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隨筆

書爲伴生活隨筆散文

隨筆3.1W

編者按:人總在不停的學習,書也一本本變多。生活如水,與書爲伴,這樣的生活也是挺愜意的。

書爲伴生活隨筆散文

十幾載光陰,陪伴我最長的無非陽光空氣水,還有我那一本本書。

不禁想起高爾基的一句話:“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這還是小學語文書上的話。從標着拼音的兒童讀物到現在讀的厚實的名著;從舒克貝塔到寶玉黛玉;從一字一字停停頓頓到一目十行;從嘰嘰喳喳到嘔啞嘲哳,我的閱讀之路漸行漸遠。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華上下五千年,李白的這一首詩是多少孩童的第一首,李白的愁思之深,思鄉之苦,又在多少人心中掛起了一輪尚未嬋娟的月亮。從這首詩,我開始瞭解中國古代的詩詞,李白、杜甫、蘇軾、晏殊、柳永、辛棄疾……一個個詩人詞人的生前身後,傳頌的,是多麼精彩的故事。他們盡情揮墨,留下多少千古流傳的詩篇。這是每個中國人不竭的精神食糧,是造物主對中國文學的最好恩賜。

除了詩詞,我還讀了不少小說。《淘氣包馬小跳》、《男生賈裏》,到現在讀完不久的《晚飯花集》、《菰蒲深處》等。我曾被馬小跳逗得捧腹大笑,曾被賈裏感動到潸然淚下,曾被汪曾祺晦澀的散文一般的小說折磨。後來我才明白讀書不可過急,作家費心寫出的作品,我們也應該費心好好品讀它,書中自有黃金屋。學着作家去寫、去用、去積累,文學水平也能有所提高。

我讀散文是很吃力的,不明作者的'意圖,便只能劃幾句寫景的好句,於空閒時抄到摘抄本上,寫作文時用兩三句,自覺增色不少。龍應臺的散文十分樸實,也就無多少可抄的句子,可讀完她的文章,心頭一陣爽朗。我常常奇怪,爲什麼大家的文章無過多華麗的辭藻,也能於質樸的文字中給人縷縷清風?殊不知她整篇文章都是可以學習的典範。林清玄也是一樣,他的文章,許多禪味,細細思索,於一字一句間也能收穫做人處世的道理,給塵世的浮躁之心一次寧靜的洗禮。

人總在不停的學習,書也一本本變多,多了的書就被堆起來,放進箱子,理進儲藏室。我偶爾想起一本,總要找來找去,目光遊走在一個個笨重的大箱子上,我不免嘆氣,微弱的光下浮沉揚舞,儲藏室中,關住的,已不僅僅是書。我拂去它封面的灰塵,翻開第一頁,開始讀起: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時間彷彿屏息,好時間,無一點宿氣。

悄悄的,我會把這段日子撕下來,生活如水,書爲伴。

標籤:散文 隨筆 爲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