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做個幸福的老師》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做個幸福的老師》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做個幸福的老師》心得體會

《做個幸福的老師》心得體會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是《做一個幸福的教師》。什麼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題,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纔是快樂和陽光的,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畢生所求所願。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尋求幸福的人生,但是,並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

原因是對幸福缺乏認識、感悟和理解,還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中就有對幸福的闡述,它非常生動而具體地告訴人們: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後的朝陽;是雪中送炭;是爲他人忘了自己;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可作爲一名普通的教師幸福在哪裏?教師職業的勞心勞力、社會地位、勞動報酬確實很難輕言幸福,特別是每天面對一羣可愛的孩子有時也感覺不到幸福但這並不意味着就沒有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事實上很多教師在享受着教育、體驗着幸福,他們以多元、多姿、多態的幸福觀詮釋着什麼是教師的幸福,怎樣才能在平凡、清貧、煩瑣中不斷汲取幸福和快樂的元素。

其實對於教師來說,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爲這不僅僅影響着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着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纔會感到幸福,特別是我們這羣缺少幸福的孩子。那麼教師如何去感受幸福呢?首先,要懂得享受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臺,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爲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臺,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其次,要懂得享受學生。

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並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權威,那也許你會離幸福更遠。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閒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許手頭錢是有點緊,但還得學會捨得用杯水車薪中的一水一木去買些喜歡的書、買件心儀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個會、旅趟遊。

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自覺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第三,要懂得研究教學。把教學工作看做是一種簡單的重複,那必然厭倦,也無言幸福。應把研究教材、教學當成提高自己素質的必走之路,應把教學作爲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一個體現。

其實,教師的職業幸福是一種心態和狀態,也是信念與追求的體現。教師是精神的“傳道士”,必須擁有好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社會,這與我們的幸福“魚水情深”。心態決定狀態,有了好心態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傳遞的,教師是愛的事業,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對生活,就能愛每一個學生,同他們“打成一片”非常專一的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就能透過言傳身教讓學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禮、引導和激勵。

況且,有了好心態,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少些狹隘多些豁達,就會視教師爲一種藝術,在忙碌之中、創造之中收穫更多的幸福,樂此不疲雖苦猶甜。我認爲,當我們教師的勞動被他人、社會認可時,必然會帶來無比快樂,會被幸福緊緊“包裹”我想,教師的職業幸福就是來源於平凡、忙碌而又充實的每一天。這也許正是所謂天長地久的幸福吧!那麼,我也會說我愛教師這個職業,我也會爲教師這個光榮的職業貢獻畢生的精力。

《做個幸福的老師》心得體會2

讓更多的教師閱讀教育經典,爲廣大教師搭建交流讀書心得的平臺,第五屆全國教師暑期閱讀— 藉助這個平臺,我選擇了一本與自己本職工作相關的書籍《做個幸福快樂的幼兒教師》。爲什麼選擇這本書?

一直以來,我都感覺在學前教育工作方面感覺有點吃力。因爲自己不是本專業。縱使看到孩子們天真的笑臉也偶感很高興,可是這種高興不時又被不和諧的一些音符打亂,常常是我很生氣幼兒也很不高興。我時常在想如何讓自己做一個幸福快樂的幼兒教師,這時我的指明燈出現了。

這本書首先讓我調整好心態,讓自己幹一行愛一行。有了積極向上的態度,我想這時幹好工作的第一步。因爲態度決定一切。在出現問題時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看到幼兒一點小小的進步就要學會感恩,知足。因爲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長階段,對其自身的發展也有不同的階段性特徵。作爲我們年輕教師往往很急於求成,不夠耐心。所以在工作中會對現實有所抱怨,不會調節自己的不良的情緒。

