着,因爲這些都不具有穩定性,一切都會隨時變化,要擁有這個觀念。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高興的心態,人生本來就是無常,別人讚揚你、批評你都不需要在意,這不是永久的快樂,無常與變化纔是你需要接受的東西?

爲了擁有更多的財物,拼命追求最後淪爲它們的奴隸;爲了獲得更多人的讚美,耗盡了自己所有的精力;爲了讓別人羨慕,透支了所有時間和安靜;這一切都只爲掩飾我們對於無常的恐懼。時間和精力消磨殆盡,只爲了維持虛假的事物。不安的恐懼導致穩定和確定的追求,我們甚至無法接受任何的變化,更不願意面對無常這個真實的現實?

變化不是獨自的改變,不是名利的獲取,不是刻意主宰和控制什麼。變化是主動迎合環境,和環境互動,變化就是淡然、自然和融合。沒有其他外在的衡量標準,只有內在的和諧與自然,只是需要時間和自由,如果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每一個人融合於環境,讓自己和周圍和諧,就是變化最好的形態?

如果可以領會變化的真實含義,那麼變化就會成爲我們最適合的生存方式,真正理解變化之後,我們纔會獲得真正的自由。不受時間的約束,不受地域的約束,我們唯一需要改變的是:不應該爲工作活着,而是爲和諧活着。放下慾望的追求而遵從於自然,遵從於內心的安靜,放下自認爲是有價值的事情,放下所謂的“成功”,迴歸內心和自然

我記得頂果法王一次講經結束時說:“我現在78歲了,一生看過這麼多的滄海桑田,這麼多年輕人去世了,這麼多與我同年紀的人去世了,這麼多老人也去世了;這麼多高高在上的人垮下來了,這麼多卑微的人爬起來了;這麼多的國家變動,這麼多的紛擾悲劇,這麼多的戰爭與瘟疫,這麼多恐怖事件遍佈着整個世界。然而,這些改變都只不過是南柯一夢。當你深深觀照的時候,就可以發現沒有哪樣東西是恆常的,一切都是無常的,即使是最微細的毛髮也在改變。這不是理論,而是可以切身知道,甚至親眼看到的事。”??

生命本身就是一個變化的載體,不管我們願不願意,生命本身按照自己的規律在變化着,一呼一吸之間,很多東西都在變化,沒有痕跡,不露聲色,但是一切都變了,這就是生命的本質,生命的活力就在於不斷地尋求變化,像溪水一樣,自由地流進流出。假如我們可以認識生命而不攀附任何其他的東西,我們就能瞭解到生命只是來來去去而已,明白生命的.無常,這樣我們才真的懂得了生命,也因此擁有了生命?

人們痛苦和迷惘的根源,是希望獲得一切永恆的東西:幸福和快樂永恆、成功永恆、被人尊重永恆,每一個目標都可達成永恆,甚至內心裏渴望着生命永恆……我們多麼渴望一切都恆常不變。爲了維繫這些渴望的恆常不變,我們常常被虛假所矇蔽,慾望也成爲被利用的誘因?

渴望一切都恆常不變,導致人們相信一切都可以如舊,一切都可以保持原有的價值。這些渴望和期待,讓我們忽視了無常的真相;恆定不變的觀念和假設,會讓人失去理性並顯得脆弱,直接導致無法面對現實、接受變化。我們總是認爲改變等於損失和受苦,變化就意味着不安全。這樣的認識存在於我們的內心中,使得我們總是爲了維持不變而做出種種不切實際的努力,先賢說“變,是唯一不變”。變化纔是恆定不變的,除了變化之外,人生會有什麼是不變的呢???

在我所研究的領域裏人們也能感受到無常,在人們不斷地想確認未來經濟何時復甦時?還是有企業能夠不受環境的約束,締造屬於自己的輝煌。蘋果如此、三星如此、華爲也是如此。這些不受環境影響的企業都會圍繞着創新展開自己的戰略,並在變化的環境中尋找到機會

在回顧這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裏,很多曾經是行業巨頭的企業無法延續自己以往的風光,柯達、瑞薩、黑莓、索尼、松下等,相反蘋果、三星、華爲等爲什麼會增長?失去輝煌的,一定不是市場的原因,一定是因爲企業故步自封、自我陶醉,看不到危機,甚至滿足於自己所具有的核心優勢。創造奇蹟的,也一定不是市場的原因,一定是因爲企業自己不斷地超越自己,不斷地轉型和調整,時時讓自己具有高度的危機意識。這樣巨大的反差,源於企業自己是否願意做出轉型,併爲此付出極大的努力和傾注足夠的熱情。轉型對於今天的企業而言是如此重要,如果不願意爲轉型做出努力,就會被淘汰。德國媒體評論認爲:“在科技面前,沒有人能一直高高在上,時代會拋棄一切落伍者。”??

不要執着於自己所擁有的優勢,不要因爲曾經的核心能力而讓自己故步自封。導致這些曾經輝煌企業失敗的原因,是因爲它們對無常的理解不夠,是因爲它們不願意承受改變帶來的痛苦,更因爲這些企業管理者的內心中,存在僥倖的心理,期待着市場還會留有空間,還會有懷舊的顧客。無情的現實打碎了這一切,無法面對變化,放下自我優勢的企業,環境超越了它?

用索甲仁波切的一段話來開示自己:“當海浪拍岸時,岩石不會有什麼傷害,卻被雕塑成美麗的形狀;同樣道理,改變可以塑造我們的性格,也可以磨掉我們的棱角。透過各種改變的考驗,我們可以學習發展出溫和且不可動搖的沉着。我們對自己的信心增強了,善心和慈悲心也開始從我們本身自然反射出來,並且把喜悅帶給別人。這個善心可以超越死亡,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基本的善心。整個生命便是在教我們如何發掘那顆強烈的善心,並訓練我們實現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