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高中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高中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1

有效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我們每個從教者努力追求的目標,透過學習有效教學理論,感觸極深,所謂“有效”,只要是透過教師在這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生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教師乾的是個良心活”一直認爲憑着良心教書,多教給學生一些知識,就是盡到了做教師的責任。隨着新課程改革的進行,越來越發現這一想法是錯誤的。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必須實行有效教學,才能真正實現“教師乾的是個良心活”,花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益。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透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隨着《數學課有效教學研究》課題的開展,我逐漸認識到在新課程背景下實施有效教學,教師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

1、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理念是靈魂。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學行爲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對於教師來說,具有明確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應該是基本的素質要求。在推行新課程中,教師必須以新觀念來實施新課程。達到這種要求,教師就必須及時閱讀各類教育的報刊雜誌,掌握全新的教育理念,不斷使自己的理念不斷得到更新,實現與時俱進。

2、豐富個人知識儲備。課堂上,如果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廣度,那麼教學就會膚淺,學生學習就無法深入。可見,作爲新課程直接實施者的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和探索,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內涵。知識的厚度增加了,課堂教學就能夠根據不同班級不同學生個體及時調整,就能夠信手拈來,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實現真正的有效課堂。

3、堅持寫教學反思力。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爲名師。教師應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實現專業成長。只有及時的寫好教學反思,才能及時的抓住課堂中的閃光點或者瑕疵,才能不斷修正自己的課堂教學,實現教學相長。

4、目標要有效:學生爲行爲主體;行爲是可測量、可評價、具體而明確的;行爲條件是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範圍;爲評價提供參照的依據表現程度指學生學習之後預期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教師再經過對學生原有認知條件、情感態度以及對課程標準、教材編寫者意圖和學生需要意圖的深入研究之後,確定的教學目標應該在教學過程中起導向作用。

此外,教師還必須對課堂進行有效的組織和課後的有效練習。這一環節,教師要做到:語言組織準確、簡練;時間組織恰到好處;教學組織面向全體學生。練習題量不在多,貴在精。現在有的教師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大搞題海戰,使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反覆的抄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練習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學情,因課設計練習,讓學生在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總之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它的實現有賴於教學各方面持之以恆的堅持。

高中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2

高中數學有效教學-----實用課堂教學藝術》讀書筆記

[ 20xx-11-15 10:10:00 | By: axiang ]

《高中數學有效教學-------實用課堂教學藝術》讀書筆記

一段時間以來,我一直在讀《高中數學有效教學-------實用課堂教學藝術》這本書,結合現今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和實踐中的一些反思,自感收穫頗豐,以下是我結合此書的一些讀後感,也許還有許多地方不成熟,但畢竟朝着某種方向開始邁出了步伐。

