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經典美文

老人與樹-美文故事

老人孤獨地坐在門口,眼望着空蕩蕩的柏油馬路,抽了一瓶又一瓶老旱菸。

老人與樹-美文故事

他在思念一棵樹,一棵四十年前親手種植的核桃樹,如今早在這馬路下成爲一段歷史。

“桃三年,杏四年,想吃核桃十八年。”老人年輕時身體壯,味口好,總想吃吃這成長十八年纔開花結果的核桃,便不顧“核桃樹結了果,栽核桃的死了人”的傳言,硬是在自家門口栽了一棵。

核桃樹成活了,開花了,結果了,老人依舊活得好好的。當老人微笑着打下第一顆核桃,送給他不知“幸福”是什麼東西的老伴時,老伴快活地笑成八歲的小女孩。

核桃結果的第二年,一羣喜鵲飛來,在上面壘了一個巢,喳喳喳地叫個不停。鄰居驚奇不已,核桃樹上扎喜鵲,這可是難得的好事情,必有吉兆。果不出所料,當年七月,老人那挺着大肚子的兒媳婦順利生了個雙胞胎。

這是一棵神樹,村裏人都說,免不了在下面壘幾塊大石頭,擺一個香案,系幾匹紅綾,逢年過節燒幾柱香,祈求樹神保佑。

那時村裏還很窮,人少,屋矮,文化落後,但人情味濃,濃得如同村前那座灌木層層的大山。有了這棵神樹,老人自然成了大善人,樹上結的果實也成了大家的神果,每年成熟時由老人統一拿長竿打下來,送給全村人作爲神的禮物祈求庇護。

老人一生拉扯了四個兒子,個個都肥頭大耳,一副官相,只是後來當官的只有一個半(大兒子當了村長,也算半個官)。但就這在村裏已是非常了不起。“這是樹神的庇護”,村人都這麼說,老人更是樂開花,對這棵樹更情有獨鍾。每天都要在樹底下轉三圈,看看樹上生蟲了沒有,被人損壞了沒有。喜鵲每年來到這裏,都要在樹上歡聚一堂,歡喜一番。

老人一家也每年春秋之交團聚樹下,聽鴉雀微鼾,夜風暖吹,舉杯暢飲,令全村人羨慕不已。都說“多子多福,神的賜予”。

但好景不長,孫子一個又一個,羊羔般出生了,豬娃般長大了,上學的上學了,娶媳婦的娶媳婦了,家裏一年比一年緊張。當兵的長孫復員回來了,思想進步了,立志要破除這封建迷信思想。“什麼神樹不神樹,完全是糊弄人,要想富,先砍樹”。老人堅決反對,但孤掌難鳴,最後同孫子達成一項協議:不砍樹,但收回樹的所有權。

這年秋天,核桃樹底下的香案拆掉了,樹頂的喜鵲窩搗掉了,核桃不再作爲神的禮物在每家桌子上出現了。長孫作爲核桃樹的合法繼承人,將核桃一五一十地換成了鈔票。看着孫子點錢時的得意勁,老人打心底不舒服。“娃呀,不能爲了錢而冷了左鄰右舍的感情。”孫子將眼睛瞪得滾圓:“什麼感情不感情,發展纔是硬道理。”

喜鵲不再樹上盤旋了,老伴吃着商品化的核桃,再也看不到當初的笑臉了,第二年就歿了。臨歿前望着核桃樹,一言不發,只是苦笑。

第三年,老人的小兒子當了本鄉的鄉長,頭回回家便給當村長的大哥上了一課,什麼“拓寬思路,敢於發現,大山就是一座寶庫”,什麼“要想有地位,必須有作爲,不能因循守舊,在幾畝薄田上下功夫”。說得老大動了心,第二天便召開全村村民大會,進行致富總動員,說得年輕人心醉,老年人心碎。

第三天,第一批“科技致富領頭人”上山了,滿載而歸,第四天、第五天更是不用說。年終村裏一統計,哇塞,人均收入翻一番,鄉上獎,縣上獎,老大一時成爲全縣的`名人。

只有這一批頑固不化的老人們,瞅着全村喜洋洋的面龐,大山日漸憔悴的身影,搖頭嘆息“作孽啊,作孽”。

富起來的人們不甘於守着老屋,紛紛蓋起了大瓦房,賣起了大解放。車多了,人忙了,舊日的黃土路不能適應日漸發展的社會需要,修路成了全村人的一致願望,也成了老人最大的心病。因爲核桃樹就在路側,是路上最大的障礙。

但全家人一致透過砍樹,全村人除了幾個“老封建”也一致透過。核桃樹終於在衆人的吶喊聲中發出一聲“轟”響,倒下了。最後一隻喜鵲,繞着滿地的枝葉,盤旋三圈,發出幾聲悲鳴,飛向遠方。

老人在樹倒時走上大山,跪在新翻起的泥土上,一把鼻涕一把淚,哭了個天旋地轉。

是年春,全村柏油馬路建成。是年夏,滿目創傷的大山再也找不到換錢的東西了。是年秋,一場史無前例的大雨整整下了三天,巨大的泥石流從山谷間涌出,淹滅了全村三分之二即將收割的麥子,沖垮了村頭新建的三面大瓦房。

村人悲嗚,不知所措。“是樹神怒了”,有人惴惴不安,在覈桃樹的遺址上燒了一堆紙錢。

只有老人沉默不言,無動於衷,蹲在門口,老旱菸抽得“吱吱”作響。

標籤:美文 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