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敘事作文

關於戲曲的記敘作文(精選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戲曲的記敘作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戲曲的記敘作文(精選5篇)

戲曲的記敘作文 篇1

戲曲源遠流長,是我國的經典,不同地方的戲曲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它讓人賞心悅目,其情節有的催人淚下,有的振奮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時候,看見自己的父母看戲曲時,我總認爲他們實在太老土,趕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會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話說:“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親口嚐嚐。”不嘗不知道,一嘗嚇一跳呀!今天的語文課上,當我珍惜仔細欣賞了中國別具一格的戲曲時,我真是爲之震撼,原來我們中華民族的戲曲是那麼的有藝術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這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外國人又怎麼能比得上?難怪呀,老一輩的人都是那麼的熱衷於這些戲曲,那麼喜愛戲曲。

我現在才感受到什麼是“不看戲曲的人,枉做中國人”。不是嗎?這些戲曲,就像我國的一部部歷史,只有懂得欣賞它的人,只有懂得關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中國人。因爲他們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戲曲是我們的國寶,戲曲是我們的國粹,戲曲是我們的國劇呀!我們怎能忘記它們?如今的社會,我們這些青少年們的視野,已經轉移到流行音樂、影視和網絡,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其實,當我們細心的欣賞我們的戲曲時,我們就會發現它們猶如一個個精彩的歷史故事,將歷史的畫卷一一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將我們帶入了歷史的隧道,讓我們身臨其境,讓我們感慨不已。

戲曲的藝術魅力,我們怎可忘記?我們要多去欣賞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讓它永遠永遠放光芒,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戲曲的記敘作文 篇2

中國的戲曲,源遠流長,有着鮮明的民族風格,每個劇種,都有着它獨特的魅力、韻味以及內涵:如京劇的雍容華美,崑劇的典雅精緻,梆子戲的高亢悲涼,還有越劇的輕柔婉轉……

可這些中華民族的瑰寶,在現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中,似乎有些站不住腳根。如今的藝術形式日漸豐富了,傳統戲曲面臨着更嚴峻的考驗、挑戰。它漸漸地被人們淡忘了,取而代之的是“流行”,更多人喜歡追流行,認爲在流行中能夠展現西我,獲得滿足。“棄之戲曲,投之流行”。

爲什麼傳統戲曲會面臨如此的抉擇?是它乏味?不是。是因爲它抵制不住流行的強撼衝擊。流行是什麼?引領潮流,追求時尚。不可否認,“流行”,也是一門藝術,但是現實中的藝術。

打個比喻,流行就像劃過天際的一顆流行,一劃而過,短暫卻璀璨,更多人驚豔於它的閃亮,於是拋傳統追流行,心中只覺得流行放射出的奪目光彩才爲自己矚目。殊不知,一劃而過的背後,是寂靜,沒有任何追求後的精神享受。而傳統戲曲,就好像宇宙中一顆並不耀眼奪目的恆星,雖然若隱若現,但它始終保持自己的韻律哼唱寧靜。它擺脫了喧囂與浮華。深夜,一個人靜靜地坐着,閉目養神地聽一段戲曲,或是泡上一杯醇香的茶,看一會兒戲劇節目,你定會感到超脫的自然與靜心,感覺古老卻清新的戲曲很美,很美。

這就是戲曲的魅力,如一襲清風吹拂着,精神與靈魂,此刻,都能得到昇華。其實,中國傳統戲曲,根本不存在什麼“去”與“留”,它一直是我麼民族的瑰寶,是東方的歌劇,是永恆的歷史文化。

聽,風的拂動,葉的擺動,雲的笑聲,是我自失地又想到了古老而自然的韻律。

戲曲的記敘作文 篇3

中國的戲曲可謂流芳千古,歷史悠久了,而且中國戲曲的種類繁多,全國許多的地方都有自我的劇種,而且每一個地方都具有自我獨特的地方文化風情。不信?我們這天就一齊走進戲曲文化瑰寶,享受它獨特的美吧!