無論是前一階段的素質教育口號的提出還是最近省教育廳的“五言禁令”的頒佈都在某種程度上給教育指出了一絲方向,都在某種程度上減輕了學生和教師的負擔,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要麼過程中一切又漸漸回去老路上,要麼教學質量在下降,矛盾依然很突出,比如時間矛盾,總體來說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狀況是令人擔憂的,“學生負擔過重”這一問題還是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我所知道的高中學生依然很辛苦,而教師無論如何也還是輕鬆不起來,這就涉及一個教學效益問題,我想這是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必須面對和無法迴避的問題。課堂效益的高低,當然受許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學生的基礎素質,文化底子,教師教的是否認真,學生的努力程度等等,但其中絕不是簡單的正比關係,所以我們教師在新形勢下更要樹立“有效教學”這一理念,掌握有效教學的行動策略和方法,並努力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身體力行之。只有如此,教師的教的效益、學生的學的效益纔會不斷提高,纔會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所謂“有效”,是指透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和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具體的進步和發展時衡量教學有無效益和效益高低的的唯一標準。所謂“有效教學的行動策略和方法”,是指教師爲實現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而採用的一系列具體的解決問題的行爲方式。教師在教學準備、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各個階段均應採取適合學生學習的各項措施,以便在“教師在輕鬆的交、學生愉快得學”的教學氛圍中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和上佳的教學效益。而要真正達到或收穫這種效益,我們教師除了必須確立“有效教學”這一先進理念以及掌握其行動策略和方法之外,還必須在實踐中嫺熟地運用教學藝術。因爲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這點是我以前基本忽略忽視的,現在想想確實如此,因爲科學性是藝術性的基礎,離開了科學性,藝術性便無從談起;但科學性也不能脫離藝術性,否則便很容易變成空洞的說教,很難收到上佳的效果。即使一階段看似有效果了,那也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比如教師的“硬壓策略”,強灌強壓強練,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不會長久有效。一個教師有了紮實的專業知識、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固然爲其在課堂教學中勝任某學科的教學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但如何將教材內容很好地教給學生,啓發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能力和發展他們的智力,還必須有較爲嫺熟的教學藝術。這點往往是很多教師特別是新教師忽視的,也是做得最不夠的。課堂教學藝術沒有一種固定的公式,不固定某一種模式,不採用單一的方法,不拘泥於陳規老框,而應是因課而異因情而異,教師要善於隨機應變,把握教材中的情趣因素和藝術魅力,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課堂教學呈現一種生動活潑的,所有學生都全身心投入的多層次、網絡化的結構,已達到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的比較完美的統一。

我們都知道課堂教學的起點在於教師的備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當然,上好一節課取決於多種因素,僅僅備好課不一定能上好課,但沒有備好課肯定上不好課是無容置疑的。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重要保證,課備好了,老師上課就會感到踏實,備課到位上課時教師就能避免尷尬的境地,並且能夠真正進行課堂的某些創造教學、應付各種突然情況或者說對付學生的奇思妙想,也就能夠將學生往一個比較好的方向引領。教師透過備課活動不僅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而且還能增強合作精神,同時有利於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水平,所謂磨刀不誤砍材工,應該就是這個道理。

那麼備課最主要的要注意那些問題呢?對教師特別是新教師有沒有什麼提升備課技能的好的途徑和方法?帶着這個問題我繼續看這本書。

一、新教師如何備教學內容?

首先,教學內容當然是最基礎的,這涉及教學目標的實現,備教學內容要注意哪些要求呢?原來有三點要注意:其一:應該鑽研“學科課程標準”及其思路,要對教材內容進行仔細分析和研究,儘可能做到融會貫通,瞭然於胸。課堂教學過程是由教與學雙方構成,有教材作爲中介聯繫起來,而鑽研“標準”的一般步驟是:(1)先通覽一遍,對其基本內容和框架有個大致的瞭解。(2)重點閱讀“學科課程標準”部分,從目標、課時建議、教學內容和要求到教學評價和核定,全面瞭解本學科的課程標準。這點往往被教師特別是新教師忽略,經常有新教師問,這節課或者不分內容講什麼內容啊?與以前一樣麼?這些方法還介紹麼?講到什麼程度?等等問題,事實上“標準”有相應的要求的。(3)這種閱讀“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部分,因爲它更具體,理解透徹有利於備教材時向學生提出較爲具體的的教學目標和要求。(4)吧“要求”和“標準”分爲初、中、高三個不同等級,根據教材所屬的年級“對號入座”

其次,應該在教學目的、教學要求的引導下,理清講課的思路,必須明確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同時突出重難點。教材重點是就教材的具體內容而言的,是指那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着重講解,並且要求學生特別關注的知識點,教材重點必然是教學重點,而教學重點不僅僅是教材重點還包括那些雖不是教材重點但要老師着重講解的內容,教材重點是由其在整冊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決定的,教學重點除了應關注是否是教材重點外,還應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的實際情況而定,所以說分清重難點是新教師要做的重要的工作,而不僅僅是教參上標註一下,或在教案中寫一下而已,新教師是要去思考辨明並在實際教學中體現的,抓住了這點我想可已經成功了一半了。同樣所謂難點:是指那些大部分學生難以較快較好地理解、掌握和運用的知識,比較複雜的技能或比較生疏的技巧。這對教師而言往往有定位不清的問題,實際教學中,難點往往來自以下幾點:

