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cctv1《榜樣6》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cctv1《榜樣6》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cctv1《榜樣6》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

cctv1《榜樣6》的心得體會1

昨天晚上觀看了CCTV1黃金時間播出的《榜樣_》專題節目,自己很慚愧,這類榜樣節目已經播出了5期,現在才觀看。

  這期專題節目透過典型事蹟再現、嘉賓現場訪談、詩朗誦等多種形式,展現出來疫情防控鬥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一個個先進典型展現出來的模範帶頭作用,讓我們深受感動。習總書記在二零二一年新年賀詞中提到“從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從科研人員到社區工作者,從志願者到工程建設者,從古稀老人到“90後”、“00後”青年一代,無數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將涓滴之力匯聚成磅礴偉力,構築起守護生命的銅牆鐵壁。一個個義無反顧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連的接力,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場景,生動展示了偉大抗疫精神。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

  近幾年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那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負重前行。”新冠疫情,一場席捲全球的風暴,在災難面前,中華兒女負重逆行,勇闖一線,捨棄小家,成就大愛,他們用實際行到詮釋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抗疫精神,正是因爲無數醫護人員、科研人員、人民子弟兵衝鋒在前,我們纔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的精神是需要弘揚的,樹立榜樣,學習榜樣是我們每個人履行的義務。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更需要繼承這種精神,並將其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cctv1《榜樣6》的心得體會2

  在疫情防控期間,我校黨員同志發揚,舍小家爲大家,克服困難,迎難而上。黨員教師堅持值班值守,嚴格測溫,工作方面不講價錢,生活方面不講困難。充分體現了一個黨員一面旗幟的榜樣力量,向榜樣學習是我們每個黨員的責任。作爲書記,要透過黨組織組織力的全面提升,凝聚形成抓黨建工作促學校發展強大合力。努力造就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首先用學校的精神和文化,凝心聚力。我們的校訓是"團結協作,永不服輸",努力把學校的發展目標、校長意志、學校意志成爲教師共同的價值取向、追求目標和自覺行動深化“學習身邊榜樣”;

  其次用制度規範教育教學行爲,樹立榜樣。學校形成了一整套較爲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體系,並注重過程管理,做好各個環節的督查、考覈、評估、反饋和整改,保證了制度的有效落實,提升了教育教學水平及整體管理質量;優秀黨員與普通黨員結對子,發揮榜樣的作用,用課堂教學改革,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引、導、型三線教學法"的目標引領、學案導學、學習行爲的規定流程和動作,引導教師全面提升專業課程能力、教學能力、研究創造性能力和與學生的有效溝通能力,同時也有效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狀態和投入程度。

  第三,把愛國主義精神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師生的心靈深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師生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cctv1《榜樣6》的心得體會3

  近日,由中央組織部、中央電視臺聯合錄製的“兩優一先”特別節目《榜樣》播出後,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節目中,每一位在疫情期間進行救援的人,他們都是英雄,是國家的英雄,是這個時代的英雄。一個民族要強大,需要有英雄;一個國家有前途,需要有榜樣。這些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蹟,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學習他們敢爲人先,敢爲人所不敢爲的精神透過收看《榜樣》,我深深體會到榜樣的精神力量,堅定了向榜樣看齊、做合格黨員的決心,並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的幹事信念。我覺得我應該做到以下五點:

  一要堅定理想信念,爲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終身。要像榜樣那樣堅定理想信念。

  二要以感恩之心對待羣衆,樹立寬廣博愛的胸懷。堅持把黨務工作當作自己畢生追求的事業,不敷衍不應付,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覺悟和個人修養,積極轉變工作職能,切實做到讓組織放心、讓羣衆滿意。

  三要不忘初心,心繫羣衆,造福於民。始終把羣衆的利益作爲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堅持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用心繫羣衆的真情實感和實際行動樹立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

  四要養成勤奮敬業,踏實肯幹的好作風。要像榜樣一樣用滿腔熱情,以持之以恆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項任務。

  五要養成腳踏實地,樂於奉獻的好品質。能站在更高的利益上,懷着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去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修煉榜樣那樣不張揚,默默奉獻的個人品質,永葆艱苦奮鬥的作風。

  新冠肺炎帶來的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是戰爭的背後是力量,是國家,是每一位榜樣,是每一位英雄所給予我們的力量,他們爲我們撐起了生命的天空。

cctv1《榜樣6》的心得體會4

  有一種力量叫做榜樣,它推動着我們向着精彩紛呈的人生不斷奮進,它指導着我們向着熠熠生輝的目標不斷拼搏,它引領着我們仰望星空和那璀璨的蒼穹。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總會有那麼一雙隱形的翅膀在催我們奮進,讓我們更加有信心、有勇氣、有力量來應對生活和工作給予我們的挑戰,這雙隱形的翅膀就是銘記於心的榜樣的力量。

  這是一個榜樣輩出的時代。各種各樣的榜樣,在不知不覺中成爲我們心目中的座標。以往,我們以學習雷鋒爲榜樣。如今許多榜樣,也正在我們身邊不斷涌現。有人曾說:“播撒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爲,播撒一種行爲收穫一種習慣,播撒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撒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播撒一種榜樣,我們能夠時時看到奮鬥的目標和參照物。榜樣是一種力量,彰顯提高;榜樣是一面旗幟,鼓舞鬥志;榜樣是一座燈塔,指引方向!有榜樣的地方,就有提高的力量,就有夢想在飛翔!

