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新理念學習心得體會15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理念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理念學習心得體會15篇

新理念學習心得體會1

讀了《當代教育新理念》這本書,我受益不少。該書提出瞭如主體性教育、生命教育、創新教育、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尊重的教育、多元智能理論等等,爲了適應這種新的變化,作爲新時代的教師,我覺得以下方面是非常值得關注的。

一、修身養性,拓展教師的人格魅力

教師職業是一種以造就未來新一代人格爲特點的職業。教師的良好人格能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是形成學生人格的重要條件。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教師人格對於年輕的心靈來說,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的一切。”“學高爲師,身正是範”,教師不僅要具有淵博的知識,還要有高尚的人格。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要具有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態度。

“教育是人學”。教師勞動的對象是有着豐富情感和人格尊嚴的、爲學生的安全而獻身的女教師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具體的人。是教師的楷模。

 二、教師應尊重學生寬容學生

教師每天接觸的學生各種各樣,有的聰明好學,品德優良,受到教師的關懷自然較多,但有的學生聰明頑皮,喜歡生事,教師對這樣的學生應特別有好的心態。

 三、愛崗敬業,爲學生服務

因爲教師的信念,教師的思想政治修養和理論修養,對學生人生道路的選擇,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所以,我時刻要求自己“學高爲師,身正爲範”,始終保持樂觀的生活、工作態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時刻影響學生。勤奮工作,樂於奉獻是既是教師的基本素質要求,也是黨員的基本素質要求。在工作中要以學生爲中心,備課要先備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狀況,上課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快樂地學習,對後進生要給予鼓勵、幫助。不僅要做學生的嚴師,更要做學生生活中的朋友。不僅關心學生的學習,當學生的生活有困難時更要關心。總之,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

新理念學習心得體會2

作爲教師就必須善於接受和消化新觀念、新知識,認真鑽研業務,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必須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必須勤奮好學,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學識淵博,業務精湛。

隨着繼續教育時間的不斷增加,繼續教育已經融入了我的生活與學習之中。

透過繼續教育《新理念》的學習,使我不斷掌握現代化教育理論,如何用理念貫穿於各個學科教學的全過程,透過實踐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學中所產生的效應。這是以前傳統教學所無法比擬的。

回憶參加學習學習的過程,感覺收穫還是很大的,下面就具體談一些學習的收穫。

讓我樹立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和學生觀。把育人作爲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體學生,鼓勵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個性發展。尊重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爲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透過學習讓我學到了很多課堂教學的藝術與技巧,同時也解決了我以前在課堂教學當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讓我有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彷彿一下子見到了光明和希望,對我的教學實踐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透過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自己的觀念,認識自我的角色定位,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做樂於學習,樂於教學教師。

沒有想到的是,本以爲枯燥、乏味的學習,在這裏,卻變得是那樣的吸引我。

總之,這次學習的收穫是非常豐富的,它引發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讓我收穫了很多的知識。繼續教育是我學習中的良師,生活中的益友。

新理念學習心得體會3

新課程新理念,不再將學生掌握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放在首位。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感受、觀察、體驗、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教師必須花更多地時間和精力從事課堂活動的準備當中,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做事、生存以及做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必須對每一堂課認真思考,精心準備,讓課堂成爲學生的樂園。以下是我學習新課程的心得體會:

一、瞭解學生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課程活動設計的首要目的是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中來,引導他們體驗情感,培養能力,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深入地瞭解學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學生好奇心強,有活力,情感單純而強烈,記憶力強,想象力豐富,處在形象思維強而抽象思維正在形成階段,由於學生們受到現代各種傳媒的影響,有較廣的知識面,對所學的內容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如果能根據學生們的情感和年齡特徵,找到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作爲切入點進行教學,再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一定會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爲了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資訊,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提供直觀的教學材料,僅憑教師的語言和行爲動作是無法完全達到效果的。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能夠給學生以具體形象、有聲有色的情境感受,還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時空的資訊量,都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抽象教學形象具體化,使學生在體會、感悟中獲取新知。

三、提高自身素質

首先,在未來的課堂上,知識將有三個方面組成,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提供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教師將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因此,就教師而言,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必須接受繼續教育。對新課程充分理解,誠心接受,熱情投入,有效實施並根據新課程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新課程實施中實現自身發展,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

其次,教師要調整好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教師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新課程中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爲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性的、支援性的、寬容性的課堂氣氛;作爲學習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真正體現“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中心”,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而不是知識的奴隸。

總之,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進行精心地設計,纔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參與進來,纔會使他們學習感到輕鬆快樂,感到自己的知識在增長,纔會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新課改爲老師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一切爲了學生”,這將是老師心中爲之奮鬥的目標;賦予學生自由,也將是老師教學中的唯一規範。愉快教學,將令老師與學生在教學共同成長,並使學生在學習中既獲得知識又得到個性的培養與健康發展。

新理念學習心得體會4

俗話說:“學到老,學不了,越學越覺得自己知識少。”這是多少年來,人們在學習進程中得出的結論。學習教育新理念,使我發覺科學知識浩如煙海,無邊無際。而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多麼的膚淺,只不過是滄海里的一粟罷了。回想以前在工作中取得了一點的成績,獲取了幾項獎勵,受到了領導的表揚,自以爲非常的了不起,因而目空一切,旁若無人,真的是無知的表現。

