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議論文

高考議論文的佈局指導

議論文2.14W

一、立好框架,贏得全局

高考議論文的佈局指導

立好總體框架是提高分數的重要手段。應試作文因時間匆促,不可能反覆琢磨,必須以基本結構模式爲柺棍,迅速立好框架,才能步步到位,寫出與試題要求切合的文章,贏得全局,獲得好評。

議論文的基本結構由“引論、本論、結論”三部分組成。一般地說,引論就是開頭,本輪就是主體,結論就是結尾。有人謂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實際操作時,也有人把這叫做“總――分――總”框架。儘管說法不一,其共同的要求是開頭必須提出論題或論點,主體部分選用材料分層次地論證論點,結尾歸納總結。

立好框架的標準有四條,一是“三論”(即“引論”、“本論”、“結論”)齊全,二是層次分明,三是銜接自然,四是首尾呼應。

例如:有篇獲得高分的高考作文《機遇》,這位考生按照題目是論題型作文應“大題小作”的要求,引論部分提出論點:“有了真才實學,才能抓住機遇,獲得成功。”本論部分分兩個層次加以論證,一是論述有了真才實學,才能把機遇作爲充分展現自己的“舞臺”;二是論述有了真才實學才能將機遇這個“偶然”抓住,使之成爲“必然”。結論部分加以總結,指出在成功的路上,有了真才實學,“機遇”纔會把你送向理想的彼岸。又如:有篇根據齊宣王與門客談論“畫畫難易”的材料作文,一位學生自擬的題目是《“畫人”與“畫鬼”》,整體結構採用“總――分――總”框架,開頭根據材料說明“畫人”與“畫鬼”的含義,總提該論題的意義,主體部分分說“畫人”與“畫鬼”:“畫人”,先說其難,後說其重大意義;“畫鬼”,先說其易,後說其危害性。結尾歸結論點:取“難”舍“易”,求真務實。

練習1、題目:請綜合下列格言,聯繫實際寫一篇議論文,題目自擬。

(1)培根:奇蹟多是在厄運中出現的。

(2)高爾基:生活的情況越艱難,我越感到自己更堅強,甚而也更聰明。

(3)愛迪生: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

提示:提供的格言既是文章提煉中心論點的依據,又可作爲闡明中心論點的論據。其格言的共同意思是:艱難困苦和挫折是人生路途中的一種財富,是生活對一個成功者的考驗。如果以《挫折也是一種財富》爲題,可作這樣的佈局:開頭轉引一則格言,指出其含義,提出與題目一致的觀點。本輪部分圍繞格言,聯繫實際,分三層展開論述,一是任何重大的成功往往是經過一波三折方可獲得;二是挫折能磨鍊一個人,使一個人逐漸走向成熟;三是挫折能給人教訓,使人從失敗和錯誤中找到正確的道路。結尾歸納全文,提出希望,激勵人心。

練習2、題目:生活需要真

提示:文章整體用“總――分――總”框架。開頭可總提每個人都渴望生活在真誠的氛圍中,都需要真誠相待;本論部分可以寫用真誠對待成績、缺點、矛盾,或者寫用真誠對待同齡人、長輩、幼輩,或者寫真誠需要信任、無私、寬容,或者寫以“真”待人,以“真”處世,以“真”去發現“真”,還可先論“爲什麼”生活需要真,再論“怎樣”才能得到“真”,結尾總結全文,或提出希望,或展示未來。

練習3、題目:“有知”與“無知”

提示:介紹三種佈局方式,請大家比較和選用。

(1)開頭提出“有知與無知是會相互轉化的”的觀點。主體部分用並列式,分兩個層次,一是無知者承認現實,虛心學習,可轉化爲有知者;二是有知者滿足現狀就可能成爲新的“無知”者。結論指出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不斷進取,永遠成爲一個有知者。

(2)開頭提出“無知可以轉化爲有知”的觀點。主體部分用對照式,分兩個層次,一是有一種人承認不懂,虛心求教,由不知到知之較多,再到知之甚多;二是另一種人不願意承認不懂,靠蒙、騙、混,這樣的人永遠無知。結尾指出我們應勇於承認不懂,不斷地從無知走向有知。

