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續寫作文

身邊的暖春雷鋒日記續寫

這真是個暖春。時令上的春天,還沒有唱響春的序曲,踏着馬年的腳步,“小陽春”趕早來到江南原野,溫暖成了這個冬春代名詞。身邊的溫暖,如一幅幅剪影,也在心頭升騰開來。

身邊的暖春雷鋒日記續寫

春節到來前,總會想到漫天飛舞的雪花,晶瑩亮潔的冰凌,但天氣預報,竟然沒有一次預報冰點氣溫,維持着十幾度的暖溫。穿着更是跨越季節,有人穿着厚實的棉衣,有人穿着單薄外罩,姑娘們更是大膽秀露粉腿,有的穿上低領內衣,披件短款紅色羽絨衫,着實輕鬆蓬勃,有的新潮、時尚更是“反季節”,流動的服飾多樣、輕柔,一點不遜夏秋。

小區幾樹早梅,早得出奇。時令的寒冷還沒到,梅即露出點點芽苞,不經意間展露開嫩黃的肌膚,似乎進入盛期。喜歡探梅的居民,自是一番驚喜。梅花總是迎着冬的寒意,悄無聲息綻放冷豔浸骨的芬芳,然而,沒有冰雪相依,梅花依然着意秀美爭春。在明媚的陽光下,吐萼舒瓣,清芳飄逸,一如迎春花,披着暖融融的陽光,爛漫張揚。那些溫室裏的盆景花枝,也在展示個性美,但似乎少了梅的自然、清新。不經冬日徹骨寒,梅花一樣撲鼻香。梅今兒沒有“冷美人”質感,卻邁開春天快捷、和暖的步子。

最能感受春意的,還是人情美。妻子退休一年了,春節前,竟然收到工廠的電話,讓她參加職工迎春宴會。對於普通退休女工而言,也許只是一份小小驚喜,但包涵的總是勞動者的敬重。辛勤勞作的員工,品味一下大團圓的“杯觥交錯”,這樣的“奢侈”,不只圖熱鬧,更是有尊嚴、人情味的寫照。宴會上,企業員工爭相表演節目,和諧寫上豐盛的餐桌。總裁把多名退休人員請到臺前,向她們致以美好祝福,送上春節賀禮,還頒發了一隻“光榮退休”水晶杯。對退休女工來說,也許不需要政治色彩的榮譽,但亮晶晶、光閃閃的“光榮退休”,折射出的是勞動者暖春的內涵。

“勞動光榮”、“光榮退休”,曾經有過的歲月經典,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新的光亮。職工迎春團圓宴,在許多企業都有上演,春節到來前,我市爲新市民代表舉行的`“紅紅火火過大年—新市民幸福百家宴”,更是闊綽大方。如此龐大“全家宴”,彰顯了地方政府對新市民的貼心關愛和城市的溫情,升騰起的是家的暖景、春天的溫馨。時下,公職部門紛紛退出年夜飯,員工年夜飯熱情高漲,形成鮮明反差,正如大自然的早春,本來一派寒意,卻總是暖流涌動。實在是時風的轉型,昭示着正能量的升溫,昭示着天晴氣朗、惠風和暢的春天悄然到來。

看吧,“紅紅火火過大年”的暖意,在鄉村、城鎮,亮起一抹抹春回大地的喜氣。春節來臨之際,有文化古村美譽的金村,粉牆黛瓦,古色古香,張燈結綵,一派冬日麗陽。筆者會同書法愛好者,多年前往古村寫春聯,許多村民對我們已熟悉,攤子剛擺開,即有鄉親前來要春聯。墨香伴着風味小吃味,飄開淡雅的清馨,也盪漾着禮貌的問候,鄉親熱情稱呼我們“先生”、“師傅”、“書法家”。也有村民自言自語:“如今,政府真好,還派人來送春聯”、“樣樣都要錢,這春聯卻免費,社會真的在變”,讓我們邊揮毫走筆,邊感受百姓心頭的熱烘。

時代變了,春聯也在變。以往寫春聯,百姓大都要傳統春聯,所謂“老式春聯”。而今,百姓要的春聯內容五花八門,財源、生意、平安、幸福、吉祥、文明、勤儉、孝順以及龍馬精神、馬到成功、美麗鄉村、幸福小區等等詞彙應有盡有,無不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祝福與嚮往。一對對紅紅的春聯,或傳統,或自創,或馬字聯,寫滿吉祥,寫滿祝福。攤子上一摞摞“灑金宣”全部用完,依然有鄉親前來取要,這樣的熱情,同樣出現在其它送春聯點。紅紅的春聯,出現在文化古街、傳統鄉村、社區小區,升騰起的自然是春節的火紅,早春的暖意。

溫暖也在消融着陌生、隔閡。春節到來前,筆者所在的衚衕社區鄰里中心,一派喜氣,一場別開生面的“鄰里互助,守望幸福”主題活動在此舉行。一位位社區鄰里,在志願者陪同下,或扶老,或攜幼,早早來到鄰里中心。昔日或對門,或同一樓道,或同一社區,熟悉與陌生的鄰里走到一起。志願者提前準備了餛飩皮與餡,與鄰里同包餛飩,共聊家常。在熱情和諧的氛圍中,志願者與鄰里共玩拋擲皮球、擊鼓傳花、馬年成語接龍等遊戲,共同唱響一曲曲“鄰里互助,守望幸福”美麗聲音,二胡獨奏《春天的序曲》、獨唱《左鄰右舍》、《十五的月亮》、合唱《夫妻雙雙把家還》、錫劇《雙推磨》等好聲音,一曲接一曲,掌聲一陣連一陣。戴着小紅帽的志願者分外忙碌,有的煮餛飩,有的推餐車,有的將一碗碗熱騰騰的餛飩,端上鄰里餐桌,有的現場拍攝“鄰里守望”照片,文化志願者向鄰里捎上一對對大紅春聯,並按下快門,一幅“紅紅的春聯、濃濃的親情”左鄰右舍合影,讓團圓有了新的意境。春日來臨的暖意,在鄰里守望、志願真情中,飄散開米酒般醉人的甜意。

冬去春來,雖有春寒料峭,溫暖無處不在。迎着冬日的暖陽,筆者隨文明辦一行,走村入戶,看望、慰問困難“身邊好人”,這些“身邊好人”,不僅有着善良厚道的本份,同樣有着樂觀向上的態度。面對自身困難,總是充滿自信,再大的困難也能扛,執著好人的理念,對政府、社會的絲絲關愛,總是懷有感恩之心,連聲道謝。讓人不禁想起有部電視劇,叫《暖春》。劇中善良的寶柱爹,收養了孤苦伶仃的女孩小花,歷經千辛萬苦,飽受家庭、社會的風霜,把小花扶養一名人民教師。小花幼小的心靈,蒙受種種磨難,總是不忘記感恩、孝敬,給貧窮、落後的山村,帶去童真般的春光。也許,人間的“暖春”,總是與善良、感恩連在一起。筆者分明感受到,這是好人的春天,有政府、社會和各方的溫暖,弱者同樣有着好夢。

這個春天,就叫暖春。這是自然的暖春,是文化的暖春,更是人情的暖春,身邊總有溫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