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好文

北漂青年晚餐怎麼吃

好文3.13W

晚餐怎麼吃,每一個北漂青年都曾困惑過?

北漂青年晚餐怎麼吃

2008年,大學畢業後,任牧選擇了奔赴北京,成了北漂一族。

像所有的北漂一樣,每天下班後,任牧也開始爲自己的晚餐苦惱。超市往往那個時間是排隊排最長的,好不容易買完菜回家差不多就8點了,還要洗菜、切菜,然後再做飯,做完飯就9:30,太不靠譜了!街邊小攤、外賣偶爾吃一次兩次可以,但是地溝油呀、不衛生呀,又總是讓人擔驚受怕;那就到好一點的餐館飯店吧,但是總不能天天吃,架不住回頭一看錢包,傻眼了,錢包受不了了。

所以一提到晚飯,大家的表情經常都是非常的苦逼,一臉的無語。

2013年9月的一天,任牧和同事們在一起痛說革命家史。

一個同事忍不住說:“唉,如果在家裏多好啊,媽媽早就爲我準備好了我喜歡的紅燒肉!”另一個同事打斷他:“你就別做夢了,好好奮鬥吧,買個大房子,把你的爸媽接過來住,你的夢想就可以實現了。”一席話,讓大家沉默了。

這個時候,任牧忽然想到:有沒有這樣的一份晚餐,自己動手做,快捷簡單,卻又不失溫暖浪漫;吃得安全衛生,卻又不貴?如果有這樣的晚餐,相信會得到很多北漂一族的歡迎。

線上訂購線下自提,解決生鮮配送和損耗的痛點

任牧開始在朋友圈做調查,徵詢大家對晚餐的建議,有的說“考慮到回到住處時間有點晚了,因此必須有個快捷的晚餐”,有的說“如果是自己做,那就必須有溫暖的感覺,要有一份真正的家的味道”,也有人提出“我不會做菜,該怎麼辦?”……

一份份意見蒐集上來,儘管衆說紛紜,但都表達了一份迫切的願望:自己動手,渴望一份溫暖的晚餐!

基於此,2013年10月,任牧成立了才俊青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聯手創業。一個科技公司,主打互聯網項目,那如何解決北漂一族的晚餐問題呢?

在任牧的創業設想中,他們在網上推出訂菜服務,這些菜品都是洗好、切好,並搭配好調料,上班一族前一天晚上在線上訂購,第二天下班後則在地鐵口提取自己訂購的菜品,回去兩三分鐘就可以炒好一個家常菜,10分鐘之內至少可以燒好兩個菜,這樣的晚餐豐富、經濟、快捷,還有一份在家吃飯的溫暖感覺。

對於這個項目,任牧取名爲“青年菜君”,正是他們才俊青年公司名的諧音。

有人說,這不就是生鮮電商在做的事嗎?比如順豐,就是將生鮮蔬菜肉類直接送到用戶的家裏,作爲一個剛剛創業的小公司,如何和這些大牌電商競爭?

對於這一點,任牧胸有成竹。作爲生鮮配送,有兩個繞不開的痛點,一個是物流,一個是損耗。物流巨頭都沒能解決配送的難題,那麼,任牧又是怎麼做的呢?

“青年菜君”的銷售模式是,用戶前一天晚上在網上選購自己需要的菜品,下了單,公司纔去採購,這樣就避免了損耗,解決了庫存損耗、賣不掉浪費的致命難題;之後,用戶在第二天下班的時候——晚上5點到8點,出了地鐵站,提取自己訂購的菜品回家,根本不需要昂貴的人力支出,由用戶自己完成生鮮配送最後一公里的問題。這可是物流巨頭沒有想到的優勢。

2014年3月,“青年菜君”正式上線,推出pc端和手機app訂菜服務,同時也在線下開設第一家提取門店——地鐵13號線回龍觀店。之所以選取回龍觀地鐵口開設第一家門店,那是因爲回龍觀爲北京最大的經濟適用房項目,在這裏,住着30多萬人,其中北漂青年佔了80%。

針對回龍觀的用戶,任牧推出了特定的宣傳模式。一個是線下的宣傳單派送,每天都派人守在地鐵口,給每一位進出地鐵的年輕人發上一張廣告。另一個則是線上的宣傳,比如在回龍觀社區網站、論壇、貼吧,都有“青年菜君”活躍的身影。