(3)開頭提出“每一個人都應該從無知轉化爲有知”的觀點。主體部分用層進式,分兩個層次,一是“爲什麼”要成爲有知者;二是“怎樣”才能成爲有知者。結尾歸納,希望人人成爲有知者。

二、巧設開頭,引人入勝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話很富有哲理,對於議論文的引論來說,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考場作文,由於時間緊迫,篇幅有限,引論部分一般以開門見山、落筆入題爲好,使閱卷人一讀開頭,便能感受到你的觀點、思想、情感,於是產生“先入爲主”、“先聲奪人”的好感,引出閱卷人強烈的閱讀慾望,這樣分數纔會提高。

如何“開門”和“入題”呢?簡單地說,“門”要開得正,“題”要入得巧。所謂“開門見山”,就是一開頭簡明扼要的直接觸及論題或論點,不能“煙霧oo邸保離題萬里。所謂入題要巧,就是開頭新穎醒目,引人入勝,能激起閱卷人的興趣。

議論文的開頭多姿多彩,這裏舉出常用的幾種方法,便於大家巧設開頭,寫好第一步。

(1)亮觀點,單刀直入。19xx年全國高考作文題《習慣》有篇高分作文的開頭這樣寫:“就像那溪流慣於奔騰,大海慣於咆哮一樣,我習慣於沉思,習慣於遐想,習慣於把自己的感情流露在日記簿上。”

(2)打比方,隱喻題旨。19xx年全國高考材料作文“理論對於實踐的意義”,有篇高考作文擬題爲《燈塔路標理論》,開頭寫道:“在暗礁四伏的海上航行,需要燈塔指點迷津;在岔道口上,需要路標指引方向。否則就要觸礁,迷路。在人生的路途中,我們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

(3)講故事,引入主題。19xx年全國高考有篇高分作文《習慣》的開頭幽默風趣:“我曾經聽過一個笑話:一個小公務員曾在廁所裏遇上了局長,於是,他脫口而出:‘局長,您也親自上廁所?’一聽這話,旁人當然會捧腹大笑,但一笑過後,發現有些東西值得我們深思。據說,這小職員在其他場合也總‘局長,您親自……’、‘科長,您親自……’,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動物性條件反射,哪怕時間、地點、環境早已改變。我說這就是習慣所致。”

(4)引名句,扣住中心。這裏所說的名句,包括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格言諺語,詩詞歌賦等。19xx年獲得高分的高考作文《責任》,開頭這樣寫道:“英國王子查爾斯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情,這就是責任。”

(5)擺現象,揭示論題。作文題《父輩》,有篇作文這樣開頭:“父親這一代人,他們長身體時遇到自然災害,求學時上山下鄉,回城時趕上壓縮居民戶口,子女深造又正好趕上大學自費……可他們的眼睛依然閃亮,他們的腰桿依然挺直,顯得踏實、自信、沉穩。”

另外,着重提一下材料作文的開頭要注意三點:一是轉述材料必須簡潔;二是必須根據試題要求和提示轉述;三是迅速從敘述轉入議題或論點。

練習1、題目:貴在創新

提示:開頭可以直接提出論點,指出當今社會進入資訊時代,新技術革命風起雲涌,各國都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放到了異常突出的重要地位。

也可以引述事例開頭,揭示論題。例如可引述這樣的事例:美國中學生頭腦奧林匹克比賽中有一道競賽題,要求參賽者設計一種水上運載工具,有一位學生構思新穎,他設計的作品像一隻“水蜘蛛”,不想船那樣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樣在水面“爬行”。作者雖然在實際操作時並不理想,但評委們給他亮出了最高分,對這位學生可貴的創新精神給與了極高的評價。

練習2、題目:追求

提示:開頭可以直接觸及論題,指出一個人總是應該有所追求的,具有不同人生觀的人有不同的追求。

也可用設問開頭:什麼叫追求?就是人們對其嚮往的目標去努力實現的思想和行爲。什麼樣的追求才是有價值的呢?我認爲只有對社會、對人類有益的追求才是高尚的和有價值的。

還可以用打比方開頭:一個沒有追求的人就像一隻沒有翅膀的鳥,飛不了;一個沒有遠大追求的人就像一隻弱視的鳥,飛不高。我們新時代的青年,爲了祖國的現代化,要有遠大的追求和崇高的目標。

