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敘事作文

身邊的科學-作文精選範文

導讀: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多多思考,關注生活,就能瞭解很多科學知識,開闊我們的眼界。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搜尋整理的關於敘事類的作文,歡迎參考閱讀,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身邊的科學-作文精選範文

篇一:我身邊的科學

生活在不斷地改善,城市也在不斷地繁榮,這都離不開科技帶來的好處。生活中,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由學改變的事物。

小時候的一天,我在家裏洗澡,浴缸裏放滿了水,我在裏面舒舒服服地泡着,嘴裏哼着小曲。正高興的時候,突然一滴冰涼的水珠掉在我的鼻子上,嚇了我一跳,是怎麼一回事呢?我擡頭望了望天花板,發現上面有好多小水珠密密麻麻的排列着,有幾滴正在往下掉。我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就去請教了媽媽,媽媽說:“這天花板上的水珠是浴缸裏散發出來的水蒸氣遇到天花板受涼就會結露,而且天花板表面又是很光滑,所以就會越聚越多,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會掉下來。” “哦,原來是這樣的道理,我明白了。”我頓時恍然大悟。心裏又有一個念頭閃現了出來:天花板上掉水珠會讓洗澡的人感覺到不舒服,怎樣才能讓天花板不掉水珠呢?

我腦袋瓜子一轉——要是把衛生間的天花板做成拱形,這樣一來,在天花板上形成的水珠就會乖乖地順着拱形流到底下,然後再在拱形的底部做一個小水槽接上水管連到下水道,這樣就完全能消除洗澡時天花板掉水珠的現象。對,就這麼辦。

晚上,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聽後,說:“今天我帶你洗桑拿好不好?”“可我已經洗過了呀,明天吧?”“不行,就今天一定要去,去了你就會明白的。”我不知道媽媽葫蘆裏到底裝着什麼,只能跟着她去了,可到了桑拿中心以後我明白了,因爲他們那裏的天花板就是拱形的,上面的水珠順着那美麗的圓頂往下流淌,我撓着頭笑着說:“原來是這樣啊,我明白了。”媽媽一拍我的肩膀說:“聰明!這就是我們身邊的科學,科學道理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你更加要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知識,來迎接新的挑戰。”

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多多思考,關注生活,就能瞭解很多科學知識,開闊我們的眼界。

篇二:身邊的科學

今天,我們剛到教室,就上課了。不過,這堂課還真有些特別呢!原來,王老師手裏拿着兩個杯子和一張小紙片,說:“今天要做實驗!”“實驗!”我們歡呼。說完,王老師便開始做實驗了。

實驗開始了,同學們有的站在板凳上,有的跑到王老師身邊,甚至站在臺子上呢!我們看見:王老師把一缸水倒到了一個杯子裏,把紙片扣在杯口上。然後又用左手遮住了杯子口,使勁地按了按,然後又用右手把杯底捂住。接着把杯子翻了一個面,又慢慢地、慢慢地移動手,這時,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我心想:這能成功嗎?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王老師的“成就”。這時,好像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聽的見。突然,王老師左手一鬆,“譁”紙片被水衝下來,水濺了滿地,大家也哈哈大笑起來。原來是王老師的紙片太小,蓋不住杯口,就有空氣流進去,裏面的空氣和外面的空氣相互抵消,也就消失了。不過王老師不灰心,繼續做着實驗。王老師又拿了一張紙片,象剛纔那樣,可是這次又失敗了,我們再次大笑起來。老師又拿了一張紙片,按在裝滿水的杯子上,然後翻過來。“啊”我們大叫,原來王老師成功了,她把杯子高高的舉着堅持了一會兒,又把杯子放下,問:“爲什麼紙片不會掉下來?”說完,老師喊了張高遠,張高遠說:“因爲當把紙片按在杯子上時,空氣就佔不了位置,所以紙片掉不下來。”王老師說:“不,是因爲我們身邊有一個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它的力量比水的力量大,它就是大氣壓力。因爲我們把一個杯子裝滿水,空氣就進不來了,再把紙片放在上面,不留一點空隙,反過來,紙片就不會掉下來了。但是如果水沒有裝滿的話,扣上小紙片,紙片就會被衝下來,我第二次實驗就是這樣的。”“哦!”我們豁然開朗。

透過這個實驗,我受益非淺,知道了大自然的奧祕。

篇三:身邊的科學

科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晚上,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哇——呀——啊——嘶”的怪聲不絕於耳,原來是“觸電”,我一連觸了六七次。可別人說,不是“觸電”,而是靜電在做怪。我心裏暗暗地想,“耳聽爲虛,眼見爲實”,靜電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星期天,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點關於靜電的故事。書上說:“我們如果穿着化纖衣服和絕緣鞋在絕緣的地面上活動,人體上的靜電可以達幾千伏甚至幾萬伏。”我嚇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冷戰。定了定神繼續往下看。“當人接觸到金屬時則會產生靜電電擊!”哦,磨擦起電就是這個原理吧!

