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隨筆

避雨的生活隨筆

隨筆6.68K

“六月裏照例的行雨來了,大的雨點夾着嚇人的霹靂同時來到。各人匆匆忙忙跑到路坎旁廢碾坊下或大樹下去躲避。”

避雨的生活隨筆

夜裏,讀到沈從文這關於避雨的句子,雖然不太明白路坎,也沒見過廢碾坊,但還是覺得很有趣。願意在這個段落多作停留,多去想象和回憶。

對於孩童來說,雨總是來得太突然。對於雨來說,孩童又太不識趣。所以,大雨突至,個人匆忙奔跑,尋找避雨之地。

匆忙之中急尋的地方不必講究。孩童的避雨之地也不需要華麗。更何況是農村裏的孩子。我也曾經是農村的孩子,太瞭解農村孩子遇到雨的反應了。

雨來了,第一反應並不是躲避。還可能是興奮。在雨中玩耍雀躍起來。在農村,變化極少,可能整個村莊,一日內、一個月裏,也沒什麼變化。牛還是臥在同一棵樹下同樣的位置嚼食着玉米杆。雞還是臥在屋檐下蓬鬆的泥土裏半閉着眼睛。

而村裏的孩童早已見慣了,對這牛這雞沒什麼興趣了。一場雨來了,一種變化也就來了。孩子的趣味也可以從雨中來。他們在雨中撒歡,像乾渴的植物一樣,像頭頂張開了大嘴一樣,吸吮從天而降的雨滴雨線。雖然這樣張狂,也並不會生病。農村的孩子,身子骨硬。

我就在大雨中撒過歡。那時的年齡不超過十歲。一旦到了一定年齡,孩童的心理就衰退了,開始生出一些成人的思想和作風。下雨的時候成人是悶在屋裏,反正他們是不會出來故意和雨過不去的。

除非是爲了收成。在需要施肥的時節,如果正好要下雨,我爸會把提前備好的尿素啥的,搬運上他那輛腳蹬三輪車,而後趁着雨把肥料灑進莊稼地裏。我爸經常這樣幹,是爲了省下澆地的費用。

每當這時候,我們在屋裏看院子裏的雨,雨往往下得很激烈很精彩。等我爸終於撒肥回來,卻是一個人孤零零回來的,至於他的腳蹬三輪車,因爲車輪子上實在粘了太多泥,任他再用力氣也是推不動了,所以停在了村外。要等雨停了,我爸在前面用力拉,我在後面用力推,才能上那個進村的高坡。

但如果雨太大太猛,就要躲避了。躲避起來,也是遇到什麼,就利用什麼。所以,別管是路坎,還是廢碾坊,還是大樹下,都是信手拈來、隨遇而安,類似神來之筆的避雨之地。如果是在打麥場玩耍,情急之下,也很可能在麥秸垛裏打洞,直接鑽進麥秸垛裏去避雨。這都是有可能的。

大雨來得突然,毫不留情面和餘地,人就更要會隨機應變。避雨的時候可能感到無奈,落魄,但如果用文學視角去看,避雨之事是何等有趣美觀。

因爲避雨,必然要躲在哪裏,至於要躲避多久,就要看雨的長度了。必然要待在哪裏,不得不停下來,左顧右盼,靜靜等待。這個時候,就容易發生外觀和內觀了。

你可能會像沈從文那樣,看到前面那條河流河面上漂浮着水泡,看到身邊處在雨中的'樹枝上的葉片在反光,而後視野開始變模糊,開始由外而內,自己走到自己內心裏去了,走進自己的回憶裏去了。

這樣的時刻是非常難得的。終我們一生或許也不會有多少次。然而,對於避雨的當事人來說,更可能產生的是焦急,雨什麼時候停啊,什麼時候才能回家。突然遇雨到底是幸運還是倒黴,被迫避雨到底是有趣還是無聊,全看個人的心境和思想了。

豐子愷也有一篇小文,題目就是山中避雨。可見他已經抓住山中避雨這件事的美好和趣味。避雨本就很美好,更何況是在山中呢。山中還有小茶店和熱茶,還有可以彈奏的胡琴,還有兩個女孩相伴,真是美哉樂哉啊。

想想,如果需要避雨,至少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大雨來得太突然。二是人毫無心理準備。這裏面就有衝突和矛盾。避雨正是化解這衝突的結果。這世界是屬於我們人的,但當一場大雨突至,要殺我們一個措手不及,我們就得暫時迴避一下了。所謂好漢不吃眼前虧,聰明人要懂得審時度勢。就像突然有一羣快馬從身後狂奔而來,正好悠然然走在街心的你就得趕忙往路邊躲避一下了。

你可能驚慌了,但回頭想想,這驚慌是不是也挺有趣呢。一羣馬不可能再次商量合計,下次你再走在街上,再成羣飛奔驚嚇你一次。太多的機緣巧合,才形成你的一次遭遇。只能遇到一次,不會有第二次。我們不會淌入同一條河流,同樣也不會經歷同一場雨。

避雨,至少,有雨,有你,有避雨之所。這時候,都離得很近。可能,你在屋檐下,雨就在屋檐外。可能你在樹冠下,雨就在樹冠外。你和雨相隔的,不過是一排瓦片的距離,不過是一些樹葉的距離。你說近不近,聽起來美不美。

是雨創造了這樣的機遇。但與此同時,你可能在詛咒雨。

回想起來,這些年在城市裏避雨的經歷都是難忘的經歷。可能就是,雨實在看不下去了,覺得這青年太毛躁太盲目太茫然。就把我暫時定住,摁住,它想讓我安靜下來,好好看看眼前,看看遠處,看看世界,看看自己。

標籤:隨筆 避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