這本書同時教會了我如何與同事相處,學會讚美同事,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類本性中最深的企圖之一是期望得到稱讚。"渴望讚美是深藏於人們心中的一種基本需要。每個同事都有閃光的地方,所以不要吝惜你的讚美,這是你獲得良好同事關係的捷徑。如果在同事交往中人人都樂於讚賞他人,善於誇獎他人的長處,那麼,同事間的愉快度將會大大增加。在讚美同事時,請注意以下幾點:讚美要具體化 ,空泛的讚美,虛幻而生硬,使人懷疑動機,而具體化的讚美,則顯示真誠,如,你說她的眼睛漂亮,比說她漂亮要有效得多。這種讚美的方法一般是這樣的:"我很少佩服別人,你是個例外";"我一生只佩服兩個人,一個是××,一個是你";"在我們幼兒園,我只佩服兩個人,一個是××,一個是你". 讚美要及時 ,見到、聽到同事得意的事,一定要及時去讚美。同事參加比賽獲大獎了,當場或第二天見到她,你一定要對她伸出大拇指誇她,並由衷地對她的獲獎表示祝賀。與自己做對比 ,通常情況下,一般人很難貶低自己,如果你壓低自己同他做比較,那麼就會顯得格外真誠,這一招特別適合於領導使用,會給屬下一種莫大的鼓舞。

這本書也教會我要樹立正確的幸福觀。理解幸福既是擁有幸福的基礎,又是擁有幸福的前提。千百年來幸福問題一直是被哲學倫理學研討的重要課題,但幸福是什麼至今依然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人們應該認識到:幸福是知識淵博情趣雅緻的精神富足。精神上的富有才是最爲持久的幸福。而要取得精神的財富,讀書是最有效的方式。幸福是知足常樂善於感恩的淡然心境。知足常樂是一種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是一種能夠理性看待自己得失的價值觀。以平常心來淡看庭前花開花落,以求索心,來追求知識能力的提升,以感恩心來對待組織、對待工作、對待生活。

與其說幸福是孜孜以求、費心盡力得到的報償,不如說幸福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心靈的感悟。我們要擁有一顆平常心,用幸福眼看世界,那麼他就會擁有幸福。要常懷敬畏之心做一個謙遜的人。敬畏使人向上蒼開放一己的內心,使人愛而誠懇,使人莊重而謙卑。

因爲快樂,所以幸福。我不是"蠟炬成灰淚始幹"式的犧牲者,也不是繁瑣工作的被消耗者,而是一個努力追求生活意義、生命價值的快樂幸福的幼兒教師。

《做個幸福的老師》心得體會3

信手翻閱陶老師的《做一個幸福的教師》,時時讓我們感受到的是做一個教師真的很幸福,而這種幸福的感受從何而來,來源於那一種長期的修身養性,來源於精神上不斷超越,超越自我,逐漸到達一種忘我的境界,不斷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師將這種高尚的追求化爲一種行動就是不斷地讀書,讀古人聖賢書,讀經典的文字,在古人經典的思想裏遨遊,範文之心得體會: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體會。陶老師說,“在我的記憶裏,就一向沒有和書疏離過”“以書爲伴,以讀爲樂”“讓讀書成爲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審美追求,個性是高品位的閱讀,甚至是背誦,幾乎沒有停止過。”陶老師個性注重了對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爲數十年不斷地對經典作品的廣泛涉獵,潛心地鑽研,陶老師才具有了溫溫爾雅的大師一樣的儒家風範,除此之外,陶老師對自我所從事的修改記者工作的熱愛,更是養成了一種優秀的品格,寵辱不驚,泰然自若

這本書是陶老師的講演錄,共分三部分,分別是《讀書與教師生命成長》《打點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其中《打點幸福人生》主要是講人的自身修養,《孔子的精神世界》則主要是講陶老師幾十年研究《論語》的成果和心得。本文不作詳細介紹。我重點向大家介紹第一部分《讀書與教師生命成長》。這部分共分九講,分別是:第一講《讀書:教師生命成長的必需》;第二講《讀書走向:取法乎上》;第三講《誦讀資料:古今中外經典》;第四講《疏離浮躁,淡泊名利》;第五講《讀書教學相得益彰》;第六講《讀寫成爲生命成長之雙翼》;第七講《讀書與思考同行》;第八講《經典誦讀的思考與行動》;第九講《終身幸福的文化之旅》。這九講按主要資料我把它歸納爲三個大問題,即爲什麼要讀書?讀什麼書?怎樣讀書?

第一教師爲什麼要讀書?

