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好文

怎樣建立良好的母子依戀關係

好文8.74K

嬰兒出生後,母親要給孩子餵奶、換洗尿布、洗澡,要與孩子一起遊戲,給孩子講故事,逗孩子高興,教孩子認識周圍事物和社會常識等。因此,可以說與嬰兒交往最多的是母親。母親在兒童社會性發展過程中起着獨特的重要作用。嬰兒在與母親交往過程中,在母親的指導下,學會了與人分享、謙讓、合作、團結、友愛、關心別人、有禮貌等等良好社會行爲以及最初的社交技能。在母子交往中,母子依戀的形成是嬰兒情緒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標誌。

怎樣建立良好的母子依戀關係

母子依戀是指嬰兒與母親間的感情聯結。表現爲嬰兒努力尋求並企圖保持與母親的密切的身體聯繫。具體表現爲嬰兒注視、追蹤母親,對着母親微笑、哭叫,要母親擁抱等行爲;與母親在一起,接近母親就會感到愉快、舒適,同母親分離就感到痛苦;遇到陌生人或到一個陌生環境就產生恐懼、焦慮,一旦母親出現就能使他得到安慰。

母子依戀一旦建立,嬰兒就時常表現出情緒歡快、活躍,喜歡操作物體,好探索,嘗試接近新事物。所以母子依戀有助於嬰兒形成積極、健康的情緒情感,養成自信、勇敢、好奇、探索的良好性格,並促進嬰兒智力發展,培養嬰兒樂於與人相處、信任人的基本交往態度。

母子依戀不是遺傳決定的,它是嬰兒在母親較長時間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建立起來的。依戀的發展可分爲四個階段:1、無差別的社會反應期(出生~3個月)。這個時期嬰兒不能區分母親和別人,他們對所有人的反應都一樣,只要看到人的臉,聽到有人說話就高興,手舞足蹈;2、有差別的社會反應階段(3~6個月)。這時期嬰兒對人的反應有了區別,對母親的臉更爲偏愛,在母親面前表現出更多的微笑、咿呀學語、依偎、接近,而在其他熟悉的人面前這些反應就少一些,對陌生人反應更少;3、特殊的情感聯結階段(6個月~2歲)。

這個階段的嬰兒出現了明顯的對母親的依戀。與母親在一起特別高興,當母親離開時則哭鬧不停,別人無法讓其安靜,而當母親一回來,他就馬上停止哭泣並轉爲高興。母親在身邊,就能安心遊戲,母親一離開則緊張、哭泣、大喊大叫或邊哭邊追隨,對陌生人則有怯生反應;4、目標調整的夥伴關係階段(2歲以後)。這個階段的嬰兒把母親作爲一個交往的夥伴,並認識到他有自己的需要和願望,交往時雙方都應考慮對方的需要,並適當調整自己的目標。這時嬰兒與母親的空間上的臨近性逐漸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比如母親要離開一會兒時,只要給孩子解釋清楚,孩子就不會強求母親留下,自己可以呆在一旁玩。雖然母子依戀關係形成於6個月至2歲這個時期,但6個月以前是母子依戀形成的鋪墊期,所以不能忽視6個月前母親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

由於母親與孩子的交往態度和行爲方式不同,因此母子關係也有不同類型。心理學家經過研究把母子依戀分爲三種類型:安全性依戀、迴避性依戀和反抗性依戀。

安全性依戀的嬰兒與母親建立了穩定的感情聯結。母親在場使嬰兒感到足夠的安全,他們能安靜地玩玩具,偶爾靠近或接觸母親,不時用眼睛看看母親,與母親有距離地交談,而且能夠在陌生的環境中進行積極的探索和操作,對陌生的反應也比較積極。當母親離開時,其操作、探索行爲會受到影響,嬰兒明顯地表現出苦惱、不安,想尋找母親回來。當母親回來時,嬰兒會立即尋求與母親的接觸,並很容易寬慰、安靜下來,繼續去做遊戲。

迴避性依戀的嬰兒對母親並無特別密切的感情聯絡。這類嬰兒對母親在不在場都無所謂。母親離開時他們並不會哭鬧,繼續玩自己的;當母親回來時,也往往不予理睬。有時也會歡迎母親回來,但只是短暫的,接近一下又走開。

反抗性依戀的嬰兒被稱爲“矛盾性依戀”。具體表現爲當母親要離開時嬰兒顯得很警惕,甚至苦惱、極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暫的分離都會引起大喊大叫。當母親回來時,他緊緊盯着母親,希望得到母親安慰。但是當母親親近他時會生氣地拒絕、推開。

以上三種類型中,安全性依戀是良好、積極的反應,迴避性和反抗性依戀是不良的、消極的反應。安全性依戀有利於兒童認知、創造性的發展,有助於兒童穩定、愉快情緒的形成,對兒童成長爲適應社會的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母親們要注意母子良好依戀關係的建立。那麼,怎樣建立良好的母子依戀關係呢?

