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隨筆

孤獨的青年是可恥的的雜文隨筆

隨筆2.41W

再次提及這個話題,源於選修心理學課程的過程中,印象很深的一句話。那節課,張老師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孤獨的青年可恥嗎?

孤獨的青年是可恥的的雜文隨筆

在場同學不置可否。

“孤獨感”似乎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

被孤獨感縱橫的青年是令人痛心的。在如今如此豐富的大環境之中,我們卻不能發揮好年齡的優勢,沒有激情,沒有熱情,沒有加入自己感興趣的圈子,沒有在最有朝氣最青春洋溢的年紀裏把日子過得五彩繽紛,這本身確實是一件很匪夷所思的事情。

年輕人,死氣沉沉的太多,有熱情的太少。從這個角度來講,孤獨的青年的確可恥。

但轉而又想,青年爲何就不能心甘情願做一個“孤獨”的人。

《玩偶之家》裏說:在這個世界上最堅強的人,是孤獨地只靠自己站着的人。

青年作者陳大力曾經在文章裏回憶她大學時的生活,那是她最孤單的一段時間,她沒有聚餐,沒有約會,沒有一大把平攤青春的朋友,但那也是她最充實的一段時間,閱讀,寫作,不斷挖掘自己,每天一人,踽踽獨行,看似清苦,但在不知不覺間,她找到了未來的方向。

“也許精神獨立的過程並不舒適,卻讓人免於過分心碎。”在此,孤獨的另一面便是精神獨立與自我修煉。

《我們的年輕,柔軟而硬氣》裏有這樣一段話:“一直以來我們都把合羣與獨處這兩種人際交往的狀態極端化,好像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更有甚者,爲孤獨冠以“光榮”的含義,彷彿合羣就是一羣無力無夢之人的選擇。”

爲什麼非要在合羣與獨處之間劃一條重重的分界線,合羣的人意味着要去絞盡腦汁迎合想要融入的圈子,獨處的人就活該生活在自己封閉的圈子裏呢?

合羣與獨處可以兼得啊。

曾經我有一段時間也孤獨感爆棚。站在學校各種社團的招新海報前,無所適從,我忽然發現,自己是個很沒趣的人。我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去圖書館,一個人戴着耳機走在操場的跑道上,那段時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壓抑,壓抑到迎面吹來一陣風,悲傷的情緒就立即向我奔來。我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想做什麼,想要讓生活有哪些改變。

就好像不會游泳的人忽然掉進了游泳池裏,四處碰壁,又不懂怎麼往上游,最後無奈讓自己溺水身亡。

後來,好朋友H給我發了一條留言,是這樣寫的:這個社會很冷漠,希望遠方的你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剛好有人願意伸出手,希望你遇到的都是不冷漠的好人,希望永遠保持善良不要被這個世界改變,希望你能一直開心,能沒心沒肺的大笑,我的撒萬萬,愛你呦~

收到這條留言,是在去年冬天的一個晚上,我穿着米黃色的大衣和馬丁靴,戴着耳機走在操場的'最外圈,上海的冬天總是陰冷陰冷的,晚間的風吹到身上,是那種渾身都冰涼刺骨的感覺,但是這條留言,帶給了我暖流一般的充實感和安全感。我手裏攥着手機,向操場出口走去。

從那以後,我漸漸不再怕吃飯沒有人陪,上課沒有夥伴的日子了。我讓自己學會接受獨處的生活,久而久之,在這獨行的日子裏,越來越堅強,也越來越有信仰。

有些時候,孤獨感確實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這種感覺會把人的靈魂都禁錮起來,想要鑽出去,又不知道出口在哪裏。但是一旦想開了,會發現,孤獨的日子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自己膽怯的內心讓“獨處”兩個字變得可怕。

在我剛開始寫公衆號推送的時候,也談到過“在大學,你是否感到孤獨”的話題。當時是這樣寫的:

孤獨與否,其實是一種內在的寬解,是一種能否取悅自己,由己向人的態度。每天呼朋引伴的人會談及自己內心孤獨,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飯的人說他們一點也不孤獨。

“不合羣只是表面的孤獨,合羣了就是真正的內心的孤獨。”我並不完全贊同這句話,只能說,生活有時會不盡人意,但我們要做的,是敞開胸懷去接納它,踽踽獨行的時候,是挖掘自己的最好時機。

因此,不要因爲想合羣,害怕孤獨,而隨波逐流,學會與社會和解,而不同流合污。

把握年輕的孤獨,讓積澱與自省成爲孤獨的基調。孤獨,或許就能成爲驅動人生的力量。

里爾克曾經說:“願你自己有充分的忍耐去擔當,有充分單純的心去信仰。你將會越來越信任艱難的事務,和你在衆人中間感到的寂寞。此外,讓生活自然進展。請相信:無論如何,生活是合理的。”

只要有自己的方向,孤獨的青年就不可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