中國現有的戲曲劇種大約就是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更就是驚人:能夠以萬數計!我們明白許多劇種很多劇種都就是有其獨特的演變過程,我們明白的比較有名的劇種:如京劇,越劇,吉劇等等。而且中國的戲曲與西方的戲劇不一樣,此時它有自以獨特的審美觀念與表演體系,此刻就爲大家介紹一些吧:“生”就是除大花臉與丑角以外的男性主角統稱,裏外又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就是女性主角統稱,分:正旦,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淨”就是指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淨”又分以唱工及以工爲主的花臉;“醜”扮演喜劇主角。

怎樣?看了之後就是不就是覺得搞笑呢?此時其實還有很多呢!我國戲曲主要戲曲有:崑劇,京劇,黃梅戲這三派。二京劇又分:梅派,程派,苟派,尚派,這四派。而且我們在電視上能夠看到這京劇人物臉譜就是十分微妙的,在演員的臉上塗上某種顏色以象徵此人的性格與品質。主角和命運就是京劇一大特點,它的作用就是幫忙觀衆理解劇情。簡單講,紅臉內含褒義,代表英勇;黑臉爲中性,代表猛智;藍臉和綠臉也爲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含貶義,代表兇詐;金臉和銀臉就是神祕,代表神妖。而臉譜起源於上古時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這天許多地方戲中都儲存了這一點。

看了上方的介紹感覺不錯吧!中國的戲曲文化就就是這麼精彩,此時要一點一點講十天十夜都說不完呢!期望未來的我們能繼續發揚它哦!

戲曲的記敘作文 篇4

戲曲源遠流長,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經典,戲曲在不同的地方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和特色,它讓人賞心悅目,其情節有的催人淚下,有的振奮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我的家鄉有座百年古廟——齊天廟。廟裏每年的九月初就開始唱廟戲,一直持續一個多月。在我的記憶中,每到這個時候奶奶就會帶着年幼的我去看戲。我坐在觀衆席,看着戲臺上那化着彩妝,穿着戲袍,邊舞邊唱的戲劇演員們,特別喜歡,總情不自禁的站起來,學着他們的模樣,跳起來,亂哼調兒。旁邊的爺爺奶奶一個勁的爲我鼓掌,連臺上表演的人也衝我微笑,我心裏甜滋滋的。

那時候,我就特別希望自己也成爲一個戲曲表演者。可是後來我並沒有學習戲曲,心裏總有些小遺憾。今年湖北恩馳市推出了一套戲曲操,隨之推廣進入我們的校園。這套戲曲操一共10節,在京劇的背景音樂下,很多動作都融入了中國戲曲的元素,包括腕花小云手,飛天十三響、涮腰等。戲曲操進入我們的體育課堂,讓我們的體育課變得新奇有趣。我學得特別認真,在網絡上下載視頻,邊看邊模仿,很快我就學會了所有動作並掌握了不少戲曲的舞蹈要領。在今年的校運會上,我驕傲的站在班級前排,盡情的釋放我的戲曲表演夢。臺下手機裏留下不少我得意的身影,收穫一陣又一陣的掌聲……

戲曲是傳統文化中的一顆明珠,它集詩、樂、舞、器樂、服裝、化妝等爲一體,是一門綜合藝術,將會一直傳承下去。這一套戲曲操讓傳統文化進入校園,讓更多的人受到它的薰陶。培養了我們廣大的青少年熱愛祖國,熱愛傳統文化的`民族情感,連結起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血脈相連的精神紐帶。

戲曲的記敘作文 篇5

戲曲,是中國人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藝術的博大精神,源於它立世五千餘年。

在這個星期三的上午,我們十一小學迎來了戲曲進校園的活動。同學們都一個個懷着激動之心來到了現場,在學校搭起來的舞臺上,演員們一個甩袖猶如一道和煦的春風,將京劇的氣息撒至操場的各個角落;一個邁步彷彿讓人身臨其境般,掉入了京劇的大殿。我們在演員們身上看到了戲曲的魅力,不是想象的那麼乏味,而是令人沉醉於此。同學們的目光緊盯着舞臺上的演員,眼中充滿了讚歎的神色,好美麗啊!

原來京劇也可以演繹得這麼灑脫,富有虛實的色彩。舞臺上演員的一招一式,如行雲流水,不愧爲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演員們汗水的背後除了努力,更是堅持,演員們的唱、念、做、打看似信手捏來的,卻在臺下付出了不知道有多少的汗水。演員們精彩的表演結束,臺下同學們的掌聲猶如陣陣波濤,席捲了整個校園,叫好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演員們謝幕的微笑,沐浴在同學們的讚美聲中,也表達了他們內心的喜悅之情。

對於傳統文化的傳遞來說,校園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境土壤。一方面,戲曲進校園,到底應該採取什麼形式,期待獲得哪些目標,如何才能夠讓戲曲進校園不再流於形式,這些細節問題都應該思考到。另外一方面,對於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年齡層次,都需要制定個性化的戲曲進校園的方案,而不是隻是爲了節約工作而進行各種敷衍了事的工作。有鑑於此,戲曲進校園的工作貴在“精準”二字上做足文章,否則,戲曲進校園往往不能夠獲得預想中的效果。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藝術的瑰寶,是珍貴的,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去延續這份輝煌,我相信,中國的京劇必定會閃耀出它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