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小學語文複習方法心得分享

複習課:我拿什麼“裝扮”你?

小學語文複習方法心得分享

現象一:複習就是做做練習、講講對錯嗎?

在我們這裏,平行班的幾位老師已經將新課結束在上個星期了,現在已經將新買的練習冊做到第二單元了,而我,今天才正式結束新課。

看着他們在做練習冊,我在想複習就是做做練習、講講對錯嗎?就算複習就是做和講習題,那麼做練習和講評該注意什麼呢?難道就是將習題將完了,讓孩子知道對錯了就完了?以前我這樣教過複習課,但是我常常感覺到學生對這樣的複習要麼是反感要麼盲從,絲毫不敢有什麼怨言,今天我又問學生這樣的複習你喜歡嗎?或者你對這樣的複習方法有什麼想法嗎?結果學生大多比較贊同這樣的“複習”,只有一位學生問我:“老師,這樣複習會不會越做越笨呀?我覺得他問得太好了,我隨即表揚了他!並且要讓孩子們思考一下,該怎麼複習?

思考:練習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爲什麼有人會以爲複習就是做做練習,然後校對一下完事?我想是因爲我們對複習的觀念有偏頗,對練習題目的作用理解也隨之偏頗。應該時刻提醒自己:練習題目不是終點,而是起點;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對策:讓練習的“功能”多元化

既然練習就如課文一樣,不僅是例子,更是引子,那麼它的“功能”就應該被真正地得到重視和開發,由此,我以爲練習的作用應該多元化。

今天,我上覆習課,遇到這樣一個再平常不過的題目──看拼音寫詞語。我是這樣展開教學的,首先請一位同學“板演”,其他人在下面互相“幫助”,以查出錯誤,第二步看着“板演”,讀一讀那20個詞語,接着是第三步請同學“冥思”片刻,選擇其中的詞語編一短話(至少選擇四個詞語)。學生非常感興趣,有位學生這樣編到:“我們家附近有一家廠子,好象是一個化工廠,它整天煙霧瘴氣的,氣味很難聞,於是,村裏有人去揭發,但是那個環保局很久以後纔派人來,環保局的人檢視了情況,終於決定讓這個化工廠立即停止生產,還讓他們趕快將污染處理好,不然就不準‘開工’,那些人很失望,我爸爸聽到這個消息卻微笑了,那是因爲從此我們可以走出困境了。”(加粗字是學生選擇的詞語)我說:“這個困境用得不太合適,改爲……從此我們可以不受‘污染’的毒害了。”

接下來的同學們說得非常好!儘管還有些詞語用得不怎麼恰當。

這一次教學“經歷”,讓我發現“練習”也可如此有“意味”。我讓孩子們做這樣的練習至少想讓孩子們透過這樣的詞語複習,想達到也達到了“糾錯、理解、理解、識記、練表達”等融爲一體的效果。是呀,只有將練習的過程看作一個手段,把練習本身當作一個引子,將練習的功用多元化,這是練習講評的一個重要的策略。

現象二:歸類複習就是歸歸類,講解重點嗎?

所謂智慧,是指既有知識,又有方法。

複習是很重要的,但是這隻爲大家所認識,卻沒有進行優化操作。

剛剛和老師們商量,“怎麼複習呢?”我問老師:“難道就是考考試卷、講講試卷嗎?”

同事顯然覺得這個問題很“笨”,她說:“當然不是,除此以外,我們還要進行歸類複習呀……”

我接着問:“歸類複習是怎麼做呢?”

“就是讓學生分類做題目,做完之後,我們再挑重點的去講解。”

我刨根問底:“那怎麼講解呢?我想講解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呀。”

講到這裏,上課鈴響了,我帶着這個問題走進教室。

……

我想這種對於複習課的看法也是比較典型的,可以稱之爲現象二。

思考:重點是什麼?怎麼講?