  生命就是一系列的旅程,穿越時間、空間、穿越自我。每一段旅行都始於夢想,夢想成爲活力豐富着生命。榜樣讓我們崇敬、學習、嚮往,指引我們在人生旅途中無所畏懼,乘風破浪、勇往直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文王拘而演《周易》,給我們以兢兢業業的力量;仲尼厄而作《春秋》,給我們以堅強不屈的力量;屈原放逐,乃賦《離騷》,給我們以堅忍不拔的力量;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給我們以堅持不懈的力量;孫子臏腳,《兵法》修列,給我們以隱忍的力量;不韋遷蜀,世傳《呂覽》,給我們以全力以赴的力量;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給我們以不屈不撓的力量。

  榜樣在心中遠航,力量在夢中迴響。隨着時代的提高,環境的改變,我們不僅僅需要感官上的刺激,更需要一種植根於心底、一種可親、可敬、可佩的楷模。榜樣永不凋零褪色,榜樣是人生旅途上的指示燈,榜樣讓我們滿腔熱血滾滾沸,在榮光與汗水中揮灑自我的才華,讓自我卓爾不凡!榜樣讓我們盡情釋放燒着的歲月活力。

cctv1《榜樣6》的心得體會5

  特別專題節目《榜樣》他們中有舍小家、顧大家,36年的堅守大山深處的人民女教師;敢於創新,勇攀電焊技術高峯的大國工匠;捨死忘生,18年如一日最美女警花;智慧報國,創造26項發明專利授權的工程院士;真心做農民工的貼心人,讓流動黨員處處有家感覺的基層黨務工作者;心繫島民,乘風破浪始終堅守的`先進黨組織;德高望重,救死扶傷,一生踐行入黨誓言的90高齡的白衣天使。還有革命烈士_、半生滄桑父女情,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當代傑出的新聞工作者鄧拓那段崢嶸歲月。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精神品質和對理想信念的堅守。

  《榜樣》展示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先進黨組織的典型事例,一樁樁、一件件,發人深省,令人震撼,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卻做出了不平凡事情,他們也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共產黨員。他們靠的是一種信仰、爲的是一種理想,真真切切的和人民羣衆站在一起,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爲老百姓解難事、辦實事,心中時刻裝着黨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始終不忘初心。這麼多的好榜樣不僅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力量,而且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啓迪。

  看了榜樣的事蹟,我備受感動、深受鼓舞。雖然他們面臨的環境不同、從事的工作不同,但他們都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紮實的作風、一心爲民的高尚情懷,這些都是每個共產黨員必須具備的品質。我要牢記入黨誓言,不忘宗旨意識,向榜樣看齊,以榜樣的力量激勵自己。

  作爲一名黨員、一名市場監管幹部,我要向榜樣學習。榜樣給我力量、給我勇氣、給我動力,在今後的工作中做到履職盡責,要堅定信仰,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傳承和發揚優秀共產黨員的精神品質,堅守平凡的崗位,努力學習、加強創新,以服務羣衆和擔當作爲爲使命,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cctv1《榜樣6》的心得體會6

  無論在民族中學還是後來的女子高中,教學質量一直是張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學時,曾經有一個班令老師們頭疼,張桂梅卻主動要求擔任班主任。她進山找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爲看住那些晚上總想跑出去的學生,她把行李搬進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們漸漸接受了張桂梅,感覺“就像在家裏,和媽媽住在一起”。但是,男生們不知道,他們粗重的鼾聲、夢話和腳臭,常常讓張桂梅睡不好覺。她甚至從下午開始就不敢喝水,擔心晚上起夜時學生趁機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張桂梅在宿舍裏鋪了兩張牀,一張自己睡,一張留給需要特別關心的學生。爲了隨時關照學生,她睡覺不脫衣服。有個和張桂梅住在一起的學生,始終不肯和她多說話。這期間,張桂梅在食堂打飯時,摔了一跤,肋骨斷了三根。她沒有住院就又回了學校。每天早晨仍然5點起牀,但要靠學生抱起來;夜裏很晚睡下,還要忍着疼痛和學生聊會兒天。3個月後,這名學生抱着張老師大哭起來,說一定不會辜負張老師。

  如今,張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腫塊,頭上還有骨瘤,她的肺出現了問題,嘴脣經常沒有知覺,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牀,喊吃飯,喊跑步,喊睡覺……“我要讓孩子們知道,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張桂梅說。

  爲給學生解饞,張桂梅每個月輪流帶着學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張桂梅去付賬時,學生髮現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足了錢。學生們這才知道,張老師每頓飯只捨得吃兩角錢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費僅3元。

  她至今還在用一部老式諾基亞,手機裏存着學生和家長的電話,“聽說智能手機容易壞,怕換手機後這些電話號碼會丟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別人買給她的。她去參加黨的十七大前,華坪縣委給她7000元置裝費,讓她買套西服去北京開會。她卻用這筆錢爲學校買了臺電腦。

  她把獲得的3萬多元獎金,捐給了災區;5000元的勞模獎金,一次性交了黨費;30萬元的“興滇人才獎”獎金,捐給了華坪縣丁王民族小學;昆明市總工會千叮嚀萬囑咐撥給她治病的兩萬元,她也捐了;她甚至還想預支自己的喪葬費,把這些錢用在山區孩子們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的榮譽證書,全部捐給了縣檔案館。她說:“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