首先,母親要給予嬰兒積極的反應。人們往往認爲只要多花時間與孩子在一起,充分滿足孩子生理需要就能建立起良好的母子依戀。而有關研究表明,母子依戀不是建立在嬰兒與母親交往時間以及嬰兒生理需求滿足基礎之上,而是取決於母子交往中母親對嬰兒所發出信號的敏感性和對嬰兒是否關懷。研究人員(克拉克斯特瓦特)從反應性、積極的情緒表達、社會性刺激三個方面考察了母親與嬰兒交往時的行爲,結果顯示安全依戀性嬰兒的母親在這三個方面得分最高,而回避性和反抗性嬰兒的母親在這三個方面的得分都低。因此母親在撫養孩子過程中,對嬰兒發出的信號要作出積極的反應。具體措施是:

(1)學會辨別孩子不同信號的含義。如:根據孩子哭聲的長短、高低就能判斷嬰兒的需要;根據嬰兒面部表情和四肢動作知道他們的情緒狀態。正確辨別孩子的信號是母親對嬰兒積極反應的前提條件。如果母親經常對孩子的信號反應判斷錯誤,孩子與母親間就會缺乏正常的情感交往,那就不利於母子依戀的建立。

(3)多多關注孩子。心理學家(謝弗和埃默森)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歡與成人的身體接觸。不喜歡抱的嬰兒透過尋求與母親目光接觸,使自己得到寬心。不喜歡抱的嬰兒和喜歡抱的嬰兒一樣都能形成良好的母子依戀關係。母親在與這樣的孩子交往中,目光是交流的無聲語言。當嬰兒注視母親時,母親要立即注視嬰兒,並用語言或玩具逗引兒童。

其次,母親要了解孩子的氣質特徵,針對孩子的特點採取相應的養育方式。托馬斯、切斯研究表明,孩子的氣質類型會影響母親對他們的撫養方式。他們在追蹤考查了大量嬰兒的基礎上,將嬰兒氣質分爲三種類型:容易型、困難型、遲緩型。容易型嬰兒的'生理機能活動有規律,容易適應新環境,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他們情緒穩定、愉快,對成人的撫養活動反應適度。困難型嬰兒生理機能活動無規律,情緒波動大,易怒、好哭鬧,對新環境和新事物常常退縮,適應環境較緩慢,在沒有壓力或在適應的環境中,對新刺激慢慢發生興趣。嬰兒氣質類型的不同影響着母親對他們採取不同的態度和行爲。由於容易型嬰兒易於教養,母親就會給他們更多的關懷、撫愛,交往態度和方式也較積極、愉快,嬰兒也會因此覺得自己被父母所關愛、重視,因而情緒、行爲表現更加積極、愉快,從而形成良好的母子依戀關係。對於困難型嬰兒,母親通常會束手無策,或因照顧不好孩子感到內疚,或怨恨、責備孩子,要不就是在孩子的壞脾氣面前讓步。對遲緩型嬰兒,母親往往失去耐心而責備他們,給他們造成壓力。這樣的教養方式都不利於安全性依戀建立。所以孩子出生後,母親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爲特徵,針對不同的氣質採用不同的教養方式。

對於容易型的兒童,母親可以制定一個周密的時間表進行餵養,但要注意逐漸訓練他們自己玩耍。

對於困難型兒童,母親特別要有耐心、愛心。母親應該有這方面的心理準備:由於這種類型兒童生活無規律,母子之間要經歷較長時間的“磨合期”才能相互適應。母親要放棄一些不必要的主觀要求,不要強求孩子立即成爲生活有規律的人。因爲氣質是天生的,很難予以糾正,所以,對年齡較小的嬰兒,母親應該多遷就孩子。但當孩子斷奶後就要逐步訓練他們生活要有規律。當孩子發怒時母親要想法轉移其注意力,而不能對其態度粗暴。總之,困難型兒童需要母親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愛心。

對於遲緩型兒童來說,由於他們對新環境和新事物表現爲退縮、緊張、適應環境能力較差,因此母親對這種兒童一定要多給予鼓勵、幫助,不能認爲這些孩子“沒出息”。要想法逐步讓他們適應新環境,不必強求快速達到成人所要求的目標。如第一次到一個新環境,孩子往往會躲在母親懷裏或身後,有的甚至哭起來。這時母親就應緊緊摟着孩子,不斷地說:“別怕,別怕,寶寶真勇敢!”第一次在新環境中呆的時間短些,以後逐步延長時間。

總之,良好、積極的母子依戀關係的建立沒有一套統一的模式。母親要有愛心、耐心,要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氣質特徵,選擇恰當的方式撫養他們。不管孩子屬於哪種氣質類型,母親都要對孩子的信號作出敏感、積極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