那麼靜電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我的好奇心越來越強,求知慾越來越大。我只好去向高年級的表姐求教。表姐耐心地向我解釋道:“靜電是由於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時,一個物體失去一些電子而帶正電,電子轉移到另一物體上使其帶負電。若在物體分離的過程中電荷難以中和,積累在物體上的電荷就形成了靜電。”“噢,原來如此,謝謝指點。”說完我就“刷”地一聲回家做實驗。

怎樣做才能消除靜電呢?我拿了十幾條紮帶,讓它們磨擦產生靜電,因靜電作用它們向四周散了開來。我一時還想不出什麼妙招。我就瞎貓碰死耗子,碰碰吧!我把它放在點燃的蠟燭旁,奇蹟出現了。那些散出來的包紮帶慢慢地下垂收攏起來。“咦?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左思右想,得不出結論。

爲了獲得答案,我只好再次向博學的姐姐求助。姐姐說:“用火焰來消除靜電,那是因爲火焰能將空氣分子電離爲正、負離子和電子。包紮帶的負電荷被火焰帶來的正離子中和掉。”我聽得迷迷糊糊的。但不管怎樣,我又增加了一個小知識――火焰能消除靜電。

這天,收穫還真不小!我心裏暗暗地對靜電說:“嘿嘿,原來火焰是你們的天敵啊!我現在不怕你們了。對付你們,簡直小菜一碟。哈哈哈!”啊!我們身邊的科學真是又多又有趣。我的求知慾在不斷地增長,科學真奇妙!

篇四:我們身邊的科學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

一天中午,天氣十分晴朗,我一個人漫步在曠野之中。走累了,我坐在田埂上,低着頭在那兒玩草,突然一支螞蟻大軍出現在我的視野之中,一些螞蟻頭上不是舉着螞蟻卵就是舉着食物。它們在做什麼呢?我擡頭望望天空,晴朗的天空一下子變得陰沉沉的。噢!我明白了,是要下大雨了,怪不得螞蟻會搬家。我顧不了想那麼多了,一個勁的往家裏跑,剛一到家,雨就啪啦啦得落了下來。

還有一次,我和爸爸一起去釣魚,那天天氣很陰,還下了一點小雨。真想不通,爸爸爲什麼會選擇這樣的天氣來釣魚,這樣的天氣肯定釣不到魚。可出人意料的是爸爸竟然滿載而歸。我問爸爸:“爸爸,你爲什麼會選擇這樣的天氣來釣魚,而且還會滿載而歸?”爸爸沒有告訴我答案,而是說:“自己觀察去吧!”正好,我家有個魚塘,每到下雨天,我就會去觀察。終於,我經過一個月的努力,得出了結論:雨從空中落下來,吸收了氧氣,氧氣透過雨滴進入湖水,這使湖水中的氧氣大大增加,魚就十分活躍,進食量也大大增加,所以,下雨天魚就好釣了。

還是那句老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

篇五:身邊的科學

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只要我們留心觀察、研究,一定可以爲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增添無窮的樂趣。

我家陽臺上有一個大魚缸,裏面養了很多小魚。一天爸爸覺得魚缸裏的水太髒,爸爸帶我一起去換水。爸爸要用管子來抽水。我想:地球是有引力的,水只能往下流,這水怎麼能被抽上來呢?只見爸爸把管子放進魚缸裏,另一頭接在水龍頭上,把水龍頭開啟,缸裏便開始咕嚕咕嚕地冒着泡,好像在打鼾。過了一會兒,泡泡沒了,水好像聽了指揮似的改變了方向,向外流了出來。原來,這是因爲接在水龍頭上裝水時,水進了管子,“搶佔”了空氣的位置,把空氣推了出來,水裏就有許多氣泡冒出來。這是利用空氣的壓力來抽水的。

有一次晚飯後,我們一家到浦西公園散步,我經過一盞盞路燈,發現我的影子很調皮,時而在左,時而在右,時而在前,時而在後,好像在跟我捉迷藏。我說:“媽媽您看,我會變魔術。”媽媽好奇地問:“怎麼變?”我邊走邊看,一會兒擡頭朝燈看,一會兒朝影子看。突然,我大叫一聲:“媽媽我知道了。燈在左邊,影子在右邊;燈在右邊,影子在左邊。”媽媽說:“很好,不過你看現在你的影子?”我看了看我的影子,咦!我怎麼有兩個影子了?擡頭一看,原來我前後各有一盞燈。

我喜歡科學,喜歡從書中,從實驗中,從大自然中觀察科學,學習科學。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篇六:身邊的科學

同學們,你們知道是什麼是科學嗎?