陶老師認爲讀書是教師生命成長的必需。我們都明白人的生命形式有兩種,即常態的肉體形式和內化的精神和心靈維度。大詩人臧克家說過“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就很好地詮釋了生命的這兩種形態。對於常態的生命來說,空氣、陽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養料;而對於精神和心靈維度的生命來說,它需要的養料來自於讀書。用陶老師的話來說就是“因爲我們教師肩負着一種特殊的歷史使命,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需要在精神和心靈層面涵養學生,透過對其潛能的開發,讓其擁有豐盈的知識與智慧,從而實現生命的飛躍。”

以前我們常說這樣一句話“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得有一桶水”。我想此刻這句話恐怕就很不恰當了。一則此刻的孩子知識面之廣甚至已經超過我們老師了,也就是說人家的碗比你的桶還大呢,你說這怎樣行?二則社會的發展要求孩子越來越全面,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兩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說光有一桶水夠嗎?三則世界越來越小,都成爲一個地球村了,知識的需求日新月異,你桶裏的水都臭了,還怎樣給學生?所以,當代的教師你得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才行,而這活水從何而來?從書中來。你說我們教師怎樣能離開讀書?這正所謂是“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啊。想一想我們熟知的那些特級教師,哪一個不是博覽羣書,學富五車?又有哪一個是死摳教科書而終有所成?所以從教師這份職業的需要來說,教師離不開讀書。

我們常常發現,我們周圍那些退休的老教師一旦離開學校,便形容枯槁,精神憔悴,甚至鬱鬱而終。我們只當是他們離不開學校,離不開學生之故,豈不知是他們精神生命的終結使然。退休前,他們教的是教科書,看的是教參書,改的是教輔題,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好像很充實。可退休後,沒有了題可改,沒有了書可教,生命中好像一下子沒有了陽光,失去了好處。運氣好的抱抱孫子外甥,運氣不好的連孩子都沒得抱,終日無所事事,你說怎能不生病?陶老師推薦大家“在精神世界中爲自我搭建一座輝煌的宮殿”,要“提前爲60歲作準備”,與書爲友,同書結伴,不斷地豐盈自我的精神,滋潤自我的心靈,這樣,“'退休不再是精神生命走到了盡頭,而會歡欣鼓舞地迎接另一個精神生命的誕生”。這是從教師自身的幸福需要來說的,教師離不開讀書。

每兩年一次的評聘是大家個性關注的,一不留神就落聘了,丟人現眼外加經濟損失,沒辦法只得求爺爺告奶奶,心得體會《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體會》。再例如進城這件事,也是脫關係走門路,耗神費力。如果我們能潛心讀書,豐富自我,提高自我,讓“文化不斷爲你增值”,那你就會成爲你所在單位的優秀分子,甚至是更大範圍的教育名人,不但不用再去思考那些職稱啊,職務啊,調動啊等亂七八糟的事,還會有“更上一層樓”的快樂體悟。更爲重要的是“你的生命深層有了經典滋養,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錢,就會永遠快樂。”這是從教師的生存必需來說的,教師離不開讀書。

第二教師就應讀什麼書?

既然讀書是教師生命成長的必需,那麼教師就應讀什麼書呢?陶老師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讀古今中外經典”。讀書應有所選取,經典能不斷滋養人的精神和心靈;而非經典的書不但不能滋養生命,反而會損害和破壞已有的文化積澱,產生負面作用。所以讀書要“有舍有得”。捨棄那些三流的“下品”,選取那些一流的“上品”。大家都明白猶太人很了不起,可你明白嗎,以色列這個猶太國家平均每人每年讀書64本,他們的孩子一出生就舔舐塗着蜂蜜的《聖經》,從小就明白書是甜的。這個民族能歷經磨難而不垮,處身包圍而不敗,與熱愛讀書至關重要。是經典滋養了愛因斯坦,馬克思這些猶太偉人,成就了以色列這個特殊的國度。俄羅斯也是一個愛好讀書的國家,人均年讀書55冊。在俄羅斯的車站碼頭機場,俄羅斯人捧着名著等車候機的場景是一道道靚麗的風景。恐怕俄羅斯的崛起於此不無關係吧?我們也偶爾看見國人候車(機)時手拿書刊,可全是茶餘飯後的消遣之作。據統計我國人均年讀書不夠5冊,這就是現狀。如果教師還不喜歡讀書,或讀下乘之作,則何益之有?我們常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我想這好書就就應是經典。

那麼什麼是經典?陶老師認爲經典就是“經由時間的流逝,大浪淘沙,仍然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靈層面的、他所揮之不去的`、能不斷引領人的生命成長的精神產品”。經典無國界:不管是中國的《四大名著》還是外國的《莎士比亞全集》;經典無年代,不管是現代的《茅盾文學獎作品》還是古代的《古文觀止》;經典無新舊,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等經典名言至今仍光芒萬丈。經典不會過時,因爲他們的“思想是永恆的,他們的思想能夠穿越時空,慰藉不一樣時代的天下蒼生”。當我們每一天都用經典來滋養我們的精神和心靈,那我們的生命將是何等燦爛。

第三教師怎樣讀書?