練習3、題目:牆壁上一隻螞蟻艱難地往上爬,爬到一半,又滑落下來。這是它第六次失敗的記錄。過了一會兒,它又沿着牆根,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了……請根據以上材料,聯繫現實生活,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提示:這則材料在第二講“立論”中談到過,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立論,諸如“堅持不懈”、“學會放棄”、“隨機應變”等。這裏說一下以“學會放棄”爲題的開頭方式。一種方式是先簡述材料,再轉入論點:牆壁上一隻螞蟻經歷了六次失敗,不思變更,又沿着牆根一步一步往上爬。面對此情此景,我不禁要說:多可悲的螞蟻,你不該再這樣了!趕快想想失敗的原因,放棄現在的做法,另闢蹊徑,走向成功。另一種開頭方式是先提煉論點再轉述材料:人生路途上,面對挫折和失敗,要善於思考,學會適當的放棄。那隻經歷了六次失敗,仍在爬牆的螞蟻,它的做法實在是太不明智了。

三、並列組合,有條有理――本論部分佈局方式之一

這是本論部分的一種佈局方式。引論(開頭)所提出的論題或論點能否分析得透徹,是不是令人心悅誠服,往往在於本論部分(主體)的論證佈局是否嚴謹有序。並列組合方式是使文章有序的手段之一,這是一種並列地組織分論點或若干論據的結構佈局,簡稱並列式。在論證時,幾個層次之間的關係是平行的,是分別從幾個側面來證明觀點的正確。並列式結構的主要好處在於論證全面,有條有理,使閱卷者一目瞭然,容易把握作文的思路。

在運用並列式佈局時有兩種方法:

(1)理由並列。可以是幾個分論點之間的並列,也可以是幾個理論論據的並列。例如《學貴多問》,在本論部分可以設定三個分論點:多問可以彌補學習中的不足;多問可以擴大你的知識面;多問可以使你有所創新,有所發明。

(2)例證並列。就是從不同角度列舉具有典型意義的代表性事例,有層次地論證中心論點。例如《我們的價值在中國》,作者在開頭提出中心論點後,本論部分列舉三個時期的優秀人物的事例,邊舉邊析,分別從不同角度論證了一切有志之士都把自己能盡忠於祖國作爲生命富有價值的體現。文章首先列舉國難當頭、戰火紛飛中的吉鴻昌的例子,再舉新中國誕生前後錢學森、鄧稼先的生動事蹟,最後列舉當今改革開放大潮流中留美博士陳志傑毅然回國創業的事例。這三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典型事例,十分深刻有序地論證了“我們的價值在中國”這一中心論點。

根據需要,並列式可與對照式、層進式結合運用。

例題1、題目:要有競爭意識

提示:題目本身就是論點,一般應以闡明“爲什麼”要有競爭意識爲主,“怎樣”才具備競爭意識可以略寫或不寫,所以本論部分以並列式佈局爲好。可以論述有了競爭意識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跟上時代的發展;有了競爭意識才能奮力拼搏,獲取成功;有了競爭意識才會永葆青春活力,不斷開拓。

例題2、題目:浙江西部山區有一種刺蝟,遇到老虎時,常腹部朝天縮成一團躺在地上。當被老虎看見,將它一口吞下後,刺蝟立刻恢復原形,用他全身鋼針般的刺拼命刺穿老虎的胃,把老虎扎死。請根據以上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提示:如果抓住材料中的“拼命”、“縮成一團”等詞語,可以“拼搏才能勝利”作爲論點,本論部分分兩個並列層次,一是要敢於拼搏,二是要善於拼搏。如果抓住“小刺蝟”與“兇老虎”之間的“弱”與“強”的關係,本論部分也分兩個並列層次,一是在一定條件下弱者可以轉化爲強者,二是在一定條件下強者可以轉化爲弱者。

例題3、題目:“成熟”析

提示:這是一道論題式題目,宜“大題小做”,切入口要小,開掘要深。例如可以從“成熟的人應該具備的品質”這個角度來論述“成熟”,本論部分可以分三個並列的層次:一是成熟的人應該有自己執著的追求和正確的人生目標,二是成熟的人應該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毅力,三是成熟的人應是待人誠懇和懂得寬容的人。

