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

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1

針對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材教法培訓會,襄陽市教研室在東津職教中心附小舉辦了每學期一次的小學數學教材教法培訓會,所以新區的小學數學教師都參加了此次教材培訓會。我是五年級的數學教師,聽了教研室人員精彩的透徹的分析講解後,我也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現結合我所教班級情況總結以下幾點:

一、故事開頭,創設情景,營造濃郁的課堂學習氣氛

要想學生學得好,首先要解決他們喜歡學的問題。而培養學生的求知慾,是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六七歲的孩子,剛走進學校開始學習文化知識,還沉浸在童話故事的世界裏。腦袋裏想象着小動物們的活動。他們很愛聽大人給他們講一些小動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課,根據教材的內容,自編一段故事,從講故事開頭,創設一種情景,再進行一組富有啓發性的提問,來匯入新課。

二、培養孩子專心聽講的習慣

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上課專心傾聽的習慣。爲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上課專心聽講,我認爲教師講課時一定要精神飽滿,而且語言要生動有趣,條理要分明,方法要靈活多樣,力求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使每個同學都樂意聽。

三、應注意培養學生敢說、善說的習慣

在教學中加強說的訓練,培養說的習慣,有利於學生學習資訊的反饋,能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便於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了學生思維發展。班級裏,總有那麼一些膽大敢說的孩子,也不乏膽小怕言的學生,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有敢說的勇氣。針對實際,我時時以敢說者帶動、激勵怕言者。教學中,對於那些愛探索、肯帶頭的學生,我都給予及時的表揚。對於那些不善於發言,怕發言的學生給予期待的眼神,鼓勵的目光,並加以適當的'點拔、適時的引導,增強他們說的勇氣和信心,只要他們能開口,哪怕聲音再輕說得再離譜,我也會以鼓勵的口吻對待,讓他感到自己也能說,即使說錯也沒關係。

總之,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絡,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2

很榮幸參加這次的新教材培訓學習,這次的培訓充實而富有意義,使我受益匪淺,讓我如幼苗般得到了滋養,此次培訓理論與實例結合,課程豐富多樣,從全方位地精心詮釋了成爲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經過短短的培訓學習,收穫頗多,談談自己的一點學習體會。

1、新教材創設的學習情景更加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變過去被動了解認識爲主動學習和實際運用,讓幼兒在玩玩、在做做、遊戲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

2、繼續學習新教材,多聽帶教老師和園裏其他老師組織的教學活動,,認真做好聽課筆記,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3、認真閱讀一些幼兒教育領域的優秀文章和書籍,尤其在創新教育方面,做好讀書筆記,積累園級課題的材料,並在教研活動時與大家分享和討論。

講師講解的非常詳細,列舉案例語言風趣,贏得了在場的全體教師的熱烈掌聲,我們更是加深了對新教材的瞭解。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把學到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努力運用到我的教育教學中去,竭力打造一個全新的自我,努力做一個教育的先行者!

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3

有幸參加了本次市局組織的新教材培訓我受益良多,現將本次的培訓心得總結如下:

第一,新教材在編寫方式上發生了變化,分爲兩大類,即通史和專題史。通史規定爲必修課,專題史類規定爲選擇性必修課。在課程的編排上,內容將更加豐富,單課容量也將更大。在培訓會上專家也表示課容量這麼龐大,一學期很難做到把一本教材教授完畢。

第二,對比舊教材,新教材在內容上也做出了一些調整和創新

(1)增強了與人類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相聯繫的內容。

(2)更加註重面向世界,有利於形成大歷史觀。

(3)貼近生活實際,充分發揮了歷史的社會服務功能。

第三,在新教材的使用中一些問題也需要多注意

(1)從內容來看,新教材打破了以往單一的內容結構,學科間的交叉聯繫更加密切。而且教材在編排上分爲通史類和專題史類結合,這就要求學生要有更準確的時空觀念。

(2)在新教材使用下更倡導改進教學方式,更注重教學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新教材的教學目標更加強調核心素養,更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主義價值觀,以人爲本,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的自主性要求提高了,學生的時空轉換能力,知識遷移能力要求提高了。

(3)要求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本次的培訓中,專家還介紹了一種“情境·任務·辯詰·生成”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主要分爲四個部分,學生自主學習,時空定位;老師給學生創設任務;情境設定,問題解決;探究學習,辯論詰問。這種模式非常不錯,但是更適合那些自主學習能力強,層次水平高的學生,我們學校的學生基礎太過於薄弱能力水平較低,所以這種模式並不適用我們的學生,但是也值得我們借鑑跟思考。

透過本次新教材的培訓,我對新課程改革和新教材有一了定的理解和體會。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仍有很多的困惑,所以接下來我將會不斷地探索,希望能儘快摸索到適合我們學生的教學模式。

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4

透過這次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必須接受繼續教育。在學習的過程中,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爲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該理解教材目標,明白把握教材編排的特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爲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那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學習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爲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二、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

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爲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

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紮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爲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習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課程標準》還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我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繫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纔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經歷"與人合作,並與同伴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善於傾聽他人發言,樂於陳述自己的想法,敢於修正他人的觀點,勇於接受他人的意見;這些都有利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有利於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纔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