簡單地說,怎樣讀書就是讀書的方法和原則。我們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們讀書的質量和效率,就務必明白怎樣讀書。有的人會說讀書誰不會?我也曾這樣想,但此刻看來,我們的讀書還真的存在着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否則你也讀了不少的書,怎樣效果並不明顯呢?並沒有從根本提高你的生命質量呢?恐怕與讀書方法和原則把握不準不無關係吧。

首先讀書得與教學聯繫在一齊。古人云“教學相長”,這學就包括讀書。我們很多教師在備課上花了很多時間,可效果並不理想。原因就是教師只關注教材文字與教參文字,“沒有超越教材和教參的屬於自我精神文化的東西”。我們是不是有這樣的經驗,特級教師的教案我們原封不動地拿來,可課堂上卻往往捉襟見肘,破綻百出。什麼原因?就是我們本身的文化素養不夠,不能盡得其妙矣。而一個文化積澱很厚的教師,他也會看教材和教參,但“他更關注課外更大範圍的文化”。由於讀書他有了屬於自我的話語和思想,就能夠“旁徵博引,縱橫捭闔,進入教學如有神”的境界。無論是特級教師沈紅旗,於漪,還是教壇新星韓興娥,蘇靜都是把讀書與教學聯繫在一齊,用深厚的文化素養來滋養教學,從而使他們的教學也登堂入室。

其次讀書要和寫作結合起來。用陶老師的話說就是“讓讀寫成爲生命成長之雙翼”。從某種好處上來說,讀寫是相互促進的。超多的閱讀能爲寫作積累超多的素材,而時常練筆則能更快更好更多地內化閱讀的資料,二者相互作用,使閱讀更有品位,使寫作更有思想和深度第三教師要把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就是要提醒大家讀書不能看熱鬧,要學會思考。陶老師認爲,“深度思想的介入,是閱讀主體和作者的心靈對話”。只有把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讓閱讀深入我們的內心,滲入我們的靈魂和血液,這樣的閱讀纔算得上是真正的閱讀。

有句古話叫作“盡信書不如無書”。人云亦云只能算得上是鸚鵡學舌,邯鄲學步,只能算得上是傳話筒錄音機。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有的人做報告我們屏息凝神,生怕錯過一句話,而有的人做報告,對於我們的耳朵和神經來說都是一種折磨,爲什麼?因爲有的人只會“把別人的東西羅列了一下”而已,由於沒有自我的思想,沒有自我的創造,所以顯得死氣沉沉,沒有色彩。假期中我們聽了幾十場報告,這種感受必須很深吧?所以教師要把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這樣書中的資料因爲有了我們的參與和醞釀而散發出更加迷人的芬芳。

另外書中的有些資料受時代和作者經歷的限制,具有必須的侷限性和片面性,這就需要我們得有清醒的頭腦和睿智的目光去決定,去選取,從這方面來說思考也很重要。魯迅先生曾提到過“拿來主義”,就是要我們審慎地對待書中的資料,有用的我們吸收消化,最後內化爲我們自我的思想和精神,沒用的甚至有害的我們要毫不惋惜地拋棄,從這個角度講,光讀是不行的,還務必有自我的思考,甚至是“深入的思考”。因爲“沒有思考或很少思考的閱讀,僅僅是在表面行走,難以抵達心靈的深處”,也就難以融入我們的靈魂和血脈之中。

陶繼新老師的《做一個幸福的教師》一書,深深地啓發和激勵着我,堅定了我與書終生爲伴的信念。我將在“流淌着智慧的光華,搖曳着思想的要義”的經典文化中,不斷汲取營養,拓寬生命的維度,尋找生活的幸福。

標籤:老師 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