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王寬個人事蹟及心得體會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王寬個人事蹟及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王寬個人事蹟及心得體會

王寬個人事蹟

1.16年養大5名孤兒,捐款逾百萬

王寬是周口淮陽人,國家一級演員。1998年,王寬從鄭州市豫劇團退休,回老家探親時,陸續收養了5個孤兒,並將他們帶到鄭州養大成人。爲了養育5個孤兒和患漸凍症的外孫,從10年前起,這位豫劇“名角”便穿梭於大大小小的茶樓“賣唱”,抓住一切機會拍廣告、演電影,雖勞累成疾,心臟病多次復發,醫院三次下達“病危通知書”,但他仍揹着家人偷着唱。16年來,王寬夫婦向社會慈善事業捐款逾百萬元。

昨日的頒獎典禮上,王寬說,16年來,妻子王淑榮是他的賢內助,“這個獎,妻子的功勞佔60%”。節目中,王寬家的6個孩子,一起登上舞臺,爲大家演唱了一段豫劇唱段《我愛我孫》。

“重返舞臺,放不下人間悲歡;再當爺孃,學的是前代聖賢;爲救孤,你古稀高齡去賣唱;爲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臺上,你蒼涼開腔;臺下,你給人間作了榜樣。”敬一丹宣讀給王寬的頒獎詞,短短几句話,將這個家庭16年的大愛描繪得淋漓盡致。

2.《感動中國》是愛心的新起點

今年1月20日,王寬突然接到通知,讓去北京錄製《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當時我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們只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昨天,王寬回憶說。

1月22日,王寬和妻子王淑榮帶着6個孩子,踏上了前往北京的高鐵列車。“以前,爺爺最愛唱《我愛我孫》給我們聽,這個戲曲寄託了爺爺和奶奶對我們6個孩子的愛。”王寬的外孫王海龍說。

在王寬眼中,《感動中國》並非愛心的終點,而是新起點。1月25日,王寬全家剛從北京返鄭,便立即跟隨一家愛心團隊到鄭州北郊義演。每年春節,王寬總會接孤兒回家過年,今年依然不例外。除夕當天,老人從鄭州兒童福利院接回2名孤兒,與全家人一起吃餃子、歡慶新春,給孩子家的溫暖。春節期間,王寬回到周口淮陽老家,聽說一名老鄉家裏老人患了癌症,他四處打聽到這位老鄉家,撂下20xx元扭頭就走了;見到了五保戶,他就親自送去1500元……

“愛心一直滋潤着這片土地,我只是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從沒想過要給誰看,要得啥獎。”王寬說,河南人的骨子裏總有一種俠肝義膽的精神,而他所做的,只是在傳遞着這種精神。

雖登上了《感動中國》的領獎臺,但王寬說,他的公益事業並不會止步。“與其他獲獎嘉賓相比,我們做得遠遠不夠。”王寬說,他和孩子們還將繼續努力,“我只要能唱一天,就把愛傳遞一天,即使將來唱不動,也要讓孩子們繼續傳承這份愛心。”

3.3年連續感動中國,鄭州是全國唯一

20xx年,央視《感動中國》欄目正式開播,之後這個欄目從未缺少“河南元素”:張榮鎖、任長霞、洪戰輝、魏青剛、王百姓、李劍英、謝延信、武文斌、李隆、李靈、胡佩蘭、劉洋、隴海大院、王寬……14年的評選中,已有15個河南人或團體上榜,幾乎年年不落。對此,在昨晚的頒獎典禮上,白巖鬆也着重提到了這一“河南好人”現象。

據統計,中央文明辦開展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中,河南省7年上榜好人總數達1000多名;20xx年這一年,河南共有90人登上“中國好人榜”。僅20xx年12月的“中國好人榜”,河南就有7位好人榮登榜單。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98歲仍每天堅持坐診,給病人用便宜藥的“仁醫奶奶”胡佩蘭,還是首位中國女航天員架起天梯上天宮的劉洋,抑或是用真情傳遞人間大愛的“隴海大院”,還是茶樓“賣唱”養大5名家鄉孤兒的王寬,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生活在鄭州。20xx年至今,鄭州連續三年“誕生”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鄭州也成爲全國所有城市中唯一一個感動中國“三連冠”城市。

其實,除了《感動中國》評出的好人,鄭州還有不少“小善大愛”的好人:好人有好報、全城救助劉東興;一碗麪感動一座城;7年堅持給農民工送水的“送水哥”……鄭州,已成爲一座名副其實的'“好人城市”。

 王寬事蹟心得體會

有一種溫暖,不需要語言,就能傳遞,叫感動;有一種力量,不求驚天動地,卻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動。

——題記

在20xx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感動我的有10個人,包括從諾獎得主屠呦呦,到中國航天進階技師徐立平;從剛剛離世的藝術大師閻肅,到帶領中國女排重回巔峯的郎平;從磨刀捐款老人吳錦泉,到救援“東方之星”的戰士官東等。

其中王寬很讓我感動,他是鄭州戲曲圈的一位老藝術家,74歲,臺上兢兢業業唱好戲,臺下盡心盡力做善事,戲迷們誇他是德藝雙馨的好人。1998年退休後,王寬夫婦陸續收養了6名老家的孤兒。爲了供養這些孩子吃飯穿衣、讀書學藝,王寬決定放下自己國家一級演員的身段,去茶樓賣唱,這一唱就是7年。

感動中國給他的頒獎詞是:重返舞臺,放不下人間悲歡,再當爺孃,學的是前代聖賢,爲救孤,你古稀高齡去賣唱,爲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臺上,你蒼涼開腔,臺下,你給人間作了榜樣。

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收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於眼淚的背後,我收穫的不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語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在我們的一生中,能經歷無數個令人感動的人,小到幫老人家開門,大到捨生取義,或許檫身而過,或許就在眼前。在我沒說的8個人中,有堅持的、有溫暖的、但也有悲傷的,還有愛的,有無數種傳達的方式與方法,只是…我們未能感受、與接受到他們的實質存在的愛與溫暖,我們只能盲目的去報人家而忽視了愛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