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議論文

正確認識和利用核心議論文

議論文2.5W

由於學科之間的相關性,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交叉滲 透已經成爲現代科技發展的主要特徵,具體表現之一就是一個學科的論文可以發表在非本學科的期刊上,或一個學科的期刊可以刊發非本學科的論文。

正確認識和利用核心議論文

我國核心期刊研究工作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時至目前,已有七大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遴選體系。從統計意義上講,無論是哪一種核心期刊,無疑都是相應的機構根據多項評價期刊的指標(總被引頻次、他引率、影響因子、基金論文比、綜合評價總分等)經過一定的審覈程序,至少是時下認爲最合理的篩選辦 法評定出的在一定範圍內具有高水準的刊物。這種評價結果,不僅僅是爲圖書情報部門精選訂購期刊、爲學者導讀提供有效的文獻檢索工具,而且還爲評價期刊甚至 該期刊中的論文質量提供參考依據。

近些年來,在學術界,核心期刊已被“神話”,職稱評定、基金項目的申報與完成、津貼分配、科技人員年度考覈、碩博研究生畢業、學位點申報等, 都離不開核心期刊的參與,都以在科技期刊中特別是在覈心期刊中發表論文的數量作爲考覈評定的重要依據,而考覈評定自然關係着廣大知識分子的切身利益。因 此,正確認識核心期刊,合理利用核心期刊,有效遏制核心期刊功能異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建立科學評價體系,可以避免產生矛盾和後患,提高社會和諧指數。

“核心期刊”的起源與概念

1、起源

“核心期刊”這一概念起源於英國。20世紀30年代,英國文獻計量學家布拉德福 (Samuel·Clement·Bradford,1878—1948年)發現文獻集中與分散規律,發現某時期某學科1/3的專業論文刊登在3、2﹪的 專業期刊上,他指出:“對於某一主題而言,將科學期刊按登載相關論文數量減少的順序排列時,都可以劃分出對該主題最有貢獻的核心區以及含有論文數量與之相 等的幾個區,這時核心區域和相繼各區的期刊數量呈1:a:a2……(質優反平方律)的關係”,便提出了核心區期刊的概念,並以“潤滑”爲主體,提出了計算 核心區和其他區域的方法。在6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研究了二次文獻在期刊上的分佈情況,發現75﹪的文獻出現在10﹪的期刊中;在70年 代,SCI的創始人尤金加菲爾德(Eugene Garfield)透過作者的引用行爲發現,期刊的分佈也有一個比較集中的核心區域,統計了參考文獻在期刊上的分佈情況,發現24﹪的文獻出現在1、5﹪ 的期刊中,證明了文獻集中的規律等,這些研究都表明期刊存在“核心效應”。後來,人們將核心區期刊稱之爲核心期刊。

2、概念

核心期刊的定義:某學科(或某領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發表該學科(或該領域)論文數量較多,文摘率、引文率、影響因子、他引量等相對較高,水平較高,學術影響力較大,能反映該學科最新成果和前沿動態,能受到該專業讀者特別關注的,最富有價值的那些期刊。

簡單地說:核心期刊是學術界透過一整套科學的方法,對於期刊質量進行跟蹤評價,並以情報學理論爲基礎,將期刊進行分類、定級,把最好的、最爲重要的一級稱之爲核心期刊。

雖然核心期刊起源於文獻集中規律,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核心期刊已經演變成爲一個學術質量的概念,而不僅僅是相對統計數量的概念,其原因是評 選核心期刊時,考慮到所評期刊在一定時間段內的被引量、被索量、影響因子等這些能夠反映期刊質量的指標。由於學科之間的相關性,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交叉滲 透已經成爲現代科技發展的主要特徵,具體表現之一就是一個學科的論文可以發表在非本學科的期刊上,或一個學科的期刊可以刊發非本學科的論文。因此,核心期 刊是關於某一學科文獻的核心期刊,而絕不是關於某一學科期刊的核心期刊。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核心期刊的定義及內涵也會隨之而再有所變化。

“核心期刊”的分類與比較

1、分類

20世紀80年代,我國文化事業乘着改革開放的東風迅猛發展,期刊品種大量增加,期刊價格不斷增長。相對,圖書經費就顯得嚴重不足,各大圖書 館、科研院校幾乎都面臨着怎樣精選期刊,用手中可支配的較少的購刊經費購得較多的、服務羣體最滿意的刊物的問題,都爲訂購哪些期刊雜誌而困惑,這自然地形 成對期刊評定的熱潮,大勢所趨,應建立期刊評價體系。1987年,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ISTIC)受國家科技部委託,開始對我國科技人員在國內外發 表論文數量和被引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並利用統計數據建立了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該數據庫的統計結果編入國家統計局和國家科學技術 部編制的《中國科技統計年鑑》,該數據庫的統計結果被科技管理部門和學術界廣泛應用。1992年,北京大學圖書館研製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問世。隨 後,陸續誕生了其他的期刊評價體系。目前,我國有七大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遴選體系,分別是:

⑴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聯合編輯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1992年問世);

⑵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2004年問世);

⑶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又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1987年問世);

⑷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資訊中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2004年問世);

⑸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

⑹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2004年問世);

⑺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設中的“中國核心期刊數據庫”。

這些期刊評價結果有如下主要特點:

①研製者以文獻人員爲主,還聘請了相關專家作爲顧問;②根據一個或幾個期刊數據庫,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期刊的多項指標進行了綜合統計分 析;③計量指標主要是:期刊的論文總量、被摘量、被引量、基金論文比及與這些量相關的被摘率、影響因子、被國內外重要檢索工具收錄等;④表明評價結果只供 大家在相關工作中“參考”,不可作爲“標準”使用。

對現有期刊進行評選分類,是提高期刊質量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好辦法。雖然在評選過程中存在着一些問題,比如各編輯部對基金資助論文的優惠導致“基金資 助”在論文投稿時的亂搭車,無論基金項目與該論文有沒有關係,只要在論文首頁下方寫上“基金項目:……”這句話,便可享受到優惠,而這直接影響所屬 期刊的“基金論文比”,影響期刊評比結果;再如:有些核心期刊在稿約中明確規定參考文獻必須列舉n條以上,這也有些勉強,因爲作者在其論文後面附註 參考文獻應實事求是,引用別人的觀點、結論等來支撐自己的論文,既省時又省力,還可以節約篇幅,就應表明,這也算是對原作者的一種尊重和感謝,再說還可以 避免“抄襲”的嫌疑。引用的參考文獻越多,越能顯示作者博覽內容和知識積累的程度之廣,能顯示作者在擬稿時的認真勁兒,這些自然對提高論文質量有好處。可 作爲編輯部,如果在稿約中硬性規定參考文獻的篇數,就難免“湊數”、文風浮躁等不良現象的發生,也會直接影響期刊評比結果。但是瑕不掩瑜,核心期刊的評價 研究工作還得繼續堅持下去,逐步克服遴選工作中的不足,使得遴選工作越來越趨於公平公正,規範合理。

有學者認爲:核心期刊中的論文並不是篇篇精彩。我們不能說這種看法是完全錯誤的,我們只能說凡事要看主流,核心期刊中的論文質量普遍高,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2、比較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學科範疇主要爲自然科學領域,因其受科技部委託,帶有官方色彩,權威性名列國內首位,在中國理論上排行第一。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學科範疇主要爲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它是中國最早使用“核心期刊”這個術語來劃分期刊的參考工具書,在中國學術界影響力最大。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是由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開發研製的中文人文社會科學文獻資訊查詢系統,用於檢索中文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論文收錄和文獻被引用情況。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資訊中心在多年的期刊研究基礎上完成的一項科研成果。它採用我國目前年度收文量最大的引 文數據庫和其他大型文獻數據庫作爲統計數據源,主要涉及哲學、政治、法律、經濟、文學、歷史等學科領域,評選出的期刊涵蓋了目前我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使用 率和學術水平均居前列的權威期刊和優秀期刊[8]。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收錄我國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學、生物學、農林科學、醫藥衛生、工程技術、環境科學和 管理科學等領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優秀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具有建庫歷史最爲悠久、專業性強、數據準確規範、檢索方式 多樣、完整、方便等特點,自提供以來,深受用戶好評,被譽爲“中國的SCI”。

“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根據國際通行的文獻計量學所提供的有關數據,並結合中國高校社科學報的實際,組織有關專家成立有權威的評委會,對刊物的方向、學術水平、編校質量、出版印刷質量等重要指標作出全面評價和鑑定的成果。