學習了教育新理念,使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不少的知識。下面是我對這次學習的一些認識和體會:

一、豐富的文化知識是教學的底蘊。

知識是教師職業必備的文化修養的重要方面。紮實的文化基礎是從事教育和學工作的文化基礎,也是教師進一步自學、進修的文化基礎,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是教師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創新精神的的培養。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把技能技巧的培養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好像教學生掌握技能技巧就是教學的目的。而教育新理念是讓我們的目光看得更遠一點,把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審美能力作爲我們的主要教學目的。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審美能力,纔是管好學生一輩子的大事。

創新精神是發展創造力的前提,是一個人勇於改變自己,改造社會,勇於破舊立新,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因此在與素質教育中我們應當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放在首位,充分體現教育以人爲本的的教學目的。

教師擔負着爲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打好基礎的重任。我們教師應當加深對教育新理念的學習,不斷地探索教學教法,爲教改做出貢獻,爲培養祖國未來高素質人才奉獻自已的力量。

新理念學習心得體會5

新課程教學實施了幾個年頭了,我作爲新課程的實施者,透過學習,對新課程、新理念有了一定的認識。本文將對課程改革的必要性、課程理念的轉變和提升、新課程的實施目標、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新課程教學的成功標誌等方面談談自己的理解。

一、課程改革是必要的

爲什麼要進行課程改革?因爲我們看到:目前的教育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一是失去了夢想和激情,他們變得現實、麻木、呆板了;二是孩子們失去了積極的人生態度,變得消極、沉重;三是他們失去了學習的能力和良好的習慣;四是失去了天真活潑、開朗、樂觀向上的品質。

二、課程理念的轉變是一個提升

我認爲,課程理念的轉變和提升應從整齊化一到注重學生個性發展與創新;從知識本位的灌輸到學生自主學習、全面發展;從單一機械的課堂到讓學生迴歸自然、社會實踐;從強調獨立分科到重視全面綜合;從評價重選拔到評價促進師生髮展;從封閉保守的教學到開發交往的教學。

三、新課程的實施目標

從強調教師教材,到強調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環境四個要素的整合,課程變成一種動態的,生長的環境,是四個因素相互之間持續互動的動態過程。新課程強調在教學中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和諧發展。

四、新課程的發展趨勢

課程是一種活動、交往、溝通和合作,是人的各種自主性活動的總和,學習者透過與活動對象的相互影響與作用而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以學生髮展爲本,注重學生個性的養成、潛能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發展;在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同時,還要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態度的培養;加強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加的人文學科課程的比例;注重綜合化課程,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的綜合化,以克服分科教育的缺陷;加強課程與學生生活和現實社會的聯繫,實現課程生活化、社會化和實用化;強調課程個性化和多樣化,滿足不同區域和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需要;課程與現代資訊技術結合,賦予課程以新的內涵與時代特徵。

五、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體現以下價值取向

進一步面向學生、面向生活和麪向社會,爲知識經濟,爲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課程的綜合化,強調課程教材設計的整體性;強調人文精神的培養,弘揚傳統文化;強大課程教材的特色和個性化,適應日益多樣的教育需要;教材要體現系列化、多功能化的特點,使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具有人性化、樂趣化、系統化、彈性化和個別化的等特點。

新理念學習心得體會6

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理念,爲廣大教師進行新課程改革實踐提供了思想和理論依據。現在,仍是推行新課程改革的初期,在學習和研究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針對在實踐教學中對新課程改革理論的熟悉,提出以下幾點對新課改的熟悉。

一、認真解讀《課標》,增強課程改革意識。

《課程標準》是對一門課程學習的總體要求,反映了國家和社會對義務教育階段一門課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因此,反映當代世界發展潮流和中國社會變化與發展要求的課程目標,必須以注重學生健康個體和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提倡創新、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爲特徵,取代以“理解”、“熟悉”爲主要特徵的傳統課程目標。新課程目標,在注重基礎性的同時,更注重發展性和創造性課程目標的確立與實施,以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思想觀念。有了這個思想觀念,新課程改革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的指導深度,而且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愛好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最終目的。爲此,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應扮好應演的角色,解放思想,認真學習課改新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課改意識,在行動中支援課程改革。

二、求實開拓,在實踐教學中努力充當促進者角色。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它的基本途徑就是課堂教學。面對新課程,每位教師思想觀應有新的轉變,在實踐中,每位的思想觀念應由重“教”不重“學”中解脫出來。新課程《綱要》明確要求,教師應充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把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愛好;爲學生提供各種便利和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援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教師角色的改變,需要教師的膽量和勇氣。只有這樣,新的課程改革才能順利進行,徹底實施。

三、創設教師的工作方式,挖掘課程資源,充實教與學。

在以往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數是靠自己的力量解決課堂裏面的所有問題。而新課程的綜合化特徵,需要教師與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間,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從事工作,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作。可以說,新課程增強了教育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將引發教師集體行爲的變化,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師的專業分工。也就是說,新課程提倡留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教師集體聰明的發揮。因此,爲了改變教師彼此孤立與封閉的現象,必須創設環境讓教師集體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並在教學實踐中所得的經驗在教研中交流、研討,並獲得共識,教師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才可有高層次的提高。

