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好文

天性不一樣教養大不同

好文1.48W

古語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正是應了天性不一樣,教育方式也不一樣的道理,家長在選擇孩子的教育方式時,不妨根據孩子的天性來引導孩子,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養方式。

天性不一樣教養大不同

走近“天性”

寶寶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指寶寶在行爲中所表現出的堅持度與情緒反應等。寶寶天性的差異甚至從新生兒時期就看得出來。例如哭泣,每個寶寶哭泣的 方式不同,強度不同;等寶寶大一些,當他試着想要做某些動作或觸碰物品時,他表現出的堅持度與勇敢性也不盡相同。天性分爲多種類型,一般我們把寶寶的天性 類型分爲三種:容易型、困難型和膽怯型。

不同天性寶寶的比例

容易型 約佔75%;

困難型 約佔10%

膽怯型 約佔15%

每一種天性類型並沒有好壞之分。換句話說,每種天性都有其積極一面,也有消極一面。瞭解寶寶的天性類型與行爲表現特徵,掌握引導寶寶行爲的最佳策略,發展其積極的方面而削弱其消極方面,不僅可以提高爸媽的教育效果,而且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天性≠人格

天性不同於人格,但天性可說是人格的一部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的天性與生俱來,一輩子都不會改變。而人格則包括了天性和經驗兩部分。 所以,寶寶的“天性”和“人格”是一致的,但隨着他逐漸長大,接觸到周圍的環境和人物之間的`互動漸漸多了,經驗也就會隨之改變、日漸成熟。但是,天生的天 性是不會改變的,只是在某些社會期望下做了一些修飾。

幫你判斷寶寶的天性

美國兒科醫生托馬斯和切斯,對100多名剛出生到3個月的寶寶進行了長期追蹤研究,發現這些寶寶出生僅幾天就表現出很多的差別,比如哭聲大小、情緒好壞、睡覺和飢餓的規律性等等。於是,他們就從研究中總結了這9個緯度來考量寶寶的天性。

1.活動水平

這是指寶寶在一天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動作節奏的快慢與活動頻率的多寡。活動量的大小,是跟身體動作(也就是生理方面)比較相關的。比如,平時活動量大的寶寶,他們所需要的睡眠時間相對就比較少,而活動量小的寶寶,所需要的睡眠時間卻相對比較長。

2.規律性

指寶寶的飢餓、睡眠和排泄等生理機能是否有規律。如果寶寶在睡覺、起牀、便便尿尿、肚子餓等方面都很準時的話,他就是一個規律性強的寶寶;反之,如果飲食生活不定時、不定量,就是屬於規律性差的寶寶。

3.適應能力

是指寶寶在進入一個新的環境時,從陌生到接受的時間長短。寶寶在適應新的人、事物、情況、環境時,是有難易之分的,時間也會有長有短。適應性與 趨避性有某種程度的關聯。趨避性是直接的反應,而適應性則是自我調整後的反應。適應性高的寶寶可以很快、很輕鬆地學習、接受陌生的事物,能夠從容地應付突 髮狀況,隨機應變,因此,趨進性也較強;而適應性低的寶寶則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去接受新的事物,常會顯現出退避性。

4.趨避性

指寶寶對新刺激做出反應的特點。在第一次面對自己所接觸的人、事、物、環境與情況等新的刺激時,有的寶寶會表示出接受的態度,而有的寶寶則會表 現出退縮的態度。趨進性的寶寶通常來說,比較勇於去嘗試,能夠主動地學習新的事物、想方設法去適應新的環境;而退避性的寶寶則對新的經驗有所退縮,甚至會 有逃避的傾向,比較不容易去學習、接受新的事物,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也弱。

5.敏感度

指能夠引起寶寶注意的最小刺激強度。敏感度低的寶寶,不大會因爲外界的變化而影響到自己,改變自己的情緒;但是敏感度高的寶寶,就會像一個薄瓷娃娃,哪怕是一點點的小刺激,都會立即在他身上看到反應。

6.反映強度

指寶寶表達情緒反應時的能量水平,如哭聲大小。反映強度大的寶寶,會用哭聲、肢體動作等各種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情緒,引起別人的注意;但是反映強度小的寶寶,總是儘量讓自己的情緒變化不被別人發現。

7.注意力分散度

指寶寶的注意力是否容易從正在進行的活動中轉移。顯然,分散度強的寶寶很容易分心,改變主意;相反,分散度弱的寶寶卻會表現得更加固執。

8.心境

指寶寶在睡醒後幾小時內的主要情緒。擁有積極心境的寶寶,醒來後常會笑,顯得很愉快;擁有消極心境的寶寶,醒來後容易表現出不尋常的緊張反應,如大聲哭叫、暴躁。

9.堅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