一、來自教材。教材上那些比較抽象、複雜的問題以及表面容易實則容易混淆的內容;

二、來自教師,這容易被忽而略,教師受思想水平、教學業務水平、對教材專研的深度、教學方法的選用是否合理的當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不能準確地發現和把握難點,或不能巧妙地化難爲易;

三、來自學生。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去考慮,類似於通常所說的“備學生”。

3、教師應該在考慮學生對教材的可接受性的基礎上,選擇學生易於接受的方法,對教材內容作必要的加工和再組織。具體而言,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要具備較爲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

(2)有較強的理解、處理教材的能力

(3)有較強的瞭解學生心理髮展水平能力,這很重要,我有切身體會,當你對學生比較瞭解時,你會感到教學比較輕鬆,課堂氣氛會較好,自己也會覺得課比較成功。

(4)有較多可供選擇的教學方法。

二、正確合理地使用《教參》

教參是教師備課時的參考用書,僅供參考而已。而決不能將教案寫成教參的翻版,具體要求有:

應該在教學大綱理解透徹及對教學內容初步熟悉後再參閱教參

應該在理清教學思路及搭好講課的基本框架的基礎上再參閱教參,比如你的課

你想講什麼內容,重難點是什麼,怎麼講,怎麼引導,如何組織,重點例題是什麼,練習如何安排等等,最好默唸幾遍課,不斷髮現問題、調整,差不多後再看看教參,合理取捨,再調整。

(3)應該帶着審視的目光去閱讀、借鑑和利用教參,同時加以認真分析,不盲信書,不唯書,特別對新教師我覺得這點更重要,要敢想,敢提疑問,書也是會錯的。也就是有質疑精神,只有這樣。新教師才能更快地提高。

再次,教學內容的優化也應注意,這點更容易被新教師忽視,因爲教材都是由教育部或省教育廳組織專家編寫的,具有較強的系統性、科學性和實用性,爲什麼還用優化呢?用一位專家的話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爲很多教參、教科書是以各種各樣的觀點和各種各樣的教材揭示教學大綱原理的”所以“還應系統地更新陳舊性例證教材,時刻考慮當前的迫切任務,不能不注意到由於教師的能力、專業水平不同,他們對教材大綱的同一部分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我想對新教師而言,要關注這點,具體辦法不妨放在聽課、問老教師和集體備課中解決。

然後,關於課型。一般而言,數學課可分爲新授課、複習課、習題課,根據不同的課型,備課也應分爲不同的類型,現今到處流行自主學習,沒錯自主引導探究是好法,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問題在於效率能否得到保證?比如,對高一的函數而言,我個人覺得預期盲目地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真不如以講授引導爲主,爲什麼?因爲對學生而言,高中函數內容是比較抽象的內容,是高中數學的難點,學生本身並沒有什麼概念,理解上有很大的困難,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而不是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對新教師而言,基本功的訓練很重要,包括“講功”。所以如果是新授課,新授的知識與前面內容有聯繫,備課時應把兩者放在一起加以比較;如果是複習課,備課時應多補充些與教材內容有密切關係的例題。

另外還要注意通覽教材,這是備教材的首要程序,要把整冊書的教學內容無一遺漏地重看一遍,這很必要,一些新教師還根據自己以前高中的部分內容進行備課,素不知很多內容、技巧、方法已經更新或改變了,所以往往新教師看一遍還是不夠的,具體說來要注意以下幾點:(1)應摸清編者的總體意圖,準確把握整冊書(或整章、整節)總的教學目的和基本教學要求;(2)應弄清每一單元在整冊書中的地位,區別重點與非重點;(3)應關注每一部分教學內容前後的有關內容,即注意“問題引入”與“思考練習”,我覺得新教師首先應該將教材上的所有習題提前,在備課前通做一遍,能更好地把握教學內容;(4)在閱讀教學內容時,新教師最好要同時考慮如何利用這些知識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哪方面能力。