因現今資訊時代的跨越,教師還透過因特網等去挖掘所有儘可能有幫助的課程資源。而課程資源需要教師去組織,去開發、去利用。爲此,教師自己必先佔領其高地,這樣才能成爲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在社會大環境中學習和探究。

四、新課程改革,教師職能的轉變與學生學習方式改變必須同軌而行,教師還應樹立終身學習的價值觀。

現代的教學過程是師生的互動過程。新課程改革,教與學和互動必須呈現於教師職能的改變,與學生

學習角色的根本轉變。所謂教師職能的改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的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置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爲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性差異,落足不同的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把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與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轉變成爲學生的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幫助者,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應同軌而行,應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轉變成爲主動學習,學會自主學習,互相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於教學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猜測性與複雜性,而且隨着時代的發展對教育提出越來越高之要求,因此,教師必須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持評估,保持開放的心態,肯於在實踐中學習,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只有這樣,纔可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

總之,新課程改革,符合時代的要求。新的課程、新的起點、新的重任都需要發揮每位課改教師的聰明與辛勤勞動。“功夫不負有心人”,相信我們的汗水不會白留,耕耘過的土地一定會結出碩果。

新理念學習心得體會7

透過對《新知識新理念》的學習,結合自身教學實踐,以及對平時所聽課改觀摩研討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反思,而教師聽後、看後、考後,能實際應用到教學中的確很少。更令人深思的是部分教師自以爲,每一節課都“蜻蜓點水式”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就是所謂的新課程教學。

一、新課程理念“消化不良”

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轉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些教師追求形式上的熱鬧,而忽略了課堂實效性。認爲課堂“動”起來了,學生“站”起來了,就是新課程教學,一堂課下來,學生真正學到了什麼呢?學生除了“鬧過”“喊過”,真正收穫、積累、感悟的東西很少。教師在這方面缺乏理性的思考,沒有把提高課堂實效性作爲新課程教學的終極目標滲透到教育教學行爲中去。二是一些教師盲目開展小組合作,把它作爲點綴課堂的“一道風景”。對合作探究的內容缺乏精心策劃,對合作的評價往往側重個人。三是追求課堂教學手段的多變,一堂課,有的教師又是用多媒體,又是用幻燈機,又是用直觀教具等,教師忙個不停,而學生則玩個不息,課堂看似熱熱鬧鬧,學生實際上是一無所獲。四是課堂評價機械單一。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和讚賞,有的教師就是“你真棒”、“好樣的”等一些機械性的語言,對學生的評價缺乏個性化和針對性,學生也是霧裏看花不知誰對誰錯。

二、重教學方法變化,輕實際效能

一提新課改,有人就認爲要教學手段現代化,而要教學手段現

代化,就非得使用多媒體不可。於是就有教師說什麼學校條件差,沒有多媒體,搞不好新課改;於是就可以看到凡是公開課就用多媒體。使用現代化手段並不等同於新課改,新課改也不僅僅是採用一些現代化教學手段那麼簡單,只要我們真正把新課改的理念貫穿到課堂教學中,真正實現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即使不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同樣能推進新課程改革。

三、課程目標把握不準

新課改教學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有機結合。“三維目標”應該是有機地滲透在教學過程中,

1、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很好!說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豐富!真聰明!你的解法非常棒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同時教師經常讚賞學生,能促進師生間的融洽與友誼,使學生真正的成爲學習的主人。

2、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3、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程改革提出,學生的發展除了“知識與技能”,還包括“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除了學科學習目標,還有一般性發展目標;除了學業成績,還有學習態度、創新精神、動手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探究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審美情趣等。我認爲,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個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整體,它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爲前提。沒有學生個體充分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就無從說起。無論是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學生要有學習的主動性。而主動性來源於興趣,來源於對學習的自信心。

新理念學習心得體會8

作爲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新課程改革不僅改變着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改變着教師的教學模式。由於新課改的'許多理念最終是要透過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爲而得以實現的,要構建和諧、互助、愉悅的多元交流和相互支撐的鮮活課堂生活,合理有效地開發各種教學資源,教師是推進課改的最關鍵因素。

在新課標下教師要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並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學習,否定教師的講解。教和學的方式受多種因素制約,有些很難理解問題限於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討論也不會有什麼效果,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靈活處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學的外在形式,把課堂教學版式化。教學中只要能讓學生動起來,積極思考、交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就是我們的教學目的。新課改對

我們教師來說都是第一次,畢竟我們和我們的學生都是接受式教育的產物,要想一下改過來可能會遇到種種困難。因此我們應儘可能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課堂上給學生以參與的機會。

以上是我實踐新課改的點滴體會和看法。作爲新課改的具體實踐者,我堅定新課改方向不動搖,對數學課改的過程不斷進行探索,伴隨着初中數學新課改的步步深入,我會一路實踐一路總結,在課改中成長。

