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隨筆

我們和死亡之間隔着父母隨筆

隨筆3.31W

非常喜歡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尤其喜歡其中一段:你和死亡好像隔着什麼,沒有什麼感受,你的父母擋在你們中間,等到你的父母過世了,你纔會直面這些東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親戚、朋友、鄰居、隔代,他們去世對你的壓力不是那麼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間的一道簾子,把你擋了一下,你最親密的人會影響你的生死觀。

我們和死亡之間隔着父母隨筆

我們這些中年人,總喜歡用“上有老,下有小”來形容自己的困窘境地。其實,換一個角度,這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當我們父母還在的時候,我們永遠是孩子。是健在的父母眼中的.“娃兒”,是一摞姐妹弟兄中的“二小”“三兒”或者是“老幺”。我們若與父母有齟齬,可以埋怨,可以嗔怪,可以發泄,當然自然也能撒嬌、賣萌……因爲我們是他們的孩子,似乎永遠長不大的、不經事的寵兒。每每家族祭祀的時候,我們只要磕個現成的頭,敬香、點火、挪出拜墊,都是他們的事,我們似旁觀的看客。每每遇事的時候,我們可以肆意手足無措或者撒手不管,隨口來一句“問我爸呢”“問我媽呢”,好像我們只要作壁上觀即可。路遇老頭老太,我們常常無視而過,父母卻會拽住你的手臂,諂笑介紹:這是你七大姑八大姨的誰誰誰……

那時,我們覺得真好,因爲父母在,就像有天罩着,自己可以永遠裝嫩賣傻。

可等到父母不在了,我們忽然成了別人眼中值得尊敬的長者。

吃飯的時候有機會坐到最尊貴的位置上,有時代替的是自己父母的身份。紅白喜事的記賬單上,終於把父母的名字撤下,大大方方地報上了自己的大名。過年祭祀的時候,自己的孩子們“呼啦”一聲擁出門去,商量着討煙要糖,而自己守在家裏,靜等一撥又一撥登門拜年的鄰居親朋……就這樣,每一個失去父母的孩子都成了老人,都直面死亡,承受無人能解的百年孤獨。

馬爾克斯說:有父母在的時候,死亡是抽象的。所以等到我們直面死亡的時候,死亡具體又直觀。

人生啊,就是一個從出生到死亡的旅途,一個漫長的過程,是爲了留出時間讓我們慢慢理解死亡,直至不再恐懼,直至坦然接受。

而父母,就是我們的課本,是我們生死觀的最直接的參照物。

所以感激父母,除了給予我們生命,還給予我們以死亡的真諦、意義以及永恆的價值。從此,不驚不擾,安度餘生……

標籤:隨筆 死亡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