關於教學設計,我們知道備課一個重要的方面即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設計的具體化,是教學設計的具體成果,因此要寫好教案首先要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要注意一下幾個步驟:

1、確定教學目的: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學生的現有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從教學內容的實際出發,確定具體的教學目的,通常應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幾點往往在實際操作中被簡化爲唯一的知識目標,這是片面的,事實上新教師如果能多從這三個方面考慮,結合教參一定會有不同的收穫。

2、處理教學內容:明確教學重難點,尤其要注意那些重難點兼顧之處,同時注意兼顧一般,對於非重點內容也要適當關注。

3、安排教學程序:要研究教學活動中各個環節之間的聯繫和轉換,既要使整堂課成爲一個有機整體,又要使各個環節具有鮮明的節奏感。

4、選擇教學方法:一定要從具體的教學內容出發,以能否較快地講清知識點,能否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爲標準加以選擇。

5、選擇和編制練習:練習的選擇必須符合以下兩個條件:一是使學生鞏固知識;二是使學生在練習後能將知識遷移,在運用過程中提高能力。對新教師除了課本對應的習題外還得精選,包括選做題。以供不同層次學生髮展需要。

關於課時備課,即寫教案,它是一項基礎性工作,教案寫起來是以課時爲單位的,要寫清楚每一堂課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對於需要兩堂課以上時間完成的教學內容,備課適應十分注意上下堂課之間的過度和巧妙銜接。教案的主要格式應包括:

1、章節課題

2、教學目的

3、課的結構、類型(是單一課還是綜合課)

4、教具和板書準備

5、教學重點和難點

6、教學方法

7、教學過程

8、作業要求

9、效果檢查(包括口頭提問和書面測試等)

10、教後記(上完課後對本節課的綜合反思)

教後記形式多種多樣,但無論何種形式,都應記下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教學過程的實際情況,其重點應放在實際教學效果及簡要的原因分析上;二是教學的心得體會,應緊扣自己在執教過程中感受最深的某一點交易闡述。

二、教師如何備教學對象?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來看,如果只注重教材而忽視教學對象,那麼即使教師對教材專研得再透,還是很難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爲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是矛盾的,特別在現今教育環境下,更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的落實,都知道備課有備學生這一環節,但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備學生的什麼?如何與備內容結合起來?

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儘管同年齡段的學生之間智力發展存在較大的差異,但就整個班級來說,這種差異只是程度和數量上的差異,而不同年齡段學生之間的智力發展狀況的差異就不太一樣,有着性質和根本的區別。新教師更要考慮這點。

其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不恰當地向學生提出過高或過低的學習要求,那麼可能會收到相反的效果,顯然不利於學生知識和智力的發展。

最後,一定要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只有從原有的'基礎出發,略微超前一些也可,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當然,其他應注意的方面還包括,學習興趣,這是指學生對學習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和情緒狀態。教師在備課時應儘量使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備課的着眼點應在全班的大多數學生上,丟掉大多數學生的只針對少數學生的“因材施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但同時還應關注智力發展水平較低及非智力因素方面發展較差的那部分學生,從他們的角度出發,多準備一些低層次、難度較小的材料。以引導他們較快的跟上一般學生的學習速度。而對於智力發展水平較高的同學,相應地應多準備一些層次較高、難度較大的材料,有選擇性地準備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內容選做。

總之,備學生的關鍵是教師真正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智力與非智力兩方面的實際水平,新教師新接手班級時最好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向前任教師或班主任瞭解班級情況,不應侷限於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還應包括興趣愛好以及學習習慣等;二是分別開一些座談會,鼓勵學生們暢所欲言,多提些教學建議,還應不定期地經常瞭解,這對新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課的改進有很大的好處。