新理念學習心得體會9

當今教師迫切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將知識轉化爲智慧,將理論轉化爲方法的能力,增強理解學生和促進學生道德,學識和個性全面發展的自覺性。學習了教育新理念,使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不少的知識。下面是我對這次學習的一些認識和體會:

一、教師要學會尊重、寬容學生

作爲教師,我們應該“以人爲本”,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學生多姿多彩的選擇,尊重學生主動活潑的呈獻。寬容,是做人的一種美德,施與這種美德會對受與者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這種寬容並不是放縱。教育需要嚴師,但更需要“愛”與寬容。對自己的學生寬容,更是一名教師應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作爲教師,應充分理解、體諒學生的“不成熟”,寬容他們一時的過錯。寬容是一種修養,能使教師遇到突發事件仍保持一種平等、平和的心態對待學生;寬容是一種胸襟,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廣闊的心胸;寬容更是一門教育藝術,它能使教師不厭其煩地對學生堅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給學生以自我反思、認識、改正錯誤的機會。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先生對犯錯誤的學生,常常讓他們先做一件好事,然後寫一份心理活動說明書,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時,做好事後心靈深處的舊我和新我是怎樣論戰的,這種做法,既能讓學生自覺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更能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師真誠的愛。

二、對過程教學比結果教學更重要的認識

在以往的教學中,大多數教師認爲,只要課前認真備課、上課環節比較完美、課後佈置一些作業就是一節好課。至於學生能否學到多少有用知識、能力能否提高卻不在思考之列。若按這種教學,表面上看是素質教育,但實際上仍是“應試教育”的翻版,只不過打着“素質教育”的旗號,正所謂拉“素質教育”之大旗,做“應試教育”之虎皮。爲此,我透過不斷的學習,才真正的認識到過程教學比結果教學更重要的含義。因爲知識才是人們真正的認知的結果。而知識的學習和教學無疑是必要的,但大多數教師往往太注重認知結果的教學了。如果在知識發展緩慢的時候,有這樣的想法還有情可原,那麼,在知識和資訊快速發展的今天,這就不能容忍了。因爲學生學到的僅是知識大海的一粟,而缺乏實際問題解決的能力,跟不上快速更新時代的步伐。簡單地說,智慧比知識更重要、過程教學比結果教學更重要,因爲知識才是真正啓發學生智慧的手段,過程是結果的動態延伸。教學中能夠把結果變成過程,才能把知識變成智慧,才能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三、對新時代教師的認識

在逐步實現網絡教育的今天,我們還有部分教師滿足“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的陳舊教學方法。因爲這種教學既簡單,又省事。但殊不知,這種簡陋的、過時的落後教學,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也就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方可使用。而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哪個學校沒有一到幾個多媒體教室,可這些配有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多功能教室卻完全成了擺設,像裝有漂亮鮮花的花瓶,僅供人欣賞而已,沒有更多的使用價值。當然,多功能教室也有發揮作用的時候,那就是上級主管部門來現代化驗收時,學生纔有可能在現代化的教學中快樂地學習、才能感受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導致這種不良現象的原因有多方面造成的,如多媒體上課,製作課件是一件繁而難的事,或部分教師不求上進,不能利用有限的業餘時間學習電腦的操作,而是把主要精力用於家教或在“圍城”裏面酣戰,可對課件的製作卻一竅不通。導致這種對多媒體教學不感興趣的現象,造成有限的教學資源得不到合理的充分使用。這種結果要不了幾年,設備老化,教學質量低下,學生素質下降,最終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極大浪費。所以,作爲一名網絡時代的現代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創新。

透過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我感觸很深,體會頗多。我作爲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在不斷的學習、實踐中,才能真正體會教育教學新理念對現代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關注每位學生的成長和生存,才能緊跟時代教育發展的步伐,才能爲人民的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新理念學習心得體會10

週六和三位同事去日照外國語學校參加了所謂的“《新理念》、《新課標》、《新課堂》暨中學名師課堂教學觀摩”活動,在會上聽取了北京教育學院通州分院毛洪其老師的《蘇州園林》及其他的講座《教學目標的確定與教學有效性》,還有北京教育學院宣武分院的教授袁志勇執教的示範課《段落寫作入門》,因爲時間關係,他的講座《論有效教學》就沒來得及聽,很是遺憾。

毛洪其老師把《蘇州園林》這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了:1.揣摩語言,體會作者對故鄉故園的深情;2.學習文章“目錄分解式”的介紹方法。

課堂上毛老師緊緊圍繞着這兩個教學目標展開教學,從老師的角度看,很好的完成了這兩個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展現了毛老師對教材文字的深度挖掘,印證了他的“任何一篇文章我都當作美文來讀”的教學理念,也呈現了一種語文個性化解讀教學的模式。

但是,如果放在當前的教育大環境裏,作爲一線教師的我,並不很認同毛老師的這堂課的。如果說要認同,那也只能是在學生已經按照常規教學來學習完這篇文章之後的“再賞讀”教學。

