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議論文

感恩與弒父弒母-中學生議論文

議論文2.95W

讀者朋友看了這個題目,可能又要慨嘆遇上一個文理不通的人。感恩的人怎麼會殺自己的父母呢!是啊,感恩的人是不會殺自己的父母的。就是因爲現在我們的感恩教育相對滯後,才致使當今社會人倫慘劇頻頻發生。最近一樁殺父案,讓我本不想言語的心不能不言語了。也許是職業的緣故吧,當人們都在咒罵那個不肖之子時,我卻在思考這悲劇的根源。改革開放前,甚至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弒父弒母案件在民間也是非常罕見的。而近十多年,也就是在改革開放後出生的這一代孩子身上卻時有發生。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我們時下教育的缺失。

感恩與弒父弒母-中學生議論文

現今的中國教育第一大弊端,就是忽略啓蒙教育。其實人的啓蒙教育是從人出生時就開始的,並且不僅限於文化啓蒙。可是過去由於物質的匱乏,人們忙於生計,基本是放任孩子自然成長。但生活的困境,讓孩子耳濡目染親身體會着父母的艱辛。生活的磨礪,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鍛鍊得以加強。所以改革開放前的孩子,至少在他們的思想意識深處父母是有恩於子女的,子女應該感恩報答。正因爲這種理念的影響,絕少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弒父殺母。

改革開放後,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開始提倡的計劃生育,在七十年代初開始已見成效。被計劃的一代漸漸長大成人。由於改革開放的成就,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這些本來自己就已在父母的溺愛下長大的孩子的孩子,即沒有父母勤勞的薰陶,也沒有生活的磨練,再加上這些被計劃出來的父母自立能力差,多假爺爺奶奶之手帶大孩子,隔輩人的非理性溺愛,讓這些孩子從小在以自我爲中心的環境中長大。除了他們個人利益,誰的利益都不在他們的眼中。少磨礪的童年,讓這些孩子心理健康存在着嚴重的缺失,自我約束力非常低。更不懂得犧牲自己來幫助別人。文首提到的那宗殺父案,就是一個平時被父親百般溺愛的主兒,他自己都娶妻生子了,還時常回父母那要這要那。此番就是在喝酒時因爲與父親發生幾句爭執,就把父親給殺了。不用我說,弒父殺母這種喪失人倫的行爲不但爲人類所不齒,就是禽獸也極爲罕見。烏鴉尚有反哺之義,人間哪能容此禽獸不如的行爲。悲劇的發生,爲我們的教育與道德建設敲響了警鐘。

剖析一下改革開放後中國教育人性化的缺失,除了對啓蒙教育的'忽略外,就是學校教育機械性扭曲。建國後,我們的教育出於服務於政治的目的,充斥了許多道理上講不通,卻強制學生接受的內容。比方說,那年月政治課教材上說,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社會進步與否的標誌,又說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於西方的資本主義制度。在那個“自力更生”的閉關鎖國的時代,人們沒有比較,姑妄聽之任之。可是改革開放,國門開啟,世界文明以不可抗拒的滾滾洪流之勢進入國人的意識,學生們發現疑問?東德與西德、南朝鮮與北朝鮮、大陸與臺灣、香港,都是一個民族同樣的文化,可是資本主義的西德比社會主義的東德生產力水平高,資本主義的南朝鮮比社會主義的北朝鮮生產力水平高,資本主義的臺灣、香港比社會主義的大陸生產力水平高。可爲什麼還說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於資本主義制度呢?政治老師無法解釋,只好說書上怎麼說你們就怎麼記。長期的類此教育,在孩子的潛意識裏種下了是非混淆作事可以不擇手段的理念。

溺愛使孩子意識不到父母與周圍人對他成長的付出,畸形的教育讓孩子喪失了道德約束。相同的個性使這些孩子們在走向社會之後,產生了個性排斥。溫室裏成長養成的脆弱心理在挫折面前的無奈,使孩子把在他們記憶裏百依百順的父母當成了宣泄對象,而年邁父母能力的逐漸喪失與孩子慾望的幾何級數增長之間的巨大反差,使孩子們對父母的“失望”不斷加劇,這時如果孩子成長過程中感受到了父母對他成長犧牲,教育再使之明確是非理解傳統的合乎邏輯的道德理念,文明的作用力會使其理智戰勝本能,甚至始終如一的和諧教育都會讓孩子連那種責怪傷害父母的念頭都不會產生。但現實中這些方面的缺失,誘發了部分意志薄弱孩子的野性,使他們滅絕人倫地向養育他們長大成人的父母下了黑手。

因此,弒父殺母現象有其自身的生理個性差異,也有社會倫理道德墜落的因素,但最主要的是教育人性化的缺失。然而在這些表面現象背後,更深層次的是國人資本原始積累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