上課時要善於察言觀色,學生聽課的表情是教師講授是否符合他們實際水平的“晴雨表”,設計一些看似簡單但有傾向性問題的當堂練習,以測定學生的某方面實際水平。另外要認真批改學生作業,仔細分析其中的錯誤,尤其要關注那些有普遍意義的問題,因爲這些問題最能反映他們的真實水平。一個常用的方法是統計錯誤比例。這對新教師而言是一個挑戰,因爲改作業或試卷將會花費大量的精力,有時要超過上一節課。

三、如何備教學方法?

備教法就是指解決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的門路和程序。一般來說每堂課至少要有三種方法交替使用,這樣纔不至於使學生聽課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應根據課的性質,每堂課以一種方法爲主(如新授課一系統講述爲主,複習課以學生練習爲主),同時輔以其他方法。備方法很重要的一項原則是教師必須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選擇不同的教授方法。備課時要注儘量做到選用的教學方法富於變化。

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法還要備學法,要考慮學生是否會透過親身經歷感悟知識,學習的激情是否會得到提高等問題。這點新教師很容易忽視,要引起關注。

四、如何備教學問題?

書中認爲備問題是備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這引起了我的思考,確實,問題既能連接教材內容和教學目的,又能溝通師生之間的思想,這對於獲得最佳教學效果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知道備課過程是教師理清教學思路的過程,教學思路暢通是獲得最佳教學效果的保證。教學過程的一條思維路線一般是相同的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學目的由此得到貫穿。而問題備得好,教學思路就會變得清晰,整個教學過程就會變得流暢,然而要真正做到備好問題,並不是一件易事,不是不假思索地隨意提出幾個問題就能達到目的的,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條件:一是必須專透教材,並在此基礎上考慮這樣的問題:這部分教材的基本內容是什麼?重點在什麼地方?有沒有特別難理解的地方?怎樣提問才能使學生較快消除疑問?二是必須結合教學大綱和教學參考準確地把握教材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目的,要求和編者的意圖,在此基礎上考慮提出哪些問題能使學生比較容易地學深學透這部分內容?三是必須全面地瞭解學生的基礎和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準備的問題當然會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和更受學生的歡迎。備問題不僅要備具體的問題,還要安排好提出這些問題的方式、時機和先後次序,要備好思考如何回答問題的途徑和方法,而且教師要那個預先設想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並準備作出相應的解答。另外備課時還應備開放性探索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拓展。

備課時除了以上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和備問題外,還要特別注意團隊合作和謙虛請教,透過同事間的探討、反思能更加高效地解決問題疑慮,提高備課效率。我覺得除了以上這些之外,對新教師而言,還應增加一條,備自己,就是教師考慮自己的情況,對新教師而言包括自己對這塊知識的理解程度,自己的習慣、態度、心情、優點長處、不足等等再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內容等方面,才能最終快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備課上課技能。加快發展和成長。讀書使人進步,學習使人充實,透過閱讀這本書,我不僅明白了許多是是而非的東西,而且明顯激勵了我對課題的思考,對新教師而言,這些內容無疑有很大的幫助。

高中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3

讀《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落衝小學:郭江

讀了《有效教學,小學教師數學中的問題與對策》一書後,深有體會,對於有效教學,談不上有什麼經驗,要說感受可能會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數學課的有效教學就是讓學生聽懂,學會,做對。

一節課是否有效,老師的開頭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後備好一節課。上課前的教具學具的準備,對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課的時候,老師良好的教學素質,對課堂的掌握,教學中練習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有沒有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練習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無不關係到教學的效果。

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節,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生成並不意味着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

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爲“預設”打好基礎。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瞭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這樣才能體會新教材蘊含的教學理念,備出高質量的教學預案。

