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名言格言

古代勵志刻苦讀書名言

古代勵志刻苦讀書名言1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古代勵志刻苦讀書名言

譯:作爲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鬥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並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2、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三國志》劉備語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爲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於一些微小的。卻有益於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爲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於師。—《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着去做。後發展爲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

譯:同心協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羣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譯:自滿於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並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並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14、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乾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爲中心,不自以爲是,與周圍的人羣策羣力,共同完成任務。

16、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7、不怨天,不尤人。

18、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19、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20、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21、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22、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2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4、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

25、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古代勵志刻苦讀書名言2

1、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出自南朝梁·沈約《宋書·宗愨傳》。願,希望。這是南朝宋人宗愨之語,以乘風破浪爲喻,表達了希望建功立業、有所作爲的願望與志向。

2、願將腰下劍,直爲斬樓蘭。

出自唐·李白《塞下曲六首》。揮劍斬敵、立功邊塞之志,表現了唐代士子普遍的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與時代精神。

3、有志者事竟成。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耿傳》。竟,終究。此言只要有志氣,總有達到目標的一天。這是一句千百年來激勵了無數人奮發進取的名言,至今我們仍在講。

4、丈夫皆有志,會見立功勳。

出自唐·楊炯《出塞》。會見,一定會看到。大丈夫只要心存報國大志,一定能看到立功受勳的日子。

5、一朝溝隴出,看取拂雲飛。

出自唐·李賀《馬詩二十三首》。隴,農田中種農作物的一行一行的`土埂。這二句表面是寫馬,實則是以馬從溝隴躍出爲喻,說明處於困境中的有志之士一旦掙脫困境,便會大有作爲。其意在鼓勵失意者處困境要不墜青雲之志,等待時機,奮發進取,有所作爲。“拂雲飛”,明以誇張修辭法寫駿馬騰躍之高,實則暗寫有志之士一旦得志便會飛黃騰達、大有作爲。

6、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出自《長歌行》。小的時候不努力,等到要用的時候後悔來不及了。這兩句一直是催人奮進的名言,激勵着人珍惜青春,努力學習。

7、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出自南宋·陸游《文章》。意思是技術高超的人,偶然間即可得到。多用來形容文學素養很高的人,出於靈感,即可偶然間得到妙語佳作。只有具備深厚的文學功底,加上創作的靈感才能寫出好的文章。

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詩經·小雅·鶴鳴》。其他山上的石塊,可以用來琢磨玉器。從讀書做學問這方面來講,學習其他科目有利於我們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有利於我們增添學習方法,縮短學習差距;有利於我們拓展思路,增強創造性思維。

9、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出自南宋·祝穆《方輿勝覽·磨針漠》。這句話多用來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麼難的事也能做成。

10、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出自北宋·蘇軾《送安敦秀才失解西歸》。這句話原是安慰和勉勵那考試失敗的安敦秀才的話,勸他回家再去安心讀書,說“舊書”不嫌多讀,越讀越玩味越有意思。現在多指經典文字簡短,意思深長,要多讀、熟讀,仔細玩味,才能瞭解和體會其中的深意。

11、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出自元·高明《琵琶記·蔡公在試》。讀書人十年寒窗苦讀默默無聞,但一旦科舉考試成功便會名聞天下。意在鼓勵讀書人要耐得住讀書時的清苦,以求日後的成功。

12、心如老驥常千里。

出自宋·陸游《赴成都》。驥,千里馬、駿馬。詩人以千里馬老而思馳千里爲喻,表達了自己報效國家矢志彌堅、壯心不已的愛國情懷。

13、心隨朗日高,志與秋霜潔。

出自唐·李世民《經破薛舉戰地》。唐太宗李世民自道其胸懷如日大志、身有高潔品行之言,表現了一代英主超凡脫俗的豪邁氣概。

14、虛死不如立節,苟殞不如成名。

出自唐·王勃《上百里昌言疏》。虛死,指無謂的死。苟殞,指苟且死去。與其沒價值地死去,不如用寶貴的生命換取一個好的名節;與其苟且地死去,不如留着寶貴的生命,建一番功業而流芳百世。此言爲人要積極進取,生也如此,死亦如此。

15、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

出自漢·賈誼《過秦論》。宇內、四海、八荒,都是指天下。寫秦孝公銳意改革,力圖一舉消滅天下諸侯、一統天下的雄心大志。“席捲”、“包舉”、“囊括”、“併吞”四個動詞的運用,都是採比喻修辭法,不僅非常形象,更帶有一種奪人的氣勢,生動地突顯出秦孝公一代雄主的形象。

16、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出自東漢·張衡《應閒》。人生在世上就應該勤奮,不去追求進取哪來收穫呢?勤奮成就未來,並不是一句空話。

17、開卷有益

出自北宋·王闢之《繩水燕談錄·文儒》。讀書總有好處。

18、人之爲學,不日進則日退

出自清·顧炎武《與友人書》。在學習上,如果每日沒有進步就是退步了。

19、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出自春秋·李耳《老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千里的行程,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用來比喻凡事都是從頭做起,逐步進行。

20、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憤時

出自唐·顏真卿《勸學》。人生是短暫的,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