讓我告訴你吧,科學是一種語文,數學,英語都達不到的高境界,科學是一個千百年也破解不了的謎,是一個美麗的謎……

今天早上,我在門口發現了許多螞蟻,它們排着一路整齊的隊伍向前走着。我心想:這些小螞蟻要到哪裏去呢?哎呀!時間不在了,我得趕快去學校了!“我去上學校,天天不遲到……”這是我經常唱的歌。“轟隆隆”突然打起了一陣雷,接着,又來了一陣狂風,接着,又下起了傾盆大雨。呀!不好了!我沒帶傘,我一路狂奔,終於來到了學校,我現在知道什麼叫作“落湯雞”了。

今天下午放學回來時,我又看到了一羣小螞蟻,奇怪,這些小螞蟻怎麼老是搬家呢?它們一會兒搬到這兒,一會兒搬到那兒。算了,真不知道它們想什麼,我趕快去做作業吧!過了一會兒,老天爺又發脾氣了,他打翻了酒杯,酒灑了下來,他踢翻了酒壺,發出了很大的聲響。唉,又下雨了,突然,我發現我每次看到小螞蟻搬家之後,天上都會下雨,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幾天我仔細觀察了那羣小螞蟻,只要天氣晴朗,它們就會乖乖待在家裏,但是,要是下雨的話,小螞蟻就會提前搬家。

原來,小螞蟻是個預言家啊!它知道什麼時候會下雨,什麼時候不會下雨。我以後可不敢小看螞蟻了,她們也有特殊本領,是我們常人所領會不到的。

科學真是一本又厚又有趣的謎語書啊!它等着你去發現,等着你去發現其中的奧祕,等着你去尋找其中的答案,等着你去學習其中的知識!

怎麼樣,科學很有趣吧,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吧,讓我們走進身邊的科學吧!

篇七:我們身邊的科學

前幾天,我在家裏洗澡,浴缸裏放滿了水,我在裏面舒舒服服地泡着,嘴裏哼着小曲。正高興的時候,突然一滴冰涼的'水珠掉在我的鼻子上,嚇了我一跳,是怎麼一回事呢?我擡頭望了望天花板,發現上面有好多小水珠密密麻麻的排列着,有幾滴正在往下掉。我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就把我爸爸請了進來,因爲我爸爸他什麼都懂,問他一定知道,爸爸說:“這天花板上的水珠是浴缸裏散發出來的水蒸氣遇到天花板受涼就會結露,而且天花板表面又是很光滑,所以就會越聚越多,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會掉下來。”“哦,原來是這樣的道理,我明白了。”我一邊洗一邊就想:天花板上掉水珠會讓洗澡的人感覺到不舒服,怎樣才能讓天花板不掉水珠呢?我腦袋裏閃過一個念頭——要是把衛生間的天花板做成拱形,這樣一來,在天花板上形成的水珠就會乖乖地順着拱形流到底下,然後再在拱形的底部做一個小水槽接上水管連到下水道,這樣就完全能消除洗澡時天花板掉水珠的現象。對,就這麼辦。

晚上,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爸爸,爸爸聽後,說:“今天我帶你洗桑拿好不好?”“可我已經洗過了呀,明天吧?”“不行,就今天一定要去,去了你就會明白的。”我不知道爸爸葫蘆裏到底裝着什麼,只能跟着他去了,可到了桑拿中心以後我明白了,因爲他們那裏的天花板就是拱形的,上面的水珠順着那美麗的圓頂往下流淌,我撓着頭笑着說:“原來是這樣啊,我明白了。”爸爸一拍我的肩膀說:“聰明!這就是我們身邊的科學,科學道理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你更加要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知識,來迎接新的挑戰。”真沒想到,我們身邊還有這麼多科學啊。

篇八:身邊的科學

科學,別以爲只有大科學家纔有,只要你細心觀察,其實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一、螞蟻補洞要下雨

上次,我們去鄉下,剛要出發時,我往地上一看,呀,哪兒來這麼多螞蟻?我蹲下身子,只見這些螞蟻身上個個搬着一塊小石頭,好象要去跟別的螞蟻打架呢!我爲了這個有趣的現象,去請教了我們家的大學士――爸爸。爸爸說:“這是因爲天快要下雨了,螞蟻正要補洞,防止滲水。”當時,我還不相信,直到後來天真地下雨了,我才相信。原來小小的螞蟻還真是個準確的天氣預報專家啊!