“核心期刊”的時效與認定

雖然無論哪個核心期刊評選機構,都是根據篩選核心期刊時前幾年的資料統計出各參評期刊達標(評價指標)情況來評選核心期刊的,但是,有效時間 卻是從評選機構公佈評選結果的日期爲“核心期刊有效期”起始日,以下次評選結果公佈之前一日爲終止日,或者從評選機構公佈評選結果的檔案中所明確指出的有 效期爲依據。這其中雖然有着“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成分,不是很科學,但也能被人們所接受。北京大學圖書館率先研製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以下簡 稱《總覽》),沒有明確指出“有效期”,但是《總覽》每四年更新一次,至今已有六個版本,評價指標也陸續增加,最初只有3個指標:被索量、被摘量、被引 量;2012年第六版是根據9個指標: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響因子、被國內外重要檢索工具收錄、基金論文比、Web下載量共9個評 價指標評選出來的。因此,《總覽》核心期刊有效期爲四年。“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收錄證書上明確顯示有效期,開始時實行三年動態管理:三年評定一次, 一次評定三年有效,收錄證書上明確顯示有效期;後來實行兩年動態管理:每兩年評定一次,一次評定兩年有效;從2011年起,每年都評,但有效期仍是 兩年。比如,2008年版的“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收錄證書上明確顯示:“有效期至:2010年12月”;2010年版的“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收錄證書上明 確顯示:“有效期至:2012年12月”。

根據中信所說明:“2011年最新一期《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有效期兩年。所以,2010年評上的核心期刊仍在有效期內,不會出現在2011年 評選出的這一期。2010年加上2011年的纔是目前最全面的核心期刊”。因此,某些管理人員單純以2011版爲準認定某期刊是否爲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是錯 誤的。比如,《價值工程》2008年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10年再次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11年落選,那麼《價值工程》作爲“中國科技核心期 刊”的有效期應截止到2012年12月,任何與此相違背的都認爲是錯誤的。再說了,2012年度《價值工程》雜誌各期封面上都保留着“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字樣,封底印有《價值工程》2010年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的收錄證書,其左下角顯示有效期至:2012年12月。如果在2012年,《價值工程》不是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那麼中信所就會及時給予修正,可《價值工程》雜誌社從未收到過撤銷“核心”的文書,事實上,中信所根本就沒有發過有關撤銷《價值工 程》雜誌爲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的文書。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去說,在2012年度內,《價值工程》就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此認定也適合於那些在2010 —2012年和《價值工程》有着同樣命運的期刊。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目錄顯示有效期也是兩年。“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 (CSCD)來源期刊有效期也是兩年。

浙江大學的做法更爲人性化。學校在“關於啓用2009—2010版‘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核心期刊目錄’的通知”中明確表示:核心 期刊目錄(CSCD、CSSCI)定期調整導致新老版本期刊目錄的部分期刊增減,研究生在新版本中被刪減的期刊上發表的學術論文的認定問題按如下辦法處 理:⑴研究生能提供投稿時間證明的,在新版本發佈以前投稿並發表的學術論文均予認可;⑵不能提供投稿時間證明的,在新版本發佈一年以內發表的學術論文,申 請學位論文答辯時仍然有效,逾期不予認可。筆者認爲,浙江大學的這兩條規定既合情又合理。

“核心期刊”的功能與運用

“核心期刊”的原始功能或者說基本功能主要有兩個:一是爲圖書館的期刊採購提供參考,館員可根據核心期刊表來有選擇地訂購期刊,利用有限的經費,購買最有價值、最大資訊量的期刊;二是爲讀者便捷檢索資訊提供依據。因爲期刊數量衆多,讀者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挑選、去閱讀,核心期刊可供讀者 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選擇自己所需要的資訊。

當今,核心期刊因其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學術聲望,已經成爲一種客觀的、公認的在本學科具有權威性的刊物,核心期刊的功能也發生了很大的變 化。近10多年來,在學術界,核心期刊可謂“神通廣大”,被應用到職稱評定、學術水平評價、學術管理和科研管理、人才評價、學位授予、科研人員績效考覈等 方面,這並不是核心期刊本身有如此大的神力,而是外在因素,行政管理部門包裝的結果,其根本原因是我們國家目前還沒有一套能得到社會認可的、切實可行的、 科學公正的學術評價制度。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核心期刊不得不在諸多評價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並且在短時間內不會改變。

然而,許多單位規定,科研人員、教師以及在讀的研究生所撰寫的論文必須發表在本單位規定的“核心期刊”上纔算數,纔給補貼或者報銷版面費,還 規定了年終業績考覈所要求完成的篇數;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論文數量達不到要求的研究生不能畢業,不給發學位證等等,把核心期刊看得如此之重,應用到如 此大的範圍,是當初核心期刊的研究者、評價機構所始料不及的。這種核心期刊的功能異化也引發出諸多的負面效應。

核心期刊的功能被放大、被扭曲,產生不良社會效應,這種現狀不能再延續下去了,希望政府部門能挺身而出,帶領學術界、期刊界、科研管理界齊心協力,扭轉局面,爲廣大的知識分子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學術氛圍,進一步促使期刊業沿着正確軌道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