從毛老師的目標確定來看,本堂課更像是賞析課。我們不否認作者當年寫這篇文章時,確實是懷着對故鄉故園的深情,而正是因爲這深情,作者纔想把蘇州園林介紹給大家,讓更多的人知曉。正如汪曾祺的《端午的鴨蛋》。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把它當作說明文來學,況且,教材在選編這篇文章時,題目由原來的《拙政諸園寄神眷——談蘇州園林》改爲了《蘇州園林》,目的就很明顯的是當作了說明文來安排的。所以,我更贊成把本文當作說明文來教。

另外,我從網上查閱了本文大量的教案,也都是按照說明文來設計的。我爲什麼也要強調按說明文來教呢,因爲這篇文章歷來是說明文文體考試的典範。如果老師不按照這種文體來教學,在考場上,學生是要吃大虧的。沒辦法,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還是更多的爲了考試而教的。

有一點,需要聲明,其實,我是非常的欣賞毛老師的這種教學理念的,但是,因爲考試的腳鐐帶在腳上,所謂的個性化閱讀是很難徹底放得開的。所以,如果非得按照美文來教的話,我建議在按照常規學習了之後,再做一個美文賞讀,也是未嘗不可的。

另外,毛老師的講座《教學目標的確定與教學有效性》講的非常好,給我們一線教師很好的啓示,告訴我們一線教師除了做一個教書匠之外,還可以做學問搞研究來提升自己的內在素質和專業水平。我想我自己在這方面做得還是不夠的。我有過這方面的嘗試,但是都是停留在表面現象上,我達不到理論提升的高度上。

下午聽了袁志勇教授執教的示範課《段落寫作入門》,感覺耳目一新。袁老師的教學理念非常的清晰,從他的課堂教學來看,袁老師是在想摸索創造一種可以類似於數學例題的作文教學模式,從而大面積的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解決學生怕寫作文的難題。

作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點,也是一大熱點,全國關於作文教學的書籍、學生作文選,多得不計其數。可是還是有大批的學生不願意寫作,不會寫作。而作文又在語文教學成績中佔了近半壁江山,就是老師不着急,學生的家長也是很着急的,各種輔導書、作文選一股腦兒的往家搬,其實效果還是一般的。

袁老師的作文教學設計力求有例可循,從易到難,能夠面對所有的學生來教學。這種教學模式相對於有作文畏難情緒的學生來說,效果應該是不錯的。但是相對於骨子裏對作文天生有好感的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模式無意又是一種時間的浪費和靈性的扼殺。

其實,真正的寫作應該是個性化的東西。愛好寫作的學生如果按照這種模式學下來,可能是才華殆盡了。

不過,從應試角度來說,袁老師的這種整齊劃一的教學模式,是能夠迅速大面積提高學生成績的,很適合我們現在的國情。

當天,毛洪其老師和袁志勇教授,都是先執教了課,然後再做報告,都應該屬於學者型的教師。但是,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我覺得袁老師更好一些,身爲一名老教師,袁老師能夠緊跟時代步伐,頗有老頑童的情趣,拉近了和學生間的距離,無疑多數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來。而毛老師講座講的不錯,可是課堂教學瑕疵還是很多的。在他的課堂中,真正參與進來的學生並不是很多,僅僅侷限於幾個積極分子身上,有學生回答問題,也是搬了教參照本宣科的。另外45分鐘的課,整整上了一個小時,讓我們有些迷惑,這兩個教學目標的學習到底是需要一課時來完成,還是兩課時呢?

這幾年,我外出聽課學習的機會相對來說還是可以的。我發現無論是國家級的還是省、市級的老師,在上課時,都喜歡把45分鐘的課上成1個小時,甚至更多。我就百思不得其解,我們外出聽課學習,除了從專家那兒接受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以外,就想學學專家們在45分鐘的時間裏,應該完成並能夠完成多少的教學任務?學學他們在一節課裏,能夠讓學生學到哪些知識?

作爲一線教師,我們需要那些專家們能夠洗盡鉛華,給我們展示一堂真實的家常課,畢竟他們是有很大的導向作用的。

新理念學習心得體會11

1、 深入瞭解學生

在《教育新理念》一書中指出,師生關係是影響學生成長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創新能力的培養息息相關的問題。所以,在當今社會,對於現在的學生,民主的師生關係顯得更爲重要。

才能看到學生所看到的,聽到學生所聽到的。要成爲學生中的一員,走近他們的心靈,學生就是一名教師用一顆火熱的心,一腔赤忱的情在學生心靈上播灑陽光和雨露。

我們 在看學生時,就會發現學生的“長處”,就會學會用放大鏡去看學生的“閃光點”,學會賞識學生,這樣才能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爲此,教師必須尊重學生,親近學生,信任學生,愛護學生。

2、 啓發學生思考問題

我對《教育新理念》一書中提出的“不直接回答問題”的例子感受頗深。平時,有學生向我提出不懂的問題,我總喜歡儘自己所能告訴學生,讓學生滿意爲止,還自認爲盡到了責任。事實上,送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教是爲了不教。教會學生自己去發現和尋找答案,遠比傳授知識重要得多。

3、 教育的多樣性

《教育新理念》一書中指出:哲學在於欣賞哲人的思想智慧,欣賞觀察和分析世界的多種視角。它是一門使人的靈魂生輝的課程。而現實教學中,它對人的生命價值的肯定、對生命價值的尊重卻沒有成爲教學的重點。要實現這一點,就要尊重學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生命的跳躍,生命價值的昇華。

