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議論文

高中關於酒文化議論文

議論文2.78W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關於酒文化議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關於酒文化議論文

高中關於酒文化議論文1

一斟清酒應先去其粕,取其醴,千百年澱成瓊釀,方能濃郁久遠,入囗爲辛,再而醇,香甜不止,清冽沁脾。

飲酒總在心境大起大落時。興了,總捧起一盅開懷暢飲;落了,便來幾壺澆愁。胸中懷有一腔豪氣,將美酒灌入喉中,心境更加開闊,心情更加爽朗。正所謂“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文人騷客獨自暢飲香醇美酒時。酒,不過是暫時脫離了繁雜世俗的介媒。一人飲醉,亦或有不得已而爲之的無奈與辛酸。

俠者如酒,嫉惡如仇,一往無前,無畏無懼。酒,代表了熱情豪邁,狂放不羈的性格。不拘小節,不屑算計,懶於爭蝸角小利。而這些,正是我這種連出門買東西,同服務員付款時都低聲細語的人缺少的性情。扭捏膽小,羊質虎皮,畏手畏腳的性格是我所想摒棄的,我也想持觴迎風,潑辣大膽一回。

一杯好茶須先折其枝,烈火易其形,沸水蕩其穢,初入口爲苦,再飲無味,三飲回甘,香滿斗室,清人心扉。

品茶時則心境平和,波瀾不驚。獨自泡上一杯清茗,看茶葉如舟,在沸水中旋轉、升騰而又悄然落下,最終沉於杯底。待揭蓋,一杯清茶已成。香氣淡雅,沁人心脾,剛觸舌時微覺苦,再細品後,卻已回甘,風吹過,只覺脣齒留香,心靜如水。正可謂“茶乃人生,茶葉在壺中沉浮,似是人生之沉浮”。喝茶,從淡淡的苦澀中發覺一絲甘甜,如同從平凡樸素的生活中自發樂趣,在繁花落盡時,又觀純真。

心境安然,超脫通透。茶,代表着沉着穩重的性格,看破了人世間的虛妄,淡泊名利。可這茶中的情懷也是我所遠遠不及的。大手大腳,做事不顧後果,火急火燎的性格是我所不屑的。我也願如茶葉般,即使在人世間沉沉浮浮,卻心中淡漠如止水。

少年飲酒,豪氣任俠。暮年飲茶,華嚴老僧。這便是人生的兩種態度。其實無論老少,總是有這兩般不同情懷夾於同輩之中。

李白如酒,杜甫似茶,我想同詩仙太白般,心如酒,行不羈,不畏權貴。似他般能夠藉着酒興,墨筆一揮,流傳出飄逸出塵的千古名篇;我亦願如同詩聖杜甫般,心如茶,行謹慎,文質彬彬。似他般成熟穩重,小楷映於檀香的紙上,落下抑揚頓挫的不朽佳作。

茶與酒,兩者即可互補又可並存。豪放如酒的人也會沉着冷靜。就好比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淡然似茶的人也會流露出灑脫真性情。又好比杜甫“爲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而我,願能似茶如酒,處於世間。

我向往,茶與酒一樣的人生。

高中關於酒文化議論文2

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長河中,酒和酒類文化一直佔據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種特殊的食品,是屬於物質的,但又同時融於人們的精神生活之中,成爲商務談判、親朋好友聚會溝通的橋樑。酒文化作爲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有其獨特的地位。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

白酒酸造是我國重要的食品加工行業,也是古老的、典型的民族工業。白酒的獨特工藝是千百年來我國勞動人民生產經驗和智慧的結晶,品評則是指導釀酒技術水平提高的關鍵技術之一。沒接觸白酒行業時只是膚淺的認爲白酒喝起來很辣、後勁足、有的酒喝完會上頭,習慣於口感比較順的酒,實際上白酒分爲不同的類型,品種數量衆多,含有一千多種微量成分,其不同的酸、酯、醛、醇、酚等香味物質,彼此相互影響,形成白酒風味的多樣性,人的基本味覺爲酸、甜、鹹、苦,舌尖感受甜、鹹,兩側感受酸,舌根感受苦,質量不同的酒色、香、味上均有不同的差異。