四、對照比較,涇渭分明——本論佈局方式之二

有些論題或論點的闡述和論證,需要在本論部分選用論據進行對照比較,這種佈局方式叫做對照式。它是將論證內容構成正反對比或相關比較的關係。具體的安排是把兩種事物或意思加以正反對比,或者用一種事物或意思與另一種事物或意思做比較。它的好處是佈局上對比鮮明,主次明確,從而涇渭分明,論點突出,給閱卷者以鮮明的印象。

在具體操作時有兩種方法:

(1)正反對比。可以是正反觀點對比,也可以是正反例證對比。例如有篇獲得高分的高考作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本論部分安排的第一層次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者是民族的“精靈”,第二層次寫只顧自己享樂不顧國家命運的人是人間的“碩鼠”。正反對比,涇渭分明。

(2)相關比較。可以是主次、輕重的比較,也可以是利弊、得失的比較。例如有篇高考高分作文《近墨者未必黑》,本論部分先指出近墨者黑的情況確實存在,但這不是主流,接着就列舉近墨者不黑的事實並分析其原因。對這道試題,還有不少考生先論證近墨者不黑,並指出這是時代的主流,然後以少量篇幅說明近墨者黑的人是存在的,但不是現實生活中的主要方面。這樣的結構佈局,既做到了觀點鮮明,又避免了片面性。一般地說,本論部分需要辯證分析時,常採用相關比較的佈局形式。

根據立論需要,對照式可與並列式、層進式結合使用。

例題1、題目:水滴與大海

提示:題目有比喻含義,且要論述兩者之間的關係。其角度是多方面的,可以闡述個人與集體的關係,也可以闡述量與質的關係,小與大的關係,平凡與偉大的關係等。如果文章要論述個人是集體的組成部分,個人要融入集體之中才能有所作爲,那麼本論部分的結構可以將正面的理由和事例同反面的材料對照着寫,這樣正反對比鮮明,論證深刻有力。

例題2、題目:著名藝術大師徐悲鴻說:“人不能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請聯繫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提示:首先要理解“傲氣”與“傲骨”的概念,並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經過分析,認清作爲對立關係,着眼點在於劃清相互對立但又容易混淆的某種界限,從而決定取捨。佈局時將需要“傲骨”的理由及事例,同“傲氣”的表現及弊端對照着寫,做到說理充分,層次分明。

例題3、題目:江蘇省有位市委書記說:“我年紀這麼大了,‘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現在不爲人民多辦一些事,將來會追悔莫及的!”黑龍江省有位糧食局長出差到外地去了,他的兒子正巧從某糧庫買進150噸要處理的小麥,轉手賺了3萬多元。糧食局長歸來知道後,打了兒子兩個耳光,堅決清退3萬元,並責令糧庫三天內必須處理完畢,他說:“我現在有權這樣處理。”根據以上材料,請以《“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新解》爲題,寫一篇議論文。

提示:“有權不用,過期作廢”這句話原本是諷刺以權謀私者的。這裏提供的兩個材料,其內涵則是讚揚以權爲民辦事、維護國家利益。文章內容應該是“新解”,但佈局時一定要將“舊解”及事例進行對照,本論部分可以“先舊後新”,也可以“先新後舊”。

五、層層遞進,邏輯嚴密——本論佈局方式之三

將審題、立論時分解出的幾個有遞進關係的分論點,在本論部分按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的關係安排層次,這種佈局叫做層進式。層進式結構中各個層次、段落之間的前後順序有內在的緊密聯繫,不能隨意變動。這種佈局的好處是反映了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使閱卷者隨着學生的思路步步深入,盡得“風光之盛”。

在具體操作時有兩種方法:

(1)由此及彼,環環相扣。在臨場發揮時,有些人過於緊張,一下子‘卡了殼兒’,如何應急?有一種應急措施,就是面對論據或論點,分別回答:這是什麼?爲什麼這樣?怎樣才能這樣?――這是標準的遞進式。在實際操作時,當然要靈活運用,隨“題”應變,可以重點回答其中一兩個問題,不要平均使用筆墨,否則弄巧成拙,費力不討好。