《教育新理念》一書中指出: 教育本身的多樣性、個性化的特點要求教師承認多樣性、認同個性化。如果我們忽視多樣性,教學中非要給一個統一的標準答案,失去的將是學生的批判能力和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這種多樣性、認同個性化,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很顯然, “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首先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問題性教學“。“要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教室,帶着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孔子”,這是創造的動力和創造的空間。

《教育新理念》一書中指出: 教育是技能的教授,更是生命的對話。師生之間的對話,傳遞的是心靈交流的內容,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這種情感的交流,產生自己獨特的見解、智慧,最終形成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

新理念學習心得體會12

透過對《新理念》的學習,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以及對平時所聽課改觀摩研討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反思。教師學習新課程理念能實際應用到教學中的的確很少,“開新車走老路”的教師很多。更令人深思的是部分教師自以爲,每一節課都“蜻蜓點水式”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就是所謂的新課程教學。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新課程實施中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誤區:

一,新課程理念“消化不良,”一些教師由於沒有將新課程理念真正轉化爲指導自己的教育思想,就很難將新課程理念轉化爲有效的教學行爲。目前,一是一些教師追求形式上的熱鬧,而忽略了課堂實效性。認爲課堂“動”起來了,學生“站”起來了,就是新課程教學;課堂表面不再是以前的滿堂灌了,就是新課。改所倡導的“活”課堂。一堂課下來,學生真正學到了什麼呢?學生除了“鬧過”“喊過”,真正收穫、積累、感悟的東西很少。教師在這方面缺乏理性的思考,沒有把提高課堂實效性作爲新課程教學的終極目標滲透到教育教學行爲中去。

二是一些教師盲目開展小組合作,把它作爲點綴課堂的“一道風景”。認爲有了合作纔是新課程教學,而忽略了合作的必要性和實效性。教師對學生合作小組缺乏有效的搭配和必要的職責分工,對合作探究的內容缺乏精心策劃,對合作的情景缺乏有效的創設和渲染,對合作的評價往往側重個人。

三是追求課堂教學手段的多變。一堂課,有的教師又是用多媒體,又是用幻燈機,又是用直觀教具等,教師忙個不停,而學生則玩個不息,課堂看似熱熱鬧鬧,學生實際上是一無所獲。

四是課堂評價機械單一。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和讚賞,有的教師就是“你真棒”、“好樣的”等一些機械的語言,對學生的評價缺乏個性化和針對性。學生也是霧裏看花不知誰對誰錯。本人認爲新課程而不是外在形式。

只要我們真正把新課改的理念貫穿到課堂教學中,真正實現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即使不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同樣推進新課程改革。在教學中應把課程目標把握準,“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有機結合。

①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力爭從息息相關的生活中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語言。如:很好!說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豐富!真聰明!你的證明很有說服力!你真棒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同時教師經常讚賞學生,能促進師生間的融洽與友誼,使學生真正的成爲學習的主人。

③嘗試“做中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做中學的基本流程是“學生提出問題→假設和猜想→分組討論→調查和研究→得到並介紹自己的成果→結論→學生能力評定”。它與課改的思想觀念是不謀而同的,其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新理念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個相互聯繫不可分割整體,它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爲前提。沒有學生個體充分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就無從說起。因此,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必須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激發他們的自信心。

新理念學習心得體會13

新的課程標準已出臺,在這一新形勢下,如何合理使用中學物理新教材,如何遵循《課標》的思想及中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去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物理學人才,就成了擺在我們這些中學物理教師或準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爲此我想就新課程標準中的教育新理念提出自己的認識和見解。

一,物理教育學的性質及研究對象

物理教育學是教育學的一個分支,屬於學科教育學的範疇。物理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及其規律的一門科學,即研究物理教育和教學的問題。學習和研究物理教育學,首先要鑽研和領會已有的物理教育教學理論,因爲這是人們多年來對教育規律的認識成果,接受這些成果有助於避免重複別人在物理教學上所走過的彎路。但對物理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必須與當前的物理教學實踐。

二,注重學習環境,讓學生參與物理

透過創設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學習潛能的釋放,努力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和諧的師生關係便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只有善於協調好師生的雙邊活動,才能讓大多數學生都有發表見解的機會。例如,在討論課上,教師精心設計好討論題,進行有理有據的指導,學生之間進行討論研究。這樣,學生在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羣體學習環境中,既獨立思考又相互啓發,在共同完成認知的過程中加強思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逐步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質量。教師要善於爲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合作學習是21世紀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師主導作用下,羣體研討,協作交流的一種學習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學生學習環境,擴大參與面,提高參與度。

三,認清《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對高中物理教育的定位。

物理學是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它所研究的是物質的基本結構、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運動規律以及所使用的實驗手段和思維方法。隨着人類對物質世界認識的深入,物理學一方面帶動了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另一方面推動了文化、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經典物理學奠定了兩次工業革命的基礎;近代物理學推動了資訊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生物技術等的迅速發展,繼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變化。