其次,重課堂動態生成,着眼學生髮展,教學過程是動態生成的,儘管教師在備課時已經對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做了充分的預設,但是在課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面對資訊多變、資源多彩的課堂,教師要扮好傾聽者、重組者、等待者、提升者這幾種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裏生成的各種各類資訊,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火花生成時,不要被這種火花電倒,應該採取積極的鼓勵態度,如果學生的這種火花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則留到課餘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的佈置學生下課之後再研究,然後就不了了之,學生由於受到年齡、心理方面的影響,不可能會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一次機會也就這樣消失了。而在課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則必須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來,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課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來的而且是有價值的,老師都會很重視,而且會和我一起想辦法創造條件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會培養出來。

第三、“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有效的數學教學,不僅在於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於科學、高效率的練習。科學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資訊交流的一個視窗,新課程下的數學練習應成爲一種生活,一種活動,應着眼於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複。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的鞏固和應用,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得以薰陶,學習習慣、思維品質得以培養,思維方法得以訓練,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最後,我覺得學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保證。我這幾年一直教低中年級,有一個深切的感受就是,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是影響教學進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班級裏學生的計算能力相對低,或者水平參差不齊、差距太大。都將影響上課的效率。課堂要有效,老師一般都想在短時間內進行必要的練習。而低中年級的數學課,計算是貫穿全過程的。如果計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練習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談了。

高中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4

透過參加10月14日省舉辦的送教下鄉活動,我不但從知識應講授的深淺上有很大的收穫,還從課程的講授方法上學到了很多。

自從參加工作,我已送過幾屆高三,每次上高三課時都有不同的收穫,可是很少注意總結,有時由於理解的不到位,或者掌握的知識或理論不夠,即便總結也不全面。這次王老師的“如何人認識新課標對高考的影響”報告,使我對高三課程的講授有了全面的把握,還對某些重要的知識點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前上課,很多問題都是我講他們聽,我講得多學生做得少。再加上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夠好,做起題來很費時間,使得平時練習少,到考試時好多同學都做不完題。王老師在這次講座中把每種題型都分析了一遍,同時還舉了很多高考例題。透過例題的講解,我知道每種題型都給學生們講解到什麼程度,有多少種方法對付它們。例如圓錐曲線問題,我就可以要求我的學生只做第一問,第二問可以嘗試方程聯立,不行就放棄。這是我以前沒有認識到的。

14號下午王老師上了一節《橢圓的標準方程》觀摩課。王老師的這節課有很多地方是我以前沒有想到的,例如一開始用實際生活中的剪紙、衛星軌道、樹葉等讓學生初步認識橢圓。以前我都是一開始就叫學生們準備一根繩子,叫兩個學生到黑板上畫橢圓,這樣他們可能覺得學完橢圓後和現實生活沒有關係,從而沒有學習的興趣。透過這次觀摩,我打算在以後的講課中一定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身邊的資源,豐富我的教學,使我的課堂生動起來,讓學生們樂學,解決上課聽課效果不好的問題。讓我的學生把基礎打好,使學生們在做題時有收穫的喜悅,只要讓他們每天都體驗到一點點的成功,就會像滾雪球一樣慢慢形成更大的成功感。

新鮮的理論給了我新的想法,我想從以下方面,重新規劃我的高三教學:高三複習注意低起點、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時,還注重抓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的資訊點、易錯點、得分點,培養良好的審題、解題習慣,養成規範作答、不容失分的習慣。課下個別輔導,透過輔導能知道哪些知識存在問題,或者是我上課遺漏的問題,都能及時得到解決。再有就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只要是學生自己能獨立完成的,我就絕不加以代替。他們可以在互相商量中形成知識間的聯繫,取長補短,最終達到成績的提升。我的任務基本上就剩下交給他們如何分析問題,比如看見(x1?x2)(f(x1)?f(x2))?0想到什麼?我會告訴他們,這一定是考察函數的知識,那函數這塊知識在高考時都考哪些內容呢?這個不等式跟函數的性質中哪條有關呢?就這樣我會逐步設計問題,直到最終學生自己得出答案,我都可以一個問題都不回答。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會想:原來認爲很難的函數問題我都可以自己解決,這些問題我也可以問自己啊,爲什麼非要老師問呢。於是,在潛移默化中他們就提高學習的興趣,也相應的提高了成績。