二、怪坡現象真奇妙

那次去大連遊玩時,我們遇上一個怪坡,而這時,駕駛員叔叔卻把車停了下來。我想:咦,怎麼回事,駕駛員叔叔把車停了下來,而且沒有拉手剎,這樣車不是會倒滑下去嗎?帶着這個好奇心,我請教了駕駛員叔叔。他說:“你問這個呀。你別看這個坡是個上坡,其實它的地理位置卻是下坡,有好多車開到這裏就是爲了體驗一下這奇特的感覺,我們當然也要啦!”聽到這裏,我才恍然大悟。

我們身邊的科學還有很多。比如蜻蜓爲什麼會低飛?仙人掌爲什麼能救沙漠中的旅行者等等,都要我們自己去發現。

科學真是無處不在呀!

篇九:身邊的科學

一陣雷雨過後,媽媽說:“現在的空氣最新鮮,我們下樓散步吧!”戶外空氣真的格外新鮮,悶熱被驅除一空,房屋、道路被沖刷得乾乾淨淨,樹木顯得青翠欲滴,漫步在小區花園裏,真是令人心曠神怡!

你知道爲什麼雷雨過後會感到空氣格外新鮮嗎?看了《十萬個爲什麼》,我找出了答案。

這有兩個原因:一是傾盆大雨給空氣洗了個“淋浴”,把那些空氣中的流浪漢——灰塵,大部分都沖掉了;另一個原因是在閃電時,發生了一場化學變化——空氣中的氧氣變成了臭氧。

臭氧也是氧,而且還是氧氣的“親姐妹”,一個氧氣分子中,含有兩個氧原子,而臭氧卻含有三個氧原子。

臭氧從哪裏來的呢?誕生臭氧的搖籃是電動機。因爲在電動機裏,電壓很高,電動機裏的電刷老是產生電火花。周圍的氧氣受到激發,就變成了臭氧。

雷雨時的臭氧,也是這樣產生的。雷,實際上就是一塊帶正電的雲,與一塊帶負電的雲遇在一起,發生放電。雲所帶的電荷更多,電位差常常高達幾億到幾十億伏特,所以常常產生巨大的電火花,把氧氣激發成臭氧。

濃的臭氧是淡藍色的,很臭,具有很強的氧化能力;稀薄的臭氧卻一點也不臭,反而會給人以清新的感覺。雷雨後,空氣中就瀰漫着少量的臭氧,因此它能淨化空氣,使空氣清新。古諺說:“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雷聲,是大自然的夏之歌。

雷雨後走到戶外吧!你漫步在街頭、花園、田野裏,一股泥土的清香會撲鼻而來,空氣像被過濾了似的,格外清新。盡情地享受這美麗的大自然吧!

篇十:身邊的科學

暑假的第一天。天氣異常悶熱,室內的高溫使我難以忍受。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關切地說:“你用溼毛巾擦擦身子,一會兒就涼快了。”我照媽媽說的去做,果然身上涼快了,腦子也清醒了許多,真舒服呀。我問爸爸這是爲什麼呢,爸爸說:“給你做個實驗就會明白的。”

實驗開始了,爸爸端來了一盆涼水,並讓我從牆上取下溫度計,爸爸問我:“現在是幾度?”“37度。”我馬上回答道。接着爸爸把溫度計放在水裏,只見水銀柱很快下降了。37℃、30℃、27℃,最後緩緩地停在25℃不動了。爸爸問我:“你說,當溫度計從盆中拿出時,水銀柱是上升還是下降?”我說:“這還用問。盆外熱,當然要上升了。”爸爸笑了笑,把溫度計從水中取出來,讓我仔細看。我的眼睛眨也不眨,緊盯着溫度計。奇怪,溫度計不但沒有上升,反而下降了一點,又過了一會兒,才上升了。

我感到非常奇怪,問爸爸,這是怎麼回事?爸爸啓發我說:“溫度計從水中取出後,表面帶有什麼?”“小水珠。”“這些小水珠後來怎樣了?”“蒸發了。”“蒸發時需要什麼?”我馬上說:“蒸發時需要吸收熱量。”“那麼你說說爲什麼取出溫度計,溫度要先下降?”這時我已明白了,說:“當溫度計表面的水蒸發時,吸收了周圍的熱墾,所以溫度計要先下降。”爸爸滿意地笑了。

多有趣的小實驗啊!它使我感到日常生活中到處有學問!

標籤:範文 科學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