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經典美文

有一種人生沒有爲什麼美文

作爲一名記者,我習慣了面對任何人、任何事時,都要多問一個“爲什麼”。

有一種人生沒有爲什麼美文

有個德國人來到中國,在廣西的大山裏生活了十幾年,他過着拉牛耕田、揮鋤種菜的簡單生活,把免費教育當地孩子、跟孩子們打鬧在一起作爲自己的人生樂趣。

央視記者柴靜在採訪這位名叫盧安克的德國支教者時,心中疑惑不解,你一個外國人放着好好的日子不過,跑到這種窮鄉僻壤裏來幹啥呢?柴靜問他:“當時你是爲了什麼?”盧安克說:“我記不起來了。”“那個時候你怎麼想的?”“我不知道該怎麼說。”

真是很雷人的回答——這個外國人,他竟然不知道自己爲什麼要來這裏;更雷人的是,他的人生甚至沒有目的。他說:“如果想改變中國的現狀,然後帶着這個目的來做我做的事情,那我不用做了。我不是這樣的,我不想改變,我沒有這個壓力。”

我們當然又很驚訝:“如果不是爲了改變,那你是在做什麼?”“當然會發生改變,改變自會發生,但這不是我的目的。”盧安克說。

好像總有一些人,就像盧安克這樣——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卻活在我們的.世界之外,讓人很費解。他們使我們慣常的生活常識和價值觀受到衝擊,常常不由得大吃一驚:“什麼?這樣都行?”

前不久我採訪一個英國籍的在讀博士,本來在藝術學校當老師,名叫格法·普拉扎。他在倫敦搞三維動畫,同班同學好多都在好萊塢掙大錢。

這麼一個人,十幾年前無意中看了一場京劇演出,整個人就被京劇迷住了,書不教了,博士也不讀了,拋家舍業千里迢迢地跑到北京來學京劇。什麼壓腿、踢腿、下腰、拿頂,什麼唱唸做打,受的那個罪,說出來人家都不信。

人家問格法:“你那個條件幹什麼不行,非得來中國唱戲幹嗎?”格法很奇怪:“京劇美啊。你們的國粹嘛。所以我就來了。”這個理由簡直太難以讓人信服了。我採訪他,也不解,向他要個靠譜的理由,能讓廣大讀者信服的“說法”出來。我問他:“格法,你原來的日子那麼好,現在日子這麼苦,你願意這麼過嗎?”“我當然願意啊。”格法很吃驚,好像我的問題不但多餘,而且不可理喻。

“那你爲什麼……”“沒有爲什麼。願意就是爲什麼……”這個回答,雷人嗎?

還有一次,我採訪“80後”小馬。他本來在城市裏過得好好的,有一天卻回到家鄉的沙漠去種樹。多種些樹,就能擋一點風沙,可他自己,生活很苦。我採訪了兩天,回去以後寫出稿子,同事看後說:“嗯……事蹟很感人……只是有一點……他爲什麼要這麼做呢?”

回想這兩天我與他的交談中,似乎他都沒有提到爲什麼。有時我問起,他也總是輕描淡寫:“這樣挺有意義吧。”一句“有意義”,似乎也太“假大空”了一點。

我加了他的QQ,聊天時我又無意中提起這個話題。他說:“你爲什麼總想要問爲什麼呢?”我也愣住了。所謂“因果關係”,世上事,都是有原因的吧。可他說:“真的沒有爲什麼。不是爲了理想,也不是爲了實現人生價值,更不是想讓生命歷程變得豐富多彩。如果說我努力去做了,有一天實現了這些,那也是後來的事。而之前,我什麼都不想。我只是去做。”

我想起了盧安克,也想起了格法。他們和小馬一樣,只是去做,並不在乎結果。就像一句廣告語說的那樣,“Justdoit”。有一種人生沒有那麼多功利,只是想做就做,沒有爲什麼。

至於結果,遲早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