19xx年的高考作文“讀報有感”,有篇高分作文卷子標題爲《莫讓戰爭的歷史重演》。引論部分提出論點:“防止軍國主義勢力擡頭,加強自身力量建設,維護和平,已成爲我國乃至世界的緊要任務。”本論部分先論述“爲什麼”不能讓戰爭的歷史重演,因爲這場侵略戰爭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災難,接着論述“怎麼樣”才能不讓戰爭的歷史重演,一是深受日本侵略戰爭侵害的中國人民要永遠堅持民族正義和自尊,二是中國人民要加強綜合國力,防止軍國主義勢力擡頭。

(2)由淺入深,層層深入。選擇這種結構形式時,必須對論述的層次內容有明顯的認識,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不是由淺入深,是不是由小到大或由表及裏。

19xx年有篇高考作文《要做老實人》。本論部分先說“做一個老實人,對自己是一種莫大的享受”,再說“做一個老實人,對別人是一種莫大的尊重”,最後說“做一個老實人,是對整個社會環境的莫大貢獻”。這篇文章分別從對己、對人、對整個社會三個角度加以論述,而這三個方面是層層深入的,不是單純的並列關係。

根據立論需要,層進式可與並列式、對照式結合使用。

練習1、題目: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提示:標題即論點,用什麼樣的佈局方式當然要視自己掌握的論據決定。如用層進式,本論部分可以先寫“爲什麼”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它本身的規律;再寫“怎麼樣”去循“規”蹈“矩”――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掌握科學的方法。其中應以“爲什麼”爲重點。

也可以用另一種層進式結構:先寫“規矩”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其次寫真正的“規矩”與束縛人們手腳的條條框框是不同的,再寫“規矩”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最後寫“規矩”是不以個人意志改變而是有它本身規律的。

練習2、題目:談忘我

提示:這裏所說的“忘我”,當然是有積極意義的。此題在運用層進式佈局時,可先議在工作和學習時要全身心的“忘我”投入,才能取得成果;再議要達到“忘我”的境界並不容易,它需要有對事業的執著追求,需要有爲事業獻身的品質。兩個層次,先議“爲什麼”,再論“怎麼樣。”

練習3、題目:武漢市東湖之濱的洛珈山,是武漢大學的所在地。山上有聞名遐邇的櫻花園。每年櫻花時節,遊人如織。於是,總有一些中國青年穿着日本和服在櫻花叢中攝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漢大學留學的韓國青年見此情景大爲不解,她對她的中國導師說:“他們爲什麼要穿着和服去照相呢?我們韓國也有很多櫻花園,但從沒見過韓國青年穿和服去同櫻花照相。”她的導師苦笑一下,無言以對。

閱讀以上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提示:材料的思想傾向是很明顯的,褒貶盡在敘述之中。無知與盲目,使一些人的“崇洋”心理扭曲了自己的情趣,國家和民族的觀念置之度外。引論部分可簡述提供的材料並解釋評論中心,表明觀點。本論部分先分析這些人的心態,指出在中國的大學裏,中國的青年穿着別國的“國服”,在別國的“國花”中炫耀自己的“崇洋”的情趣,實在是心靈的扭曲;再進一步論述其思想實質和後果,闡明這種一味崇洋媚外,必然導致民族氣節淪落,國家觀念淡漠的後果。

六、妙作結尾,前後呼應

近代史上的文章高手林}說:“爲人看晚節,行文重結穴。”閱卷人的心理,對文章最後部分,總比較重視,並往往會在腦海裏留下總體印象,從而定下文章的檔次。應試作文要的高分,結尾一定要和開頭呼應,做到首尾圓合。例如19xx年全國高考作文是材料作文“玫瑰園”,有位考生自擬題目《花+刺=生活》,本論部分論述了生活中有花也有刺,每個人要經得住“刺”的考驗後,結論部分寫道:“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敗,沒有失敗的成功只能是僥倖,沒有刺的玫瑰只能是變了種的玫瑰,要想摘得成功的桂冠,我們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這個結尾既是對全文的總結,又飽含哲理,首尾呼應,發人深思。

