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看北京奧運開幕式心得體會:那一夜,中國文化感動世界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看北京奧運開幕式心得體會:那一夜,中國文化感動世界,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看北京奧運開幕式心得體會:那一夜,中國文化感動世界

氣勢恢弘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美輪美奐,令人震撼。國內外各界人士讚賞之聲不絕於耳,餘音繞樑。

場面之所以動人心魄,好評之所以如潮洶涌,一方面在於中國風采的展現有奧林匹克這個大舞臺,有奧林匹克旗幟下濃縮的全球文化交流的大背景;另一方面,短時間內既能夠展現自我、又能夠感動他人,蓋源於開幕式獨具匠心的創意設計,源於開幕式大氣磅礴的表演展示,源於以中華文化內在覈心價值爲底蘊的中國元素給全世界帶來的驚喜、震撼和感動。

奧運會給了中國文化一個在世界舞臺展現自己的機會。開幕式的成功不僅證明了我們辦好奧運的智慧和能力,更彰顯了悠久燦爛的中國文化能夠傾倒世人、震撼世界。中國文化中最美的畫卷穿越時空,濃縮凝練於奧運之夜。那一夜,古老深邃的華夏文明是世界文化寶庫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那一夜,正在走向世界的現代中國是世界民族之林中最璀璨耀眼的一個;那一夜,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歡欣鼓舞,心潮澎湃;那一夜,每一個炎黃子孫都倍感驕傲,引以爲榮;那一夜,世界讀懂了我們;那一夜,我們感動了世界。

在一片叫好、感動之中,也引出思考、帶來啓發:在我們這個藍色星球上,諸多文化各具特色,爭奇鬥豔。有的文化在歷史長河中漸漸消弭;有的文化則在世界舞臺上風頭正勁;有的文化之間和諧相處,乃至交融共通;有的文化之間卻齟齬不斷,甚至勢如水火。在全球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我們如何重新認識中國文化的價值?中國文化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又該以何種姿態出現、體現何種文化價值?

在不同文化交往中,要有包容、尚“和”的“求同”理念。

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無論各種不同的文化有怎樣的不同,“不同”之中一定蘊含“大同”,這纔是感人、動人的基礎。惟有善於認“同”,才能美人之美,美美與共。而這“同”,又要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特點去表達、去展現,才能更有效、更感人。北京奧運會的主題高唱“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這個“同”是什麼呢?就是奧運會開幕式所展現的一個“和”字。用國際奧林匹克的理念表達就是“和平、友誼、多元、共贏”。開幕式留給世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國文化核心價值――“和”。“禮之用,和爲貴,先王之道斯爲美”啊。中華文化核心價值的“和”的理念,正是人類最真、最善、最美的共同追求。上個世紀30年代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在他的《中國問題》一書中就寫道:“中國至高無上的倫理品質中的一些東西,現代世界極爲需要。這些品質中我認爲和氣是第一位的。”這種品質“若能夠被全世界採納,地球上肯定會比現在有更多的歡樂祥和。”哲人其萎,其言猶存。奧運主題歌“採納”了它,果然就帶來“更多的歡樂祥和”。

中華文明追求“天人合一,萬物相融,衆生和睦”的“太和”境界。“和”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特徵向量,古代先哲的生命信仰和思維基礎。“和”的思想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規律,因而能夠與時俱進、與時俱豐。中國的儒、釋、道思想中都含有“和”。儒學強調“和諧世界,以禮相待”;佛教主張“和諧世界,從心開始”;道教認爲“和諧世界,以道相通”。中國普通老百姓家裏掛的匾,“一團和氣”、“和氣生財”、“和氣生輝”,也是“和”。和氣、和睦、和平、和諧,中國無處不講“和”。正在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的中國,真誠地呼籲、熱烈地期盼共建“和諧世界”。這是“內和乃求外順,內和必致外和”的邏輯延伸,是一個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古老民族發自內心的“千年一嘆”。而奧運開幕式,全球204個國家和地區齊聚一堂,共同歡笑、共同見證“和諧”,鳥巢體育場成爲“和諧世界”的凝練和縮影。

