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議論文

古代文人墨客月亮情節議論文

議論文1.45W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爲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古代文人墨客月亮情節議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文人墨客月亮情節議論文

月在詩人中的意象

一、月的邊塞意象。

明月是可以跨越時空的隔絕。戍守邊疆的征夫、苦待閨中的思婦,月是他們的一種寄託和幻念,千里相共,願隨孤月,流照親人。詩人們利用這種情結自由地創造了月和邊塞的相行相隨相撫相慰的空間美,這方面的代表是沈如筠的《閨怨》: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願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二、月的時間意象。

月升月落,月圓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時間中展開,因而月光還是生命的,是時間的。古人常以月的意象傷感生命的流逝歲月的流逝。李煜說:“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李煜眼裏,往事如夢,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愴的追憶。他曲折命運的'悲劇,盡情地展現在“春花秋月”的時間之流中,不僅李煜,杜牧《潤州二首(其一)》也說:

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聞吹出塞愁。

三、月的愁緒意象。

在唐詩中,月還是情緒的,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陰,月圓月缺與圓滿、欠缺等事物異質同構。梁啓超論及詩詞意境時說,“同一月夜也,瓊筵羽觴,清歌妙舞,繡簾半開,素手相攜,則有餘樂;勞人思婦,對景獨坐,促織鳴壁,楓葉繞船,則有餘悲。”因而詩人筆下的月便常常與悲歡離合的情感相聯繫了。儘管魏人曹丕早有了“明月皎皎照我牀,星漢西流夜未央”的詩句,南北朝時謝靈運也有了“明月照積雪,北風勁且哀”等哀愁的詩句,但是以月狀愁在唐代依然有很大的反戰。

四、月的情愛意象。

月是情緒的,“月上柳梢”的纏繞,“曉風殘月”的悲涼,“月照高樓”的孤寂,情到深處,月便自然與情愛相連了。儘管“人生無物比多情”、“無物似情濃”,但是,月仍然是一種表達情與愛的最佳寄寓和祝願:謝莊“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賦》);孟郊“別後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別怨》),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