高中物理課程應體現物理學自身及其與文化、經濟和社會互動發展的時代性要求,肩負起提高學生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任。爲了適應科學技術進步和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培養高素質人才,必須構建符合時代要求的高中物理課程。

四、注重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近物理

人的思維過程始於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其求知慾與好奇心。爲學生的學習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讓學生親近物理。

1.創設動畫情境,學生對於形象的動畫卡片、投影、實物或生動的語言描述非常感興趣,他們的思維也就容易被啓迪、開發、激活。對創設的問題情境產生可持續的動機,這種直觀是一種“催化劑”,給學生的學習活動帶來一定的生活色彩。不僅對創設情境產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策略意識的培養。

2.創設生活情境,物理來源於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他們的周圍。因此,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中的情境,強化感性認識,從而達到學生對物理的理解。

3.創設故事情境,學生都很喜歡聽物理故事,而且可以從故事中得到更多的物理啓示。

4.創設挑戰性情境,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新奇的,具有神祕色彩的情境,能有效地激趣、導疑、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5.創設遊戲情境,學生集中注意的時間較短,穩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較差,教師可創設遊戲情境,讓學生在遊戲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進行學習,以延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及增強學習效果。

6.創設發現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並不是都讓學生去發明創造,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去獨立思考去發現,這種發現本身就是一種創造。

7.創設實踐情境,學生的第一發展水平和第二發展水平之間存在着差異。教師應走在學生髮展前面,創造“最近發展區”。注意適時、適度創設實踐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五,注重學科間知識的滲透

隨着社會的發展及高考模式的改變,現行的中學物理教學不應單純立足於物理知識的學習,而要把物理知識與化學、生物、地理乃至歷史知識相互穿插,並適當增加這方面綜合題的訓練,以達到培養學生解決學科綜合題的能力。

例如,在講解“能量轉化守恆定律

在講解“原子物理學”的有關知識時,可以與化學上的電離及生物上的遺傳、變異等相聯繫;在講解“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時,可以與生物上的血液流動方向掛鉤;《電磁感應》一章中,在判斷飛機在某地方上空飛行時兩機翼的電勢高低時,可以與地理方面的知識相聯繫。

六,改進評價方法,完善評價體系

根據標準及大綱的要求,目前的評價理念是以人爲出發點,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要更多地體現對人的價值的重視,促進個體價值的實現,更多的關注人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人的主題精神。在評價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⑴評價主體互動化:即強調評價過程中主體間的雙向選擇,溝通與協商;

⑵評價結果效益化:即重視評價結果的科學化反饋作用,以使被評價者最大限度的接受;

⑶評價方式動態化:即給予多次評價的機會,注意評價對象的轉變與發展;

⑷評價內容多元化:即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察;

⑸評價模式過程化:即不要只關注評價結果,不要只關心學生作對了多少,要更重視的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用去了多少時間?是否與他人合作過?是否遇到過較大的困難,最終又是如何解決的?

⑹評價施實日常化:即重視評價的實效性。鼓勵將評價貫穿於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爲中,將評價日常化,通俗化。

此處以研究性學習評價爲例:爲了讓學生既能體驗成功的快樂,又能及時知道自己“研究”過程中的不足,透過設計量表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具體操作時分五個步驟:

⑴教師設計量表。具體內容包括開題評價,過程評價和結題評價。三各項目下又各有子項目,各個項目又各佔一定的權重。

⑵組織學生根據量表自評。包括自我肯定,自我批評,意在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⑶教師評價。指導老師根據量表對所指導的學生客觀評價,並把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一份。讓學生與自評量表對照。如有明顯爭議,鼓勵學生提出來和老師商榷。

⑷課題組評價。在課題組內組織評價委員會,既有資深老師參加,又有年輕老師參加,對各班小組“研究”進行評價,選出優秀研究組,透過表揚和樹立榜樣形式,在班內,校內倡導研究之風。

⑸校內評價,在學期結束時,在各班中選取研究比較好的小組,向全校公開彙報,以號召全校師生都支援研究性學習。

關於對新課程標準中的教育新理念的理解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細細地摸索,探尋。這裏指出的幾點看法只是一家拙見,希望大家能加以補充和指正。

新理念學習心得體會14

讀了《教育新理論》我的感觸良多,下面就談一下我認識和體會:

一、提升自己的文化內涵.

書中寫道:教師絕不是教書匠,而應該是具有教育思想、教育風格、教育能力的人,應該對教育活動有自己獨立的見解。這是一種真正的教師境界。爲了達到教師境界我們必須提升自己.另外,在學生的眼中,我們是“無所不知,無所無曉的”。因此,我們具有的知識面愈廣博、愈豐富愈好。所以教師更有必要提高自己的文化內涵,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二、聯繫實際,不斷反思

1、使學生主體地位得到真正的體現。

不要走入兩個極端,一個不敢放手,一個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課堂上要注意這樣幾點:

(1)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2)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要注重培養學生好的學習方法;

(4)要正確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

2、教學中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

有一句話說得好:“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的教學應該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運用多媒體教學已經是現代教學的一個趨勢,但永遠不會成爲唯一的手段,永遠不會替代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