“我和你,心連心,同住地球村,爲夢想,千里行,相會在北京。來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連心,永遠一家人。”奧運的主題歌,頃刻間以全人類的共同心聲,感動了全人類。唱的正是“同”,是簡單明瞭的“大同”,更是包容尚“和”的.“求同”;詠的正是“和”,是溫良敦厚的中華之“和”,更是協和萬邦的天地之“和”。

在不同文化相遇中,須有獨立、豁達的“存異”精神。

“存異”當然首先是要保留自身的特質,尊重本國的獨特文化,傳承本國的優秀文化。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一脈相承,值得每一個炎黃子孫爲之驕傲自豪。古代中國向來被稱爲衣冠上國、禮儀之邦、文明古國,在文化上充滿自信。然而隨着近代中國的衰落,一些人逐漸失去了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甚至到了數典忘祖的程度。以中國元素爲特色的奧運會開幕式的成功,可以成爲國人拋棄文化自卑、重拾文化自尊的新起點。

奧運會開幕式向全世界詮釋了華夏文化的代表符號,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內在魅力。奧運會開幕式,激勵我們更加自尊自信、自強不息。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中華民族在進行世界文化交流的歷史進程中,一般都能夠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但也曾經妄自尊大、固步自封;一直以來基本都擁有文化自信、文明自豪,但也曾經心懷自卑、妄自菲薄。歷史的教訓也激勵我們,要以珍愛而又客觀的態度來看待中國文化,以自信而又謙遜的精神來推動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發揮獨特而積極的作用。未來我們應更加自尊自信、自強不息。

“存異”也須有尊重、豁達的修養和度量。中國文化只有在世界文化中,以包容、和諧的姿態參與交流,才能夠更好地發揮自我,才能更好地貢獻世界。我們常講要求同存異,但“同”本難“求”,“異”更難“存”。在奧運主題曲《我和你》這首歌中,那靜水流深的“存異”,中國元素含而不露;保留特色的“存異”,四平八穩不事張揚;善於“求同”的“存異”,既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輕輕地就讓你找到了那“同”,感動於那“同”。

“存異”要能推己及人,理解、尊重世界上的其他文化,尊重和維護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多樣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不同文化之間應互相包容、共生共長,而不是相互排斥、非此即彼,唯我獨尊、擴大差異、製造矛盾,彼此敵視。不同文化之間應在保留、尊重差異的前提下追求和諧。既要求同又要存異。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交往史上,少有文明之間的互相蔑視、彼此踐踏,多是互相尊重、彼此欣賞;少有文明之間的以大欺小、弱肉強食,多是有容乃大、海納百川;少有與其他文明之間爭個高低優劣、生存競爭,多是相互平等、和合共生;少有文明之間的孤芳自賞、一枝獨秀,多是互補共榮、百花齊放。

費孝通先生說:“從總體上說,人類文明的多樣性,是各個文明得以‘不朽’的最可靠的保證。一種文明、文化,只有融入更爲豐富、更爲多樣的世界文明中,才能保證自己的生存。……文化上的唯我獨尊、固步自封,對其他文明視而不見,都不是文明的生存之道。只有交流、理解、共享、融合纔是世界文明共存共榮的根本出路。不論是‘強勢文明’還是‘弱勢文明’,這是唯一的出路。”從這個角度講,“求同”與“存異”是統一的,求同必先存異,存異亦需求同,在同中存異,在異中求同。

那一夜,世界聚焦中國,中國感動世界。繁華漸去,卻留給我們長久的回味和思考:在全球文化交流背景下,如何重新認識中國文化的價值?這就是:求同存異、開放自信,自強不息、善於學習,以和爲貴、厚德載物。正如那一夜的禮花噴射出的一個個巨大腳印一樣,已經開始走向世界的中國文化將會一步一個腳印,越走越遠,無遠弗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