議論文的結尾使文章內容闡述的必然結果,使論點得到充分證實後的歸納和延伸,因而一定要與開頭有所照應,這一點對於應試作文來說,尤爲重要。

結尾的方式與開頭一樣也是多姿多彩的,這裏歸納幾種:

(1)總結全文,卒章顯志。19xx年高考作文《讀“畫蛋”有感》,有篇高分作文的結尾這樣寫:“紮紮實實打好基礎,這不僅適用在藝術實踐上,也適用在其他一切方面,如果我們要在工作學習中取得成就,就必須從“畫蛋”開始,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2)提出希望,激勵人心。19xx年上海高考作文《父輩》,有位考生用議論文體寫作,結尾內容如下:“我想,從身體到精神都沒有受過太多創傷的我們,不應該再在流行歌曲中茫然尋找空虛和寂寞了。父輩的精神在身邊閃光,父輩的榜樣在前方召喚,讓我們用父輩的踏實、自信、沉穩充實自己,我們才能成功地托起明天的朝陽。”

(3)留下“餘音”,發人深省。19xx年高考看圖作文“掘井的啓示”,有份高分作文結尾這樣寫:“朋友,如果鍥而不捨,那麼金石可鏤;如果鍥而舍之,那麼朽木也難折。面對‘不捨’與‘舍之’,你選擇什麼呢?”

議論文結尾失誤除了首尾脫節外,還表現在“收口不緊”、“虎頭蛇尾”和“畫蛇添足”三個方面。“不緊”的文章令閱卷者產生“一盤散沙”的感覺;“蛇尾”的文章使人越讀越沒勁,直至興味索然;“添足”的文章不只是徒勞無功,更會弄巧成拙,令人啼笑皆非。

練習1、題目:成功與毅力

提示:這是一道闡述兩者關係的題目。如果立論爲“成功需要有頑強的毅力”,結尾可以這樣歸納:總之,面對壓力,我們要勇敢地抗爭;面對挫折,我們要不屈地奮鬥;面對辛勞,我們要堅韌地拼搏。只有頑強的毅力,才能換來成功的碩果。

練習2、題目:說“滿足”

提示:這是一道論題型題目,立論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如果以“學習知識不能自滿”爲論點,結論部分可以用令人深思的筆調,告誡人們,指出知識海洋浩如煙海,無邊無涯,科學寶庫豐富多彩,沒有終極。我們所學到的知識,只不過是滄海之一粟,哪裏有值得自滿自足的理由呢?

練習3、題目:我看失敗

提示:這道題立論的角度也是多方面的。如果論述的觀點是“失敗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成爲成功”,那麼結尾處可用期待的語氣激勵人們:朋友,困難和失敗的感受總是壓抑的,但走出低谷,就是海闊天空!正視生活賜給你的一切悲喜吧,在這裏,你能找到自己的成功和價值。

練習4、題目:一位斯巴達人對他的母親抱怨說:“我的劍太短了。”母親回答:“孩子,你前進一步,劍不就長了嗎?”請聯繫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提示:這類材料作文的結尾,一定要或明或暗的再點一下提供的材料。所謂“明”,就是直接點明;所謂“暗”,就是間接示現。這道題目,如果立意從發揮主觀能動性考慮,結論就可以提出希望:我們決不要像那個斯巴達人那樣,只是抱怨“劍短”,讓我們邁出矯健的步伐,使自己手中的“劍”變“長”,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取成功吧!

不管是命題作文還是材料作文,結尾一定要和開頭呼應,這一點必須牢記.

尊重

尊重是中國五千年來的一種品質,也是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我們常常嚷着叫着讓別人尊重我們,但我們可有尊重他人了呢?

在衆多的事情中,我們可做過一件尊重他人的事呢?老師爲我講課時,我們應專心致志地去聆聽他所講的那好比食物般的知識,只有認真地起聽取它,才能使我們的精神得到一定的充足,可往往在我們認真聽取時,常常有像蚊子一樣的聲響,我明白,那是一些同學厭惡了老師所講的課,和別的同學正討論他們的“國家大事”呢!漸漸地,蚊子般聲音的範圍越來越廣,使老師不能繼續講下去,只能很無奈地停下來,維持紀律。這樣,經過許多次後,壓抑在老師心中的怒火終於爆發了出來,對這樣的我們感到很失望,在失望中又對我們進行了“說服教育”。

要讓別人尊重我們,我們可先做到尊重他人了呢?