人生也是如此,酸甜苦辣鹹樣樣俱全,生命的滋味裏有生活的甜美幸福,有奮鬥過程中的辛酸,有勞苦時汗水的鹹味,也有失敗和挫折的苦痛,再成功的人士背後都有一份自己的辛酸苦痛,再失敗的人也都有自己的幸福快樂。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滋味,細細品味、慢慢回味,隨着生命而成長,儲存記憶,有一天,這些深藏在心裏的記憶一點一點地被喚醒,透過你的舌尖上每一個小小的味蕾,重新釋放出酸、甜、苦、辣、鹹各種味覺複雜度的時候,便開始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白酒分爲12大香型,主要以醬香、濃香、清香爲代表各具色,再好的酒也不可能兼有所有香型的特點,如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是別人無法替代與複製的。古時,很多詩人舒緩情緒、緩解壓力都是借酒來抒發感情:“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唐代浪漫主義詩仙李自《將進酒);“明月幾時有?把酒問背限。”(蘇軾《水調歌頭》),老百姓更有“一醉解千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俗語,可見古往今來,飲酒己經成爲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如今品酒是一種生活時尚,更是我們酒品銷售公司成員必須學會的技能之。

品酒,並不只是倒杯酒,大夥兒吆喝着一口乾,不論是爲了生活休閒,還是商場上的宴會、餐會,面對各種交際場合,你都必須學會端起那一小杯迷人的酒,熟練地聞香、晃動酒杯、輕啜一口酒,喝得有水平,有模樣。放鬆壓力,重新塑造自我魅力!不管是安靜獨飲、還是與三五好友相約暢飲,藉着酒放鬆心情,投身人羣觀察衆生百相,品味生活滋味。

品評的同時,調酒師勾調出來的酒已不僅僅是一種產品,而是一件藝術品,同樣的原料,不同的調酒師調配出不同的風味,如同我們的人生一樣,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調酒師,微量成分由我們自己來添加,不同的釀造工藝,不同量的微量成分,雖都追求味覺的均衡和多樣化,但每個人都活出自己的精彩品味人生,品味酸甜苦辣,用酸、酯、醛、醇、酚裝點我們的路途!

高中關於酒文化議論文3

“酒”是我國古代詩人特別喜愛、鍾情的審美意象。在古代許多詩人的心目中,人生的最大快樂,不是封侯拜相,不是擁有金山銀海,不是得道成仙。而是有詩與酒的享受。因此,古代文人便在情興歡暢時借酒來增情助興。借酒怡情,助興增樂,是古詩中常見的,“酒”所代表的意義之一。

當然,有喜就有悲,借酒抒發愁情思緒、離情別緒的詩句也不在少數:與親友戀人離別,心中不捨,只好借酒以抒離情;思鄉之情不得開解,唯有借酒稍稍壓抑;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也只有借酒加以排遣。在中國古代,面對難以抑制的興奮或無法排遣的苦愁,詩人們都愛以酒解之。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寫離愁別緒,我認爲此句最佳。“酒醒何處?”表明他離情之濃重,“柳”與“留”諧音,表達了作者想留又難留的矛盾心情,而“曉風殘月”更是他漂泊江湖的寫照。“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在這兩句詩中說自己愁緒滿懷無法排遣,只好借酒澆愁,其實酒又何嘗能真的澆愁,結果又反而化作了相思的眼淚。藉着“酒”的辛辣與苦澀,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思念與愁苦。古代文人面對歲月流逝、青春老去產生無奈之時,也抱着豁達的態度去面對,藉着酒將這份豁達昇華到了極致。

“爲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這是一首託物寓懷、自傷身世的小詞。寫的是一位美人站在花前,爲春將去而暗自傷心。她憐惜花的寂寞無人賞,便想爲花沉醉痛飲,一醉方休,以排遣心中的無奈。當然,秦觀不是“美人”,但也不妨礙他感懷人生。

或許,借酒抒發壯志的難酬的詩句,我們見得最多。許多的文人大多抱持用世的熱誠,然而現實卻往往不能如他們所願,因此真正有才華的文人,若不幸遭逢此困境,最常用的解憂辦法就是借酒以排遣內心的悲懷。李白曾感嘆“呼兒將出挾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以無比深沉的“萬古”之“愁”,完成了全詩的大起大落,表達了聽說人生失意、壯志難酬的煩憂之情。“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但儘管愁腸難解,酒,依然是古代文人墨客所鍾愛的,舒解情感的事物。