三、加強交流溝通 加深瞭解

溝通是人與人交流的橋樑。課上要多些微笑和多些鼓勵,如果學生上課的時候總是低着頭看自己的書,而不聽你的講課、不看你的面孔,這常常是因爲教師居高臨下.教師在課堂上要堅持“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課下要多些關心和多些談話,聊一些關於他們的生活、興趣以及其他功課的學習等各方面的話題。教師要像一個朋友般地聽學生訴說,從而瞭解他們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啓發。我們應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因材施教。

總之,一個成功的教師,首先應是一個善於不斷自我更新觀念的學習者,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不斷反思、加強溝通,做一個教育改革的身體力行者。

新理念學習心得體會15

透過對《新理念》的學習,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以及對平時所聽課改觀摩研討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反思,而教師聽後、看後、考後,能實際應用到教學中的確很少,如教師所言:“開新車走老路。”更令人深思的是部分教師自以爲,每一節課都“蜻蜓點水式”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就是所謂的新課程教學。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新課程實施中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誤區:

一、新課程理念“消化不良”

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轉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又是一個新舊矛盾劇烈碰撞、此消彼長的過程。一些教師由於沒有將新課程理念真正內化爲指導自己的教育思想,就很難將新課程理念轉化爲有效的教學行爲。目前,在新課程教學中就存在一些誤區:一是一些教師追求形式上的熱鬧,而忽略了課堂實效性。認爲課堂“動”起來了,學生“站”起來了,就是新課程教學;課堂表面不在是以前的滿堂灌了,就是新課改所倡導的“活”的課堂。一堂課下來,學生真正學到了什麼呢?學生除了“鬧過”“喊過”,真正收穫、積累、感悟的東西很少。教師在這方面缺乏理性的思考,沒有把提高課堂實效性作爲新課程教學的終極目標滲透到教育教學行爲中去。二是一些教師盲目開展小組合作,把它作爲點綴課堂的“一道風景”。認爲有了合作纔是新課程教學,而忽略了合作的必要性和實效性。教師對學生合作小組缺乏有效的搭配和必要的職責分工,對合作探究的內容缺乏精心策劃,對合作的情景缺乏有效的創設和渲染,對合作的評價往往側重個人。三是追求課堂教學手段的多變,一堂課,有的教師又是用多媒體,又是用幻燈機,又是用直觀教具等,教師忙個不停,而學生則玩個不息,課堂看似熱熱鬧鬧,學生實際上是一無所獲。四是課堂評價機械單一。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和讚賞,有的教師就是“你真棒”、“好樣的”等一些機械性的語言,對學生的評價缺乏個性化和針對性,學生也是霧裏看花不知誰對誰錯。

二、重教學手段變化,輕實際效能

一提新課改,有人就認爲要教學手段現代化,而要教學手段現代化,就非得使用多媒體不可。於是就有教師說什麼學校條件差,沒有多媒體,沒有幻燈機,搞不好新課改;於是就可以看到凡是公開課就用多媒體。誠然,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夠豐富課堂教學的內涵,拓展課堂教學的空間,但它畢竟只是一種爲教學服務的輔助手段,不可能也永遠替代不了課堂教學本身。使用現代化手段並不等同於新課改,新課改也不僅僅是採用一些現代化教學手段那麼簡單。新課改改的是內涵,是實質,而不是外在形式。只要我們真正把新課改的理念貫穿到課堂教學中,真正實現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即使不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同樣能推進新課程改革。

三、課程目標把握不準

新課改教學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有機結合。“三維目標”應該是有機地滲透在教學過程中,然而有的老師注重了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卻弱化了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有的教師還在“雙基”教學的困惑中掙扎,課堂教學中厚此薄彼的現象依然嚴峻。如果我們向下面這樣做也許會更好: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力爭從息息相關的生活中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很好!說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豐富!真聰明!你的證明很有說服力!你的解法非常棒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同時教師經常讚賞學生,能促進師生間的融洽與友誼,使學生真正的成爲學習的主人。

3、嘗試“做中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做中學”的基本流程是“學生提出問題→假設和猜想→分組討論→調查和研究→得到並介紹自己的成果→結論→學生能力評定”,它與課改的思想觀念是不謀而同的,其最終目的不是讓學生學會如何獲取優秀的考試成績,而是學會如何應付未來的挑戰。

新課程改革提出,學生的發展除了“知識與技能”,還包括“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除了學科學習目標,還有一般性發展目標;除了學業成績,還有學習態度、創新精神、動手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探究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審美情趣等。無論怎樣的分類,這些都是一個人全面發展的方面,也是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所應儲備的素質。在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上面,我們僅僅是剛剛起步。在許多問題上,跟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還有相當的距離。我認爲,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基礎是教師的教學觀、學生觀的轉變。如果教師不轉換角色,還把自己置於課堂教學中至高無上的地位,那麼即使你從形式上怎樣模仿,也只能是邯鄲學步。其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個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整體,它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爲前提。沒有學生個體充分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就無從說起。無論是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學生要有學習的主動性。而主動性來源於興趣,來源於對學習的自信心。因此,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必須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激勵他們的自信心。