歸類複習應該有很多問題可以討論,至少有以下幾點:將什麼練習歸到具體的類型下,如何去組織這些練習,如何針對問題進行講解,等等。因此歸類複習應該注重怎麼來講,我想正因爲複習,所以學習的基點較新授課高了許多,而複習課的目標應該定位在梳理、提升、

辨析等,當然一定不能忘了激發興趣,可以採用設疑、音樂引背等。

重點要講,但是重點根據什麼二定,這就值得關注和研究了,這個重點不是教材的重點,而是孩子們的盲點、沒有理解深刻的點,等等,而這些“點”的發現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課堂動態展現的錯誤資源來確定。因此,這些“點”的挖掘需要老師撇開自己的“成見”──自以爲學生沒有掌握好的,需要放下教參所規定的“高見”──一定要掌握什麼什麼關鍵、基礎以及要點。需要老師根據課堂中學生出現的錯誤、淺薄、無意識的表現等進行靈活應對和適時生成。

對策:重點重在學生身上。

片段一:背誦默寫第7課《拉薩的天空》第二自然段。

操作的過程爲:指名背誦──集體背誦──默寫──糾錯──精講──仿說

在學生默寫的過程中,我察看到學生出現的錯誤,並在糾錯環節有意突出。

如學生將文章默寫成這樣: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有人說:“拘一碰藍天可以洗臉。”這話真是太妙了。有貼着山頂的白雲映襯,湛藍的天空顯的越發純淨,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的更加明潔。

我用實物投影將這位學生的默寫本展示給孩子們。請一位孩子讀一讀,這位學生讀完後說:“老師,有錯誤的。在拉薩後面有逗號的。”

我表揚她:“是的,應該有一個逗號的。”(板書──逗號)我接着問:“你們知道逗號的意思嗎?”學生一愣。知道學生不能解答,我開口了:“所謂逗是逗留的意思,逗號表示讀到這裏要稍作停留。“學生點頭。

接着有一位學生說:“‘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中的掬寫錯了……”我打斷他,請他上來寫。齊讀。

“‘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後面應該是句號。”學生提出,我說“是呀”。追問:“爲什麼用句號呢?”學生讀,發現這句話已經說完了,所以要用句號。於是我趁機讓學生背標點符號歌“一句話沒說完加上小蝌蚪……”。

其餘的錯誤,我努力“對診下藥”,以求“迎刃而解”。

然後是我的“精講”──

“這一段之所以要我們背誦,是因爲它寫得妙。(突出之所以……是因爲,因爲我們前天曾用這個句式進行過說話訓練)妙在哪裏呢?請同學們看看黑板。(我板書:有……,……顯得越發……;有……,……顯得更加……)其實這樣的句子課文中還有(課文第四自然段的最後一句──有了這藍天,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顯得更加雄偉、壯麗。)”請同學們讀這一句。

“爲什麼這樣來寫呢?這一句是在寫布達拉宮嗎?”我問。

“不是!”

“那在寫什麼?”

“在寫拉薩的'天空。”

“好,既然這樣,爲什麼還要這樣麻煩,拐個彎兒來寫呢?”

學生沉思片刻。

“我知道了!”蔣雨雯喊道,“是因爲一對比,藍天更藍,白雲更白。”

這下有人被啓發了“是的,有了白雲映襯,湛藍的天空的純淨的特點更突出了,有草地的對比,天空明潔的特點寫出來了。”

我及時總結啓發:“是的,有對比才有突出,對比是一種很好表達方法,現在請用‘有……,……顯得越發’來說一句話。”

“有了我們的到來,校園顯得更加生機勃勃了。”

“有了我們的奮力拼搏,祖國將顯得更加充滿希望。”(後來發現“將”字應該去掉,句子更爲舒暢。)

……

片段二:仿寫《“東方之珠”》第二自然段。

操作程序如片段一。

最後一環我改爲“仿寫”。

孩子們寫得都不錯,其中王成成同學寫得很精彩,作爲紀念,特別記錄如下:

綠草茵茵、寬闊橢圓的操場,是同學們遊戲、鍛鍊的好場所。每到體育課,同學們三五成羣地來到操場(建議將操場改爲了這裏),女生漫步在綠色的草地上(建議將草地改爲地毯),享受着金燦燦的陽光,真是舒服極了。男生們像瘋了似的,狂奔在操場上,享受着遊戲的快樂,啊這橢圓形的操場真是同學們的天堂呀!(建議:快樂後面加上句號;啊後面加上“!”;最後的“呀”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