“酒”意象在古代詩詞中地位舉足輕重,它展示了我國古代文人生活的全部底蘊以及對生命的理解。

高中關於酒文化議論文4

最近在讀一本關於中國酒文化的書,雖然讀的也並不是很多,但也有一些自己的感想。

中國是酒的故鄉,也是酒人的樂土,更是酒文化的極盛地,酒在中國文化中擁有獨特的歷史地位,飲酒不僅滿足口服之慾,更是情感交融的需求,在讀之前,我首先看了《舌尖上的酒文化》的目錄,本書主要介紹了中國數千年的酒文化,追尋淵源,敘說歷史介紹了各地的特色酒和習俗。本書第一章各位千載文明飄酒香——酒史,在讀之前對酒史並不是很瞭解讀完文章後,有了深刻的瞭解與些許感想。白酒起源總的來說有四種說話,分別爲:上天造酒說,儀狄造酒說杜康造酒說和猿猴造酒說,我感覺杜康造酒說更具有真實性,其他三個趨向於神話故事顯得有些虛幻,其實酒是誰創造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酒在中華5000年的悠久歷史中形成了獨特的風格,中華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雖然在上古時期就以出現,但只是原始的酒到了夏商時期酒才產生了分類,《周禮》中就有"五齊"和"三酒"之說,然後酒隨着各朝各代的更換,也在不斷髮展着,而在清代酒沒得到空前發展。

之前經常和同學在一起喝酒對酒的文化並不是很理解,讀完本書的第一章後,讓我對酒的發張和歷史有了深刻了解,酒一旦張揚開來,和自然和社會和歷史和人相結合,他的文化張力會不可收拾,中國酒是獨有中國特色的性情飲料,全世界論酒文化都應到中國來朝聖。中國酒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着極其主要的`歷史地位及作用,酒文化滲透在古代人生活的各種領域,應代表着一種精神文化,在中華的悠久歷史中不斷傳遞着。

我堅信中國酒是世界中的寶貴財富,酒文化是世界歷史中的摧殘光芒。

高中關於酒文化議論文5

酒文化在中國歷史悠久,自西周傳承至今,已成爲當今社會不可或缺的飲品。我認爲當今社會的酒有兩個特徵,第一個是它不代表任何情緒,卻放大了所有情緒。例如:商務交流需要飲酒,朋友聊天需要飲酒;迎接客人需要飲酒,送別兄弟需要飲酒;結婚要飲酒,失戀也要飲酒。而第二個特徵是它不分高低貴賤,只要你喝,情緒就會放大,再喝就暈,繼續喝就吐。這不取決於是高端的“茅五劍”,還是低端的老村長;也不取決於是格調文藝的江小白,還是粗獷不羈的二鍋頭;也更不論它是醬香濃香,還是清香鳳香。這便是當今社會的酒文化。而要探究古典文學裏的酒文化,從當今社會的酒文化中便可見一斑。

說到古典文學裏的酒文化,詩仙李白是繞不開的,有餘光中詩爲證“我輩此中惟飲酒,先生在上莫談詩。”李白的詩多以豁達,豪放見長,輔以酒放大情緒的作用,便將這豪放發揮到了極致。所以李白的酒,多是令人開心的,忘卻眼前煩惱的。例如“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又例如“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這兩句詩總結起來就是,不追名,不逐利,你便少卻許多煩惱與憂愁。李白借酒爲意,放大了這種情緒,讓他對於人生的理解上升到了更高的層次,也就有了李白斗酒詩百篇的讚譽。

李白的酒表達浪漫,而杜甫的酒表達現實。雖然李白多是清酒,杜甫多是濁酒,但絲毫不影響酒對於情緒的放大。“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艱難困苦透過一杯濁酒的放大,使讀者感同身受,甚至那種無奈都展現的淋漓盡致。可以說酒是情緒的放大鏡。

透過李杜的對比,或許能得出清酒表達樂觀,濁酒表達憂愁。其實不然,因爲李白也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的愁苦;杜甫也有“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樂觀。所以這也恰恰印證了當今社會的酒文化,與古典文學的酒文化基本一致。即酒不表達任何情感,卻能放大所有情感。而且無論清酒還是濁酒,所展現的功能是一樣的,都能將情緒放大到更高的一個層次。

酒的意境也不單單表達在李杜的詩詞中。曹操“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表達求賢若渴;唐寅“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表達懷才不遇。無論何種情緒,都能夠透過酒來表達,並且放大。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濁酒也能喝出喜悅;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美酒也難掩悲傷。“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無論是美酒還是濁酒,也同樣表達出了戰爭的疾苦。酒,無論飲酒者是何種心境,都能讓人找到適合的狀態,這便是酒的魅力。也是傳承至今仍蓬勃發展的原因。

在古典名著中,酒也同樣佔據着很重要的地位。武松打虎,爲什麼要喝三碗酒再去呢?因爲酒放大了膽量。溫酒斬華雄,爲什麼不是溫水斬華雄呢?因爲這不僅僅突出斬華雄速度之快,更重要的是突出關羽的自信與膽識。酒永遠是文學作品中突出個性的催化劑,凸顯情緒的放大鏡。

酒文化在中華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的範圍之廣,影響之大絕不是寥寥數語可以概括,甚至都不能是用語言來形容的感受。真正的酒文化,或許只有飲酒者才能體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