沒有,我們只想着自己的快樂,從沒想過他人的感受。一旦別人不注意傷害了你,你就會大聲嚷嚷着你傷害了我的自尊。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尊重嗎?

我們首先要讓我們自己先尊重自己,做出的種種事情都不能有貶低自己的行爲。如果你先做不到自尊,就別嚷嚷着:“你尊重我了嗎?”尊重他人是每個自尊的人都會做到的事情,因爲他知道尊重的前提首先要贏得他人的尊重。我們上課時只要少講那幾分鐘話就可以尊重這個老師,老師因此也會尊重我們。用一句話來說:“尊重他人就是要把他人看成同自己一樣需要自尊。”我們只要做到這句話,就可以贏得別人的尊重。

別以爲尊重他人是沒必要的。它在我們的'交際、事業、學習等方面都佔有重要的地位。我們只有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是我們的需要,也會使我們得到快樂。

尊重,是一個既簡單又深奧的東西。我們往往把它看的很深奧,其實,只要我們做到這兩個要素:一是尊重他人是獲得自尊的前提;二是尊重他人要把他人看成同自己一樣需要自尊,這時,它又變成了一個簡單的東西。讓我們來永遠珍惜尊重,做一個懂得尊重的人吧!

辨如明刃(議論文)

何爲辨?

“辨”如快馬利刀,令人茅塞頓開;“辨”如指南針,使人步步夯實;“辨”如鏜亮光鏡,讓人慧眼隨身。“辨”字看似複雜,唯一“立刀”矗立於中央,冷光一閃,刃面上一切透徹分明。明辨之,明辨之,辨如明刃。

辨需時

任何劍槍銳器,煉、燒、打、磨自是不可缺,時間的積累凝聚與刃鋒上一道寒氣,準狠利令人望而生畏。同樣“辨”亦需時。古語有曰: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辨忠奸賢惡,時光汩流中聽其言觀其行,待日方長。康熙家訓中有語叮囑,《史記》筆端下有史爲鑑,歷史長河中有汪精衛、秦檜作前車之鑑。樟樹和橡樹成長還需七年,分別辨別紅白雙面,時間作審判官。“辨材還需七年期”,謂之同理。

辨需智

鑄造倚天屠龍劍、碧淵神劍,除時間孕育後,還待工匠之心神與劍合一。辨需智,需閱歷,需雲涌風奔中的浪潮背後那雙篤定的慧眼。

中阿企業集團是我國九十年代南南合作企業的典範,在我國化工工廠企業中,是首個年產值達百萬噸以上的企業。它的總裁武四海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千分之一的質量問題對於農民來說,就是百分之一的損失。他明辨企業管理的學問,選擇了“務實”二字作爲企業發展信念的基石。中阿曾在商海中幾度浮沉,都在武四海辨識浪潮風向,把握航行方向的高瞻遠矚中再次仰首。

辨需智,是一種境界的智。

辨需明

孫中山的創校校訓中有“明辨之”一語。此明,非通達致遠,也非事事洞明,而巧在“清明”一詞。芸芸衆生笑語“難得糊塗”之時,魯迅站在了“清醒”的一隅,史太公立在了“明辨”的一側。在中日關係僵化的今天,《獨賣》報的老主編選擇了清醒明辨局勢。作爲日本主流而且極度右傾的報刊主編,他享有國民的推崇和尊重,但他突如其來的呼籲國民冷靜回首日本侵華歷史的舉動,令國人震驚。“我要爲子孫做點事,日本此刻的反華情緒只會促使它回到當年軍國主義的路上!”老人沉着地回答記者激動的追問。他眼裏的冷靜和堅定,反射出他內心的一種如刃寒光的從容肯定。