2014年3月3日,第一單生意成交,一個回龍觀的住戶訂購了一份13元的“松仁玉米”菜品。守在電腦前,看見這個訂單生效,一直忐忑不安的任牧終於放下了懸着的心。

有了第一單,就有第二單、第三單……“青年菜君”順勢而生,呈現開門紅的態勢。

四有青年的夢想:讓家的味道溫暖懷揣夢想的人

就在任牧和他的團隊開始沾沾自喜的時候,生意卻突然冷落下來。

一打探,原來“青年菜君”忽略了從事餐飲行業的一個致命問題:衛生。網上就有人針對“青年菜君”發出詰問,“你們的衛生如何保障?我怎麼相信你們的菜品已經洗乾淨了、消過毒了、沒有殘留農藥?”

一幫it男這才領略到市場的無情,所幸,他們“知錯能改”。爲了讓用戶能夠直觀地看到“青年菜君”的衛生保障,任牧他們在網上開通了洗菜、切菜、包裝、運輸、冷藏的一條龍過程的視頻,用戶可以直接在網上觀看這個“生產過程”,整潔的環境、嚴謹的消毒程序、一絲不苟的工作過程,都在用戶衆目睽睽的監督之下。很快,“青年菜君”打消了用戶有關衛生的顧慮,信譽逐漸地回來了。

“青年菜君”針對20~35歲的顧客,因爲基本都是北漂一族,考慮到年輕人的收入,所以推出的菜品基本爲12~15元的家常菜系列,部分爲20~30元的精品菜系列。炒個菜,自己煲點飯,或是就點麪食,一餐也就熱乎乎地解決了,自己動手的情趣也就融合進來,這飯菜也就香了,有個小家的感覺也就出來了。

一個小夥子前一天晚上在線上訂購了一份醬香茄子,當天下班的.時候,走出地鐵口的時候提取了自己的菜品。回到家,按照“青年菜君”線上提供的食譜烹飪,很快,一份色香味都有的醬香茄子就擺上了餐桌。小夥子用自己的手機拍下了自己的“得意之作”,然後微信發給了家鄉的爸媽。父母一看,樂了:“哎呦,這個菜我都不會做,沒想到我們的寶貝兒子居然能炒一個這麼好看的菜!”

這個溫馨的故事讓任牧敏銳地感覺到裏面大有文章可做,一直以來,他都堅持自己“四有青年”的夢想:做一個有夢想、有態度、有情感、有趣味的人。每一個北漂的青年都應該是有夢想的人,也應該是一個有情感、有情趣的人。

爲此,2014年4月初,“青年菜君”開始向每一個用戶徵集有關夢想、有關晚餐的故事,只要用戶將自己有趣的故事寫出來,貼在“青年菜君”的論壇上,無關文采也不限字數,只要能溫暖別人,那麼就能得到“青年菜君”一份小小的獎勵:線上推出的菜品,用戶可以任意選用一份。這個活動大大地點燃了北漂一族的熱情。在北京,又有誰沒有故事呢?因此“青年菜君”的粉絲急劇地攀升。

爲了更進一步提升“青年菜君”的品牌知名度,2014年4月中,任牧開始和其它品牌對輸,也就是互相輸出。比如在北漂青年中成爲勵志代表的“西少爺”,這是十多個西安交通大學畢業的it男,他們放棄了在大公司的高管工作,因爲對西安美食的熱情,轉而賣起了肉夾饃,成了連鎖品牌。

“西少爺”在五道口,“青年菜君”在回龍觀,同在13號線,兩個品牌就對接在了一起,“西少爺”的創始人開始代言“青年菜君”,“青年菜君”的地鐵口提取點也擺上了“西少爺”的招牌。品牌的人格化是品牌傳播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和手段,那些訂購菜品的北漂一族可以更多地在這種擬人化的品牌中獲得親切感,然後縮短距離感,並且在上面可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進而得到認同感。

2014年4月底,“青年菜君”在天通苑地鐵口的第二家提取點開業,隨後,更多的提取點正在一步一步地開業籌備中。2014年5月,“青年菜君”獲得了在杭州舉行的創新中國總決賽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