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語文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語文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

非常榮幸能參加這次培訓,我代表我們承德平泉的初中語文教師向大家問好。歡迎你們到聖地平泉來做客。

感謝省教育廳、教育學院對農村中小學教育的重視,爲我們農村教師提供了這樣好的學習機會和學習條件。說到經驗交流,我感覺經過這次培訓我原有的那點經驗實在是微乎其微,甚至還有一些認識上的偏差,我只想談談這次學習的一點膚淺體會。

記得培訓的第一天,大屏幕上有這樣一句話:培訓是一種喚起、激發教師自我發展的願望 。的確是這樣,各位專家的講座讓我耳目一新。他們的思想理念、知識經驗、談吐風度深深吸引了我。令我每天都在不斷的思考着,理解着,驚歎着。宋海英主任所講的鷹的故事記憶猶新,老鷹要在中年時重新更換它的外在,才能再次搏擊長空,而教師要自我發展,卻要在思想上、精神上脫胎換骨,拋棄狹隘的觀念,拋棄追求安逸的懶惰思想,拋棄消極的職業倦怠感。

幾日的學習,勝過十幾年的盲目工作。感謝培訓部爲這次培訓所做的精心安排,培訓涵蓋了語文教師所應掌握的各個方面。使我對教師的專業精神、專業素養,語文課程標準、課堂教學、初學生的心理特點等有了進一步的、更加系統的、清晰的認識。同時,培訓爲我開啟了一扇窗子,讓我知道了那麼多教育名家,教育專著,爲我今後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

本次學習最大的收穫是明確了教師自我發展的方法:反思、讀書、交流。

爲我們做講座的專家們有好幾位和我的年齡相仿,可他們均已成績斐然,聽他們的講座是一種享受。感嘆之餘,我在想,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仔細查找,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他們都有寫日記、好讀書的.好習慣。王廷波在他講座的最後一段寫道:“經驗型→學者型。”橫線上寫着“反思”二字。這句話點醒了我。我想,我每天都在工作着,有着廣闊的實踐基地,卻很少去思考。就如同一頭老牛,只知“低頭拉車”,不知“擡頭向前看”。這樣的工作是盲目的,更是徒勞的。即使知道“擡頭向前看”,卻很少“回頭看自己留下的腳印”是什麼樣的。不善於總結反思,使我們即使發現問題,也懶得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以長時間以來我們只能是原地踏步。一名教師只有善於反思,才能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成因,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不斷地超越自己,由狹隘的經驗型教師成長爲理性的學者型教師。才能促進學生的成長和教師的自我發展。 李政濤教授說:“心在哪,智慧就在哪”。

語文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2

能有機會從繁瑣的教學工作中徹底解放出來而靜下心來學習,心情是無比地激動和興奮。帶着對女兒的不捨,帶着美好的期待,帶着學點東西的美好願望,我思緒萬千地走進了寧大——那散發着樟樹花淡淡的清香、處處都能感受到文化氣息的校園,頓時覺得自己彷彿又回到了那令人留戀的學生時代!可是,美好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易逝。兩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

自畢業工作以來,一直忙碌在教學的第一線上:備課、上課、改作,機械而又單調,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去,年復一年……說實話,平常因爲忙於應付教學,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去學習一些東西,去思考一些問題,就如同一則故事中所描述的常年拉磨的馬一樣,只會圍着磨盤轉圈圈而喪失了向前奔跑的能力。因而對於這次爲期兩個月的脫產學習,我倍感珍惜。

在本次培訓中我們聆聽了一些專家的講座:楮樹榮老師的 “基於課堂觀察的課例評析”,讓我們瞭解到了“課例評析”這一概念以及課堂觀察的相關問題;張如安教授給我們開設的“古詩詞吟誦”,不但讓我們瞭解了古詩詞吟誦的一些知識,而且讓我們在吟誦的學習中感受到了古詩詞吟誦的獨特韻味;張孔義教授的“語文課堂教學診斷”,讓我們接觸了“課堂觀察”這一新名詞,明白了現代的課堂教學診斷將逐漸代替傳統的聽課、評課;黃偉教授的“名師名課研習”,透過兩個課堂案例的分析,結合我們平時自己的教學實踐,充分認識到了當今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劉飛耀老師的精彩的課堂呈現、名師的風采以及他對語文教學的熱愛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們……專家們對教育方面的前沿的思考、精闢的理論、獨到的見解讓我們感到耳目一新,頗有感觸,讓我們在教學理念上得到更新和洗禮。這些,讓我開闊了眼界,拓寬了思路,轉變了觀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嚴肅地思考現在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更認真地思考未來的路如何去走。

實訓期間,我們小組被安排在鎮海的一所民辦學校——蛟川書院。蛟川書院,一個有着兩百多年的文化積澱的名校,她深厚的文化底蘊,整潔幽靜的校園,嚴謹的校風學風,嚴謹務實的老師,奮發進取的學生,這一切,深深地感染着我們,震撼着我們。在這裏,我們聆聽了三位指導老師實在而又有內涵的“家常課”,他們課堂上那行雲如水的教學設計,處處體現了一個語文老師的睿智。在聽課之餘,我們學員認真備課、上課,積極地向指導老師請教學習。同時,我們小組成員之間經常開展討論和交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也讓我受益匪淺。

此次寧波之旅,頗有收穫,真是不虛此行。專家們的理論和見解觸動了我的思考,讓我在語文教學中有了些許感悟。尤其是在作文教學方面有較大的啓發,讓我充分地認識到:教材是作文教學的源頭活水。

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一直讓我們語文老師感到頭疼。作文能力的增長是一個層累的過程。這個過程有什麼規律呢?可是目前我們沒有能夠看到這方面的材料,關於作文教學的論著汗牛充棟,但是那些著作或研究的是文章學,只是告訴我們什麼是文章,是什麼文章罷了,並沒有告訴我們如何讓學生具備寫出這樣的文章的能力。或傳授一些不着邊際的所謂寫作技巧,無補於事。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沒有把文章學知識同如何讓學生形成作文能力聯繫起來。

正因爲我們不知道學生形成作文能力的規律,連帶着,我們也不知道每堂作文課應當給學生訓練什麼,更不知道爲什麼這樣訓練。我們的作文課堂教學,教學內容模糊不清。我們自己在準備作文教學時就感到非常困惑:教什麼呢?爲什麼教呢?一個學期六到七次的大作文,十幾次的練筆,是課標的規定啊!因爲對整體的作文教學規律缺乏認識,所以,我們的作文教學內容便模糊起來。又因教學內容的模糊,導致了作文課堂教學的凌亂,甚而至於麻木了,甚而至於作文課堂教學內容嚴重缺失,作文教學嚴重缺位,學生的大作文、練筆就完全腳踩西瓜皮,由學生自由“活動”了,教師是想到哪就練到哪,如此,作文教學如何能夠高效呢?見到作文,師生們怎能不頭疼呢?

總之,我們的作文教學在內容上存在着嚴重的隨意性,教學目標不夠具體明確,目標也存在着不夠恰當、具體的問題,課堂教學環節也很隨意,無章可循。

在此次培訓期間,黃偉教授也講到這個問題,他說我們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作文教學的資源,那便是教材。教材是作文教學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