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經典美文

我是誰的美文

你是誰?有人問我,告訴他我的名字。他又問,這個名字挺耳熟的,以前好像聽說過,但一時又想不起來……你是老誰家的小誰吧?我搖搖頭,當然不是。他對待天外來客似的審視我,都是一個地球上的,怎麼從來都沒見到過?他覺着納悶,我朝他微笑,並伸出了手。他不得不握了握我的手,似曾相識,你好。我對他說,我們以後也許會成爲朋友的。那太有可能了,他笑道。雖這麼寒暄,可心裏也許還在問,這個人究竟是誰?

我是誰的美文

在孤寂的日子裏,我懷着被世界遺忘的落寞心情,仔細想想,要對他人說明我是誰,這真是一個看似簡單古怪,卻越琢磨越玄的問題。假如你從不知道我這個人的存在,現在偶然聽到或在某某報刊上見過我的名字,就真的能夠了解我嗎?

有一則幽默大意是這樣的:某個中國人不知道車爾尼雪夫斯基、奧斯特洛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別林斯基、帕烏斯托夫斯基。一聽到他們的鼎鼎大名,還以爲全是開車的司機呢。

既然名字不能讓你對我瞭如指掌,相貌總該是最容易識別了吧?那也未必。

有一天夜晚,我正在河邊散步,忽然有個姑娘朝我走過來,拉住我的手。我驚訝地望着她那張頗感生疏的臉,她卻毫不客氣,問我:這幾個月你去哪了?爲什麼不來看我?另有新歡,還是不喜歡我了?

我被她這一大串問題弄懵懂了,盡力從記憶中往昔的所有角落裏尋找眼前這樣一個女子,以及與她有關的事情,卻一無所獲,再說我已經好幾年不近女色了。我說什麼好呢?只能應付道,你是……我還想問你……你呢?

我把什麼都給了你,你卻假裝不認識我了,真沒良心,你!她衝我發火。

我這個單身漢被她這麼大加指責,倒好像自己真的得到了她的什麼。什麼什麼?我莫名其妙。

什麼?你還裝糊塗。她說着竟氣得坐在地上,邊哭邊說:人家對你恨不得把心掏出來,你可倒好沒事人似的出來閒逛……

我這個局外人從沒得到過她的“什麼”,卻無端聽她哭哭啼啼。我不知所措,蹲下身,說:我那什麼……我想解釋一下,我不是……

你解釋什麼?她打斷我的話,都好幾個月不來見我了,我找你好多次連個人影也沒見着,我不想聽你解釋……她說完,坐在河邊哭了好一陣子。

此時夜色漆黑,離我們只幾步遠的河水正滾滾流淌,風帶着水汽吹在身上涼涼的。

我思來想去,如果她知道我不是她男朋友會更傷心,說不定會想不開跳河自殺。我把她扶起來,好說歹說勸她別傷心,送她回家的路上一再向她表示,我依然愛她,只是近來忙得很……等把她送到家,已是大半夜。

那次誤會令我難忘,沒想到會有和我長得模樣相似度極高的人,那個姑娘現在也許還不會發覺,那天夜裏遇見的“他”竟是我。從此,我見到熟悉的面孔,也不敢輕易和他說話,就因爲長相酷似的大有人在。儘管小心,前幾天我還是和一個賣大餅的打招呼,互相一瞧並不認識,只好尷尬一笑。這樣的事相信你也遇到過,而且不止一次吧?

名字和相貌,在最初接觸的時候,會讓你感到陌生,甚至產生百思不得其解的神祕感。達·芬奇在四百多年前繪製了蒙娜麗莎的肖像,而她至今仍露出莫測高深的微笑。

對一個人的瞭解,並非如印象中的那麼簡單明瞭。

相對別個“自我”而言,難以琢磨的程度更會加深,俗話說,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一個人最公開的行動也有其祕密的一面。”我在前幾天,纔算看透了我們從小朝夕相處,現在也經常見面的一個熟人。在他年老體弱的父母,需要接到他的'家裏照顧的時候,還算富裕的他卻說,我年老的時候,還不知道誰會伺候我呢!他的話一出口,本來以爲他很有孝心的我,緘默良久。發現自己認錯了人,我突然對他感到極爲陌生。

心思左右着行爲取向。就算空想也不必嘲笑,連那樣的念頭都沒有過的人,怎麼可能指望他會將那樣的想法落到實處呢?不想當將軍的士兵,即使那機會就在眼前,也很容易錯過吧?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在每個人身上必然會發生見證其本質的事情。杜十娘身邊的兩個男人,一個要買她,一個要賣她。人性在那一刻被暴露得一覽無餘。戲如人生,往往在面臨危難急需救助的關鍵,纔會看清某個“自我”的真面目。

一個人只有透過他人這面鏡子,纔可以更清晰地映照出比較真實的自我。既要有自知之明,又要有知人之明,否則對人對己皆如霧裏看花。

話雖如此,而要做到談何容易,體驗並記住自己曾經的磨難,並且不要再人爲地強加給別人;因爲人人都是血肉之軀,他人與“我”的感受大同小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要領悟到這一點,對自己對他人的理解,雖然還不全面,但已經正在深入了。

然而由於社會制度,利益分配,經濟狀況,人生際遇,智力水平等等存在着差異;思想觀念也隨之千變萬化,其紛繁複雜,早已深奧難測。有好多事情,本來只要別人稍微助一臂之力,甚至只要一句話即可達成,卻偏偏遭遇重重羈絆。

生命的歷程,就是在不得不盡自己最大努力才得以衝出這樣那樣的困境,而變得迂迴曲折,備嘗艱辛。把大量本該用於體驗娛悅的時光,挹彼注此於爲擺脫生存危機所做的長期掙扎。在苦苦思索與情感煎熬中,經受着內在與外在的變化。

童年時代的我與青年時代的我,早已大不一樣。正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有位作家面對多年前他與同學們的合影,感嘆:現在的他們,早已不是原來的他們了!

歲月改變着我的容顏,悲歡離合都深有體悟,思想留下滄桑的烙印。我的一位好友曾說,她想要看到一個我正刻意塑造的自己的新形象。在多次失敗或成功之後,我也希望不辜負親戚朋友們的期待,盡一切可能與人爲善,成人之美。與此同時更需冷靜客觀地審視自我,認清他人。

你不認識我,那也許緣慳一面。而某一天,當我在人羣裏匆匆走過,你恰好回過頭來瞥見了我。你與我就這樣擦肩而過,卻失之交臂,直至永遠。

標籤: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