辨如明刃……

心中有辨,心中有輝光。

尊重競爭原則,積極參與競爭

南極大陸上,有一隻可愛的小企鵝,它的身後,陰冷的眼睛裏射出了點點寒光的賊鷗,正虎視眈眈。一旁的科考隊員中,一位記者試圖保護企鵝,卻被攔住了。就在他們爭吵着的時候,賊鷗嫺熟地銜起了企鵝,消失在無盡的冰川上空。“爲什麼不救它?”記者瞪大了眼睛,氣憤地問道,“因爲企鵝和賊鷗,世世代代就是這樣生存的。”科考隊員們平靜地說道。

早在18xx年,達爾文就提出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選擇”的觀點,和自然界一樣,人類社會也存在着競爭,存在着優勝劣汰,弱肉強食和壟斷組織。好比說奧運會上勇奪8金的菲爾普斯,他可以說是一人包攬下了所有世界游泳賽事的冠軍,他具有絕對的優勢,即使這樣,他身邊那些世界排名稍微靠後的對手們卻並未棄權。而菲爾普斯,也從未出於同情而有過一絲一毫的退讓。

因爲,所有人都必須尊重客觀的競爭原則,輸贏有偶然亦有必然,我們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實力來爭取勝利,而不是期盼對方施捨那並不屬於自己的名譽,這個社會現實,是永遠只會爲愛拼的強者鋪路!也正是因爲這個競爭原則,在日新月異的社會長河中,才蹦出了那些閃着金光的貝殼。瑪格麗特“永遠只坐前排”,林巧稚“絕不輸給男人”,讓克雷蒂安“帶領國家化蛹爲蝶”,巴頓“血膽英雄絕不手軟”……

人們常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人也曾說過,“你選擇了什麼,你就成了什麼。”社會沒有競爭不會進步,人與人之間缺少競爭亦不會有新的發展。在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我們更應該積極參與競爭,不退讓,不放棄,用自己的實力,去掬那一捧清水,擁那一縷溫暖,採擷那美豔的果實。三國末年,羣雄並起,諸葛亮與周瑜之間,展開了激烈的攻殺對戰和冷靜的頭腦對弈。周瑜慨嘆“既生瑜,何生亮”,到底還是從心底敬佩諸葛亮。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競爭中,周瑜倒也成長了不少,不是嗎?從使“空城計”到“減竈法”,在一次又一次的對壘中,周瑜眼界大開,實力也雄厚起來。而諸葛亮,神機妙算一世,卻從未對周瑜有任何的退讓,這是他的聰明之處,因爲他也尊重了競爭原則,並與周瑜競爭得坦蕩而執着。他們倆,應是實現了共贏。尊重競爭原則吧,積極參與競爭,也讓競爭中開出欣欣向榮的生命之花,浸潤那勤勞的汗水,堅毅的淚水,拼搏的血水。每個人都要披荊斬棘,與人競爭,與己競爭,一路踉蹌而去。

尊重他人

我們一天天在長大,一天天在成熟。在成長的過程中,許多人都希望得到老師、同學、朋友的尊重,那麼我們是否首先做到了尊重他人呢?

當別人不經意間碰了你一下,你是坦然一笑還是破口大罵?

當聽到別人的議論時,你是不分青紅皁白的扁人一頓還是認爲他們在誇獎自己?

當輸掉比賽時,你是去祝賀對手還是拋給對手一個“白眼”。

尊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重別人,別人自然也會尊重你。

尊重父母,因爲他們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生活;尊重老師,因爲他們教給我們知識,引領我們做“大寫”的人;尊重朋友,因爲他們在我們失落的時候,給予我們關心;尊重同學,因爲他們是與我們同在屋檐下,寒窗苦讀的伴侶;尊重對手,因爲是他們給了我們鼓勵、自信與勇氣。

尊重太陽,因爲它給我們光明與溫暖;尊重大地,因爲它給了我們“落腳點”;尊重地球,因爲他給了我們生存的空間;尊重江河湖泊,因爲它們給了我們生命之源;尊重大樹,因爲它們在夏日爲我們灑下濃蔭;尊重小草,因爲它們爲我們的世界增添了一抹綠;尊重花朵,因爲它們使我們的世界更加繽紛。

尊重,是臉上一抹真誠的微笑;尊重,是在他人發表不同意見時的傾聽;尊重,是爲別人付出的努力而鼓掌;尊重,好像只是爲了別人……學會尊重吧!當我們每個人都懂得尊重別人的時候,我們的生活必將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