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議論文

關於強勢觀念的高中議論文

議論文5.01K

不久前,我在一本書中看到這樣一件事情,有個青年人向一家雜誌編輯自薦作品,期望對方能夠幫忙發表。編輯看後,非常遺憾地對青年人說,文章是很不錯,只是可惜不是出自名家之手,如果是某某作家的作品,準行!

關於強勢觀念的高中議論文

雖然這只是一個小故事,但是編輯的話,卻讓我反思這樣一個問題,究竟是什麼在主導我們的觀念?我認爲是“強勢觀念”。(目前,這一詞還沒有正式收錄詞條,是我從“強勢文化”引申過來的。)

對於“強勢文化”一詞,我們比較熟悉。當提到“麥當勞”“肯德基”“好萊塢”這些詞語的時候,我們很自然會想到是美國。美國是當今世界的超級大國,這一點當之無愧,從其強大的經濟、軍事、政治力量上可以外現出來,而基於高層建築中的意識形態,美國文化對其他國家來說,也就毫無疑問成爲一種強勢文化。

其實,我個人覺得,不管是“強勢文化”,還是“強勢觀念”,在道理上都是有很多相同點的,最主要的差別在於適用的範圍不同。根據百度詞典的.解釋,比較準確的可以這樣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爲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而觀念主要是指人類支配行爲的主觀意識。可以看出,觀念是文化的一個組合部分,文化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集體主觀意識,而觀念只是個人的主觀意識。

“強勢觀念”的產生主要是基於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影響力,從而導致一種“頂禮膜拜”現象的出現。從好的方面來說,一個人一旦出名後,差不多他就被社會認可了,說出的話就可以說是“名句”了,因此,我們不管做什麼,如果能夠用上,就大量旁徵博引,大談特談,久而久之,所謂的名氣也有了,這樣,一種神祕的“光環”籠罩在名人頭頂,對於普通大衆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大的吸引力,所以纔有故事中編輯說的那句“可惜不是出自名家之手”。

現實生活中,我常常看到一些所謂的大作家,其很多作品差不多都是“新瓶裝舊酒”,今兒換個題目整出一篇,明兒又修改一下故事又弄出一篇,然後,出版商卻樂此不彼爲他們的出書,而文章的思想內容卻毫無更進,有些甚至還不如以前的。作家寫書,因爲他們頭頂有“光環”,讀者讀書,因爲他們看到別人頭上有“光環”,出版商爲他們出書,因爲他們看到這種“光環”還有利可圖,在這裏,我認爲“光環”就是一種個人影響力,代表個人的“強勢觀念”。如果這種“強勢觀念”肆意氾濫,到頭來,損害的還不是我們廣大讀者的利益,關鍵是得利者抓住了大衆趨附“強勢觀念”的心理。

根據馬斯洛需要理論中的進階階段,也就是自我實現的需要。由此,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追求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同時也在不斷強化自己的觀念主張,希望到達“強勢觀念”的階段,這樣就可以大張旗鼓地向被自己觀念統治的“思想弱者”,推銷自己的思想主張,甚至是迫不及待地造成一種社會“輿論”,讓自己觀念的地位更加穩固。從積極方面來講,我不否認這樣沒什麼不好,這個社會是需要好的榜樣,以及榜樣的力量,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盲目跟隨這種“強勢觀念”,不分清紅皁白,認爲名家的就是好的,不管什麼觀念,一概接受,然後再把這種觀念傳染給別人,讓這種“強勢觀念”充斥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慢慢地,在我們的潛意識裏打上“你不是名家你不行”的烙印,這無疑是對其他更好觀念的無情扼殺。

想當年,蔡元培先生在北大無比前瞻開明地提出“思想自由,相容幷包”的辦學思想,才使各派學者在學術上各抒已見,使當時的北大成爲各種主義、思想及學潮的策源地,從而出現一股百家爭鳴的新風。可如今,“強勢觀念”如同物慾般橫流世俗,只要我們聽到帶一個“名”字的,潛意識裏似乎感覺就不太一樣了,感到自己矮了半截似的,都是用仰視的目光,來看待對方,這大可不必!

對待這種“強勢觀念”,我們應該有自己的理解,一方面,一個“名”家只是在某一些方面有自己獨特的方面,強於自己,這並不能代表他所說的,所做的,所寫的全都是正確的;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亂把“強勢觀念”強加於別人的觀念之上,這不僅是會對別人心靈造成傷害,同時也極力向大衆表明自己很愚昧,很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