所有的想法都要在實際的課堂上去慢慢試驗,我相信只要我用心,就能讓更多的學生在我的課堂上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收穫到成功的喜悅。

高中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5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高一:徐鵬雲一直以來,我都在不斷反思、探索,尋覓一條如何才能使學生學好數學,通向高考成功之路。在一段時期的實踐中,我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着幾點問題:

1、很多問題都要靠我講他們聽,我講得多學生做得少,同學們不善於擠時間,獨立動手能力比較差,稍微變個題型就不知所措,問其原因,回答不會,做題沒思路,一沒思路就不想往下做。平時做題少,很多題型沒有見過,以致於思維水平還沒有達到一定高度,做起題來有困難。

2、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紮實,有些該記憶的公式沒有記注該理解的概念沒有理解,尤其是立體幾何基本問題的求法。

3、上課聽課的效果不好。大部分同學都說,課堂上我講的東西極大部分能聽懂,但一到自已做題就不會。其實這部分同學聽懂的只是對某一道題表面上的東西,其實質的東西,它所蘊含的思想方法,沒有融入到大腦中,不會舉一反三,沒有從問題的表面看到本質,思維沒有得到昇華,課下又不鞏固複習,導致講過的題型仍然不會做。

4、現在有少數學生比較懶,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些問題他知道思路後,就只知道說不動手,數學課桌子上不準備草稿紙,以致於每次考試都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得不了高分。

對於以上學生存在的問題,我借用了以下的一些基本辦法:

1、關愛學生,激起學習激情。我知道熱愛學生,走近學生,哪怕是一句簡單的鼓勵的話,都能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激活學習數學的思維。

2、每天除了把資料書的作業做完後還做3道典型的高考題,當天批改,對沒有完成作業進行批評教育直到其改進爲止。

3、強化基礎知識的記憶,對一些重點知識、一些性質進行不定時的測驗,及時檢查他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因材施教。

4、提高課堂45分鐘效率。課前儘量認真備課,把可能遇見的情況逐一解決,在課堂上我儘量把一些解題的主要思想方法和基本技巧,比如數形結合思想、函數方程的思想、化歸與轉化思想,選擇題中的直接法,排除法,特殊值法等教給他們,既使他們不能立刻學會,但時間久了,自然而然的就能把方法融入解題當中了。

5注重抓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的資訊點、易錯點、得分點,培養良好的審題、解題習慣,養成規範作答、不容失分的習慣。課下個別輔導,透過輔導能知道哪些知識存在問題,或者是我上課遺漏的問題,都能及時得到解決。

20xx年1月30日星期五

高中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6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小海中學胡興文

一直以來,我都在不斷反思、探索,尋覓一條如何才能使學生學好數學,通向高考成功之路。在一段時期的實踐中,我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着幾點問題:

1、很多問題都要靠我講他們聽,我講得多學生做得少,同學們不善於擠時間,獨立動手能力比較差,稍微變個題型就不知所措,問其原因,回答不會,做題沒思路,一沒思路就不想往下做。平時做題少,很多題型沒有見過,以致於思維水平還沒有達到一定高度,做起題來有困難。

2、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紮實,有些該記憶的公式沒有記注該理解的概念沒有理解,尤其是立體幾何基本問題的求法,複合函數的求導法則等,導致做題時不知該用哪個公式,還得去翻書。

3、上課聽課的效果不好。大部分同學都說,課堂上我講的東西極大部分能聽懂,但一到自已做題就不會。其實這部分同學聽懂的只是對某一道題表面上的東西,其實質的東西,它所蘊含的思想方法,沒有融入到大腦中,不會舉一反三,沒有從問題的表面看到本質,思維沒有得到昇華,課下又不鞏固複習,導致講過的題型仍然不會做。

4、現在有少數學生比較懶,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些問題他知道思路後,就只知道說不動手,數學課桌子上不準備草稿紙,以致於每次考試都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得不了高分。你最好的選擇!!對於以上學生存在的問題,我借用了以下的一些基本辦法:

1、關愛學生,激起學習激情。我知道熱愛學生,走近學生,哪怕是一句簡單的鼓勵的話,都能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激活學習數學的思維。

2、每天除了把資料書的作業做完後還做3道典型的高考題,當天批改,對沒有完成作業進行批評教育直到其改進爲止。

3、強化基礎知識的記憶,對一些重點知識、一些性質進行不定時的測驗,及時檢查他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因材施教。

4、提高課堂45分鐘效率。課前儘量認真備課,把可能遇見的情況逐一解決,並時常練一些題同時歸納近幾年高考的主要題型和所有的知識點。在課堂上我儘量把一些解題的主要思想方法和基本技巧,比如數形結合思想、函數方程的思想、化歸與轉化思想,選擇題中的直接法,排除法,特殊值法,極值法等教給他們,既使他們不能立刻學會,但時間久了,自然而然的就能把方法融入解題當中了。

5、高三複習注意到低起點、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時,還注重抓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的資訊點、易錯點、得分點,培養良好的審題、解題習慣,養成規範作答、不容失分的習慣。課下個別輔導,透過輔導能知道哪些知識存在問題,或者是我上課遺漏的問題,都能及時得到解決。

6、認真分析數學臨界內的臨界生和臨界外的臨界生的學習數學的狀態。比如說每次測試都能在90分以上的同學,應建議他們課後可做一些適合自己的題目。對一些數學“學困生”,鼓勵他們多問問題,多思考。採用低起點,先享受一下成功,然後不斷深入提高,以致達到適合自己學習情況的進步和提高。

高中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7

對於有效教學,談不上有什麼經驗,要說感受可能會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數學課的有效教學就是讓學生聽懂,學會,做對。

一節課是否有效,老師的一頭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後備好一節課。上課前的教具學具的準備,對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課的時候,老師良好的教學素質,對課堂的掌握,教學中練習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有沒有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練習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無不關係到教學的效果。

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節,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生成並不意味着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爲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爲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類型資訊交流的產生並及時反饋。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改變傳統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於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爲預設打好基礎。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瞭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這樣才能體會新教材蘊含的教學理念,備出高質量的教學預案。

其次,要改變備課模式,變教案爲學案。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知識經驗的獲得都依賴於學生的自主建構、自我內化。離開了學,再精心的設計也沒有意義,教師要充分考慮,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並採取相應的對策。即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一種有準備、有意識的預設。

第三、重課堂動態生成,着眼學生髮展。

教學過程是動態生成的,儘管教師在備課時已經對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做了充分的預設,但是在課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面對資訊多變、資源多彩的課堂,教師要扮好傾聽者、重組者、等待者、提升者這幾種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於無形的、動態的教學中,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裏生成的各種各類資訊,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火花生成時,不要被這種火花電倒,應該採取積極的鼓勵態度,如果學生的這種火花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則留到課餘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的佈置學生下課之後再研究,然後就不了了之,學生由於受到年齡、心理方面的影響,不可能會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一次機會也就這樣消失了。而在課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則必須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來,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課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來的而且是有價值的,老師都會很重視,而且會和我一起想辦法創造條件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會培養出來。

第四、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有效的數學教學,不僅在於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於科學、高效率的練習。科學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資訊交流的一個視窗,新課程下的數學練習應成爲一種生活,一種活動,應着眼於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1律的重複。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的鞏固和應用,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得以薰陶,學習習慣、思維品質得以培養,思維方法得以訓練,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